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三課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節(jié)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設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節(jié)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設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拓展與延伸】以“地球”的身份寫一篇習作,呼吁人們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 【
2、重、難點突破】重點是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難點是通過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引用資料導入課文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huán)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采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二、為什么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呢?圍繞這個問題細讀課文,看看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其中的原因。然后找出深刻的句
3、子與大家交流。教學提示:目的是要求學生圍繞中心來理解課文內容,可聯(lián)系前面學過的相關課文來輔助學習,如鯨一文的寫作方法就與本文極為相似:都是按照事物不同方面來組織材料的。教學參考: 課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后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shù)厍蛸Y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邊教學邊板書:
4、160; 附對課文重點句子的理解: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贊美,突出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xiàn)了作者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句中將地球比作“母親”“搖籃”,說明了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闡明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lián)系。比喻的運用使句子在表達上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讀起來極富感染力。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葉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見,人類的活動范圍是非常有限的。從
5、而說明了地球對于人類而言是多么的珍貴,人類應該珍惜和保護地球。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 “本來”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準確地點明了可再生資源已遭受破壞,強調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現(xiàn)在的不可再生性,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結合前文“礦物資源”的闡述,再一次證實了自然資源的有限及面臨的危機,從而給讀者以警示、提醒。 科學家已經(jīng)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40萬億千米”直觀地
6、表明了范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于這個范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xiàn)了說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讓人信服。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這句話引用了宇航員的感嘆,與前文照應,簡潔、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地球無私地養(yǎng)育著人類,孕育著萬物。而“破碎”一詞,一般用來形容玻璃、瓷器之類的易碎品,在這里可理解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對地球
7、的傷害,如,文中提到的資源枯竭的危機。這樣表達不僅使句子生動形象,同時又能引起人類的警覺,突出了保護地球的緊迫性。 三、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為什么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慨?教學提示:這既是對句子的理解,更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問題目的在于訓練并教會學生抓住句子的關鍵詞語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方法。問題難度不大,估計學生能夠回答出來,如回答有難度,可采用合作學習,集體研究的方法,用集體的智慧解決。 教學參考: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教學時,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來理解,首先聯(lián)系課文說說地球的
8、“可愛”表現(xiàn)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現(xiàn)在哪里,為什么要強調“同時”。體會地球的“可愛”,可從“遙望地球”所見到的景象,以地球為人類提供生存空間及無私奉獻自然資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從“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礦物資源,“隨意毀壞”“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而使可再生資源遭受破壞等方面去思考;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jié)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懂得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四、這篇文章是一篇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誰能夠運用我們五年級學習說明性文章時學得的寫作方法來分析
9、一下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呢?教學提示:目的是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地分析說明性文的寫作特點,如可結合鯨、新型玻璃、松鼠等文章的寫作方法來分析。 教學參考: 課文采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xiàn)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fā)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 五、作業(yè) 調查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狀況,向別人宣傳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文字版):&
10、#160; 第14課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lián)系的,樹立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教學重難點: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學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故事;準備短文感謝你的敵人。教學過程:一、圍繞“鹿”、“狼”,引入新課1、板書:鹿 狼2、師述:相信同學們都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
11、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3、過渡:是啊,在我們印象中鹿是(善良)的,應該要保護;而狼卻是(兇惡)的,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今天我們要學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與同學們對鹿和狼的認識不一樣,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補充課題)二、根據(jù)自讀要求自學課文1、(出示投影)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課文,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自學課文的一些要求。一起讀讀?自讀要求:(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時注意以下字音:相悖(bèi) 厄(è)運 寵(chng)兒茍(gu)延殘喘罪魁(k uí)禍首(2)簡要講述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于鹿和狼
12、的故事,并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么道理?2、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按照自讀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三、以匯報形式學習課文1、師述:讀完課文后,能和大家說一說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關于鹿和狼的故事?2、指名說故事,教師相機板書。3、說完這個真實的故事后,你對鹿或狼有了哪些重新的認識?并從中明白了什么?點撥:(1)鹿和狼的關系? (2)鹿罪魁禍首?4、總結:(指板書)說得多好啊!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系。人類所要做的,不是一廂情愿地改變它,而是“尊重”!四、課外延伸1、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
13、、相互聯(lián)系的故事還有很多,老師發(fā)給你的感謝你的敵人也是其中一個,想讀一讀嗎?(學生自主讀文)2、我還知道有好多同學在課前也收集了相關的資料,愿意和你的好朋友分享嗎?課前查不到資料的可分享感謝你的敵人,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3、學生自主找好朋友分享。4、指名匯報。5、看來,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辦一期專題手抄報,好嗎?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1、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實施新課程教育中越顯其重要。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應著眼于教會學生學
14、會學習、自主性地學習,務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教育的口號。因此,我在本課中設置以下三個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1)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自主的空間里進行。課堂既給了學生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在感悟、學習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目標。(2)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3)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造。在課前,我預先布置了讓學
15、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故事”這樣一個題目。讓學生在查閱有關書籍或從網(wǎng)上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是建立大信息容量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在本課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與課外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閱讀的量,提升閱讀的質。如開課導入時,我詢問學生:“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嗎?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談對鹿和狼的認識,接著我設置懸念:可今天我們要學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與同學們對鹿和狼的認識不一
16、樣,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這樣一來,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chǎn)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系。人類所要做的,不是一廂情愿地改變它,而是尊重。”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又如在學完整篇課文后,我利用課前預先布置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故事,讓學生相互分享介紹相關的例子,同時我也為尚未查到相關資料的學生提供相關的短文感謝你的敵人作為課內教學的拓展,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之余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
17、 3、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充實自己的課堂。這節(jié)課雖然結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時地把有關資料及生活現(xiàn)象提供給學生,也許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會得心應手,課才會變得更加成功!在本課中學生在網(wǎng)上查找到相關的資料很多,在學生相互分享時,我由于對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不熟悉,所以在評價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這也使我想到,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多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困惑,課堂上才不至于被動;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會上的一些現(xiàn)象并引入課堂,讓學生去判斷,去討論,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現(xiàn)象值得發(fā)揚,哪些現(xiàn)象要批評。語文課要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通過生活化的語文課,使學
18、生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與習慣,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又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我想只有對學生補充進這樣的資源,語文課才會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力,教師才不會處于被動,而且能比較靈活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第15課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基礎知識積累】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yǎng)、嬰兒、眷戀、閃閃發(fā)光”等詞語。【方法與能力】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拓展與延伸】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西雅圖”這個城市。【重、難點突破】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感受文章的
19、語言文字,體會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關系。課文寓意深沉、內涵豐富,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要注重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教學手段】本課采用多媒體flash課件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題目中的“這片土地”指的是哪嗎?對,它就是指的現(xiàn)在美國的西雅圖,曾是華人功夫巨星李小龍生活過的地方。它原是印地安人生活的地方。后來,美國獨立了,為了避免這塊土地遭到人為的破壞,印第安的酋長在這塊土地上發(fā)表了深情的演說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
20、們對土地的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我們的心去學習這篇演說。二、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圍繞“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寫了哪些內容(即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教學提示:其實,這是在考查學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要求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有關寫作順序方面的知識,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然后再按順序感知課文內容。教學參考: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于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
21、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三、分層學習課文1、學生自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相應段落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中收獲了什么,或者還有哪些地方不大明白。與大家一起交流。對于最后一層要求學生齊讀,以體會其中強烈的感情。教學提示:這篇課文內容較深一些,所以希望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與課堂合作交流,能夠較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及所表達的感情。通篇都流露出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之情。可結合上面的學
22、習進行合作學習。朗讀指導:課文一開始,再現(xiàn)了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間充滿著溫馨,因此朗讀基調應平和,側重表現(xiàn)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接著,課文從河水、空氣、動物三個方面,表現(xiàn)了這片土地對我們的無私付出,同時又強烈地表明著自己的立場,應體現(xiàn)一個長者諄諄教誨的語氣;最后作者再次表明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以及保護土地的決心,應充滿力量感。在朗讀第一層內容時,要求學生思考:“文章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潛心默讀、圈圈點點,然后組織交流,朗讀體會。重點在第2、3、4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印第安人對自己土地的熱愛之情。3、在學習第二層內容時
23、,要求學生帶著“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進行朗讀與思考,并且深入分析文中的重、難點句子,以加深理解。最后還要通過充分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4、第三部分的教學可以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四、交流對這篇文章寫作特點的看法。教學提示:只要學生能夠抓住重點即可,不要求過細。由于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比較突出,所以應該盡量引導
24、學生自己分析。教學參考: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xiàn)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xiàn),產(chǎn)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五、總結中心思想教學提示:根據(jù)在朗讀中的體會和上面的學習收獲來總結。教學參考: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板書設計: 第16課.青
25、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目標】1知識能力目標(1)識“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2過程和方法目標:(1)能通過閱讀引發(fā)思考,敢于質疑。(2)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yǎng)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3)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并從中獲得感悟。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教學重難點】1能通過閱讀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決疑難。2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課文師:滋養(yǎng)我們
26、黃種人的土地是肥沃的,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勞樸素的中國農(nóng)民。今天我們將跟隨記者梁衡走訪一位晉西北的農(nóng)民,在課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板書課題)二、自讀課文,提出質疑,初談老人印象1.自讀課文師:1請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2把你認為比較難理解詞句多讀幾遍。2再讀課文,初談印象師:青山是不會老的,但養(yǎng)育青山的人是會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訪的就是一位老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答案。(畫出描寫老人的詞句)生:瘦小、讓人同情、敬佩、偉大3、深入課文,重識老人師:老人果真如同學們剛剛所說的那樣嗎?讓我們走近老人,拜訪這位護林使者。(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
27、楚師:誰來說數(shù)這個老人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生:1外表:旱煙 瘦小2年齡:65813居住環(huán)境:孤獨師:找體會歸納,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受老人的壯舉師:這樣的老人在中國的晉西北還有很多,可僅憑這一點,不會讓作家寫成這篇文章。那么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呢?·預設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師:讀完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十五年如一日”的執(zhí)著師生:十五年,他失去五位與他共同堅守崗位的護林伙伴,多少淚水讀十五年,他失去了與他朝夕相處的老伴,卻來不及說一聲再見讀十五年,多少次夢中驚醒,多少次淚如雨下,卻無助孤獨讀體驗綠洲
28、所處環(huán)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huán)境艱苦: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塵暴。結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chuàng)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那么,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呢?你能想象出老人戰(zhàn)勝惡劣環(huán)境的困難樹種的一個場景嗎?(2)“8條溝、七條帶、3700畝”的頑強多少崎嶇坎坷,多少次跌倒又爬起,他綠化了3700畝,
29、那是一條一條的,像互相挽住的臂膀,綿延多少坡,懷抱多少坎啊!讀(3)升華:這就是一個用瘦小的身軀扛起來的一個奇跡,讀預設二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師:讀完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的內容怎么樣?生:(優(yōu)美、樹木郁郁蔥蔥、綠意盎然)師:讓我們帶著這種美認真地讀一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楊樹、柳樹課件欣賞,讓學生感受林海的美觀。引導板書(美麗壯觀)預設三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師:你體會到什么?預設:樹的茁壯、頑強、勇敢生:一層層的樹經(jīng)歷了一次次的泥沙的侵襲,一層層的梯就是他們與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冊會計師學習集體效應與團隊合作切實可行的學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質量導向備戰(zhàn)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關鍵點試題及答案
- 廣東某超高層電視塔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內容詳細、附施工圖)
- 2025年證券從業(yè)資格的學習技巧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資源的合理選擇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創(chuàng)新思維的運用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yè)資格證考生經(jīng)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yè)資格證應試經(jīng)驗試題及答案
- 財務報表的分析框架與關鍵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職位選擇與市場調查報告試題及答案
- 期中考試考后分析總結主題班會《全員出動尋找消失的分數(shù)》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廣大附中等校聯(lián)考中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
- 民法典課程大綱
- 醫(yī)療AI輔助康復管理
- 山東省天一大聯(lián)考·齊魯名校教研體2024-2025學年(下)高三年級第六次聯(lián)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chǎn)市場報告 -2025年第一季度青島寫字樓和零售物業(yè)市場概況報告
- 2025年0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所屬單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上海市工業(yè)技術學校招聘考試真題2024
- 配電室消防知識培訓課件
- 自來水有限公司應急預案
- 絞車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