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進城”推轉城鄉統籌滑動門_第1頁
“學生進城”推轉城鄉統籌滑動門_第2頁
“學生進城”推轉城鄉統籌滑動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生進城”推轉城鄉統籌滑動門 把城市和鄉村放在一起謀劃,才能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城市化進程,加強新農村建設,是“學生進城”的“溢出效應”“學生進城,醫生下鄉,農民入校”是甘肅慶陽市西峰區前后相聯的幾步棋。農村學校全部撤并,3萬名農村中小學生進城上學,同時配備專用校車、教學生活設施和教師住宅樓。其后,把閑置下來的校舍,改建成村級衛生室和圖書館、文化休閑廣場、農民培訓學校等文化設施。這一系列措施,把教育格局調整、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等重要政策統合起來,既力度巨大,也互相促進,為我們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視角。特邀嘉賓:閻安甘肅慶陽市西峰區區委書記沈文欽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城市鄉

2、村一起“謀而后動”(治理者說)閻安我在顯勝鄉下劉村見過一個叫陳少波的孩子,15歲,每天早晨5點就得起床,隨便啃幾口冷饅頭,然后騎車去15里外的學校上學。為了求學,農村的孩子很辛苦。這讓我看到,城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的表現就是農村學校生源少、校舍閑置多、教師配備難,學生上學不方便、學習效果差,教育布局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而這一調整,只能是以教育城市化為目標,在城鄉統一布局中推進。西峰區的做法是,用3年時間撤并所有農村學校,3萬多名農村中小學生進城上學。為了解決“學生進城”產生的距離問題,我們還花1000多萬元購置了22輛接送專用校車,投資1090萬元高標準配備教學生活設施,計劃修

3、建2000套以上的住宅房,解決農村進城教師住房問題去年8月,再去下劉村時,陳少波和他的同學們已經到城里上學,住上了嶄新的宿舍樓,在學校吃飯有補助,回家有校車免費接送。“學生進城”讓農村娃和城里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起跑線上成長,實現了許多農村家長多年的渴盼。更重要的是,教育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教育布局日趨合理,教學水平也步入良性軌道。農村學生進城上學后,閑置下來的119所學校13萬平方米校舍怎么辦?對于物資資源,沒有不能用的,只有不會用的。我們的做法是,“醫生下鄉”、“農民入校”,把閑置校舍最大化地用起來。我們對閑置校區按照5間100平方米村級衛生室標準進行維修改造,以政府投資為主,統一裝配

4、基本醫療設備,招聘醫療專業大中專畢業生來工作,落實“醫生下鄉”的目標。其余校舍改造成農家書屋,學校的操場則改建成農民文化休閑廣場,還有一部分正籌建村級農民培訓學校,實現由“文化下鄉”向“文化駐鄉”的轉變。“學生進城、醫生下鄉、農民入校”,折射了西峰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努力,體現了一種綜合性的改革思路。把城市和鄉村放在一起謀劃,就能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有把城鄉的資源科學整合、充分利用起來,才可能把城市做大做強、讓農村變新變美。城鄉一體化深入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先進生產力進一步向農村流動、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進一步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進一步向農村擴散的過程。只有實現了這一過程,

5、一個城鄉均衡發展、農村生活富裕、人人享有改革發展成果的新西峰才會變成現實。(李如旦整理)“學生進城”仍有難題待解(旁觀者言)沈文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各地就陸續開始了農村中小學的布局調整。一個主要動因是適齡人口下降。據統計,2008年我國小學在校生人數比2007年減少232萬人,初中在校生數比2007年減少151萬人。受農民進城務工、城鎮化進程的發展等因素影響,這一問題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農村適齡上學人口的持續下降,以及迅速發展的城鎮化和城市化,教育布局調整成為難以回避的政策選擇。甘肅慶陽西峰區讓農村中小學生全部進城上學,力度巨大,可說是對這一情況的因應之舉。樂觀地看,如果這一方案

6、能夠得到徹底的落實,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集中利用,改善農村教師的生活環境,縮小教育的城鄉差距,使更多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根據設想,政府將為進城的農村教師建設2000套以上住宅。同時,相應的交通設施建設、吃住行醫娛各行各業的建設也會跟上。推動城市化進程,加強新農村建設,可能是西峰區“學生進城”的典型“溢出效應”。與此同時,很多實地調研表明,農村中小學的撤并和布局調整在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規模效益的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從西峰區的探索來看,以下兩個問題值得特別關注。第一個問題是小學生進城后的生活適應和學業發展問題。從小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心理素質來看,并不宜長期離開父母接受教育。而且,在小學階段,父母有責任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這部分內容是學校教育所不能完全替代的。雖然,西峰為防止農村學生因遠離父母而導致心理問題,每所寄宿制學校配備了心理教師,但其效果仍有待考察。就小學教育而言,教育布局調整應盡量體現“就近入學”的原則,更審慎的目標可以是教育城鎮化而不是教育城市化。其次,在討論學生進城問題時,大家最擔心的問題是進城上學會帶來一系列額外的成本,例如交通、飲食、通訊,最終加重農民的經濟負擔,對貧困家庭的孩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