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學》教學大綱2014_第1頁
《食品安全學》教學大綱2014_第2頁
《食品安全學》教學大綱2014_第3頁
《食品安全學》教學大綱2014_第4頁
《食品安全學》教學大綱201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食品安全學教學大綱一、課程的地位、性質和任務課程性質:食品安全學課程是產品質量監督與檢驗專業必修課。課程地位是理論基礎課。課程任務: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比較牢固地掌握食品學基本概念及方法,同時還應得到鑒定方法能力的培養。這種訓練和培養應貫穿在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掌握怎樣鑒別食品安全。二、總體教學目標本課程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專業教育課程。教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論知識,以及食品安全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畢業后能夠具備從事食品安全的理論及動手能力。三、本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系學習本課程前,學生應具備食品學知識基礎和能力。食

2、品安全學作為食品生物技術學生的后續課程,為以后他們從事食品檢驗和制作做好理論準備,從加強基礎、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教學目標出發,以食品科學的歷史、現狀、發展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為基礎。四、各課程教學時間分配各課程教學時間分配表課題(章節)內容參考課時第一章食品安全緒論2第二章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10第三章生物性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8第四章化學物質應用的安全性8第五章動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質10第六章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10第七章非熱力殺菌食品的安全性8第八章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8第九章食品安全管理體系6第十章食品安全檢測技術8第十一章食品摻偽成分的檢驗8第十二章食品中有害成分測定8第十三章

3、食品安全法規與標準8合計102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 第一章 緒論(一)教學目標 掌握商品安全學的概念,熟悉其研究內容和方法,了解商品安全學的發展及研究進展。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食品安全學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區別第二節 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一、生物性危害二、化學性危害三、物理性危害第三節 國內外食品安全概況一、國外食品質量概況二、國內食品質量概況三、國際上食品安全事件四、我國食品安全事件五、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第四節 食品安全展望(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學的基本概念。了解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國內外食品安全概況。2、重

4、點、難點重點: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難點: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 教學過程中可以觀看部分同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或者紀錄片。第二章 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一)教學目標掌握環境污染的概念,熟悉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研究內容和方法。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環境與環境問題二、農業污染與食品安全第二節 大氣污染一、大氣污染的來源二、大氣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三、大氣的環境監測第三節 水體污染一、水體污染的來源二、水體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三、水體的環境監測第四節 土壤污染一、土壤污染的來源二、土壤污染對食品安

5、全的影響三、土壤的環境監測(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污染的概念。了解食品污染的因素。2、重點、難點重點:食品污染的因素。難點:環境監測的原理。(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 教學過程中可以觀看部分同食品污染相關的紀錄片。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一)教學目標掌握生物性污染的概念,熟悉細菌、真菌、寄生蟲、病毒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細菌一、沙門菌屬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三、志賀菌屬四、空腸彎曲菌五、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六、副溶血性弧菌七、單核細胞增多癥李斯特菌八、金黃色葡萄球菌九、肉毒梭狀芽孢桿菌十、其

6、他細菌第三節 病毒一、肝炎病毒二、輪狀病毒三、諾如病毒四、其他病毒第四節 寄生蟲一、囊尾蚴二、旋毛蟲三、其他寄生蟲第五節 真菌毒素一、黃曲霉毒素二、赭曲霉毒素三、橘霉素四、展青霉素五、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生物性污染的分類及概念。了解生物性食品污染的因素。2、重點、難點重點:生物性污染的分類。難點:真菌毒素的食品安全的影響。(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 第四章 化學物質應用的安全性(一)教學目標掌握化學性污染的概念,熟悉農藥、獸藥、食品添加劑、有機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農藥殘留一、

7、農藥的概念二、農藥的分類三、環境中農藥的殘留四、食品中農藥殘留的來源五、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六、農藥的允許限量七、控制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措施八、幾類農藥的簡介第三節 獸藥殘留一、獸藥殘留的概念二、獸藥殘留的來源三、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獸藥四、獸藥殘留的危害五、動物性食品獸藥殘留的監測與管理第四節 食品添加劑一、食品添加劑的定義二、食品添加劑的分類三、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規范四、食品添加劑的毒性作用第五節 有毒元素一、食品中化學元素的來源二、食品中化學元素的毒性和毒性機制三、汞四、鉛五、砷六、鎘七、防止化學元素污染食品的措施第六節 多氯聯苯一、多氯聯苯的化學特性二、多氯聯苯的毒理學三、食品中多氯

8、聯苯的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轉化四、多氯聯苯的危險評估五、多氯聯苯的監測和控制第七節 二噁英英一、二噁英的化學二、二噁英的毒理學三、食品中二噁英的吸收四、二噁英的危險評估五、二噁英的監測和控制第八節 多環芳烴一、多環芳烴的化學二、多環芳烴的毒理學三、食品中多環芳烴的吸收、分布和生物轉化四、多環芳烴的危險評估五、多環芳烴的監測和控制第九節 丙烯酰胺一、丙烯酰胺的化學二、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三、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四、丙烯酰胺的毒理學五、丙烯酰胺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六、丙烯酰胺的危險性評估七、丙烯酰胺的監測和控制第十節 氯丙醇一、氯丙醇的化學結構二、氯丙醇污染的來源三、氯丙醇的毒性四、氯丙醇的分

9、布和排泄五、氯丙醇的危險性評估六、氯丙醇的監測和控制第十一節 硝酸鹽、亞硝酸鹽與N亞硝基化合物一、N亞硝基化合物的化學二、N亞硝基化合物前體物的來源三、N亞硝基化合物的來源四、N亞硝基化合物及前體物的毒理學五、N亞硝基化合物的監測和控制六、N亞硝基化合物及前體物的限量衛生標準(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化學性污染的分類及概念。了解食品污染的化學性因素。2、重點、難點重點:化學性污染物的種類。難點: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規范、控制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措施。(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第五章 動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質(一)教學目標掌握天然有毒物質的概念,熟悉植物性、動物性

10、有毒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存在于天然食物中有毒物質的種類二、天然有毒物質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三、食物的中毒與解毒第二節 食物中的天然植物性毒素一、苷類二、生物堿三、棉酚四、毒蛋白五、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六、草酸及其鹽類七、芥酸八、紫質及其衍生物第三節 食物中的天然動物性毒素一、水產類二、兩棲類三、其他動物組織第四節 毒蘑菇和麥角毒素一、毒蘑菇二、麥角毒素(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天然有毒物質的概念,熟悉植物性、動物性有毒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2、重點、難點重點:食物中的天然植物性毒素的影響。難點:食物中的天然動物性毒素的影響。(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

11、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第六章 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一)教學目標掌握包裝材料概念及分類,熟悉紙、金屬、塑料、印油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食品包裝的定義二、食品包裝的作用三、食品包裝的類別第二節 紙及其制品一、紙的包裝性能二、常用紙類包裝容器三、紙中有害物質的來源四、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第三節 塑料制品一、塑料的組成、分類和性能二、塑料中有害物質的來源三、塑料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第四節 金屬制品一、金屬的包裝性能二、金屬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第五節 玻璃一、玻璃的包裝性能二、玻璃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第六節 橡膠制品、搪瓷和陶瓷一、橡膠制品二、

12、橡膠助劑三、搪瓷和陶瓷第七節 印刷油墨的安全問題第八節 中國食品包裝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一、中國食品包裝存在的問題二、食品包裝的發展方向(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包裝材料概念及分類,熟悉紙、金屬、塑料、印油對食品安全的影響。2、重點、難點重點:中國食品包裝存在的問題。難點:食品包裝的發展趨勢。(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第七章 非熱力殺菌食品的安全性(一)教學目標掌握非熱力殺菌食品的概念,熟悉輻照食品、超高壓食品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超高壓食品的安全性一、超高壓食品的安全性二、超高壓對食品中微生物的影響第三節 輻照食品的安全性一、

13、輻照加工技術的安全性二、輻照食品的安全性評價三、輻照對微生物的致死作用及輻照安全值四、國內外輻照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非熱力殺菌食品的概念,熟悉輻照食品、超高壓食品對食品安全的影響。2、重點、難點重點:超高壓對食品中微生物的影響。難點:國內外輻照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第八章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教學目標掌握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檢測技術、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規。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一、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由來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

14、題第三節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一、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的目的與原則二、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內容三、用于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四、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應注意的問題第四節 轉基因食品的管理與法規一、轉基因食品的管理二、中國轉基因食品的法規(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檢測技術、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規。2、重點、難點重點: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難點:中國轉基因食品的法規(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第九章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一)教學目標掌握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概念,熟悉GMP、SSOP、ISO9000等管理體系

15、的構成和特點。(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HACCP一、HACCP的產生和發展二、HACCP在中國三、HACCP的特點四、HACCP原理第三節 GMP一、GMP含義二、GMP的介紹三、國內外主要GMP第四節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一、衛生標準操作程序二、SSOP范例第五節 良好農業規范一、概述二、良好農業規范的實施第六節 ISO9000一、ISO標準簡介二、2008版ISO9000族標準的構成和特點(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概念,熟悉GMP、SSOP、ISO9000等管理體系的構成和特點。2、重點、難點重點:衛生標準操作程序。難點:2008版ISO9000族標準的構成和特

16、點。(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第十章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一)教學目標掌握食品安全檢測的概念,熟悉色譜法、生物芯片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聚合酶鏈檢測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概論第二節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檢測技術一、GCMS系統的組成二、GCMS聯用中主要的技術問題三、GCMS聯用儀和氣相色譜儀的主要區別四、GCMS聯用儀器的分類第三節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及接口第四節 生物芯片檢測技術一、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二、生物芯片在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三、基因芯片檢測致病菌的特點四、基因芯片技術檢測致病微生物存在的問題五、

17、基因芯片技術的發展前景第五節 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一、生物傳感器的分類二、生物傳感器的應用三、生物傳感器的發展趨勢第六節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一、酶聯免疫吸附測定原理二、酶免疫測定法的特點三、幾種常用類型的ELISA測定法第七節 聚合酶鏈檢測技術一、PCR的原理二、PCR的特點三、PCR的類型(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檢測的概念,熟悉色譜法、生物芯片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聚合酶鏈檢測技術的特點及應用。2、重點、難點重點: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分類。難點:PCR的原理、特點和類型。(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第十一章 食品摻偽成分的檢驗

18、(一)教學目標掌握食品摻偽的概念,熟悉種類、特征、鑒別檢驗的原則和方法。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食品摻偽的定義二、食品摻偽的種類三、食品摻偽的特征四、摻偽食品鑒別檢驗的原則第二節 摻偽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一、食品摻偽的危害二、食品中常見的摻偽物質第三節 摻偽食品鑒別檢驗的方法一、乳品摻偽的檢驗二、肉品摻偽的檢驗三、水產品摻偽的檢驗四、酒類摻偽的檢驗五、飲料摻偽的檢驗六、糧食摻偽的檢驗(三)教學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摻偽的概念,熟悉種類、特征、鑒別檢驗的原則和方法。2、重點、難點重點:摻偽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難點:摻偽食品鑒別檢驗的方法。(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

19、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第十二章 食品中有害成分測定(一)教學目標掌握食品中內源性毒素、有毒微生物、加工、貯藏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概念,熟悉、其測定方法。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食品中內源性毒素的測定一、自然產生的毒素分析方法二、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第二節 食品中有毒微生物的測定一、微生物數量的快速檢測二、食品中沙門菌的快速篩檢方法三、大腸桿菌O157H7快速檢測方法四、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檢測方法五、李斯特菌快速檢測方法第三節 食品加工、貯藏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測定一、N亞硝基化合物的檢測方法二、苯并a芘的檢測方法三、雜環胺的檢測方法四、油脂氧化及加熱產物(三)教學

20、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中內源性毒素、有毒微生物、加工、貯藏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概念,熟悉、其測定方法。2、重點、難點重點:食品中有毒微生物的測定。難點:加工、貯藏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測定。(四)教學建議以課堂講授為主,可適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五)作業、實踐環節設計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法規與標準(一)教學目標掌握食品安全法規的概念和研究內容,熟悉食品安全法規體系。 (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概述一、食品安全法規的概念和研究內容二、食品安全法規的特征和淵源三、標準的概念和食品安全標準的范圍第二節 食品安全法規體系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三、中華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