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_第1頁
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_第2頁
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_第3頁
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    【摘要】  目的  探討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療效。方法  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克疝散”等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結果  經1288例治療治愈率達98%以上。結論  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可解除病人手術之苦,防止并發癥發生,是一種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較好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腹股溝疝;小兒;非手術治療;克疝星        腹股溝疝在各種年齡中均可

2、發生,屬常見病、多發病,小兒發病率相當高,病程長短不一,有的嬰兒出生就患有;但約80%的病例發生于男性兒童,女性和青壯年發病率低,許多病人因畏懼手術而延誤治療,導致疝塊逐漸增大、嵌頓、絞窄性腸壞死,以致腸切除,甚至危及生命等,給病人工作和學習帶來諸多不便。我院為了解除病人手術之苦,讓病人盡早得以治療,獲得康復,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為此,我們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的研究工作。自1991年5月2004年12月期間,經1288例臨床總結,治愈率達98%以上。所用藥物“克疝星”注射液,在1994年經“云南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和昆明醫學院藥理毒理實驗室”做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無任何毒素

3、、副作用反應,各受試動物行為、進食、飲水及大小便正常,局部解剖及組織學檢查,精索和精索動、靜脈及輸精管無粘連、壓迫和阻塞現象,各動物、各條輸精管通水試驗正常。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88例小兒腹股溝疝中,男1056例,占82%,女232例,占18%,年齡最小2個月。斜疝1280例,占99.4%,直疝5例(均為512歲女孩),占0.4%,股疝3例,占0.2%;在1288例腹股溝疝中,右側1005例,占78%,左側283例,占22%。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2年。 

4、;   1.2  治療方法  (1)“克疝星”注射液由50%葡萄糖注射液0.5ml,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0.5ml,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2ml,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ml,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0.02ml,滅菌注射用水0.250.3ml配制組成。(2)“克疝散”由中藥黃芪、黨參、白術、陳皮、當歸、升麻、柴胡、甘草等藥物組成(制成粉劑用紗布打包)。(3)在疝環口周圍封閉注射“克疝星”注射液2ml。每周2次,連續注射4次,然后用中藥“克疝散”打包用疝帶在疝外口處加壓包扎。    2  結果

5、    2.1  治愈標準  (1)病人在站立和咳嗽試驗時,腹股溝區疝塊消失;(2)疝外環口明顯縮小為只容納1個小指尖,咳嗽沖擊感消失;(3)檢查時可見患側腹股溝區組織較治療前明顯堅實;(4)隨訪35年無復發;(5)愈后不影響患者任何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    化驗檢查:患兒Hb 90100g/L,RBC (3.55)×1012/L,WBC (77.5)×109/L,大小便常規正常,生化檢查正常。    2.2  治療結果  療程最短1周,最長

6、2周,其中有4例治療5次無效,占0.3%;經986例跟蹤隨訪調查結果顯示,有15例治愈后復發,占1.5%。    3  典型病例    患兒,男,10個月,病史:在出生3個月時開始不明原因出現右腹股溝區包塊,呈橢圓形,無紅腫,無畏寒發熱;平臥時包塊可消退,未作任何治療,3個月后,包塊墜入陰囊,呈梨形,小孩出現哭啼,平臥安靜時包塊可消失,曾在當地鄉鎮衛生院就診過多次,診斷:右側腹股溝斜疝,由于患兒太小,手術不安全,而病史延續至出生10個月時,疝塊逐漸增大,且時常出現疝嵌頓而前來我院要求非手術治療。  

7、60; 查體:直立和啼哭時右側陰囊較左側明顯增大,約6cm×8cm,呈梨形,可聞及腸鳴音,透光試驗(-),平臥時可回納腹腔,外環口增大,經外環口腹股溝管指頭可達內環,有明顯咳嗽沖擊感。根據病史及體征,診斷:右側小兒腹股溝斜疝。    治療:在疝環口周圍封閉注射“克疝星”注射液2ml,每周2次連續2周。然后用“克疝散”打包用疝帶在疝外口處加壓包扎,1個半月后解除疝帶,疝塊及咳嗽沖擊感消失,疝口明顯縮小為只能容納一小指尖,至今未復發。    4  討論    4.1  發病機理&

8、#160; 腹股溝疝屬腹股溝區組織在胚胎發育缺陷而后天表現所致,屬腹部最常見的疾病,其中以腹股溝斜疝發病率最高,約占。絕大多數病例無明確病因;現代醫學認為,該病的發生與腹股溝區腹壁正常強度減弱或腹內壓力過高兩類因素有關。前者屬解剖結構原因,是發病的器質性病理改變基礎,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獲得發生的機會;后者屬腹內壓增高時,促進腹腔內容物突出于體表;傳統醫學認為,因絕大多數病例發生在老人和小孩,所以與病人的氣血虛弱有關。    4.  發病年齡、地區  腹股溝疝在各年齡層次均可發生,但以小兒、老人和慢性咳嗽者最為多見;農村發病率高于城市,跟身體負重腹

9、內壓增高有關。另外,我們經臨床統計,右側較左側發病率高,比例為:左:右=3:7,其原因可能與胚胎發育睪丸下降過程中的速度有關。    4.3  治療原理  將疝內容物回納入腹腔內,手指經腹股溝管探及疝外口,經皮膚穿刺在疝內口周圍封閉注射“克疝星”注射液25ml,每周注射2次,根據病情一般34次即可,個別病人疝塊過大者,注藥次數需增加,療程也需延長。這樣將藥物注射在內環口周圍,產生一種無菌性的炎性反應,通過纖維母細胞的增生作用,1周后使局部組織逐漸瘢痕纖維化,疝口逐漸縮小封閉,阻止腹腔內容物脫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10、0; 4.4  關于“克疝星”注射液的使用安全性問題  根據1994年“昆明醫學院藥理毒理實驗室、云南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對“克疝星”注射液進行動物安全試驗研究結果證實。    4.5  并發癥及預防  (1)感染:注射前局部皮膚必須嚴密無菌消毒,避免穿刺注射感染;(2)穿刺部位深度:穿刺深度必須適宜,根據手術治療原理,準確部位是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內上方2.5cm進針,穿過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下緣,在腹橫肌筋膜淺面,即腹股溝管的內環口周圍分前、上、下三點注射藥物,如果注射過淺藥物在皮下只能形成皮下瘢痕纖維化

11、,達不到治療目的,過深可將藥物注入腹腔,腹膜受藥物刺激可引起病人劇烈腹痛,所以要求給藥部位必須準確無誤;(3)精索損傷:在進行穿刺時,切不可將藥物誤入精索內,否則可引起劇烈腰部和陰囊部脹痛,繼后使精索瘢痕纖維化,嚴重者可影響精索血運,為此在疝內口下方注藥時必須用指頭將精索推向內上方,以免藥物誤入精索內;(4)髂腹下和髂腹股溝神經損傷:髂腹下和髂腹股溝神經在髂前上棘上方斜向下,行于腹股溝區,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與腹內斜肌淺面, 在穿刺時若剛透過腹外斜肌腱膜就開始注藥,可導致此兩條神經的刺激,初起腹股溝區、腰部和會陰部疼痛,繼后此二條神經瘢痕纖維化,如象手術切斷此神經一樣,傳導障礙,失去支配功能,患者

12、腹股溝區肌肉麻痹萎縮而張力減低,這樣不但達不到治療目的,反而可使疝囊增大的可能。所以穿刺針必須透過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肌筋膜淺面才能注藥,這樣方能達到治療目的和避免髂腹下和髂腹股溝神經的損傷。    4.  使用疝帶的目的  在注藥后,內環周圍未形成瘢痕纖維化之前,而疝口尚未封閉時,需使用“克疝散”打包,疝帶加壓包扎內環處,其作用為:()藥物通過皮膚局部吸收,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炎,運化氣血的作用。()通過疝帶藥包物理壓迫作用,防止疝內容物突出,以利瘢痕纖維順利形成,從而有利于疝口封閉達到滿意的治療目的。    4.  非手術治療腹股溝疝的優點  (1)治療期間不需住院,隨治隨走,一般不影響工作和學習;(2)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3)減少手術創傷和痛苦;(4)有手術禁忌證者仍適用于本療法,如年老、體弱、小兒和心肺功能不全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