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挑大梁 尼康相機回顧點評_第1頁
單反挑大梁 尼康相機回顧點評_第2頁
單反挑大梁 尼康相機回顧點評_第3頁
單反挑大梁 尼康相機回顧點評_第4頁
單反挑大梁 尼康相機回顧點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反挑大梁 尼康相機回顧點評尼康是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牌相機制造商,它的前身是創建于1917年,由三菱財團投資合并三個光學儀器廠組成的日光公司。和很多品牌一樣,它也是師從德國,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制造光學鏡頭并使用尼克爾“nikkor”鏡頭商標。包括佳能在內的很多品牌都曾經使用過尼康制造的鏡頭。1948年,尼康通過對康泰時旁軸相機的防制涉足相機制造行業,但它的輝煌還是緣于1959年推出的F系列135規格可換鏡頭單反,包括至今大家還耳熟能詳的膠片系列尼康FM2、尼康F100、尼康F4、尼康F5、尼康F6,形成了能夠和佳能分庭抗禮的單反帝國。  尼康經典單反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尼

2、康也跑步進入了數碼時代。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扎實的功底,很快推出了包括高端單反到入門便攜小數碼相機在內的一整套產品。不過遺憾的是,在消費相機領域尼康曾經固執的認為“傻瓜機”最適合消費者,因此產品線中缺乏像佳能A系列一樣的廉價手動機,也沒有松下FZ10一樣的手動長炮,而在另一個盈利的大頭時尚卡片機領域,尼康保守的設計思想也無力抵擋消費電子品牌的強勢攻擊。尼康經典單反 縱觀尼康消費數碼相機發展史,盡管不乏經典產品誕生,但是整體實力與品牌的含金量比起來還是名不副實。倒是在單反領域,畢竟家底雄厚,即便缺乏感光元件制造為代表的核心技術,還是能夠穩坐第二把交椅。不過曾經帶來通用性便利的F系列卡口已經制約了

3、鏡頭的數字化發展,缺乏全畫幅機身支撐的高端市場也逐年萎縮。對尼康而言,新世紀的市場,挑戰與機遇并存。品牌支柱數碼單反家族早在135規格膠片時代,尼康單反就已經形成龐大的規模,培養了一個忠實的用戶群體,成為唯一能和佳能并立的單反巨頭。在迎接數字時代到來的過程中,尼康的過渡顯得非常自然,這得益于豐富的單反機身制造經驗和成熟的鏡頭群組支持。不過尼康在核心技術之一的感光元件制造上一直沒有起色,自行研發的LABCAST元件遇到諸多技術障礙。與佳能普遍使用自己研發的CMOS不同,大部分尼康單反奉行拿來主義,感光元件要依賴索尼提供,新品研發步調受制于人,成為尼康單反發展的最大隱憂。 Nikon S

4、till Video Camera QV-1000C尼康最早的數碼單反要追溯到上世紀的1988年,Nikon Still Video Camera QV-1000C的誕生。這是一臺使用QV鏡頭接口的黑白數碼單反,搭載的是一塊2/3英寸38萬像素的CCD,使用軟盤作為存儲介質。在它之后,尼康還與富士合作推出了130萬像素的Nikon E2N 和E2Ns,后來還改進推出了Nikon E3N 和E3Ns,像素提升到140萬。尼康在E系列機身上很有創意的開發了光學縮小系統,因此可以使用尼康膠片機的全幅鏡頭,且不必顧忌折算系數。Nikon D1早先尼康比較熱衷于向柯達和富士提供單反機身用于制造數碼單反,

5、而對自有品牌新品研發并不上心,這種情況直到1999年D1上市才被改變,這是一款按照數碼單反標準全新設計的產品,尼康在它身上正式開始使用APS-C規格。D1擁有一塊約270萬像素的CCD,鏡頭折算系數1.5,最高感光度ISO1600,使用CF卡存儲文件。可以說D1是尼康現在單反家族真正意義上的始祖,奠定了后續產品的框架和基礎。八年后,尼康已經發展成涵蓋入門、準專業和專業應用三類市場,四個價格區間的產品線,巧妙的錯位定價策略避免了和佳能的直接碰撞,不過設在泰國的總裝廠產能比較有限,經常會拖市場的后腿,感光元件研發的滯后使得尼康迄今沒有能夠和佳能真正抗衡的全畫幅高端機身,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入門市

6、場代表機型:尼康D40X尼康D40X是以D40的發展型產品面目誕生的,最大的改進是用新的1000萬像素CCD升級了D40的600萬像素CCD,終于提供了ISO100的感光度選項,連拍功能也得到加強。不過比較意外的是,D40X并不是以取代D40為目的,二者將在市場上并存很長一段時間。它和一味壓價的D40不同,D40X可以滿足一些要求更高的消費者,它的出現也迫使佳能重起了350D的銷售。尼康D40 介紹D40X,就不能不提D40。它的意義不亞于使入門單反跌破萬元大關的佳能300D,是一次革命性的進步。雖說沒有實現傳說中的300美金機身,但是D40將入門單反價格拉到4000元區間在過去也是不能想象的

7、。為此它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簡化,與前輩D70、D50比較起來,它取消了單色狀態顯示LCD,對焦點精簡到3個。不過感光元件沒有縮水,比D50優秀的3D色彩矩陣測光II代系統,420像素感應器的Multi-CAM530測光系統也展示了新品的實力。更重要的是,簡化后的D40可以制造的更加輕便小巧,對于入門用戶,平行3點對焦的設計也已經足夠使用。D40/D40X最被用戶詬病的問題來自于機身對焦系統的精簡,只有使用含超聲波馬達的AF-S系列鏡頭時才能自動對焦,因此大大限制了非AF-S鏡頭和副廠鏡頭的使用。也削弱了它們廉價的優勢。尼康D40x總體而言,D40、D40X還是相當成功的把握住一些初級攝影發燒

8、友和入門玩家的心態,廉價、夠用的超前設計理念至今還沒有被其它品牌所模仿。中階代表機型:尼康D80作為D70S的升級產品,D80做了很大的改進,使用了最新的千萬像素級別CCD,雖然尺寸和像素與D40X一樣,但是D80的雙通道數據接口設計要優于D40X,因此連拍速度達到3fps,最多可連續拍攝100張JPEG格式或6張RAW格式照片。尼康D70SD80在設計時充分吸收了D70系列的經驗和教訓,使用了放大率0.94x、視野率95%的光學取景器,而且眼罩也加大了一圈,比起D70s可憐的0.75x放大率取景器有很大提高。Multi-CAM1000系列11點對焦系統也要強于D70S的Multi-CAM90

9、0系列5點對焦系統。可以說像素、取景窗、對焦系統三項大幅改進是最符合用戶期望的性能提升,也是D70S多被詬病的軟肋。另外在D80套機中,尼康提供了比過去18-70套頭更為實用的AFS DX 18-135mm f/3.5-5.6 G IF ED鏡頭。尼康D80D80與價位更低的D40X對佳能的EOS400D形成了夾擊,如果不考慮產能、售后等其它因素,在8000元以下價位市場,尼康的優勢要顯著一些。準專業代表機型:尼康D200尼康在中高端市場比較乏力,一款D100苦苦支撐,對抗了佳能三代產品,而橫空出世的D200不但在性能和功能上擁有諸多亮點,而且已經完全超越了與之同等級的競爭機型,成為尼康近兩年

10、來賣得最好的DSLR之一。尼康D100 目前D200是萬元價位上性價比最高的機身,它是尼康第一款使用1020萬像素CCD的產品,搭載的11點對焦系統、放大率0.94x的五棱鏡取景器、5張每秒的連拍速度在05年都是該級別機型中的頂級水準。不過后來出現的D80為了能夠體現出與D70S的差異,大量使用了D200的成熟部件和設計,盡管這對簡化產品制造程序、合理利用資源也有積極意義,不過也影響了D200的銷售,搶走了一部分用戶。而D200相比D80能夠突出性能優勢的只剩下金屬機身骨架和四通道CCD,優于雙通道CCD的數據傳輸能力在連拍速度對比上優勢顯著。尼康D200專業代表機型:尼康D2Xs由于沒有全畫

11、幅產品面市,機身源自F5、采用DX畫幅的尼康D2Xs是尼康目前技術規格最高的頂級旗艦產品。它改進自D2X,除了細節的優化、對焦能力的提升以及在剪裁模式下更精準的測光外,根本變化不大,類似D70與D70S的關系。尼康D2X尼康D2Xs采用了索尼提供的DX畫幅1200萬像素CMOS感光元件,具備四通道數據處理能力,在成規模式下能夠達到5fps的連拍速度。而為了彌補連拍速度的劣勢,它還提供了折衷的“裁切”拍攝模式,僅使用感光元件中央部分曝光,減小處理器壓力,速度提升到了8張/每秒。尼康D2Xs除了D2X系列,尼康還曾經針對體育攝影領域推出了強調速度與機動性的D2H系列產品,最大的特點是采用尼康自研的

12、LABCAST感光元件,有效像素約400萬,最新的D2Hs在最高分辨率下能以8fps的速度連拍40張,速度上已經超出了同期佳能1D系列產品,但是這種靠低像素獲得的性能并不被行業用戶所看好。可以說在佳能EOS 1D MARK II面前尼康D2H是徹底處于下風的作品。尼康D2H尼康D2Hs性能突出,家用經典“P系列”尼康P1在結束了長期以來的數字式命名方式后,尼康把高端家用相機尼康5900、尼康7900的后繼產品命名為尼康P1、尼康P2,繼續采用高端家用機象征的1/1.8英寸規格CCD。鏡頭調整為3.5倍變焦,加入了在05年比較超前的WIFI無線傳輸功能和面部識別AF功能。其實尼康的很多機型都具備

13、面部識別,只不過并沒有大肆宣傳,給人錯覺這項技術是06年才出現。尼康P2除了傳統的延續,P1和P2最大的進步來自于對光圈優先模式的支持。昔日作為一家光學大廠,在家用產品中竟然不提供手動模式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的,即便P系列還是無法抗衡佳能A系列,但是對用戶而言多少是個安慰,畢竟光圈優先是手動模式中最常用到的。在P1、P2之后,尼康很快推出了功能更加強大的P3、P4系列,VR光學防抖系統的加入是最大的看點,一些用戶并不是十分需要的WIFI功能成為選配也是一大進步,是否內置WIFI模塊是P3和P4的唯一區別。尼康P3到了07年,預計的P5、P6并沒有亮相,反而出現了一款沒有多少繼承性的高端手動機P50

14、00,恐怕經過尼康的調整,P系列高端家用機將不復存在。尼康P4代表機型:P5000當千萬像素、全手動曝光的尼康P5000剛剛在PMA07上亮相時就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因為在入門單反的打壓之下,各大品牌已經很少制造高端旗艦數碼相機了,像佳能G5、尼康5400這樣的經典產品也已經滅絕。雖然P5000的定位還僅僅是中檔,但也讓人看到了希望。更重要的是,尼康拋棄了家用市場產品傻瓜化的設計思想,第一次走到了和佳能A系列競爭的正面。尼康P5000 其實從佳能A系列多年的熱賣就能論證,這類全手動廉價相機在攝影愛好者和學生群體中的潛在需求是極為龐大的。P5000采用了與佳能A640、奧林巴斯SP350相似的

15、設計思想,屬于大握把的傳統造型,機身提供了閃光燈熱靴,3.5倍鏡頭和VR防抖系統多少能看到P3的影子。目前它還沒有后續產品,因此對尼康P系列的走向還很難下結論,不過從市場反饋看,似乎還是P5000這類產品更有發展前景。尼康P5000曲線誘惑,表現不俗“S系列”在05年初尼康以一款卡片機S1加入時尚相機市場的爭奪,時至今日尼康在時尚領域依舊缺乏亮點,而即便是開山之作的尼康S1,其除了尼克爾ED潛望鏡式鏡頭之外也只能以平庸來形容了。不過,這種情況在曲線設計的尼康S出現之后出現了扭轉。尼康S1 s1D采用尼克爾ED潛望鏡式鏡頭尼康S系列不僅僅是卡片機,還曾出現過S4和S10兩款長焦機型,采用尼康經典

16、的搖頭機設計。其中S10也應用了曲線設計理念。卡片機代表:尼康S50尼康S5是一款功能中規中矩的600萬像素卡片機,它的亮點來自于創意的機身設計。靈感大約來自于“S”字母。曲面設計的機身不僅時尚氣息濃郁,還有更好的手感,在千篇一律的卡片機面孔中給人美觀大方的感覺。S5還是昔日價格最低廉的全金屬外殼大品牌卡片機,不過尼康在這方面整體實力不足,因此它的收獲也不大。尼康S5 最新的S50繼承了S5的設計精髓,采用了更大的3.0英寸屏幕,加入VR防抖系統,像素也提升到了740萬,S50/S50C還有選擇的提供了WIFI功能。尼康S50尼康S50c長焦機代表:尼康S10   采用旋轉

17、鏡頭的“搖頭機”是尼康的經典設計之一,在潛望鏡模式普及前,旋轉鏡頭是節約空間提升便攜性的最好辦法。通過調整和機身平面的相對位置,還能達到近似旋轉LCD的效果。尼康S10尼康S10 第一款S4性能表現平庸,并未受到歡迎。改進型S10著重提升了性能,具備VR防抖的10倍變焦鏡頭、更清晰的液晶屏幕、更合理的短片拍攝設計使得它成為熱賣的便攜長焦相機之一。不過,由于不具備手動曝光設計,S10只能徘徊在時尚入門市場。需要注意的是,在潛望鏡鏡頭日益普及、產品小型化設計更加成熟的今天,旋轉鏡頭設計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將機身分成獨立兩部分對布置大屏幕,各類按鍵也有很大局限。S系列迄今都不能解決傳統持機

18、模式下手指遮擋屏幕的問題。尼康S4尼康S4平價普及,簡單易用“L系列”尼康L系列可以看作是昔日經典的尼康CP2100、尼康CP3100等產品的后代,深得尼康在入門“傻瓜機”制造上的精髓。這個系列涵蓋的產品種類較多,基本沒有脈絡可尋,第一款產品尼康L1突出5倍變焦鏡頭,而尼康L2、尼康L10等產品則是小巧便攜的普通相機。由于僅僅提供了豐富的場景模式,缺乏高附加值賣點,因此L系列定價也都在千元左右,得到了一部分入門用戶的認可。尼康CP2100、尼康CP3100尼康L1尼康L10在L系列中也有特例存在,L5和它的后續產品L12就是另類。VR防抖的加入使它們成為最廉價的尼康光學防抖相機。代表機型:尼康

19、L12尼康L12尼康L12是尼康L5的后繼產品,它盡管價格低廉,但是并沒有因為是廉價產品而馬虎了機身設計,這也是與L5最大的不同。該機機身厚度已經縮減到了26mm,接近卡片機水平,在使用AA電池的數碼相機中并不多見,便攜性大大提升。尼康L5 在功能上L12除了提供光學、高感光度雙重防抖以外,面部識別AE、AF,D-Light智能曝光等功能也沒有縮減,在千元價位的入門相機中,性價比比較突出。并不遙遠的回憶數字系列單純的數字編號顯然沒有用字母加數字的組合更方便表示產品線的劃分,尼康和多數品牌一樣也有過變陣的經歷。最早尼康DC是以三位數字命名,如入門的尼康775、中檔的尼康885、高端的尼康995等。大約從03年開始,又開始了四位數的編號,如尼康2100、尼康3200、尼康4300、尼康5700等,開頭數字代表有效像素,非常直觀。尼康775尼康4300家用代表機型:尼康7900尼康7900在05年前是尼康產品線中最高端的家用機型。在那個流行硬件配置比拼的時代,1/1.8英寸700萬像素CCD、尼克爾ED鏡頭的組合充分顯示了它的價值。尼康7900 尼康5900不過7900和它的姊妹產品5900缺乏起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