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蘭州一診生物試題及解析_第1頁
2018蘭州一診生物試題及解析_第2頁
2018蘭州一診生物試題及解析_第3頁
2018蘭州一診生物試題及解析_第4頁
2018蘭州一診生物試題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蘭州市2018年高三診斷考試生物綜合能力測試題及答案解析1.下列關于細胞中化合物及相關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沸水浴時肽鍵斷裂導致胰島素生物活性喪失 B. 磷脂和腺嘌呤中均含有N元素 C. 所有細胞中核糖體的形成都與核仁有關 D. 與細胞代謝有關的酶都是在核糖體中合成的【答案】B2囊泡運輸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 囊泡膜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質B. 生物膜的更新可通過囊泡運輸實現C. 只有大分子物質才能通過囊泡運輸D囊泡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3.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易選用橙汁鑒定還原糖,原因是其中不含還原糖 B鑒定

2、花生子葉中的脂肪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滴 C用某一濃度的硝酸鉀溶液處理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不一定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D調查菜青蟲種群密度用的是樣方法【答案】A4特異性在物學的很多結構和物質中都具有,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信使RNA 上有多少個密碼子就有多少個轉運RNA 與之特異性的對應B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均依賴于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C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與神經遞質發生特異性結合后均將神經遞質輸人細胞D糖蛋白和DNA聚合酶都具有特異性【答案】D5下列關于植物激素及其類似物的敘述,錯誤的是()A 在幼嫩的芽中,酪氨酸可轉變成生長素B在葡萄結果實的時期使用一定濃度的2,4-

3、D可以使葡萄糖增產C植物體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D赤霉素能誘導a-淀粉酶的產生從而促進種子的萌發【答案】A6. 右圖為某二倍體動物體內的細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含量的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ab時期可能發生堿基互補配對Bbc時期可能發生姐妹染色單體的形成Ccd時期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ef時期可能存在四分體【答案】D29. (11分)為研究光照強度和光合速率的關系,科研人員將某植物放在CO2濃度和溫度均為最適的環境中,在不同時刻測定凈光合速率,結果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時間4時6時8時10時12時14時光照強度(klx)01020508090凈光合速(mmolCO2

4、m-2s-1)-5010152020(1)當光照強度為0klx時,葉肉細胞內合成ATP的場所有_。(2)若環境溫度升高,當凈光合速率為0時,光照強度應該_(填“”、“=”或“(1分)(3)20(1分)光照強度最強時,溫度很高,蒸騰作用很強,氣孔大量關閉,二氧化碳供應減少,導致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2分)(4)增加(1分) 不變(1分)(5)【解析】(1)當光照強度為0klx時,不進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產生ATP,故葉肉細胞內合成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2)環境溫度升高,光合速率下降,需更強的光照光合速率才可為0,故當凈光合速率為0時,光照強度應該大于10klx。

5、光照強度最強時,溫度很高,蒸騰作用很強,氣孔大量關閉,二氧化碳供應減少,導致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3)由表可知,光照強度為80klx時已達到光飽和點,光合速率不會隨光照強度增加而增加,故光照強度達到87klx,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為仍為20mmolCO2m-2s-1。(4)突然將植物移入黑暗中,光反應停止,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停止,進而C3還原停止,而短時間內CO2固定仍然在進行,故C3含量增加;正常情況下C3和C5始終保持2:1的比例,故長期放置后,與原光照條件下相比,C3和C5的比例不變。(5)由表中光照強度為0時凈光合速率為-5可知呼吸速率為5,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4時

6、,6時,8時,10時,12時光合速率分別為0,5,15,20,25,25。30. (9分)人體的內環境具有“自穩態”,當氣溫變化較大或人體疲勞時,這種自穩態易遭到破壞,機體出現疾病。2017年末一種乙型流感開始在人群中傳播,這與各地氣溫驟降不無關聯。本次流感傳染性強,患者會高燒、咳嗽,并伴有頭痛和周身不適。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內環境的各種和_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叫做穩態。(2)當氣溫驟降,人體感覺到寒冷,下丘腦分泌的_(填“TRH”或“TSH”)增加,進而引起垂體分泌的_(填“TRH”或“TSH”)增加。(3)當機體受到乙型流感病毒侵染后,吞噬細胞對病毒的處理和清除過程與_

7、(填一種細胞器)直接相關;機體在第二次被同種病毒侵染時,能夠產生漿細胞的淋巴細胞主要是_。(4)患乙型流感后,病人身體不適,不想吃飯,但血糖濃度還能基本維持平衡,此時參與血糖調節的主要激素是_。【答案】(1)化學成分(1分)理化性質(1分)(2) TRH(2分) TSH(2分)(3) 溶酶體(1分)記憶細胞(1分)(4) 胰高血糖素(1分)【解析】(1)人體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這種這種動態平衡 是通過機體的調節作用實現的。把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叫做穩態。(2)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氧化

8、分解,進而升高溫度寒冷環境中,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會增多。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促甲狀腺激素(TSH)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進而升高體溫。(3)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內部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二次免疫中產生漿細胞的淋巴細胞有B淋巴細胞和記憶細胞,起主要作用的是記憶細胞。(4)進食減少,血糖濃度降低,刺激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進而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脂肪、氨基酸的轉化,葡萄糖的濃度升高,維持血糖濃度平衡。31.(9分)甘肅迭部縣的扎雜那山是“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

9、”之一,山勢奇峻、景色優美。2017年11月,扎尕那的農林牧復合系統人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該系統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三者之間的循環復合使其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游牧、農耕、狩獵和樵采等多種生產活動的合理搭配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漢地農耕文化與藏傳游牧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特殊的農業文化。回答下列問題:(1)從扎尕那山的山腳向山頂依次分布著落葉林、針葉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體現了生物群落的結構。(2)扎尕那山的原始森林中生物種類繁多,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生活在此的生物的種類和數目基本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具有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調節的基礎是。(3) 當每年4、5月,

10、扎尕那山上的牧草開始返青時,散養的牲畜便開始去草地采食,這說明信息傳遞能夠。(4)生活在扎尕那的藏族居民即是牧民又是農民,在耕種期間,他們會在田間鏟除雜草,這種行為從能量流動的角度來看,有利于。(5)扎尕那山的淺山處,茂密的樹林、錯落有致的草地與農田,還有紅白相間的藏族民居、寺院,共同構成絕美的景觀,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答案】(1)水平(1分)(2) 抵抗力(1分)負反饋調節(2分)(3)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2分)(4)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2分)(5)直接(1分)【解析】(1)從山腳向山頂依次分布著闊葉林、針葉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這種不同垂

11、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主要時溫度因素影響的結果;水平結構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陰暗、濕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2)一般來說,組成物種越復雜、生物鏈越牢固、緊密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低;使扎尕那山的原始森林生態系統達到或保持平衡或穩態,結果是抑制和減弱最初發生變化的那種成分的變化稱為負反饋調節。(3)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意義: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如萵苣在適宜的波長下才能萌發生長、蝙蝠依賴超聲波進行定位、取食和飛行;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如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信息傳遞有利于調整捕食關系,

12、對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有重要影響(比如狐貍可以根據兔子的氣味進行追捕,群居生物可以根據“哨兵”發出的信息躲避敵害),從而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4)能量是生態系統的動力,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態系統中的能量起始于太陽輻射能的固定,結束于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散失,生態系統中只有生產者才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所以研究能量流動的目的和意義是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魚塘)和合理地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作物除草、滅蟲)。(5)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直接價值:是指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

13、、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間接價值:是指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如森林和草地對水土的保持作用,濕地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32.(10分)某種嚴格自花傳粉的植物是二倍體植物,紅花是野生型,白花是突變型,針對花色的顯隱性關系和控制花色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不考慮交叉互換),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甲地的該植物種群中,出現了一株白花,讓該植株白花自交,若后代則說明該突變型為純合體。(2)在乙地的該植物種群中,也出現了一株白花,該白花突變和甲地的白花突變同為隱性突變。將甲乙兩地的白花突變型植株進行雜交,子一代全開紅花,產生該結果的原因是。

14、(3)讓上述子一代紅花自交,若子二代中紅花:白花=1:1,則說明;若子二代中紅花:白花=9:7,則說明。(4)無論結果是上述那種情況,在形成生殖細胞時,都要遵循孟德爾的定律。【答案】(1)不發生性狀分離(2分)(2)兩地的白花突變受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2分)(3)控制花色突變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2分) 控制花色突變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對同源染色體上(2分)(4)基因分離(2分)【解析】(1)純合子自交不發生性狀分離(2) 有題意可知兩地的白花都為隱性突變,兩地白花突變雜交,子一代全開紅花且植物是自花傳粉的二倍體植物,所以白花為aaBB或AAbb,紅花為AaBb,即兩地的白

15、花突變受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3)第二問與第三問互補,若子二代中紅花:白花=9:7,則紅花為AB 白花為aaB,或Abb,aabb。即控制花色突變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對同源染色體上。若子二代中紅花:白花=1:1,則說明存在基因完全連鎖現象,子一代紅花AaBb,產生的配子為Ab與aB其比例為1:1,自交子二代基因型為,1AAbb,2AaBb,1aaBB。即控制花色突變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4)無論結果是上述那種情況,在形成生殖細胞是,都要遵循孟德爾的分離定律。37.生物-選修一:生物術實踐(15分)某同學發現超市里袋裝牛奶的滅菌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巴氏滅菌,保質期時間短;一種是

16、超高溫滅菌,保質期時間長。該同學想通過實驗的方法驗證超高溫滅菌的牛奶所含的細菌比巴氏滅菌的牛奶少(不考慮奶牛品種、產地等因素),以下是相關檢測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一般來說,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應含有。(2)在對培養基進行滅菌后,待培養基冷卻至50時,需要在附近倒平板。(3)待測牛奶在涂布前需進行系列稀釋,原因是。(4)下表為一些實驗工具和滅菌方法,涂布牛奶稀釋液應選擇的工具是(填數字),該涂布工具最適合的滅菌方法是(填字母)。(5)實驗結束后,統計的菌落數目比實際活菌的數目要(填“多”或“少”)。(6)實驗結果表明,超高溫滅菌的牛奶形成的菌落數要比巴氏滅菌的少,從細菌中酶的角度理解,這體現

17、了酶的特性。【答案】(1)碳源、氮源、水和無機鹽(2分)(2)酒精燈火焰(2分)(3)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分散成單個細胞(3分)(4) (2分) B (2分) (5)少(2分) (6)作用條件比較溫和(2分)【解析】(1)雖然各培養基的具體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質)、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質)和無機鹽;(2)在酒精燈火焰附近倒平板主要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雜菌污染培養基;(3)將牛奶進行梯度稀釋的原因是: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4)涂布牛奶稀釋液應使用涂布器進行涂布,故選,其最適

18、合的滅菌方法為火焰灼燒滅菌,故選B;(5)實驗結束后,統計的菌落數目比實際活菌的數目要少,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6)超高溫滅菌的牛奶形成的菌落數要比巴氏滅菌的少,是由于相比之下巴氏滅菌溫度(75左右)要明顯低于超高溫滅菌溫度(135以上),酶的作用溫度更加溫和,微生物更容易存活。因此,體現了酶的作用條件比較溫和。38.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2018年1月25日,由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克隆的獼猴“中中”和“華華”登上了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細胞的封面,該成果標志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回答下列問題:(1)在正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受精過程主要包括:、進入卵黃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結合。(2)哺乳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