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養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docx_第1頁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養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docx_第2頁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養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docx_第3頁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養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docx_第4頁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養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docx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養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趙斌,吳獻花*,吳斌,高衛國,羅維佳,郭紅,彭廷純,高婷,劉忠霖(玉溪師范學院玉溪高原湖泊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云南玉溪653100)摘要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和季節變化對土壤養分剖面分布的影響。方法以柴河流域為例,系統分析了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落荒地5種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養分狀況。結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全氮、全磷、有機質含量有顯著的影響,以傳統農業和設施農業金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養分由表層至底層呈下降趨勢,尤以設施農業和傳統農業2種受人類活動影響劇烈類型土壤下降更快。結論季節對土壤養分含量有顯著影響。關鍵詞柴河流域;土地利用

2、方式;土壤養分;季節中圖分類號S15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1)36-22405-03f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SoilNutrientsinSoilProfilesunderDifferentLandusesZHAOBinetal(YuxiResearchCenterforElco-environmentalSciencesonPlateauLakes,YuxiNormalUniversity,Yuxi,Yunnan653100)AbstractObjectiveTheresearchaimedtostudytheeffectso

3、flanduseonsoilnutrientsdistributionandseasonalvariationindifferentprofile.MethodTheimpactsoflandusetypesonsoilnutrientsconditionswereanalyzedsystematicallyinChaiheBasin.ResultSoiltotalnitrogen,totalphosphorus,organicmatterweresignificantlyaffectedbylanduse,andthecontentsoffacilityagricultureandtradi

4、tionalagriculturewerethehighest.Theprofiledistributionoftotalnitrogen,totalphosphorus,organicmattergenerallypresentedadecliningtrend,andthedecliningtrendoffacilityagricultureandtraditionalagriculturewerestronger.ConclusionSeasonhadsignificantinfluenceonsoilnutrientcontent.KeywordsChaihebasin;Landuse

5、type;Soilnutrients;Season上地利用類型果園地B坡臺地建設用地未利用上地他套醒河流M所耕地土壤養分是植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的來源,是影響土壤質量和生態系統生產力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作為各種人類利用土地活動的綜合反映,不同利用方式對土壤物理結構、生物活動狀況以及內部化學反應過程均有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土壤質量。許多學者對土地利用與土壤質量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研究"T,但在不同季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養分的影響報道較少。筆者以滇池南部柴河小流域為研究區域,選取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落荒地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不同剖面土壤養分的影響,旨在為該區域土壤

6、質量提升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1材料與方法1.1研究區概況研究區域位于滇池流域南部,云南省昆明市晉寧縣境內02。36,102°43/E,24O28Z24。43'No柴河流域總面積為193.6km?,其中六街鄉面積為82.9km2,±蒜鄉面積為110.7km2。該區域屬低緯度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0,年平均日照2372.2h,日照率54%,年平均降水量900.7mm,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區內土壤類型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少量棕壤和紫色土。土地用類型主要有林地、未利用土地、坡耕地和耕地,其中耕地占地面積最大,為38%,未利用土地占21%,坡耕地占20%,

7、耕地占9%。柴河流域土地利用類型分布情況見圖101.2樣品采集結合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類型面積所占比例、現場調查分析,確定5種土壤定位監測類型,包括傳統農業土壤監測點、設施農業土壤監測點、林地土壤監測點、坡耕地土壤監測點、落荒地土壤監測點。采用均勻網格法(按2kmx2km的密度設置網格),結合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在基金項目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調查與系統控制研究及工程示范(2009ZX07102-004);國家水專項(2009ZX07106-001,2009ZX071024)02-04)0作者簡介趙斌(1983-),男,河南開封人,助教,碩士,從事湖泊生態與農業面源

8、污染方面的研究。*通訊作者,教授,碩士,從事湖泊生態修笈方面的研究,Email:xhwl050收稿日期2011X)9-20圖1柴河流域土地利用類型分布Fig.1DistributionoflanduseinChaihebasin研究區域設50個土壤樣點,其中林地土壤監測點15個,坡耕地土壤監測點19個,設施農業土壤監測點5個,傳統農業土壤監測點7個,荒草地土壤監測點4個。在2010年7、11月,采集2次分層樣。其中,7月代表豐水期,11月代表枯水期。分層采樣深度為020、2040、4060、6080、80100cm??紤]到網格交點周圍的土壤質地、地形、土地利用類型等因素,采集土壤樣品時以網格交

9、點為中心,在半徑100m范圍內隨機采集35個小樣品,然后將其等量、均勻混合作為一個土壤樣品,裝入密封袋?;氐绞覂群?剔除土壤中植物根系及殘體、石塊、昆蟲尸體等雜物,在通風良好的地點風干。將已風干的土樣磨細后,過100目細篩,用于分析。1.3樣品分析測定指標包括全氮、全磷、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的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全磷含量的測定采用NaOH堿熔-鑰鎊抗比色法,有機質含量的測定采用重鎘酸鉀容量法。2結果與分析土壤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從圖2可以看出,表層土壤全氮含量受土地利用類型的影響,性質差別較大,影響最強烈的為設施農業土壤,其次為傳統農業土壤。從表1可以看出,依據全國土壤養分分級標準,設施

10、農業土壤全氮含量總體以I級水平為主,80100cm土層全氮含量稍微貧乏;傳統農業土壤全氮含量總體以II級水平為主,80-100cm土層全氮含量稍微貧乏;落荒地土壤全氮含量總體為中等水平,60-80.80100cm土層全氮含量貧乏;林地土壤全氮各分級分布比較均衡,總體為中等水平;坡耕地土壤全氮含量總體為中等水平,但6080、80100cm土層全氮表1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養分等級Table1Soilnutrientslevelunderdifferentlandusepatterns土地利用類型Landusepatterns剖面深度_Depth7月土壤全氮含量SoilTNcontentduring

11、inJuly11月土壤全氮含量SoilTNcontentinNovermber平均值Mean/g/kg養分等級Nutrientslevel范闈Range#"kg平均值Mean/"kg養分等級Nutrientslevel范圍Range/&/kg設施農業0201.686I1.152.372.038I0.99-2.79Facilityagriculture20-401.528I0.892.021.542I1.21-1.7840-601.006n0.53-1.791.214n0.891.3860-800.798m0.42-1.180.724in0.39l.1080-1000

12、.628IV0.100.940.662IV0.380.83傳統農業0201.093u0.661.701.276ii0.72-2.15Traditionalagriculture20401.040n0.53-1.681.137n0.70-1.9140-600.953in0.46-1.370.950m0.201.8860-800.800in0.26-1.740.741IV0.12-1.70801000.604IV0.19-1.560.601IV0.141.14落荒地0201.168n0.19-2.041.268u0.81-1.60Desertedland20-400.885in0.591.270.

13、878in0.30-1.5640-600.535IV0.280.930.530IV0.210.9960800.458V0.24-0.830.398V0.16-0.67801000.358V0.020.950.380V0.150.72林地Woodland0200.933m0.272.621.107n0.382.1020400.616IV0.151.980.599IV0.082.5840600.589IV0.11-1.690.435V0.06-1.8660-800.446V0.03-1.580.421V0.09-1.09801000.391V0.01-1.240.350V0.06-0.93坡耕地0

14、200.842m0.31-1.771.010n0.142.04Slopefarmland20-400.737N0.151.560.745IV0.15-1.1840600.617IV0.00-1.520.628IV0.011.4660-800.495V0.07-1.160.427V0.07-0.81801000.428V0.05-1.080.373V0.05-0.80含量極貧乏。7、11月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全氮含量均呈由表層至深層逐漸減小的趨勢,且020cm土層的全氮含量均在0.05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土層。7月不同土地利用類型040cm上層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11月,以設施農業和傳統農業差異最大。

15、這可能是由降雨對養分流失、耕作制度的影響所致。2.1 土壤全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從圖3可以看出,7月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和落荒地土壤020cm土層全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3.716.3.194、1.005、2.439和0.5225mg/kg,土壤中全磷含量表現為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落荒地;7月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和落荒地土壤20-60cm土層全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2.593、2.759、0.944.2.184和0.375mg/kg,土壤中全磷含量表現為傳統農業>設施農業>坡耕地>林地>落荒地;7月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和

16、落荒地土壤o60-100cm土層全磷含量平均值分別為2.133.2.677.0.810.2.261和0.314mg/kg,±壤中全磷含量表現為傳統農業>設施農業>坡耕地林地落荒地。11月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和落荒地土壤020cm土層全磷含量平均值分別為3.666.3.696.0.910、2.302和0.5775mg/kg,±壤中全磷含量表現為傳統農業>設施農業>坡耕地>林地>落荒地,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的養分等級為n級,落荒地養分等級為in級;11月設施專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和落荒地土壤20-60cm土層全磷

17、含量平均值分別為2.425.2.819.0.630J.670和0.263mg/kg,土壤中全磷含量表現為傳統農業設施農業,>坡耕地>林地>落荒地;11月設施農業、傳統農業、林地、坡耕地和落荒地土壤60100cm土層全磷含量平均值分別為2.278、2.630.0.609J.802和0.212mg/kg,土壤中全磷含量表現為傳統農業>設施農業>坡耕地>林地>落荒地。土地利用方式與土壤中的氮、磷養分有密切關系。5種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全磷含量均呈現表層高于底層的現象,人類活動強度大,作物生產量高,土壤表層枯枝落葉多是表層土壤中全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受雨水淋溶的影

18、響,土層中磷發生遷移轉化,流失或沉積于地層下部;傳統農業和設施農業表層土壤中全磷含量高,其余土壤垂直差異不明顯,與地下水位高有關;坡耕地土壤全磷含量呈現“U”形分布,表明土壤磷含量與母巖密切相關。11月土壤全氮SoilWcontentinNovemberHg/kgO2040680UDy-sdgp豈。£燮曜電一不7月土壤全氮SoilTNcontentinJulyIIg/kgooooO-O24680UDMld-s。二。£蜒«不00圖2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填制面中全氮含Fig.2Totalnitrogencontentinsoilprofileunderdifferen

19、tlandusepatterns7月SoilTPcontentinJulyIIg/kgooO由2m24680IkEJ5d«。1二。出耍解«不0011月土壤全碑SoilTPcontentinNovember#g/kg0204060圖3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壤制面中全磷含TotalphosphoruscontentinsoilprofileunderdifferentlandusepatternsFig.32.2 土壤有機質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土壤有機質不僅能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而且是影響土壤結構形成、土壤養分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從圖4可以看出,7月設施農業

20、、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和落荒地020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18.15、13.40、14.33J5.08和16.32g/kg,即設施農業落荒地林地坡耕地>傳統農業;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和荒落地2060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14.97、12.87、9.50.9.40和9.69g/kg,即設施農業>傳統農業>落荒地>坡耕地>林地;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和落荒地60100m土層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9.45、8.33、6.65、5.78和6.30g/kg,即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落荒地>林地。11月設施農

21、業、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和落荒地020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20.53、14.91、14.61、18.35和20.92g/kg,即落荒地>設施農業>林地>傳統農業>坡耕地;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和落荒地2060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18.56J4.62J3.05.10.70和12.52g/kg,即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落荒地>林地;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和落荒地60100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12.47.10.91.9.53.8.20和9.68呼kg,即設施農業>傳統農業>落荒地>坡

22、耕地>林地。11月土壤有機質SoilorganicnattercontentinNovemberBg/kg7月土壤有機質SoilorganicmattercontentinJulyIIg/kg5SRsdap煩解早00000246801A目!fsds矣蚣«¥圖4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土填剖面中有機質含Fig.4Organicmattercontentinsoilprofileunderdifferentlandusefatterns5種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有機質含量均呈現表層高于底層壤表層枯枝落葉多。11月設施農業、傳統農業、坡耕地、林地的現象。這可能是由于人類活動強度大,作物

23、生產量高,土(下轉第22494頁)要在于農村工業化的發展沒有有效帶動城市功能的培育,只有城市功能隨著產業的發展得到加強,才能帶來比地方化經濟更大的城市化經濟效應,浙江省大部分縣市才有望盡快發展成中等城市,其中一部分甚至可能發展成大城市,而一大批發展良好的中心建制鎮則有可能發展成為中小城市。3塊狀經濟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城鎮化的影響近年來,浙江省塊狀經濟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這些趨勢將對區域城鎮化推進形式和擴張形態產生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1對外直接投資步伐加快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長江三角洲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對外直接投資在浙江省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如果能夠實現對外直接投資與地方生

24、產網絡的成功嫁接,將推動浙江省塊狀經濟向國際制造業基地的蟾變。3.2市場競爭和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塊狀經濟的重組區塊數量趨于減少,規模顯著擴大,地理集中度不斷提升。導致產業比重上升的主要是裝備制造、交通運輸、電氣機械、通用設備和金屬制品制造等資金及技術密集度較高的產業,相反,比重下降的多屬勞動密集型輕工業。3.3低級產業的區域指向性隨著生產和貿易成本的上升,一部分在區域內失去比較優勢的經濟區塊向中西部地區或低成本國家整體性遷移的傾向越來越明顯。根據產業關聯度和貿易依存度的差異,這些產業的等級擴散具有不同的區位指向性。3.4塊狀經濟的分工進一步深化目前,浙江省塊狀經濟主要存在產業縱向專業化延伸和產業

25、橫向多樣化融合兩種方向。縱向延伸有利于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但是,由于經濟區塊劃分過細、分布過散,將對城市集聚功能的培育產生較大的阻礙。因此,加強產業橫向多樣化融合對于促進浙江省城鎮化發展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4結論與討論區域城鎮化是全球產業分工與地域分工深化的產物,普遍存在于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特定地區。浙江省城鎮化模式在經濟社會結構的轉變、空間表征、管理體制等方面具備De-sakota模型的一般化特征,但在動力機制、職能分工、演進軌跡、空間結構上與McGee所歸納的3種類型不同。塊狀經濟下的城鎮化優勢與缺陷同樣鮮明,從浙江省目前的城鎮化動力機制與地域模式來看,在較短時期內尚難以培育出一批達到較大規模

26、的區域中心城市。應當發揮政府的引導和調控作用,突破行政區劃制約,統籌安排空間資源利用和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基本農田和生態環境,促進區域整合。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土地與行政制度改革,制定產業集聚政策,加強產業基地建設,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塊狀經濟的橫向融合,培育和增強城市的吸附力,從而推動浙江省的城鎮化發展向城鄉界線明晰,土地利用集約,城鎮密集分布,規模等級合理,基礎設施共享,生態環境良好和管理體制規范的方向轉變。參考文獻1MCGEETG,ROBINSONIM.HieMega-UrbanRegionsofSoutheastAsiaM.Vancouver:UBCPress,1995.2 薛點旋,楊春.夕卜資:發展中國家城中化的新動力珠江三角洲個案研究.地理學報997,52(3):193-206.3 唐根年,徐維祥,羅民超.浙江區域塊狀經濟地理空間分布特征及其產業優化局研究J.經濟曜,2003:457-461.4 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浙江“塊狀經濟”發展報告J.浙江經濟,2006(12).24-28.5 葛立成.產業集聚與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為例J.中國工曜濟,20M(l):56_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