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分析 從1990年到2002年我國高教育的毛入學率由3.4%增長到15%,實現了有“精英教育”(Elite)到“大眾教育”(Mass)的歷史性跨越,平均每萬人大學生人數有1990年的15.4人,增加到2002年的70.3人。高等教育入學率的提高,辦學規模的擴大,要求有相應規模投入的支持,在國財政支持增長能力有限條件下,我國實行了高等教育的成本補償制度,對接受高等教育者收取學費、雜費等各項費用,1997年高等學校的全面“并軌” 我國高等教育全面實行收費制度,1950 年以來實
2、行的高等教育免費制度宣告結束。從1998年到2004年高等教育的學費持續飛漲,引起了人們對高等教育收費與否、收費多少,即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廣泛關注和討論,本文試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分析 <BR公共部經濟學認為,高等教育具有雖然在未達到擁擠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非競爭性,但又具有排他性,不是純粹的公共品而是準公共品。同時高等教育的收益雖然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社會收益大于個人收益,但接受高等教育者從中的到的收益,如:好的薪水、職位等,是完全可以內部化的,高等教育的個人收益也是明顯的。這就決定高等教育的成本,若單獨有國家負擔則會出現高等教育的供給不足,單獨有個人負擔則會
3、使大量低收入者被排斥在高等教育之外,而應該有國家和個人共同分擔。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D約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認為,高等教育成本無論在什么社會、體制和國家中,都必須由來自政府、家長、學生、納稅人和高等學院幾方面的資源來分擔。就實踐來看,當今世界,除一些高福利國家(如瑞典)和特殊國家(如朝鮮)的高等教育實行免費外,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成本都實行國家和個人分擔,在這個分擔機制中國家是負擔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 二、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現狀分析 自50年代我國實行了免費的高等教育,1989年國家教
4、委等三部委聯合發出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收取學雜費和住宿費的規定,從政策上肯定了高等教育應該實行成本分擔和成本補償制度。1992年,我國高等教育開始較大范圍地推行招生收費制度改革,自費學生的比例得到提高,1997 年全國范圍內高等學校普遍“并軌”,我國高等教育全面實行收費制度。 我國高等教育的經費來源實現了多渠道,主要包括: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社會捐資和集資、學費和雜費及其他教育經費五項。如表所示,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的53.4%來自政府 社會文教支出 / 財政支出 26.87% 高等教育支出 / 教育支出
5、 26.9% 教育支出/GDP 3.97% 高等教育費用結構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 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 社會捐資和集資辦學經費 學費和雜費 其他教育經費 各類經費/高等教育費用 53.4% 2% 1.4% 25% 18.14%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3年中數據計算得出。 財政,25%來自學費和雜費收入,政府和個人成為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擔者,主要有政府和個人承擔高等教育成本符高等教育準公共品屬性,問題在于政府和個人應該怎樣分擔,各自應該分擔的比例為多少才是合理
6、的。就國際來看,在北歐諸國與西歐主要國家,大學教育基本是免費的,法國的國立大學只收取少量注冊費;東歐諸國高等教育也實行免費與廉價制度。就收費來說,1999-2000年,美國公立高校經費46.6%來自聯邦和州政府,18.5%來自學費收入;加拿大的辦學經費的70來自聯邦和省政府,只有20來自學費,其余部分由社會各方面捐贈。2002年澳大利亞高校經費中,聯邦、州及高教貢獻計劃撥款占60.71%,學費占21.2%。我國兩國相比,我國個人負擔費用費的比例25%比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要高45百分點,比美國出近7個百分點;高等教育費用中政府部門負擔的份額,我國與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相比分別要低的多,比美國負擔的要低
7、,主要是美國的銷售、服務收入及其捐贈收入比較高。有此來看,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中,我國政府部門所分擔的份額過低,而個人所分擔的份額卻相對偏高。 我國高等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與英國和日本相比不低,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相比明顯偏低。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低于美、澳、英,略高于日本。(見下表)由此可見,我國高等教育支出水平總體來說并不低,但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比重卻相對較地。我國高等教育教育政府負擔份額偏低,同時高等教育社會籌資有限的現狀,也 項目 美國 英國 日本 澳大利亞
8、中國 高等教育支出/GDP 2.7% 1.0% 1.1% 1.6% 1.28% 政府高等教育支出/GDP 0.9% 0.7% 0.5% 0.9% 0.684% 注:美、英、日、澳四國的數據為2000年數據;中國數據為2001年數據。 決定了高等教育個人負擔比例過重,而這一較低的水平是在1997年高校全國實行“并軌”,開始全面實行高等教育收費制度的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實現的。
9、60; 我國高等教育收費,以北京為例,2003年北京高校學費大致在每年5000元左右(據今年北京市物價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聯合下發的關于調整普通高校學費標準的通知)。國家規定的住宿費標準是8001200元之間。200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8472元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為2622元。高校學費約是城鎮居民年收入的60%,約是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2倍;在這個費用中還不包括相當數額的住宿費、書雜費和生活費等,而在城鄉居民的收入中還有大量的支出,如:生活費用、生產支出、醫療、住房、養老等。高校收費遠遠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而美國的公立大學收取學費相對較高
10、,但其年學費僅占人均收入的11.8%。顯然,我國高等教育的收費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是太離譜了。中國目前在校1900萬大學生里,將近6成來自農村,以現在農人口人均2600元的收入,一名大學生的一年學費、住宿費及各項雜費生活費,需要一位村民2至3年的收入,這個數字足以讓諸多農村家庭不堪重負,也許多普通人家生活陷于窘境。可以斷言,隨著高校學費上漲,中國高校貧困生將大大增加。而目前各大高校所設立的獎學金、助學金只能是杯水車薪,受惠的只在少數金融機構開設的助學貸款業務,則要經過家庭信用度核實等重重手續,能接受助學貸款資助的畢竟不多,不具有普遍性。
11、 我國高等教育實行成本補償制度是應該的,符合高等教育準公共品的屬性。一方面,高等教育實行成本補償制度,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高等教育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狀況,增加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投入,使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更多的人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止2003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17%,使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歷史性跨越,從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長期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就學生而言負擔學費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個人分擔增速過快、負擔份額過高,政府財政負擔退出過快、負擔份額過小
12、的不合理狀況,也使我國教育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一)高等教育收費的過高,直接的結果是使大量的城鄉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負擔不起高昂的學費,即使通過借貸等各種途徑籌得學費(這個途徑也是有限的),高昂的學費也使這些家庭陷入嚴重的困境之中。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減少社會的不平等,因為通過受教育可以使社會貧困階層的孩子獲得提升自己和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在我國,隨著高等教育收費的提高,貧困階層在享受教育方面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在高昂的學費面前,貧困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失去了應有的保障,其結果是越來越對少數富人有利。這樣,教育促進社會公平的功能越來越
13、弱化了,高收費的政策勢必進一步拉大我國貧富懸殊的差距。 (二)高校收費的不斷提高,其更大的負面影響還在于對基礎教育的負導向作用。目前在農村,少年兒童失學、輟學的情況十分普遍(遺憾的是,此點并未引起政府及社會各界足夠的重視),除了中小學教育收費不合理的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于,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子女上學的前途失去信心:即使孩子考上大學也供不起,因為大學一年的費用可能要花費他們數年的積蓄。這樣高等教育的高學費不僅對高等教育本身有消極作用,也對農村初級中級教育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也將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來自廣農村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就目前而
14、言,農村高等教育率已遠遠低于城市。 (三)學者認為,無論對國家和個人來說教育都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投資。高等教育的投資具有高的匯報率,它對經濟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使低收入者獲取高等教育的機會,對減少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促進城市化和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與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比過高的學費必然弱化這一作用的發揮。 三、優化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措施 (一)加大政府財政對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財政分擔高等教育費用的比重。就國際比較來看,由于我國
15、政府分擔高等教育費用的比例相對較低,另外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較低,這樣要提高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必須提高這兩個比重才可以最終提高政府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分擔比重,減少個人的分擔數額和比重。 (二)擴大高等教育發展的融資渠道,鼓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對高等教育的支持。一些國家高校自身籌姿能力比較強,如美國,1999-2000年雖然政府投入比較低為46.6%,但高校的銷售和服務收入比例在21%以上,另外還有可觀的捐贈收入等。因此我國高等院校也應多渠道籌資,擴大高校和社會結合,利用科技和知識優勢為社會企業提供服務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政府應完善稅制對企業和個人對高等教育捐贈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和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捐贈,增加高等教育的捐贈收入。 (三)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鼓勵社會力量集資發展高等教育。200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民辦教育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制度性規定。應進一步對民辦高等教育采取優惠政策和措施,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由于民辦高校的學生一般多來自高收入階層,民辦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對高收入者的分流,社會高等教育資源的擴大,可以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學機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運輸承包協議書
- 爭當新時代好少年演講稿
- 甄進明-IT行業-項目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項戰略決策培訓
- 《長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 小米小米電視發布會
- 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的臨床護理
- 2025屆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數學七下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廣西南寧中學春季學期2025屆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黑龍江省五常市部分學校2025屆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五年級語文教師下學期工作總結模版
- 第五單元 單元作業設計 小學語文部編版三年級下冊
- 城市規劃設計計費指導意見(2004年)
- 常見病觀察及護理要點
- (高清版)TDT 1059-2020 全民所有土地資源資產核算技術規程
- 成人氧氣吸入療法-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2022年全國統一高考化學試卷和答案解析(全國甲卷)
- 2022年1月上海春季高考英語真題(學生版+解析版+聽力音頻)
- 【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研究文獻綜述4800字】
- 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的對比與融合
- 急性淋巴結炎的護理查房
- 胖東來薪酬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