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說明_第1頁
水泥混凝土路面說明_第2頁
水泥混凝土路面說明_第3頁
水泥混凝土路面說明_第4頁
水泥混凝土路面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 明1. 路面設計原則、設計依據及標準、路面結構設計及路面材料要求等1.1.路面設計原則在滿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當地筑路材料供應情況,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選材、方便施工、利于養護、節約投資的原則,進行路面設計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選擇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機械化、工廠化施工的路面結構方案,使路面設計在使用年限內滿足本路段的交通承載力、耐久性、舒適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確保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按以下原則進行路面設計:路面設計依據交通量、道路等級、交通組成等基礎資料,考慮沿線氣候、水文、地質及筑路材料分布情況,密切結合湖南省等級公路路面施工技術經驗及施工區域的氣候條件

2、,本著因地制宜、合理選材、方便施工、利于養護的原則,結合路基工程進行綜合設計。結合當地的實際條件,積極推廣成熟的科研成果,對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在路面設計方案中積極、慎重地加以運用。1.2.路面設計依據及標準1.2.1.路面設計依據現行的國家或部頒規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0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湘交基建【2010】355號文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干線公路建設管理的通知、湖南省普通干線公路路面設計指導意見湘交

3、基建【2011】486號文等;關于將祁陽木梓圩至金洞牛頭山公路祁陽境內非城鎮段路面設計變更的函、關于將祁陽木梓圩至金洞牛頭山公路公路路面設計變更的函(祁木牛字【2014】1號)u 沿線筑路材料調查及試驗成果;u 沿線土質調查、地下水位情況調查結果;u 本工程地質勘察報告;u 本項目實測軸載調查。1.2.2.路面設計標準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以100KN的單軸-雙輪組荷載為標準軸載,以行車荷載和溫度梯度綜合作用產生的疲勞斷裂作為設計的極限狀態,結構設計基準期為20年。1.3.路面結構設計1.3.1.路面結構設計根據實測軸載調查,本項目瀝青混凝土路面屬于重交通荷載等級,水泥混凝土路面按特重交通荷載

4、等級。故本項目采用以下路面結構 城鎮段土質路基路面結構層(總厚度77厘米):表面層: 4cm厚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層: 5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封 層: 1cm瀝青表處封層上基層: 18cm厚5%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 18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16cm厚3%水泥穩定碎石墊 層: 15cm厚天然砂礫石質路基路面結構層(總厚度62厘米):表面層: 4cm厚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層: 5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封 層: 1cm瀝青表處封層上基層: 18cm厚5%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 18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16

5、cm厚3%水泥穩定碎石老路加鋪路面結構層(總厚度4448厘米):表面層: 4cm厚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層: 5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封 層: 1cm瀝青表處封層上基層: 18cm厚5%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 1620cm厚5%水泥穩定碎石非城鎮段:土質路基路面結構層(總厚度82厘米):面 層: 30cm厚C30現澆水泥混凝土封 層: 1cm瀝青表處封層基 層: 18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18cm厚3%水泥穩定碎石墊 層: 15cm厚天然砂礫石質路基路面結構層(總厚度67厘米):面 層: 30cm厚C30現澆水泥混凝土封 層: 1cm瀝青表處封層基 層

6、: 18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18cm厚3%水泥穩定碎石老路加鋪路面結構層(總厚度4656厘米):面 層: 30cm厚C30現澆水泥混凝土封 層: 1cm瀝青表處封層基 層: 1525cm厚5%水泥穩定碎石隔離層舊 路: 處治后舊水泥混凝土路面1.4. 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混合料要求、級配組成瀝青路面使用的各種材料運至現場后必須取樣進行質量檢測,經評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應商提供的檢測報告或商檢報告代替現場檢測。瀝青路面集料的選擇必須經過認真的料源調查,確定料源盡可能就地取材。質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開采必須注意環境保護,防止破壞生態平衡。集料粒徑規格以方孔篩為準。不同料源、品種、

7、規格的集料不得混雜堆放。1.4.1道路石油瀝青 為提高上面層瀝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氣候、分區及交通使用要求,本項目選擇使用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當缺乏所需標號的瀝青時,可采用不同標號摻配的調和瀝青,其摻配比例由實驗決定。摻配后的瀝青質量應符合下表要求。 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檢驗項目單位瀝青性能針入度(25,100g,5s)0.1mm6080針入度指數PI-1.5+10軟化點(R&B)不小于4660動力粘度不小于Pa.s18010延度不小于cm1515延度不小于cm100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2.2閃點(COC)不小于260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

8、g/cm3實測記錄TFOT(或RTFOT)后質量變化不大于%±0.8殘留針入度比(25)不小于%61殘留延度(10)不小于cm6瀝青必須按品種、標號分開存放。除長期不使用的瀝青可放在自然溫度下存儲外,瀝青在儲罐中的貯存溫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桶裝瀝青應直立堆放,加蓋氈布。道路石油瀝青在貯存、使用及存放過程中應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熱管道蒸汽進入瀝青中。1.4.2 SBS-D改性瀝青SBS-D改性瀝青技術要求指 標技術要求針入度25,100g,5s(0.1mm) 4060 針入度指數PI,不小于 0延度5,5cm/min(cm),不小于20軟化點TR&B(

9、),不小于60運動粘度135(Pa·s),不大于3閃點(),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彈性恢復25,不小于75貯存穩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不大于2.5TFOT(或RTFOT)后質量變化,不大于(%)±1.0針入度比25(%),不小于65延度 5 (cm),不小于15制造改性瀝青的基質瀝青應與改性劑有良好的配伍性。供應商在提供改性瀝青的質量的報告時應提供基質瀝青的質量檢驗報告或瀝青樣品。改性瀝青宜在固定式工廠或在現場設廠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合廠現場邊制造邊使用,改性瀝青的加工溫度不宜超過180。使用前改性 必須攪拌均勻。1.4.3乳化瀝青本項目粘層采用陽離子乳

10、化瀝青PC-3。乳化瀝青技術要求PC-3單位噴灑型改性乳化瀝青(P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粒子電荷陽離子(+)篩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6瀝青標準粘度C25,3s820蒸發殘留物殘留分含量,不小于%50溶解度,不小于%97.5針入度(25)0.1mm45150延度(15),不小于cm40與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積,不小于2/3與粗、細粒式集料拌合試驗-貯存穩定性1d,不大于%15d,不大于%51.4.4粗集料瀝青層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礫石、篩選礫石、鋼渣、礦渣等,粗集料必須由具有生產許可證的采石場生產或者施工單位自行加工。粗集料應該潔凈、干燥、表面粗糙,

11、質量符合下表規定。當單一規格集料的質量指標達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合比計算的質量指標復核要求時,工程上允許使用。對受熱易變質的集料,宜采用經拌合和機烘干后的集料進行檢驗。 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標高速公路及一級路其他等級公路表面層其他層次石料壓碎值,不大于()262830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283035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62.52.45吸水率,不大于()2.03.03.0堅固性,不大于()12112-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20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11軟石含量,不大于(%)355表面層粗集料宜采用玄武巖,以提高路面的抗磨性,

12、提高路面使用壽命,采用玄武巖有困難的可選用優質石灰巖代替,但應符合上表要求。1.4.5細集料瀝青路面的細集料包括天然砂、機制砂、石屑。細集料必須由具有生產許可證的采石場、采砂場生產。細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的顆粒級配,質量要求如下表。 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質量要求指 標單 位技術要求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45堅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砂當量,不小于50棱角性(流動時間),不小于s-亞甲藍值,不大于g/kg-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易采用中粗砂。瀝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規格篩孔尺寸通過各篩孔的質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細

13、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石屑是采石場破碎石料時通過4.75mm或2.36mm的篩下部分,其規格應符合下表要求。瀝青混合料用機制砂或石屑規格規格公稱粒徑(mm)水洗法通過下列篩孔(方孔篩mm)的質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機制砂宜采用專用的制砂機制造,并選用優質石料生產,其級配應

14、符合S16的要求。1.4.6填料瀝青混合料用礦粉必須采用石灰巖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過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除凈。礦粉應干燥、潔凈,能自由地從礦粉流出,其質量應符合下表要求。 瀝青混合料用礦粉質量要求指 標單 位技術要求表觀密度,不小于t/m32.45含水量, 不大于1粒度范圍<0.6mm100 <0.15mm90100 <0.075mm70100外觀-無團粒結塊親水系數-<1塑性指數%<4加熱安定性-實測記錄1.4.7纖維穩定劑在瀝青混合料中摻加的纖維穩定劑宜選用木質素纖維、礦物纖維等。1.4.8瀝青面層混合料要求、級配組成及施工要求

15、瀝青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宜從上到下逐漸增大,并應與壓實度厚度相匹配。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應符合工程設計規定的級配范圍。密級配瀝青混合料宜根據公路等級、氣候及交通條件選擇粗型或細型混合料。粗型和細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的關鍵性篩孔通過率混合料類型公稱最大粒徑(mm)用以分類的關鍵性篩孔(mm)粗型密級配細型密級配名稱關鍵性篩孔通過率(%)名稱關鍵性篩孔通過率(%)AC-1313.22.36AC-13C<40AC-20194.75AC-20C<45AC-13C表面層級配范圍通過下列篩孔(方孔篩mm)的質量百分率(%)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

16、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20C下面層級配范圍通過下列篩孔(方孔篩mm)的質量百分率(%)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標準,二級路宜參照一級路的技術標準執行。 密集配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馬歇爾實驗技術標準技術指標單位高速公路、一級路夏炎熱區中輕交通重載交通擊實次數(雙面)次75試件尺寸mm101.6mm*63.5mm空隙率VV深約90mm以內%3546深約90mm以下%36穩定度

17、MS不小于 kN8 流值FLmm241.54礦料間隙率VMA(%),不小于設計空隙率(%)相應于以下公稱最大粒徑(mm)的最小VMA及VFA技術要求(%)1913.22111231213413145141561516瀝青飽和度VFA(%)65751.5.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及材料特性1.5.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設計u 面層板塊劃分及接縫設置原則普通混凝土面板一般采用矩形,其縱向和橫向接縫應垂直相交,縱縫兩側的橫縫不得互相錯位,縱向接縫的間距(即板寬)宜在3.04.5m范圍內選用,橫向接縫的間距(即板長)應按面層類型和厚度選定,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層宜為46m,面層板的長寬比不宜超過1.35,平面面

18、積不宜大于25m2。鋼筋混凝土面層宜為615m,面層板的長寬比不宜超過2.5,平面面積不宜大于45m2。縱向接縫縱向接縫的布設應視路面總寬度、行車道及硬路肩寬度以及施工鋪筑寬度而定:1、 一次鋪筑寬度小于路面寬度時,應設置縱向施工縫。縱向施工縫應采用設拉桿平縫形式,上部應鋸切槽口,深度宜為3040mm,寬度宜為38m,槽內應灌塞填縫料。2、 一次鋪筑寬度大于4.5m時,應設置縱向縮縫,縱向縮縫應采用設拉桿假縫形式,鋸切的槽口深度應大于施工縫的槽口深度。縱縫應與路線中線平行。在路面等寬的路段內或路面變寬路段的等寬部分,縱縫的間距和形式應保持一致,路面變寬段的加寬部分與等寬部分之間,應以縱向施工縫

19、隔開。加寬板在變寬段起終點處的寬度不應小于1m。拉桿應采用螺紋鋼筋,設在板厚中央,并應對拉桿中部100mm范圍內進行防銹處理。施工布設時,拉桿間距應根據橫向接縫的實際位置予以調整,最外側的拉桿距橫向接縫的距離不得小于10mm。橫向接縫每日工作結束或因臨時原因而中斷施工時,需設置橫向施工縫,其位置盡可能設在縮縫或脹縫處,設在縮縫處的施工縫采用設傳力桿的平縫形式。設在脹縫處的施工縫其構造與脹縫相同。橫向縮縫可等間距或變間距布置,重交通荷載公路的橫向縮縫,應采用設傳力桿假縫形式。傳力桿的設置不應妨礙相鄰混凝土板的自由伸縮,鋼筋表面應做防銹處理。在鄰近橋梁或其他固定構造物處,或者與其他道路相交處,應設

20、置橫向脹縫。脹縫條數應根據膨脹量大小設置。脹縫寬宜為2025mm,縫內應設置填縫板和可滑動的傳力桿。傳力桿應采用光圓鋼筋。交叉口接縫布設兩條道路正交時,各條道路宜保持本身縱縫的連貫,而相交路段內各條道路的橫縫位置應按相對道路的縱縫間距做相應變動,保證兩條道路的縱橫縫垂直相交,互不錯位。兩條道路斜交時,主要道路宜保持縱縫的連貫,而相交路段內的橫縫位置應按次要道路的縱縫間距做相應變動,保證次要道路的縱縫相連接。相交道路彎道加寬部分的接縫布置,應不出現或少出現錯縫和銳角板,當出現錯縫、銳角板時,宜加設防裂鋼筋和角隅補強鋼筋。在次要道路彎道加寬段起終點斷面處的橫向接縫,應采用脹縫形式。膨脹量大時,應在

21、直線段連續布置23條脹縫。1.5.2水泥混凝土面板配筋面層板的平面尺寸較大或形狀不規則的異型板、水泥混凝土路面與橋頭搭板過渡板、路面結構下有箱形或管狀構造物(其頂面距面板底面距離小于1.2m)通過、高填方、填挖交界段等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時,面層采用設置接縫的鋼筋混凝土面層。u 面板配筋鋼筋混凝土路面面板縱橫向配筋采用C12鋼筋,縱向鋼筋間距一般為20cm,橫向鋼筋間距一般為25cm。鋼筋網與拉桿或傳力桿相互干擾時,應酌情調整其相互位置。縱向鋼筋設置于面板頂面以下1/21/3板厚處,橫向鋼筋位于縱向鋼筋之下。縱向鋼筋搭接長度一般不小于35倍鋼筋直徑,搭接位置應錯開,各搭接端連線與縱向鋼筋的夾角

22、應小于60°。邊緣鋼筋至縱縫或自由邊距離一般不小于1015cm, u 面板銳角部位面板銳角部位需設置角隅鋼筋,角隅鋼筋采用2根長260cm的C16螺紋鋼筋彎制而成,置于面板上部,距頂面不小于5cm,距邊緣為10cm。u 面板下有構造物穿越段水泥混凝土面層下有箱形或管狀構造物(其頂面距面板底面距離小于1.2m)通過時,面板應根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040-2011)第6.1.4中要求進行配筋設計。鋼筋混凝土面板設置長度、鋼筋設置等詳見水泥砼路面涵洞通道處面層補強設計圖。鋼筋采用C12螺紋鋼筋,縱向鋼筋間距宜為10cm,橫向鋼筋間距宜為20cm。配筋混凝土面板與相鄰混凝土面

23、板之間設置傳力桿縮縫。1.5.3表面抗滑構造為了保證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抗滑性,混凝土路面施工完需在表面設置抗滑溝槽,條件具備時宜采用硬刻槽,也可采用拉毛機械或人工拉槽方式,其構造深度下表要求。 混凝土面層交工時表面構造深度要求 路 段表面構造深度TD要求(mm)一般路基路段0.51.0特殊路段0.61.1注:表中特殊路段指:急彎、陡坡、交叉口或集鎮附近。1.5.4 路面材料特性u 水泥砼面層 水泥水泥路面的水泥規格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等交通等級路面所使用的水泥的技術指標。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窯道路硅酸鹽水泥,也可采用旋窯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

24、中、輕交通的路面可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學成分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施工規范標準。各交通等級路面水泥各齡期的抗折強度、抗壓強度要求交通等級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輕交通齡期(d)328328328抗壓強度(MPa),25.557.52252.516.042.5抗折強度(MPa),4.57.5473.56.5此外,選用水泥時還應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根據其配制彎拉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選用合適標號、強度的水泥。施工中無論選用的水泥強度等級為多少,路面混凝土均應以實測水泥抗折強度為準來選擇和使用。采用機械化鋪筑時,宜選用散裝水泥。散裝水泥的夏季出廠溫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攪拌時的水泥溫度不宜高于6

25、0。路面施工前應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第4.1節中規定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標準為混凝土28d彎拉強度標準值fr=5MPa,水泥質量技術要求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3.1節相關規定。 粗集料粗集料應選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由于本工程為二級公路,因此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級別不應小低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3.3節規定的級,基料吸水率不應大于2%。粗集料具體技術指標詳見下表: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術要求 項 目單位指標要求備注

26、碎石壓碎指標%15換算壓碎值24卵石壓碎指標%14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8針片狀顆粒含量(按質量計)%15含泥量(按質量計)%1.0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2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硫化物及硫酸鹽(按SO3質量計)%1.0火成巖巖石抗壓強度MPa100變質巖巖石抗壓強度MPa80水成巖巖石抗壓強度MPa60表觀密度kg/m32500松散堆積密度kg/m31350空隙率%47堿集料反應集料經堿集料反應試驗后,試件無裂縫、酥裂、膠體外溢等現象,在規定試驗齡期的膨脹率應小于0.10%。路面和橋面混凝土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級的統料,應按最大公稱粒徑的不同采用24個粒級的集料進行摻配,并應符合合成級

27、配的要求。卵石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26.5mm;碎石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31.5mm。粗集料級配范圍應符合下表的規定。粗集料級配范圍表 類型項目方孔篩各篩孔累計篩余質量百分率()方孔篩(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合成級配4.7516951008510040600104.7519951008595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粒級4.759.5951008010001509.5169

28、51008010001509.5199510085100406001501626.5951005570254001001631.59510085100557025400100 細集料細集料應采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天然砂、機制砂或混合砂。由于本工程為二級公路,因此路面使用的砂級別不應小低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3.4節規定的級,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采用河砂,砂的硅質含量不應待遇25%。細集料具體技術指標詳見下表:水泥混凝土用細集料技術要求項 目單位指標要求備注機制砂單粒級最大壓碎指標%25氯化物(氯離子質量計)%0.02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8云母

29、(按質量計)%2.0天然砂、機制砂含泥量(按質量計)%2.0天然砂、機制砂泥塊含量(按質量計)%1.0機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質量計)%5.0機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質量計)%3.0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硫化物及硫酸鹽(按SO3質量計)%0.5機制砂母巖抗壓強度火成巖巖石抗壓強度MPa100變質巖巖石抗壓強度MPa80水成巖巖石抗壓強度MPa60輕物質(按質量計)%1.0表觀密度kg/m32500松散堆積密度kg/m31350空隙率%47堿集料反應經堿集料反應后,由砂配制試件無裂縫、酥裂、膠體外溢等現象,在規定試驗齡期的膨脹率應不小于0.10路面和橋面混凝土細集料選

30、用天然砂時應為中砂,也可使用細度模數在2.03.5之間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細度模數變化范圍不應超過0.3,否則應分別堆放,并調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選用機制砂時除了滿足下表規定外,還應檢驗砂漿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較差的泥巖、頁巖、板巖等水成巖類母巖品種生產的機制砂。配制機制砂混凝土時應摻入引起高效減水劑。細集料級配范圍如下表規定。細集料級配范圍表砂分級方孔篩各篩孔累計篩余質量百分率()方孔篩(mm)0.150.300.601.182.364.75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細砂901005585164

31、0025015010 水一般來水飲用水可直接作為的混凝土攪拌和養護涌水。不過通常應檢測水質滿足一下指標方可采用:Ø 硫酸鹽含量(按SO42-計)小于0.0027mg/mm3。Ø 含鹽量不得超過0.005mg/mm3。Ø PH值不得小于4。Ø 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雜質。 鋼筋路面、橋面和撘板選用的鋼筋網、傳力桿及拉桿鋼筋等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技術要求。鋼筋應順直,不得有裂紋、斷傷、刻痕、表面油污和銹蝕。傳力桿鋼筋加工應鋸斷,不得擠壓切斷;端口應垂直、光圓,用砂輪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圓倒角。 接縫材料脹縫接縫板:采用塑膠、橡膠泡沫板或瀝青纖維板

32、。其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脹縫板的技術要求 試驗項目脹縫板種類木材類塑膠、橡膠泡沫類纖維類壓縮應力(MPa)5.020.00.20.62.010.0彈性復原率()559065擠出量(mm)5.55.03.0彎曲荷載(N)100400050540注:各類脹縫板吸水后的壓縮應力不應小于不吸水的90,木板應去除結疤,瀝青浸泡后木板厚度應為(2025)±1mm。填縫材料:應具有與混凝土板粘結牢固、回彈性好、不溶于水、不滲水,高溫時不擠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強、耐老化龜裂,負溫拉伸量大、低溫時不脆裂,耐油、耐火、抗疲勞及耐久性好等性能。應優先選用(聚)樹脂類、橡膠類、瀝青等高檔、高耐久的填

33、縫材料,并宜在填縫料中加入耐老化劑。填縫料有常溫施工式和加熱施工式兩周,其技術要求如下:常溫施工式填縫料技術要求 試驗項目單位低彈性型高彈性型失粘(固化)時間h624316彈性復原率%453流動度mm034(-10)拉伸量mm150與混凝土粘結強度MPa0.2316粘結延伸率%20090瀝青加熱施工式填縫料技術要求指標單位低彈性型高彈性型針入度0.01mm5090彈性復原率%3060流動度mm52(-10)拉伸量mm1015 其他材料混凝土拌和、傳力桿套(管)帽、路面養生劑等材料質量技術指標應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規定。1.6水泥穩定基層及底基層基層水泥穩定碎石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碎石構成骨架,水泥作為填充結合料的嵌擠型結構。上基層材料推薦采用5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采用5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采用3%水泥穩定碎石。基層7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代表值取34MPa,底基層7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代表值取2MPa。施工時可根據強度要求,對水泥用量進行適當調整。骨架密實型水泥穩定類基層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大于31.5mm,集料級配范圍宜符合下表要求。骨架密實型水泥穩定類集料級配通過下列篩孔(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