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練習及答案分享_第1頁
邊塞詩練習及答案分享_第2頁
邊塞詩練習及答案分享_第3頁
邊塞詩練習及答案分享_第4頁
邊塞詩練習及答案分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邊塞詩練習答案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軍城早秋嚴武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州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早秋、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補充: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 生機勃勃,富麗堂皇 ,肅殺荒寒 瑰麗雄壯

2、, 虛幻飄渺 凄寒蕭條 繁華熱鬧等。(2)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答案: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疆的將領,斗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2、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出 關徐蘭憑山儲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注關,指居庸關。旆(pèi),旌旗。(1)詩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 “將軍”兩句缺

3、乏形象感,并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比較鑒賞,寫出為什么)(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答: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 “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1)請賞析“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好處。答:寫出了塞外的奇異(壯闊)風光,反映宋軍守軍力量薄弱,軍情緊

4、急,為下闋抒情作鋪墊。(2)詞的上下闋分別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全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上闋側重描寫,下闋側重抒情。全詞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以及壯志難酬,有家難歸。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隴西行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1)詩中“貂錦”指什么?這是一種什么手法?答:漢代羽林軍穿棉衣貂裘,這里借指精銳部隊,是借代手法。(2)有人說詩的后兩句震撼人心,你認為呢?為什么?答:本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兩句。 (結構上)“可憐”句緊承前句,“猶是”句蕩開一筆,另辟新境。 (內容上)“無定河邊骨”和“深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

5、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 (情感上)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3)就這首詩的內容來看,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答:“可憐”“猶是”兩句,以特別傷慘和沉痛的心情,用跌宕有致的語句,表達詩人對陣亡戰士的哀傷和悼念,為后方閨中人不知實情依然夢里與愛人相會的令人痛徹肝腸的情感與傷懷(對閨中人的哀憐與同情)。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注:受降城指靈州。貞觀二十年,唐太宗曾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

6、,故稱之為受降城。請簡要賞析這首詩是如何抒發感情的。(本題考查藝術手法) 以工整的對仗的形式來寫景, 用了兩個色彩鮮明的比喻。 先從俯視的角度來寫莽莽大漠上的黃沙,在月色的輝映下如同白雪,再從仰望的角度來寫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猶如嚴霜。 上下交映,只見整個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頓覺冷嗖嗖。 詩人從地點、景物、氣候三個方面著意刻畫,反復渲染,營造出一個悲涼的氛圍,為后兩句抒發戍邊將士思鄉之情蓄勢。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河湟舊卒張喬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注:湟水源出青海,東流入甘肅與黃河匯合,合流的一帶稱“河湟”。詩中指吐蕃統治者從唐肅宗

7、以來所進占的河西隴右之地。(1)詩中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答:記述了一個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他的戰友們都戰死,自己有幸回到故鄉,黃昏時分獨自吹奏著邊庭的樂曲,流露出的是一種深沉的哀傷。(2)全詩表現了什么主題?請作簡要分析。答:詩通過河湟舊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為戰爭付出的慘重代價,戰爭給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訴了唐政府的無能。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從軍行七首(其五)王昌齡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1)第一句寫景對于詩歌所描寫的戰事起了什么作用?答:第一句描寫浩瀚的沙漠,呼嘯的狂風,漫天的塵土,黯淡的陽光,襯托出戰事的緊張艱苦。(2)請

8、設想“紅旗半卷”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什么?答:“紅旗半卷”是側面描寫戰況,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高度戒備,不事張揚,表現戰事的緊張狀態。(3)這首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之間是一個轉折,分析前后內容的不同。答:前兩句寫援軍疾出,暗示戰況緊張。后兩句寫捷報驟傳,充滿振奮喜悅。8.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訴衷情 陸游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1)請概括詩中的人物形象詩歌描寫了一個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

9、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2)請分析這首詞中典型的藝術手法。這首詞最大的特色是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這里是匹馬馳騁疆場,那邊是蒙塵貂裘戰袍;這里是壯心在前線站場(天山),那邊是退居家鄉(滄州)作者用如此強烈的對比,深層次地揭示了詞人的崇高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 抒發作者心中的滿腔的幽憤和無言的抗議;激起讀者對愛國志士產生很大的同情,對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征人怨 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這首詩以征人怨為題,而不著一個“怨”字,“卻盡得風流”,詩中之“怨”何來?請作簡要的分析。答:一是來自“金河”、“玉關”等許

10、多實詞的排列與組合,二是來自“復”、“與”等虛詞之巧用,三是來自“歲歲”、“朝朝”等重疊詞的妙飾,四是來自“歸”、“繞”等動詞的活用。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 陸 游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1)這首詞圍繞題目的“夢”字,上片和下片分別描寫了什么情景?答:上片寫夢中所見,表現渴望行軍作戰,為國收復失地的心情。下片寫夢醒所感,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2)“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幾句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試作分析。答:這句詩內涵十分豐厚。(1)、自幼立志報國建功立業;(2)、年紀老大而尚未如愿;(3)、壯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現實無望而寄于夢境,而這種種心情都在“有誰知”一語中流露出痛苦的無奈和深沉的激憤。1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塞下曲 許渾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朝來有鄉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