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我們的民族小學學習目標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課前準備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2具有云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3詞語卡片。第一課時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自主修改一、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
2、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視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3評選最佳學生,頒發小獎品。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選擇具有云貴民族風情的樂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配樂。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
3、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壩(bà)絨球花傣(di)族景頗(p)族阿昌(chng)族德昂(áng)族絢麗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o)山貍第四自然段:鳳尾竹搖晃(huàng)分組朗讀,組間比賽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2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四、鞏固字、詞,指導寫詞。1、指名讀生字,新詞。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a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
4、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b學生寫字。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第二課時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自主修改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
5、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學生讀后交流。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
6、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反復朗讀這幾句話。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4第四自然段。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
7、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四布置綜合性學習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后我們再來交流。2、金色的草地教學目標:1、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教學重難: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教學課時
8、: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自主修改一、導入新課1、齊讀課題:金色的草地2、課前置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么問題嗎?整理問題:草地怎么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二、檢查預習1、開火車讀生字。2、小老師教讀:多音字:“假”“朝” 字形:“絨” “耍”3、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蒲公英的資料、并展示圖片。4、抽讀課文。三、初讀課文,感知全文。1、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情,你能找出來嗎?2、歸納總結: 哥倆在草地上玩耍。 草地會變色的原因。四、理解課文1、齊讀一自然段:思考:我們窗前有一個什么樣的草地?由“長滿”“盛開后變為金色”體會蒲公英的多。2、朗讀。 第二課時教學環節教學
9、活動自主修改一、復習導入齊讀第一自然段草地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們怎么玩呢?二、感知第二自然段1、自讀第二自然段.2、演一演: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桌分角色進行表演.3、匯報表演.4、想像自己的腳下就是那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說一說,在這樣一個地方,你的感覺怎么樣?5、朗讀:讀出歡樂的氣氛.三、理解第三自然段1、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了什么?對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變化,說一說,它是怎么變的?早上:綠色 白天:金色 晚上:綠色2、它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組討論,在書上勾出句子,讀一讀,再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3、匯報: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張開,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著變
10、色了.5、朗讀:體會草地的變化的原因.四、讀悟第四自然段齊讀4自然段:從這里,你體會到小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充滿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五、作業設計:1、抄寫句子,加強積累:把描寫金色草地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2、書寫生字,完成練習板書設計:2、金色的草地 綠 金 綠 合攏 張開 合攏 新發現:蒲公英一天的變化 新發現前:我和弟弟揪它們做游戲 新發現后: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3、爬天都峰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會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猶豫、奮力、終于、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
11、的意思;會用“終于”寫一段話。2、理解課文內容。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1、引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討論、品味重點詞句,體會其中的含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努力,就能不怕困難;知道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秀品質。教學重難點:1、“我”爬天都峰的過程。2、讀懂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爸爸說的話的含義。教法與學法:師:品析重點詞句法。生:讀議法、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自主修改一、揭示課題。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2師生交流有關天都峰的資料。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
12、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公里長。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二、初讀課文。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三、檢查自學情況。1拿出生字、詞語卡片,小組內互相認讀、正音。2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3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4理解重點詞語。猶豫:拿不定主意。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后出現的情況。本來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居然:表示出乎
13、意料。汲取:吸取。四、通讀全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1自由讀,標出自然段,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2分小組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課文主要講在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五、再讀課文,理清層次。1指名分讀每個自然段,并說說各寫了什么?2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3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自主修改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段交待了什么?(爬天都峰的時間、地點、人物)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畫出有關語句,輕聲讀一讀。2說說課
14、文中是怎么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的?(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峰的高。)(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么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什么叫“發顫”?真的害怕嗎?(烘托了天都峰的陡。)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4學生練讀,評讀。5小結。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了登上這么高、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三、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1自讀這部分內容
15、,畫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3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么精神?4學生分組討論。5全班交流、小結。(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小朋友這么小的年紀,老爺爺這么大的年紀怎么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6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對話。四、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1提問:“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2出示句子,填空,再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我( )向峰頂
16、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頂。(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終于”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3朗讀這幾個自然段。五、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道謝?(1)老爺爺為什么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么?(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2)小妹妹為什么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么詞?這“勇氣”體現在哪里?(體現在他們都
17、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么?(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六、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1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為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2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3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七、總結: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會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氣,戰勝困難。同學們,你們有勇氣和信心嗎?板書設計:爬天都峰“我
18、”一起爬 奮力 手腳并用 終于老爺爺 4、槐鄉的孩子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愉。掌握生字詞。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4、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二、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愉。2、掌握生字詞。三、教學難點:學會閱讀四、教學方法:讀-思-發表見解-體會-再讀五、教學準備:槐樹、槐花圖片。六、教學時間: 1課時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個人修改(一)談話導入1、暑假中讓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2、順勢切入。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槐鄉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樂的事情?(二)初讀課文1、自學課文: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劃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2、小組合作學習:試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