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條文說明(共18頁)_第1頁
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條文說明(共18頁)_第2頁
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條文說明(共18頁)_第3頁
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條文說明(共18頁)_第4頁
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條文說明(共18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條文說明一、總則有關條文說明1、制定依據:依據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現階段標準。隨國家法律法規的修改,標準應相應修改。3、土地復墾技術質量控制的原則:(序號與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中相應部分保持一致,以下同。)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訂,并考慮到我國幅員廣闊。南北及東西的氣候、物候自然條件等差異,強調因地制宜,長遠與近期結合,整體與局部統籌考慮,保持自然生態,防止次生污染,增加大農業用地的戰略需要。4、名詞、術語:土地破壞、土地復墾等定義,依據土地復墾規定第二、三條規定。5、復墾土地質量的檢驗:5.1 關于檢驗時機:我國目前土地復墾狀況,多

2、在復土后進行一次性驗收。本標準根據國內外成熟的土地復墾經驗與試驗研究數據,建議為二階段驗收,即,對土地地表工程完成后,進行土地質量偏重物理性能驗收。在建立穩定生物層后進行第二階段驗收。這樣可以全面驗收復墾后土地質量及土地恢復狀況。特別是用于種植的土地質量,從第二階段驗收后可直接反映土壤有機質等的恢復程度。5.3 關于檢驗內容:為使土地復墾工作納入程序化、科學化軌道,二個階段驗收均設有文件提供,包括可行性研究文件、復墾設計文件、施工文件及相關具體文件等,以便從總體、基礎上把握復墾適宜性。二個驗收階段均有現場測試工作,這些測試項目內容包含了各種用地性能基本要求,但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6、標準的實施

3、:6.2 監督部門系指省、地、縣土地管理局;會同各級主管部門系指行業主管部門。6.3 土地驗收中,存在技術爭議時,可以請土地技術部門參與協調。6.4 鼓勵和不排除在有條件的區域實施更嚴格的地方標準和部門行業標準,但它不應與本標準相矛盾。7、各項目測試方法:依據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參考測試方法。二、采挖廢棄土地復墾技術標準有關條文說明4、廢棄露天采礦場復墾工程標準:4.1.1 復土厚度為自然沉實土0.5m以上,耕層不少于0.2m。這一復土厚度指標是下限指標,是依據我國復墾現狀并綜合考慮植被特別是農作物正常生長、防止污染土源和復土經濟指標等綜合制訂的。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編著的中國土

4、壤普查技術一書中,關于旱地分級及參評項目指標如下(見表1、表2):上表中引用了我國多采用類、等、級(或型)三個層次,“等”是土壤質量評價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出土壤因素及環境條件對土地利用適宜程度和生產力的高低;“級”是土壤評價的輔助單元,反映同一等內土壤對其主要利用方式、適宜性和生產潛力級差,以體現土壤等內量上差異。本標準規定的0.5m以上復土相當于旱地“三等”,這對于通過復墾使我國增加中等地力以上的土地是適宜的。另外,還參考了我國幾年來復墾試驗研究結果,參考了曾進行的尾礦庫復土厚度的盆栽及田間試驗。試驗結果也表明,30cm以下的復土厚度不能使農作物正常生長,出現多項不良指標,而且產量隨復土厚度

5、明顯增加。實驗結果是,復土厚度30cm,畝產量190kg;60cm;250kg;100cm,310kg。60cm以上生長正常,產量上升,開始可以得到較好產量。表1 旱地等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等PH值土體厚度構層質地壤質土質地剖面構型障礙層出現深度(cm)礫石含量(%)一6.57.590輕壤土 中壤土夾粒無5二7.98.0,5.56.56090砂壤土 重壤土均質60510三8.08.5,4.55.53060砂 土 粘 土漏砂30601030四8.5, 4.530砂礫土 重粘土漏面3030等坡度(°)溝蝕(%)排水條件灌溉條件潛水埋深(m)土壤鹽化部面水份狀況非鹽漬區鹽漬度程度鹽斑(%)

6、一3無良好無漬澇有保證1223無無潮二36(7)10中等偶漬不穩定2434輕20濕潤三6(7)151030不良常漬困難41012中2050潤濕四1330極差重澇無水源101.0重50干過濕表2 旱地級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級暗色土層厚度(cm)有機質(%)全氮(%)有效磷(P ppm)有效鉀(K ppm)代換量(m·e/100g土東北其它一404.02.00.122015025二30403.04.01.52.00.100.1210201201502025三20302.03.01.01.50.080.10510801201525四10201.52.00.61.00.050.0835508

7、01015五101.50.60.0535010我國有關省、區土地復墾標準中制定的復土厚度列表如下:表3單位土層厚度(m)耕層厚度(m)平頂山水澆地0.6貴州省0.81.00.15江蘇省0.30.2山西省1.0安徽省0.4內蒙古0.30.5化工部(修改稿)復蓋層1.50.40.6國外土地復墾工作較好的美國、波蘭、原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復土厚度多在1m以上,甚至2m以上。在國家計委、國家土地局及中國土地學會土地復墾分會組織編寫的土地復墾一書中,復土厚度推薦為: 表4廢棄地種類露天礦排土場黑色有色礦山垃圾回填凹陷區有毒物礦山無毒物質回填礦坑含硫高的酸性礫石粉煤灰煤礦新排矸石復土厚度(m)0.

8、40.80.40.60.60.50.50.50.30.3在有條件地區,可依據具體情況,增加復土厚度,有利于獲得更好地力的土地。對于無土源復蓋,需經過試驗研究確證無污染者方可用于作物用地。障礙層系指不利于根系發育的層次,例如砂漿層、砂石層、鐵錳結核層、青泥層、漂洗層(白土層)等(見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暫行技術規程;上述表1中規定了障礙層出現深度3060cm(三等地)。復土層內不含大于7cm塊石,系依據“6英寸表層內粒度大于3英寸的巖屑含量少于10%”(見露天礦土地復墾)。粒徑為0.11.0mm之間為礫石,礫石的表面吸濕性和吸肥力都很小,且易溶性的養分也易于隨土流失,因此復土的礫石含量要少,不大于1

9、0%為二等地的標準,見表1(510%)。4.1.2 坡度條件的限制,是為防止水土流失,做到蓄水保肥。根據全國土肥總站在耕地地力等級及中低產田土壤改良基礎研究一書中的論述,中等地力的坡度一般5°6°,用作水田時,坡度嚴格要求2°3°,基本屬于平地。4.1.3 各類作物及植被適宜生長的土壤酸堿性不同,其適宜指標如下:表5 各類作物對土壤酸、堿性的適宜范圍種類甘薯馬鈴薯小麥玉米高粱花生油菜煙草甜菜最佳PH值5.26.75.56.05.876.576.5776.5767中性微酸生長范圍PH值4.28586.08.5585.68表6 南方水稻土壤PH范圍等級一級二

10、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八級九級PH6.5767.8856.055.56.95.48.04.58.34.88.568.268.1專心-專注-專業根據農業技術經濟手冊,劃分土壤酸堿度的等級:表7 土壤酸堿度的等級PH值反應強度PH值反應強度4.54.55.55.56.56.57.5酸性極強強酸性酸性中性7.58.58.59.59.5堿性強堿性堿性極強考慮我國南、北方差異,旱、水地適宜PH值差異,將PH下限旱地取值為5.5,水地5.0;上限旱地8.5,水地8.0,是為使復土后土地適應作物正常生長并適應范圍寬。根據我國慣用土壤鹽漬化分級標準,本標準采用作物正常生長允許最多鹽份作為界限值。土壤鹽漬化程度

11、土壤含鹽總量(干土重%)氯化物含量(以cl-%計)硫酸鹽含量(以SO4-%計)作物生長情況非鹽漬土弱鹽漬土中鹽漬土強鹽漬土鹽 土0.30.30.50.51.01.02.22.00.020.020.040.040.10.10.20.20.10.10.30.30.40.40.60.6正常不良困難死亡死亡表8 土壤鹽漬化分級標準其理化性能控制指標參考值如下:表9 各種土壤理化性狀及養份指標(包括110等級地力)區域有機質%全氮%有效磷ppm有效鉀ppm堿解氮ppm容重g/cm3孔隙度%CEC交換量m·e/100gPH東北黑土區1.097.450.0490.390.931.640.664.9

12、黃淮海平原區0.221.990.0150.1470.49522511.141.56.324.46.310.1北方丘陵區0.4622.680.0370.140215642570.921.543.255.07.521.96.28.9黃土高原區0.51.50.030.122750200內陸干旱半干旱區0.53.00.030.19240603007.59.0內陸干旱半干旱區鹽堿化耕地區0.391.420.0280.078222622738.19.0內陸干旱半干旱區沙化灌溉地1.03.00.050.1527201508.08.5南方水稻土0.956.540.050.3392.516.42011191.1

13、1740.721.5442.764.54.323.14.58.5南方丘陵山區0.643.450.0340.1642.214.424.1104231771.091.513.0313.44.07.0紫色土旱耕地0.42.70.040201.45455210305.08.5石灰巖土1.03.80.070.213200175671601243.36.58.5表10 各種肥力地力理化指標參數含量地級有機質%全氮%有效磷ppm有效鉀ppm土壤容量g/cm3孔隙度%高肥地11%0.082030501001.21.450中肥地0.710.050.0810205070低肥地0.70.0

14、40.061050碎石層為恢復地下水輸送通道而設計。4.1.4 防洪能力采用當地防洪標準,例如,50年一遇設防等。4.2.1 池塘應有充足水源,不僅豐水期,即使枯水期也需要滿足池塘最大用水量需求。因此,臨近河、湖、水庫下游等處開挖池塘是適宜的。水質應符合漁業水質標準。4.2.2 池塘面積的要求,以能滿足魚類生態和生長需要為宜。漁諺:“寬水養大魚”,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積的重要性。國內多數塘養魚池生產實踐表明,池塘面積以510畝為宜。池塘過大,投喂飼料時易造成魚類攝食不均,水質不易控制,日常操作管理與成魚起捕均有一定困難。漁諺說:“一寸水,一寸魚”,反映了水深和魚類生長、魚產量的關系,具備必要的水深

15、,是奪取池塘高產的重要條件。但過深的池塘,下層光合作用弱,上下層水混合困難,下層溶解氧不足,阻礙物質循環,降低池塘生產力;同時對新開挖的池塘也增加投資。因此,池水深度一般以2.53m為宜。4.2.3 排水渠道的暗渠,多鋪設大規格水管,可節省土地,但造價高。因此,多數生產單位都采用明渠土溝。在設計池塘的排水系統時,應充分考慮其防洪排澇能力,復墾后用于淡水魚養殖的池塘,其防洪排澇等級應與當地一般魚塘相一致。對于靠地下水補充的魚塘,其滲漏速度必須要小于補給速度,這樣才能保持池塘的水量。另外,如果存在滲漏時,可對池塘的邊幫進行防滲工程處理。4.3.2 地面水環境質量中,IV、V類水域為娛樂用水區和一般

16、景觀要求水域。在一般情況,復墾水域水質達到IV、V類水域標準既可。在條件好的地區和當地對水質要求標準高的地區,在不大幅度增加復墾難度和成本的情況下,可提高復墾水域水質。4.4.1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模(GBJ7-89)第6.3.7條:“壓實填土地基應采取地面排水措施。當填土塞堵原地表水流或地下潛水時,應根據地形和匯水量,做好排水工程。位于填土區上下水道,應采取防滲、防漏措施。”第6.3.5條“位于斜坡上或軟弱土層上的壓實填土,必須驗算其穩定性。當天然地面坡度大于20%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填土沿坡面滑動。”第6.5.1和6.5.2條“在建設場區內,由于施工或其它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形成滑波的

17、地段,必須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防止產生滑坡,對具有發展趨勢并威脅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應及早整治,防止滑坡繼續發展”。“必須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以及施工影響等因素,認真分析滑坡可能發生或發展的主要原因,可采取排水、支擋、卸載、反壓等防治滑坡的處理措施”。5、排土場復墾工程標準5.1.2 合理安排排巖土順序,可以確保復土地表達到要求。將品質質量較差的層次留在下部,易風化巖層及表土放于地表主要是為增加土壤肥力。5.2.2 有毒、有害、放射性礦物剝離排棄地,須先用碎石深度復蓋,確證無影響再行復土,其復蓋層厚度依具體情況及條件而定,有條件地區,復土盡量增厚。復蓋用于林業的巖土混合物需1m以上。雖然

18、林木野生性強、茁壯,對土地的要求一般是不高的,在貧脊的土地上也能生長,甚至于沿海海洋沉積的硅質沙土中,只要有充足的水分,林木也能生長,但是與糧食作物的生產一樣,林木仍渴望能生長在有土壤的地方。而且林木的根比糧食作物的根深,所以在復墾時特別是在種植果樹或一些經濟林時,有一定的復土厚度仍然是應該做到的,因為土壤是供給植物生長營養的倉庫,是林木立地的重要條件。5.3.2.2 坑栽時,坑內添加客土增強保肥水能力。5.3.2.3 坡度角小于10°的復墾地應優先種植糧食。坡度在1025°之間適合于植樹造林,但仍需要平整土地,植樹與種糧食一樣要整地。在大于25°的坡地,首先就要

19、整治緩坡,采取種草護坡或工程護坡等措施。邊坡保水工程措施,應依工程所在地條件而設計。地下水位在12m間為宜,若低于2m,則必須有足夠的灌溉水設施。5.3.3.1 邊坡坡度陡,可利用面積小,水土流失大。據國內外邊坡整治經驗,坡度在30°內可用于牧業。5.3.3.2 待排土場內排臺階穩定后,視土源條件,國內外一般復土2050cm,對于草的正常生長來說,應保證20cm的土層。5.3.3.4 在土地復墾后草地建設中,要根據輪牧布局,合理布置飲水點和牧道。5.3.4.3 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J112-87)第2.3.4條:根據地形地貌條件,建筑場地可分為兩類:一、平坦場地:地形坡度小于

20、5°;地形坡度大于5°小于14°,距坡肩水平距離大于10cm的坡頂地帶。二、坡地場地:地形坡度大于或等于5°;地形坡度雖然小于5°,但同一座建筑物范圍內局部地形高差大于1m。又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第7.2.3條“當地基承載力或變形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地基處理可選用機械壓(夯)實、堆載預壓、砂井真空預壓、墊層、砂樁、碎石樁、水泥土樁以及樁基等方法。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應通過試驗確定。6、沉陷場地復墾工程標準。6.1.1 廢矸石充填料,需經綜合論證,不能再綜合利用者,方可用作充填。要視具體廢棄材料性質防止二次污染。6.1.2 挖深

21、填淺的抬田措施系綜合考慮有效利用土地的復墾實際經驗得來。6.2.1 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第6.3.4條:“利用壓實填土作地基時,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凍土、膨脹性土以及有機物含量大于8%的土作填料;當填料內含有碎石土時,其粒徑不宜大于200mm;若填料的主要成分為易風化的碎石土時,應加強地面排水和表面覆蓋等措施。第七章第二節:“充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穩定的工業廢料,當均勻性和密實度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對于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侵蝕性的工業廢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宜作為持力層”。“機械壓實包括重錘夯實、強夯、振動壓實等方法,可用于處理由建筑垃圾或工業廢

22、料組成的雜填土地基,處理有效深度應通過試驗確定”。“墊層可用于軟弱地基的淺層處理。墊層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角(圓)礫、碎(卵)石、礦渣、灰土、粘性土以及其它性能穩定、無侵蝕性的材料”。城鎮建成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占用和毀壞了大量的耕地。因而,城鎮建筑項目,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須將所占耕地上的0.2m以上的耕作層,全部加以收集貯存,多余的土方也要指定地點集中堆存。這些多余土方可以有計劃地運至城鎮附近一切過去難以利用的廢棄地,按照要求進行回填,使它變為農田。或將剝離土鋪敷到鄰近農田上,加厚農田的耕土層,增強土壤的肥力,防止肥沃耕土的流失。6.2.2 漁業水質標準適用于淡水,海水養殖見漁業水質標準另外部

23、分(GBJ116O7-89)。危害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有毒物質種類很多,較常見的有重金屬汞、鎘、鉻、鉛等;農藥有滴滴涕、六六六、五氯酚鈉、對硫磷等。其它有揮發性酚、氰化物、石油類、放射性物質等。在復墾實踐工作中,當人們使用各類廢棄物充填較深的塌陷區以達到所需的池塘深度時,為防止廢棄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水質的污染和對魚生長的危害,必須采取工程措施隔離,該措施還應兼顧防止滲漏避免對地下水造成污染,避免池水與工業廢棄物的直接接觸。6.2.3 首先,應確證用于充填廢棄物是否含有毒有害成分,如廢棄物中含有毒有害物質,如有害重金屬含量超標等,當植物吸收養分時,容易使有毒有害元素被植物吸收。當有毒有害物質被水

24、浸出土壤和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影響時,為了保證土壤和對地下水不受危害,國家規定了農田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84284-84)、農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8173-87)、城市垃圾農田控制標準(GB8172-87)等,復墾時應參照或參考執行。7、廢石(含矸石)堆場復墾工程標準7.1 依矸石風化層性質不同,可以建立植被,以鄉土草種和鄉土灌木為宜。因風化時間短,風化層薄,表面具有酸性或含鹽者,直接建立植被不易成活,可依據客觀條件采取復土辦法,下限20cm,有條件可加厚土層以更好利用。強酸性矸石堆復墾,需首先用堿性材料處置。堿性材料,可以因地取材,一些無污染的堿性廢棄物也可考慮利用。中和處置后再

25、行復土0.5m以上,以保證種植條件。7.3 根據國內矸石堆復墾經驗及試驗結果。7.4 矸石山堆積狀態復墾,以觀賞景觀為宜,平地形矸石堆場可因具體情況作其他有效利用。改變堆制方式應予提倡,可以多恢復一些可有效利用的場地。8、尾礦庫、貯灰場、貯泥場地復墾工程標準(1)我國尾礦分為金屬礦、非金屬礦等類,不少尾礦為酸性、堿性礦、粉煤灰、赤泥、塵泥等亦然,有的尚含大量鹽份,如不處置,即使復土,也僅用于不長的時間。由于土壤與廢棄物接觸,土壤會轉變為原廢棄物的酸性、堿性,致使植物生長不良或死亡,因此,處置必須因原廢棄物堆場及廢棄物性質不同而分別選擇適宜路線進行,如處置后,仍不適宜種植,可因地制宜利用。(2)

26、隔離層應與有毒有害物質含量、放射性水平相匹配考慮,以防止污染為目的。(3)我國尾礦、粉煤灰等種類繁多,有的尾礦含細泥成分多,且不含有害物時,可酌情少復土或不復土用于種植。視具體情況確定,以不對土壤或作物及植被引入污染為目的。(4)原場地用畢,應有閉庫(場)設計,閉庫后堆場穩定性應有良好維護,只有穩定場地才能用于復墾各用途,否則,即使復墾后,也會因場地不穩定而前功盡棄。(5)“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概括了土壤中的水、肥在農業中的重要性。降水及灌溉水是農田水的主要來源。復墾造田一般是人工造地,因此,應當增加降水向土壤中入滲的數量,減少和遏止地表徑流,控制土壤沖刷,土體防滲性能好,有排灌

27、設施等。能否保證土壤中的養分供應平衡是高產的基本條件。9、生態恢復通則:9.1.1 適應性強,抗逆性強品種可保持復墾后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良好生長,復土區由于土層薄、有機質貧等工人條件不同,對植物品種要求篩選抗性良好者為佳。例如,品種的抗旱、抗澇、抗污染性能及抗病性能等。9.1.2 復墾區的培肥措施,是保持其良好生產力的前提。有條件者,培肥應以增加有機肥為主,復土區“營養庫”厚度有限,應依地制宜增加短缺營養元素。9.1.4 土壤在缺少N.P.K營養及微量元素等時,或強鹽、堿地,或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高時,均會引起植物生長不良。例如,植株矮小,葉色不正,結果(穗)率低等,致使經濟學產量和生物學產

28、量過低,或重金屬等偏高,這樣將不可能有持續生產力。9.1.5 我國現有糧食及作物(特別是籽粒)中有害物含量標準規定不全,只有Pb、As、Hg、Cd有標準。對于其他目前無標準的,可參考植物正常生長時,各元素在其中的常見含量范圍,或參考世界上其他國家標準。設立常年觀測項目的目的是為觀察復墾后土地經過長期使用后的動態變化。是否有退化病、蟲害及缺少營養成份等現象。是否具備植物正常生長的基本條件。水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土壤含水量標志其保持土壤有效水的能力,如果不能保持,地力就會下降,隨之水土流失會使土壤養分大量流失,肥力下降。肥是植物生產及預防病、蟲害等的保證,肥力跟不上,勢必使莊稼的生長勢下降,從而

29、減產。復墾使用的充填物有害物質有些是超標的,可通過毛管作用上升到土表、被根系吸收而副集到植物中。而植物中的有害元素超標直接影響到植物的可食用性,對人、畜都會造成危害。9.1.6 經濟學產量(單位面積)與當地產量(單產)比較,系指在相同自然條件下的比較。例如:地理位置(經緯度),氣候條件,水、肥及耕作制度等相同或相似條件下比較。建議經三年后比較單產的理由:土壤熟化過程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一般性恢復的土地第一年是荒地,第二年是生地,第三年就成為熟地。在三年的耕作、培肥、澆灌、種植過程中,土壤中的養分及理化性能逐步達到較理想的作物生長生理條件,從而獲得較高的產量,表11為淮北礦區煤礦塌陷

30、區粉煤灰復田農作物產量表:表11 粉煤灰復田農作物產量表作物名稱面積(畝)單產(kg/畝)當地平均單產(kg/畝)大豆5.4712480125小麥4.8362.517400玉米0.86375200400芝麻0.977.85080經過3年多的種植試驗,幾種主要農作物均獲得好收成。對周圍社員在粉煤灰復田上種植的農作物調查,也獲得較高產量。表12 幾個礦山種植作物種類及單產情況礦名作物種類平均單產(kg/畝)備注常德金剛石礦早稻、晚稻350;2003年后可達600kg/畝可保露天煤礦水田、旱地500;450排土前300kg/畝浙江梅溪電廠水稻、小麥500;350油菜長勢最好表13 全國土肥總站對耕地

31、分級標準等地分級單產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Kg/畝900800900700800600700500600400500300400200300100200100此外,還列舉如下參考標準:平頂山:水澆地春秋雨季總產量500公斤以上,菜地經三年培肥后,年畝產鮮菜超過4500公斤,旱地年畝產不少于350公斤。山西省:復墾驗收后,當年耕種農作物的產量應恢復到耕地作物產量的90%以上,并取得基本接近的經濟效益。江蘇省:不低于當地中等水平。9.2 用于林業1、造林密度:造林初植密度一般應以3-5年內達到郁閉、幼樹生長良好為標準。其合理密度則應根據立地條件、樹種生物特性、

32、防護目睥和利用的經濟價值等的不同來確定。(1)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生長較快的樹種,而又不計劃間伐的,造林密度宜小;種植生長中庸和較慢的樹種,計劃間伐的,造林密度宜大。溝頭、溝底、庫岸等侵蝕活躍的地方,帶狀造林宜密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密度以維持水分平衡為準。(2)以經濟產品為目的的經濟林,應分別樹種和產品種類,確定其合適的密度。(3)初期實行林農間作的,宜采用寬行距、窄株距形式。長期進行間作的經濟林,株行距應適當放寬(見水土保持技術規范)。2、郁閉度:組織在一起的林木樹冠,枝條交錯,形成樹冠層,這種狀態叫作郁閉。森林應該經常保持郁閉,郁閉的程度(郁閉度)可以用樹冠水平投影面積合計對土地

33、面積的比例,或者用枝條的平均擴展與樹間平均距離之比在量上的表示。根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所述,樹木郁閉度30%的天然、人工林才叫有林地,所以復墾成林地的郁閉度必然不能小于30%。據同一文件指出,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數的41%,尚未郁閉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滿35年或飛機播種后不滿57年的造林地)屬于未成林地。因此復墾林地的成活率必須大于合理造林株數的41%。3、必須設置永久性標準地,連續觀察記載營林技術,掌握林木的生長過程。其具體內容和辦法按林業部有關規定執行。9.3 用于牧業:9.3.1 復墾為草場的地帶,一般地處邊遠,比較干旱,而且肥力變化大,人工灌溉可能性不

34、大,因此,在主要靠降雨、雪補給的草場,應選擇抗旱耐鹽堿優良草種。9.3.3 見草原法第十、第十二條和關于草原法的說明。“對已建成的人工草場應當加強管理,合理經營,科學利用,防止退化”。“已經開墾并造成草原沙化,責令恢復植被。”“由于草原植被破壞,造成生態系統失調,風沙干旱,加劇了草原沙化、堿化、退化”。9.3.4 覆蓋率系指單位面積內牧草覆蓋面積與復墾草場總面積之比。三年后牧草覆蓋率大于70%,為我國一般草場復蓋下限要求。9.3.5 草場載畜量:放牧牲畜頭數(或折合牲畜單位數)與放牧草場面積之比。草場載畜量=放牧牲畜頭數/放牧草場面積 (見農業技術經濟手冊)單位面積載畜量三年后不低于當地平均水

35、平,是依據恢復后的草場三年后生態穩定,經過科學管理和合理經營,可以達到相當于當地平均水平。復墾為草場地帶,多為人為擾動少區域,因此經過努力可達上述指標。9.3.6 自我維持力:在很少或沒有人為管理的條件下,草地仍能保持功能完整性和可用性。9.4 用于漁業:根據實踐經驗,成魚的放養面積一般占漁塘總面積約85-90%,其余用作魚苗的培養。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魚病防治工作中只有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針,才能減少或避免魚類因病死亡,保證養魚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要預防魚病的發生,必須消滅病原體和生活用水(在某些情況下,生活用水可能會流入魚塘)中的病毒,因此要定期清塘消毒,消滅污染池水的病源體和病毒。

36、清塘方法有土法清塘和藥物清塘兩種。清滅病原體有如下幾種方法:徹底清塘,魚種消毒,食場消毒,餌料消毒,工具消毒,流行季節前的藥物預防,做好魚類的檢疫工作。農藥、鹽漬會污染魚池(塘),劇毒農藥還會導致魚的死亡和魚肉的嚴重污染,此外鹽漬污染也不利于魚池內養魚的生長,因此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其污染。恢復為塘養魚者,三年后成魚產量不低于當年平均水平的要求是可以達到的,因為塘養條件與普通塘(池)養沒有更多特殊性。9.5 用于其他生態恢復:需與周圍景觀協調一致。三、建設破壞廢棄土地復墾技術標準有關條文說明1、適用范圍:廢棄工廠及礦山系指開發完畢和廢棄不用的工廠和礦山原使用區域,和廢棄居住區跡地,廢棄磚瓦窯址等已

37、廢棄場地。2、復墾工程標準:2.1 適宜的復墾利用類型及復墾方法,比較重要的區域,應經過可行性論證確定。有些也可結合行業和地區特點具體(在行業的地區范圍內)論證。2.3.1.1 收集約0.2m表土并妥善保存,用于農業或其他種植用途是十分重要的,因該表土富含豐富的有機質及多種有機酶,是十分寶貴的資源。工程剩余土方也應合理利用,這也是可以綜合利用的資源。利用生活垃圾充填作為農用地時,有機質含量多于8%時,復蓋土層應加厚,而且生活垃圾應消除病原體、細菌等有機和無機污染物。2.3.2.1 平整土地時,保護耕土。耕地的表土層一般為熟土,利于植物生長,下層為生土,需經長時間熟化后才能適合于植物生長。在平整

38、恢復時,注意合理安排土壤剖面結構,一般先回填生土,整平后敷置熟土,有利于當年種植獲得較好收成。2.3.3.1 產業結構調整中,占用農田表土至少應收集20cm,集中堆放,防止流失,盡量綜合利用已有地形地勢,挖深填淺,少破壞新的土地,表層(耕層)土容重應保持約1.3g/cm3。適宜作物生長發育的土壤松緊度因氣候條件、土壤類型、質地和作物種類而異。在土壤質地相似條件下,容重的大小可以反映土壤的松緊度,而土壤的穩定容重值或穩定松緊度可以反映耕地土壤的熟化程度和結構性。各種作物對土壤松緊度有一定要求,過松過緊均不相宜,一般來說,旱作物的耕層土壤容重在1.11.3g/cm3范圍內為宜。2.3.3.2 衡量

39、舊有建筑物及設施能否應用的條件是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指標允許,并與總體環境布置相適應。四、工業排污破壞土地復墾技術標準有關條文說明1、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工業排污造成破壞的土地復墾。各污染情況有,各種重金屬類污染物,酸、堿和其他無機的污染物,有機污染物,病原生物和低放射性廢棄物,可能通過工業排放大氣污染物及工業排放廢水污染物,工業污泥和其他工業固體廢棄物等堆入浸濾進入土壤,進而造成污染。這些途徑引起污染的土地的復墾均應適應本標準。2.1 適宜復墾利用類型,建議根據污染具體情況和污染類型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經過技術論證確定。只有對污染土壤實行人為改造才能恢復其自身原有的生產力。2.3從產業分,工業

40、污染而破壞土地主要是礦業、石油業、天然氣業、塑料業、洗滌劑行業,衛生藥品制造業、印染業、染料制造業、化妝品業及其他加工業等。其中,礦業開發、金屬生產與加工業等過程中,以及煤開發與利用過程中,有可能導致有毒有害重金屬污染;染料及印染、醫藥創造業、塑料加工等過程中造成土壤有機污染;化工業及礦業生產中可形成酸堿污染;礦業開發、化工等工業中可能導致鹽污染;放射性礦業開發、應用及時性煤炭業開發中可能導致放射性污染等。2.4.1.1 復墾重金屬類被破壞土地時,首先要消除污染源,從排放工藝上治理污染,實現向“清潔生產”過渡。對這類嚴重污染土地,可以通過農業措施改變土壤條件和作物品種來抑制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活性

41、,土壤對重金屬類的容量有可能通過人工措施提高。對于用抑制措施也不能消除污染的土壤,可通過深耕層稀釋法,甚至部分或全部換土的“客土改良法”加以解決。這種治理費用昂貴,因此,應重在預防,不使土壤污染到嚴重程度。受污染的土壤也可采取深埋措施,埋深依污染類程度確定,符合我國土地安全填筑標準。對于污染嚴重又暫無處理辦法的,可通過工程措施設置阻隔層,再行復土。對有機污染土壤,在充分利用土壤自凈能力下,只有采取適宜農業措施減緩,目前尚無有效的措施解決其已污染的問題。或加入一些有針對性物質加速其降解予以減緩。對于酸污染和堿污染土地,可有效地投加處理劑予以中和,或采取深復蓋等措施解決。對于低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標

42、準的低放射性污染的土地,一般仍采取安全填筑深填的解決辦法,降低和切斷其污染問題。對于鹽份高的污染問題,可能通過農業改良措施,在嚴重污染時,可采取洗鹽措施消除影響。2.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第九條規定:“國家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由于草場是草牲畜人食物鏈中的頭一環節,因此要特別注意污染是否會在牲畜體內積累并進而影響食用者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不能解決污染問題的地段,則不宜用作牧場或人工草場。2.4.3.2 鑒于放射性污染會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不能用放射性工業廢棄物充墊魚池底部,而且如果在復墾工程后,土壤中仍有較高的放射性或其它毒害物的污染,則不得用于漁業養殖。3、生態恢

43、復:3.1.1.2 土壤中某一種或幾種污染物濃度超出一般常見范圍時,可種植一些改良的先鋒植物,如種植某些非食用的吸收重金屬能力強的植物,來降低一定重金屬含量,如羊齒類鐵角蕨屬的一種植物,對土壤中cd吸收率為10%,而水稻為0.2%。如需使土壤cd含量減少一半,種水稻350年,而種這類蕨類屬植物只需7年,但需妥善處置cd植物體的處理問題。3.1.1.4 用于農、林等的復墾土地,需檢查糧食、果品以及經濟林可用部分的有毒有害部分含量,是否達到食品衛生標準;如果嚴重超出標準,復墾土地則應再行處置或改種林木或觀賞植物等用。3.2 酸、堿、鹽有機物及放射性污染土地復墾:本部分標準制訂依據同前。應堅持常年觀

44、測土壤常規理化性質和植物性能測量,以掌握變化情況。五、水毀土地復墾技術標準有關條文說明1、適用范圍:過水后土地恢復時,采用本標準。2、原則: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各總則適用本部分。過水地恢復利用類型的確定是在調研基礎上進行的。3、水毀地復墾技術標準:水毀地破壞的特點,主要是隨來水水質和水量,表層土結構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含水量超過種植物所能容忍的界限,營養流失。針對上述不同情況,在恢復土地時,要清除雜物,脫除水份,疏松表層,增加肥力,平整土地等。此外,還要改善和提高水利設施的防洪等級和滿足供水要求等。3.5.1.13.5.1.3 旱地及菜地水田部分技術指標,系參考下述全國土壤普查資料而提出:等

45、PH值上體厚度耕層質地壤質土質地剖面構型障礙層出現深度礫土含量(%)一二三四6.57.57.58.0,5.56.58.08.5,4.55.58.5,4.5906090306030輕壤土,中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砂 土、粘 土砂礫土、重粘土夾粘均質漏砂漏石無603060305510103030等濃度(°)溝燭(%)排水條件灌溉 條件清水埋深(m)土壤鹽化剖面水分狀況非鹽漬區鹽漬區程度鹽斑(%)一二三四33-6(1)6(7)-1515無10103030良好、無漬澇中等、偶漬不良、常漬極差、重澇有保證不穩定困難無水源1224410102334121.0無輕中重無20205050潮濕潤潤、濕干、

46、過濕表14 旱地等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表15 旱地級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級暗色土層厚度(cm)有機質(%)全氮(%)有效磷(P ppcn)有效鉀(K ppcm)代換量m·e/100土東 北其 它一404.02.00.122015025二30403.04.01.52.00.100.1210201201502025三20302.03.01.01.50.080.10510801201520四10201.52.00.61.00.050.083550801015五101.50.60.0535010表16 水田等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等PH值耕層質地壤質上剖面構型障礙層(cm)出現深度厚度一5.5

47、6.5中壤、重壤夾粘00二6.57.5輕壤、輕粘土通體8010三7.53.5,5.54.5砂壤、粘土漏砂30601020四8.5,4.5砂土、重粘土漏石3020等旱季潛水埋藏深度m面水分類型漬澇及排漬能力灌溉條件鹽化程度一1.01.5爽水、側滲無漬澇有保證無0二0.81.0,1.52.0漬水、漬害輕澇、排澇配套尚能保證輕20三0.50.8,2.03.0漏水、重漬中澇、排水尚可一般中2050四0.5, 3.0囊水、爛田重澇、排水無出路困難強50表17 水田級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級耕層厚度(cm)滲潴層厚度(cm)發棵性有機質(%)全氮(%)有效磷(P ppm)有效鉀 (K ppm)代換量(m&#

48、183;e/100g 土污染與毒素一2240前后均發3.03.50.1520150 25無二18223040易發早發3.03.00.120.1515201001502025微三15182030能發不衰2.52.50.100.121015501001520輕四12151020緩發后發2.02.00.080.1051030501015中五12無不發早衰3.5或1.50.0853010重表18 菜地等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等PH值土體厚度(cm)土壤質地障礙層出現深度(cm)壤質土質地剖面構型灌溉水質礦化度(g/l)一6.57.580輕壤土無均質0.5二6.06.5,7.58.06080砂壤土、中壤土

49、60夾粘0.51.5三5.06.0,8.08.53060重壤土3060漏砂1.53.0四5.0,8.530砂土、粘土30漏砂3.0等潛水埋藏深度(m)排水條件土壤容量(g/cm3)非毛管孔隙度(%)緊實度一1.52.5良好1.01.122疏松二1.01.5,2.54.0偶漬、有排水1.11.21522較緊三0.51.0, 4.0中漬、排水尚可1.21.3815緊實四0.5強漬、排水差1.38極緊表19 菜地級的參評項目與分級指標級暗色土層厚度(cm)有機質(%)全氮(%)有效磷(P ppm)有效鉀(K ppm)代換量(m·e/100g)土污染一504.00.156020030無二40503.04.00.120.1540601502002030微三30402.03.00.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