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黃:苦寒。脾胃大腸肝心包經。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逐瘀通經。應用:。積滯便秘:有較強瀉下作用,能滌蕩腸胃,推 陳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苦寒沉降,善能泄熱,實熱便秘尤 為適宜.血熱吐衄,目赤咽腫:本品苦降,又具清熱瀉火,涼血止 血之功。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還可治火邪 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熱毒瘡瘍,燒燙傷:內服 能清熱解毒,并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治熱毒癰腫疔瘡,腸 癰腹痛。外用能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熱毒癰腫疔癤,治口瘡糜爛、 燒燙傷。.瘀血諸證:較好的活血逐瘀痛經作用,既可下瘀血,又 清瘀熱,治療淤血證的常用藥物。治婦女產后瘀阻腹痛
2、、惡露不盡者, 治婦女淤血經閉,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濕熱痢疾、黃疸、淋證: 瀉下通便,導濕熱外出之功,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治腸道濕熱積滯 的痢疾,治濕熱黃疸,治濕熱淋證。大黃可“破痰實”,同臟腑,降 濕濁,用于老痰壅塞,大便秘結者。丹參:苦微寒。心心包肝經。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 安神。應用:.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后瘀滯腹痛:活血祛瘀, 性微寒而緩,能去瘀生新而不傷正,善調經水,為婦科調經常用藥。 臨床常用于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及產后瘀滯腹痛。性偏寒涼,對血熱 瘀滯之證尤為相宜,可治寒凝血滯者.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 積聚,跌打損傷,風濕痹癥:通行血脈,祛瘀止痛,廣泛應用于各種
3、 淤血病癥。治血脈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治癥瘕積聚,跌打損 傷,肢體瘀血作痛,風濕痹癥.瘡癰腫毒:既能涼血活血又能清熱 消癰可用于熱毒瘀阻引起的瘡癰腫毒, .熱病煩躁神昏,心悸失眠: 入心經,既可清熱涼血,又可除煩安神,既能活血又能養血,以安神 定志。用于熱病邪入心營之煩躁不寐,甚或神昏,用于血不養心之失 眠心悸。石膏:甘辛大寒。肺胃經。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斂瘡 生肌,收濕,止血。應用:溫熱病氣分實熱證:為清瀉肺胃氣分實 熱之要藥;可用治暑熱初起,傷氣耗陰或熱病后起,余熱未盡,氣津 兩虧.肺熱喘咳證:可治肺熱喘咳、發熱口渴者.胃火牙痛、頭痛, 實熱消渴,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齦腫痛
4、 4.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 火燙傷,外傷出血:有斂瘡生肌、收濕、止血等作用。當歸:甘辛溫。肝心脾經。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應用:1.血虛諸證:甘溫質潤,為補血圣藥 2.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經閉 痛經:用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3.虛寒證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 瘍,風寒痹痛:辛行溫通,活血行瘀,補血活血,散寒止痛;治療血 虛血瘀寒凝之腹痛或跌打損傷;治瘡瘍初起腫脹疼痛,瘡瘍成膿不潰 或風寒痹痛,肢體麻木。4.血虛腸燥便秘。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 痛。應用:亡陽證: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治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
5、手足厥冷,或 大汗、大吐、大瀉所致亡陽證,能回陽救逆,可治亡陽兼氣脫者以及 寒邪入里,直中三陰而見四肢厥冷,惡寒蜷臥,吐瀉腹痛,脈沉遲無 力或無脈者陽虛證: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之效,凡腎、脾、心 諸臟陽氣衰弱者均可應用,可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陽痿滑精, 可治脾腎陽虛、寒濕內盛,可治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亦可治心陽衰 弱,心悸氣短、胸痹心痛者以及陽虛兼外感風寒者。3.寒痹癥:氣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溫經通絡,逐經絡中風寒濕邪,故有較強的散寒 止痛作用。凡風寒濕痹周身骨節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劇 者。茯苓甘淡平。心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應用:1.水腫: 治療水濕內停,脾腎陽虛水熱
6、互結,陰虛小便不利等水腫2.痰飲:善滲泄水濕,使濕無所聚,痰無由生,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飲停于 胃而嘔吐者。3.脾虛泄瀉:健脾滲濕而止瀉,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 茯苓味甘,善入脾經,能健脾補中,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 便溏4,心悸,失眠: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常用治心脾兩虛,氣血不 足之心悸,失眠,健忘。柴胡:甘辛大寒肝膽經.表證發熱少陽證:辛散苦泄,微寒退熱, 善于祛邪解表退熱和疏散少陽半表半里證, 對于表證,無論風寒風熱 皆可肝郁氣滯:辛行苦瀉,性善條達肝氣,疏肝解郁,治療,肝失 疏泄氣機郁滯所致情志抑郁,胸脅或少腹疼痛,婦女月經不調或痛經 等氣虛下陷,臟器脫垂:升舉脾胃清陽之氣,治療中
7、氣不足,氣虛 下陷所致脘腹重墜作脹,食少倦怠,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鹿茸:甘咸溫,腎肝經。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證:甘溫補陽,甘咸補腎,治頭暈耳鳴,畏寒肢 冷,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宮冷不孕,小便頻數腎虛骨弱,腰膝無 力或小兒五遲:治療骨折后期愈合不良婦女沖任虛寒, 崩漏帶下 潰瘍久潰不斂,陰疽瘡癰內陷不起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脾氣虛:本 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之要藥,脾虛,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脾虛氣陷,久瀉脫肛,內臟下垂,脾虛水濕,浮腫尿少,又因其能利 水消腫,表里兼治,為氣虛水腫之要藥。補氣養血血虛,脾失統
8、攝失 血,脾失布散,消渴。肺氣虛:入肺補肺氣治肺?虛弱,咳嗽氣喘。 氣虛自汗:可治脾肺氣虛,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氣血虧虛,瘡瘍難 潰難腐,或潰久難斂:可治瘡癰中期。正虛毒盛不能托毒外達,本品可補氣養血,扶助正氣,托毒外出,瘡癰后期,氣血虧虛,瘡口難斂, 補氣養血,生肌斂瘡天麻甘平,歸肝經。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入肝經,息風止痙,性甘平,藥性平和,可 治各種病因,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無論寒熱虛均可配伍。治療小兒 急驚風,脾虛慢驚,小兒諸驚,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眩暈, 頭痛,息肝風又能平肝陽,治眩暈,頭痛之要藥。無論虛實均可配伍, 肝陽上亢,風痰上擾,興風攻注偏正頭痛,頭
9、暈欲倒肢體麻木,手 足不遂,風濕痹痛,祛外風,通經絡,止痛,可治中風,手足麻木, 婦人風痹,手足麻木,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羌活與獨活:均能祛風濕,止痛,解表,以治風寒濕痹,風寒挾濕表 證,頭痛。不同:但羌活性較燥烈,發散力強,常用于風寒濕痹痛在 上半身,治頭痛因于風寒者;獨活性較緩和,發散力較羌活為弱,多 用于風寒濕痹在下半身者,治頭痛屬少陰者。若風寒濕痹,一身盡痛, 兩者常相須為用。龍骨與牡蠣:均有重鎮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的作用,均可用治 心神不安,驚悸失眠、陰虛陽亢、頭暈目眩及各種滑脫證。不同:然 龍骨長于鎮靜安神且收斂固澀力優于牡蠣;牡蠣平肝潛陽功效顯著, 又有軟堅散結之功。南沙
10、參與北沙參:來源于兩種不同的植物,二者功能相似均以養陰清 肺、益胃生津為主要功效。不同:北沙參養肺胃作用稍強,肺胃陰虛 有熱之證較為多用;南沙參尚兼益氣及祛痰作用,較宜于氣陰兩傷及 燥痰咳嗽者。豆蔻與砂仁:同為化濕藥,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之功,常 相須為用,用治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不同:豆蔻化濕行氣之力偏 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蔻臨床上可用于濕溫痞悶,溫中偏在 胃而善止嘔,砂仁化濕行氣之力略勝,溫中重在脾而善于瀉。鉤藤,羚羊角,天麻:均有平肝息風,平抑肝陽之功,均可治肝風內 動、肝陽上亢之證。不同:鉤藤行涼,輕清透達,長于清熱息風,用 治小兒高熱、驚風輕證為宜;天麻甘平質潤,清
11、熱之力不及鉤藤,但 治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證,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且能祛風 止痛;羚羊角性寒,清熱力強,除用治熱極生風證外,又能清新解毒, 多用于高熱神昏,熱毒發斑。白芍與赤芍:雖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白補赤瀉,白收赤散”。 功效:白芍長于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平抑肝陽;赤芍長于清熱涼血, 活血散瘀,清泄肝火。應用:白芍主治血虛陰虧,肝陽偏亢諸證;赤 芍主治血熱血瘀,肝火所致諸證。赤白均能止痛,可用治疼痛的病癥, 但白芍長于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主治肝陰不足,血虛肝亢,肝氣不 舒所致的脅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攣作痛:赤芍則長于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血滯諸痛癥,血熱淤滯者尤為適宜。半夏與天南星:藥性辛溫有毒,均為燥濕化痰要藥,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