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華美德、傳敬老之道”重陽節方案_第1頁
“揚中華美德、傳敬老之道”重陽節方案_第2頁
“揚中華美德、傳敬老之道”重陽節方案_第3頁
“揚中華美德、傳敬老之道”重陽節方案_第4頁
“揚中華美德、傳敬老之道”重陽節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揚中華美德、傳敬老之道”曙光路小學2012年重陽節活動方案一、活動目標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2、鼓勵兒童自己動手,做禮物送給老人,提高動手能力3、培養兒童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二、活動時間安排:1、重陽節知識講座及活動動員:星期二(10月16日)下午夕會,校園電視臺直播2、學生準備階段:10月16日23(周二)A、捐贈組:收集學生捐贈物品(收集負責人:羅潔蕾)B、校園表演組:四、五、六年級準備一個重陽節節目,可自愿報名(4-8個人表演)如重陽節相關詩歌朗誦、采桑子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負責人:班主任)C、現場慰問組、衛生組:每班

2、派中隊長去社區慰問。(負責人:各班中隊長)D、現場表演組:誰料皇榜中狀元四人節目組(四二班學生:朱菲洋、劉卓靈、 瞿孜帆、邱晨。排練負責:周小敏) 海燕新說節目組(學生:彭捷、李鏡萍。排練負責:劉瑩)E、現場慰問教師組:袁霞、鄧運芝、鄭亮仁、姜南(拍照)三、活動具體安排:組別具體內容時間安排負責老師負責學生備注捐贈組全校同學捐贈物品10月16日-23日羅潔蕾、廖一唯學校統一發動、收集捐贈物品校園表演組表演重陽節相關詩歌朗誦、采桑子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也可以以其它形式多樣的表演10月16日-23日排練班主任自愿報名四、五、六年級學生每班4-8人10月23日夕會校園電視臺表演、評優、評獎,加

3、班級分現場慰問組、衛生組每班派中隊長去社區慰問10月23日下午第六節課姜南18個班中隊長現場表演組誰料皇榜中狀元四人節目組周小敏四二班學生:朱菲洋、劉卓靈、 瞿孜帆、邱晨要求四個學生穿戲曲服和化妝海燕新說節目組劉瑩六二班學生:彭捷、李鏡萍秋季校服、化妝現場慰問教師組袁霞、鄧運芝、鄭亮仁、姜南(拍照) 曙光路小學2012年重陽節講座稿一、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及意義:同學們,你們知道重陽節嗎?重陽節在哪一天?重陽節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登高辟邪,祈福免禍)你知道重陽節有什么新的意義?(尊敬老人)在重陽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利用這次活動,來體驗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增長我們的見識,加深我們對自己親人特別

4、是老人們的感情。這是很有意義的。播放投影儀(活動課件):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

5、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戴的。現在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游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

6、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二、親身體驗相關習俗:上午:1、賞菊花。教師相機介紹: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

7、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2、登山或登高。教師相機介紹: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3、做風箏、賽風箏:(1)、材料:竹子、棉花、膠水、棉線、釣魚線(2)、做法:、將竹子削薄,用棉線綁成喜歡的形狀;、將棉線用膠水貼好,畫上圖案,綁上釣魚線;、可以不用棉紙貼,而用薄塑料膠布貼上。做完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放風箏比賽。下午:1、詩歌朗誦。首先介紹重陽節與詩歌的淵源: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

8、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然后以重陽節和尊敬老人為主題,分組進行詩歌朗誦比賽:參考詩歌:采桑子重陽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

9、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九日作(唐)王縉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

10、有菊花無。醉花蔭(宋)李清照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九日(明)文森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2、做禮物。各人拿出準備的材料,動手制作給老人們的禮物。3、拜訪老人。將親手制作的禮物送給老人們,并表演事先準備好的文藝節目,給老人們送去歡樂。附錄:重陽節的傳說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

11、,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才被立為才老人節。三、活動總結:今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