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3010-A07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指導價值學生姓名:黃嘉祥學號:11550301007系院:中文系專業(yè):漢語言文學指導教師:楊昊鷗講師提交日期:2015年4月5日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誠信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是本人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除文中已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學生簽名:時間:年 月 日關于論文(設計)使用授權的說明
2、本人完全了解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關于收集、保存、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即:1 .按照學校要求提交學位論文的印刷本和電子版本;2 .學校有權保存學位論文的印刷本和電子版,并提供目錄檢索與閱覽服務,在校園網(wǎng)上提供服務;3 .學校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數(shù)字化或其它復制手段保存論文;本人同意上述規(guī)定。時間:學生簽名:本科畢業(yè)論文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作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文教學的指導價值新課改以來,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少、慢、費、差”的現(xiàn)象仍未得到解決,尋求或構建系統(tǒng)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寫作具體指導理論成為改善當前寫作教學現(xiàn)狀的關鍵。本文通過對當前作文教學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問題的分析和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的梳理,探討運
3、用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指導中學語文寫作實踐的意義。本文首先從新課標與教材兩方面探討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的問題。針對此問題,對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中與現(xiàn)代作文教學理念相適應的理論部分進行梳理,主要包括文體與風格統(tǒng)一論、接受輸出論、謀篇布局、字句錘煉四個方面。在此基礎上,深刻探討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指導作用。關鍵詞: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作文教學;指導價值-4 -AbstractSincethenewcurriculumreform,aphenomenonthattheschoolcompositionteachingisless,slow,poorandmoneyhasremainedunsol
4、ved.Topursuitorbuildasystematicandspecifictheoryofwritinginstructionhasbecomethekeytoimprovethesituationofcompositionteachingatpresent.Thisarticlediscussesthesignificanceofusingtheancientliterarycreationtheorytoinstructthewritingpracticeofmiddleschoolstudentsthroughananalysisoftheproblemthatspecific
5、theoryofwritinginstructionisabsentincompositionteachingatpresentandsummariesofancientliterarycreationtheory.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problemoftheabsenceinspecifictheoryofwritinginstructionfromanewcurriculumstandardandteachingmaterialthesetwoaspectsatfirst.Tosolvethisproblem,thisarticle,whichmainlyin
6、cludestheunitytheoryofliteraryformandstyle,structureandlayout,outputtheoryofacceptanceandrefininguponthewordingandphrasingthesefouraspects,hassummarizedthetheoreticalcomponentsoftheadaptationbetweentheancientliterarycreationtheoryandcontemporarycompositionteachingtheory.Onthisbasis,itprofoundlydiscu
7、ssesthedirectivefunctionoftheancientliterarycreationtheorytowardstheschoolcompositionteaching.Keywords:Ancientliterary;CreationTheory;SchoolCompositionTeaching;Guidingvalue目錄摘要IAbstractH緒論1一、當前作文教學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的問題1新課標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的問題分析1中學教材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的問題分析2相關研究者關于解決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問題的策略3二、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寫作實踐的指導價值4風格
8、統(tǒng)一論5接受輸出論6謀篇布局7字句錘煉8三、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指導價值9加強教師古典文論的專業(yè)修養(yǎng)9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在寫作教學中的作用10注釋13參考文獻14致謝15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指導價值緒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作文教學提出新的目標要求,我國新課程改革過程中一線教師與作文教學研究者們也積極探索改變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途徑與方法,然而我國的中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仍不容樂觀。有研究者指出,“在我國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只有寫作教學要求,卻沒有明確、具體的寫作知識點”。而也有研究者從教材角度指出“教材中寫作內容的編排缺乏系統(tǒng)性,而且教材里的寫作知識也缺乏理論性和可操作性”。甚至王
9、榮生先生曾撰文寫到:“在我國中小學的語文課堂中,幾乎沒有寫作教學”。針對以上問題,尋求或構建具有系統(tǒng)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指導寫作過程的程序性寫作知識理論體系成為改善目前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理想途徑。相對于仍處在摸索中的現(xiàn)代作文教學指導理論體系,中國古典文論中直接指導寫作實踐的創(chuàng)作論經歷代文論家的不斷完善,形成了一套一脈相承、系統(tǒng)完備的寫作指導理論體系,其中更是有許多理論觀點與新課標中提出的寫作教學理念相適應。中學語文寫作教學運用的理論不應局限于現(xiàn)代寫作理論的研究成果,而忽視我國古代無數(shù)作家與文論家在寫作實踐中總結得來的豐富的寫作理論知識。從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中汲取養(yǎng)分,借鑒其中與現(xiàn)代寫作理念相符合的理論指
10、導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實踐,無疑將充實與豐富作文教學內容。古今文論的交融,對教師與學生的寫作知識素養(yǎng)的提高,都有極大的裨益。由此,我們應認識到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現(xiàn)代中學寫作教學的指導價值。一、當前作文教學中具體指導理論缺失的問題新課標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問題分析課程標準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jù),新課標關于寫作教學的目標要求與建議對當前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表達與交流”版塊闡述了關于寫作教學課程目標的六點要求,論者整理其內容要點如下:1.對寫作主體的要求,要求學生“豐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一一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指導價值富生
11、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2.對寫作作品內容的要求,要求“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3.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要求學生“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4.對寫作思維的要求,要求學生“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由上述分析可知,新課標主要闡述了寫作教學在寫作主體素養(yǎng)、寫作內容、寫作能力、寫作思維等各方面的所應達到的狀態(tài),要求注重學生的寫作主體意識和個性表達,關注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強調培養(yǎng)
12、思維等,這些寫作理念與要求的提出,對中學語文教科書的編制和寫作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到,新課標僅提出理論方法的要求和建議,而缺少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步驟指導的要求。如新課標對寫作主體提出“多角度觀察生活”的要求,卻并未指明具體何種角度,通過哪些途徑進行;同時新課標提出的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寫作思維等方面的目標要求,均未有相應具體達成方法的要求。總結而言,新課標主要論述的是寫作教學要“做什么”的問題,而并未論述寫作教學具體應該“怎么做”,亦即新課標僅涉及寫作教學的陳述性知識要求,缺少必要的程序性知識要求,同時新課標也未明確程序性寫作知識的開發(fā)方向。中學語文教材中寫
13、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的問題分析語文寫作教材是教師開展寫作教學和學生學習寫作的主要依據(jù),教材的寫作知識編排形式及知識呈現(xiàn)方式對寫作教學的開展影響重大。論者僅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為例,簡要梳理人教版教科書中寫作知識系統(tǒng)的構成及特點,同時探討教材中具體寫作指導理論缺失的問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寫作部分的寫作指導理論與方法內容集中于“表達與交流”寫作專題版塊。論者以表中第一冊第二單元寫作專題“園丁贊歌一一記敘要選好角度”為例分析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寫作專題結構。標題中的“園丁贊歌”是本專題的寫作話題,“記敘要選好角度”則是專題寫法指導內容歸納。每一個寫作專題都由“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和“寫作練習
14、”三部分構成。本專題的“話題探討”部分首先從我國的尊師傳統(tǒng)引出“贊頌教師”的話題,并列舉中學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鮮活感人的教師形象如巍巍我的老師中的蔡蕓芝先生等,引導學生關注日夜辛勞的教師,謳歌教師。在“寫法借鑒”部分介紹記敘文中記敘角度選擇的相關知識,最后結合巍巍我的老師和修祥明小站歌聲兩篇范例文段,分析文中的敘述角度并提出“掌握三種人稱的多種運用”的方法。寫作練習部分設計5道習題,緊密聯(lián)系“園丁贊歌”的話題,并要求結合“寫法借鑒”中提到的寫作方法。由上述分析得出,人教課標版高中必修語文教科書寫作專題的“話題探討”主要通過事例或者文本引入寫作話題,重視寫作內容的引入;“寫法借鑒”則通過實例分析加深
15、對話題的理解并總結歸納指導寫法;最后“寫作練習”是在專題寫作話題的范圍之內,提供話題相關的題目,讓學生運用“寫法借鑒”中提到的寫作方法,進行訓練。總結而言,人教版的寫作專題從“話題探討”和“寫法借鑒”兩方面兼顧了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的指導,并通過“寫作練習”使寫作理論指導與寫作實踐活動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分析也表明,人教版寫作專題中的主要指導寫作方法的“寫法借鑒”部分,雖然闡述了相關寫作方法,談到了“怎么寫”這個問題,卻并沒有提出具體、詳細、可操作的實踐步驟,而僅僅是在“談寫法”,由此導致中學寫作教學寫作理論方法與寫作實踐之間仍缺少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教材寫作部分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
16、是導致當前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關于解決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問題的策略基于新課標和高中語文教材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的缺失,當前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缺乏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的問題一直存在,并成為導致當前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大量一線教師和相關研究者在探索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過程中已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并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尋求解決該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一部分研究者通過尋求能具體指導寫作的寫作教學模式以替代當前只注重寫作知識傳授的寫作教學模式。榮維東針對我國當前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一種更為合理的寫作范式一一“過程寫作范式”,文中認為這種范式有如下優(yōu)點:“1.強調寫作過程,使作文可教可學;2.
17、重視寫作思維和寫作策略開發(fā);3.強調作者主體意識和能動作用;4.強調寫作過程的相互激發(fā)、相互配合”。總結而言,文中提出的過程寫作范式注重寫作過程的具體指導與寫作程序性知識的開發(fā),有效地填補新課標與教材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缺失的缺陷。董蓿菲認為我國作文教學屬于典型的文章寫作教學流派:側重傳授寫作知識,但-3 -本科畢業(yè)論文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作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文教學的指導價值鮮有寫作的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指導。11°在指明當前寫作教學模式缺陷的基礎上,董蓿菲提出當前寫作教學模式向過程寫作教學轉型已成必然趨勢,并論述了向過程教學模式轉型的理論依據(jù)和實施路徑。以上兩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18、為解決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的問題帶來極大的啟示,但文獻僅論述“過程寫作教學”模式的理論,并未論述其在寫作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缺少了實踐效果和真實數(shù)據(jù)的支撐。一部分一線教師嘗試在尋求理論支撐的基礎上構建寫作具體指導模式。顧潔吉高一記敘文寫作策略探討中論述了自主構建的高一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建構主義知識理論、知識分類理論、記敘文的思維基礎以及課標等規(guī)定為理論依據(jù),遵循“知識技能一思維一文體”這樣的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過程,將思維訓練、寫作技能訓練、文體訓練相結合。1111該模式關注寫作程序性知識(技能的獲得和熟練)、寫作思維訓練、文體訓練,在這三方面提出詳細具體、層層遞進的指導。如在“指導學生獲得寫
19、作技能”部分首先設置表達、語言、審題、立意、構思、修改等六關,在六關之下又分條目提出方法指導,方法指導之下在分點進行具體論述。也有相當一部分資深一線教師基于自身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自主構建寫作教學訓練體系。如錢夢龍的“模仿一一創(chuàng)造”作文訓練體系、楊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學法”、周蘊玉、于漪的“文體為經,過程為緯”體系。3然而這些體系都基于教師的自身經驗,有著各種的局限性,同時限于作文教學本身的復雜性以及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差異,難以推廣開來。總結而言,我國當前中學寫作教學中直接指導寫作過程的理論與方法處在缺失狀態(tài)的情況長期存在,成為造成中學寫作教學模式固化、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新
20、課標和教材并未解決該問題。相關研究者從各方面探討解決該問題的途徑,提出了許多具有啟發(fā)性、操作性的策略,一部分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則利用自身豐富教學經驗自主構建實用、有效的寫作教學訓練模式,但限于各種原因,未能推廣。二、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寫作實踐的指導意義關于中學作文教學中寫作實踐指導性長期缺失這一問題,當代教學理論研究中曾展開過許多熱烈的討論。論者在本文中將要著重討論的,則是中國古典文論中關于創(chuàng)作論的相關理論對寫作實踐的指導意義。中國古典文論是包括師范院校在內的中國大陸高等院校中文系學生的專業(yè)科目,也即中學語文教師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與西方文論不同之處在于,中國古代數(shù)量龐大、形態(tài)豐富的文學理論之中,創(chuàng)作論
21、的比例和分量相當重。可以說,中國古典文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具體指導寫作而產生的。如文論史上早期出現(xiàn)的東晉陸機文賦的開篇便開宗明義地談到: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于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于此云。I何所謂陸機“得其用心”、“操斧伐樹”就是表明通過此賦授人以寫作方法的目的,與純?yōu)殍b賞、品評的文學評論大為不同。又如中國文論史上的煌煌巨著,南朝劉勰所著文心雕龍,更是一部系統(tǒng)指導寫作的
22、理論著作。序志篇言:“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11©可見文心雕龍的寫作動機、體例設置都是圍繞“為文之用心”,即寫作方法而展開的。唐前文論的形式較為零散,而自唐宋以來,中國古典文論愈加繁榮,在形式上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一、專門的文學批評著作,如詩話、文話、詞話等。二、針對具體作品的評選、評點和評抄。三、學者著述中零星的評述及文人書信中的相關內容。以上三者之中,最后一種主要是為宣揚理論而作,與寫作實踐關系稍疏。詩話、詞話之中,品評、軼事內容與創(chuàng)作論內容相結合。而文論與評點這兩種形式中,創(chuàng)作論占據(jù)了較為重要的地位,并且與古代科舉考試聯(lián)系緊密。本文對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的討論,將會涉及到以上三
23、種文論形態(tài),但在材料的選擇上偏重文論與評點,這是有必要加以說明的。中國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創(chuàng)作實踐的指導非常細致,大致可以被歸納概括為文體與風格統(tǒng)一論、接受輸出論、謀篇布局、字句錘煉四個方面,下文分四個小節(jié)進行論述。風格與文體統(tǒng)一論古典文學理論很早就總結出文體須與風格相統(tǒng)一的理論認知。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所謂寫作的風格特征與寫作的具體文體有密切的關系,也與作家自身的精神氣貌直接相關。這種理論發(fā)展到后來,被稱為“文辭以體制為先”1151(明吳訥文章辨體)把寫作實踐引入到具體的文體種類之中,將文體與風格相統(tǒng)一,這是非常契合寫作實踐規(guī)律的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體學理論相當發(fā)達,貫穿中國古代文論史。(詳見
24、錢志熙論中國古代文體學傳統(tǒng)一一兼論古代文學文體研究的對象與方法,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4年第5期)文體學理論要求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充分考慮客觀的文體形態(tài)與特征,力圖把握與所寫文體相適應的風格特征、修辭技法及內容特征。僅以詩、詞二體為例。王國維人間詞話言:“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界闊,詞之言長。”|何總結出詩、詞文體特征上的區(qū)別,一者壯闊,一者綿長,故而詩家與詞家在寫作風格上趣旨迥異。如就詩、詞具體詳論,詩中又可以分出古體、近體,古詩中有古風、樂府、柏梁體等,近體則有五言、七言、律詩、絕句等,詞則有長調、中調、小令之別。歷代作家在寫作過程中,選
25、擇與自身才性相適應的文體進行寫作,故而能產生各擅其長的偉大作家。文體論中另一個重要的理論是變體與破體。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fā)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文體亦然。在歷史文化的演進過程中,某些文體隨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生改變,被稱為變體。而某些作家為在寫作上追求創(chuàng)新,刻意打破既有文體的分類限制,營造寫作表達上的新穎效果,則被稱之為破體。僅以詞體為例,詞體自晚唐五代自宋,從篇幅短小的小令發(fā)展出相對較長的中調與長調,是為變體。宋代文學家蘇軾以詩為詞,以豪放氣魄入詞,則是刻意求變的破體。尊重文體客觀形態(tài),代表著文體理論堅實厚重的一面,而變體與破體,代表著文體理論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面,二者相輔相成,為寫作者在理論上提供了繼承
26、與創(chuàng)新雙方面的參考。接受輸出論傳統(tǒng)中國古典文論中,接受輸出論是重要的寫作實踐指導方法。所謂接受輸出論,即通過學習前代優(yōu)秀作家作品來實現(xiàn)自我寫作能力的提升,而不同的前代作品帶給寫作者的收獲是不一樣的,如唐代柳宗元言: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切(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又如宋黃庭堅言:往年嘗請問東坡先生作文章之法,東坡云:”但熟讀禮記檀弓,當?shù)弥!?1與王復觀書毫無疑問,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著較為線性的接受與輸出關系。而接受什么與輸出什么之間,古代文論中曾較為精深的研究,大體包括以下內容:1、在觀念上推崇先秦兩漢經史典籍,強調
27、取法高古。中國古代文論創(chuàng)作論普遍認為熟悉并深刻取法先秦兩漢經史典籍是寫作成功的基本前提。這樣的觀念,在某種程度上由儒學信仰所導致,帶有一定的夸張色彩。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國古代作家普遍學識深厚、文化修養(yǎng)較高。實際上,先秦兩漢典籍與后代寫作者之間的關系并非一一對應的接受輸出關系,而是積累與沉淀的關系。2、譜系觀念。中國古典文論具有強烈的譜系觀念,從南朝鐘煤的詩品,到唐末張為的詩人主客圖,再到近代汪辟疆的光宣詩壇點將錄都貫穿著強烈的譜系意識。譜系觀念是將具體的作家綁定在文學史脈絡之中,探求作家寫作風格與技法的傳承關系。這種譜系落實到創(chuàng)作論方面,就是提示作家在學習前代作品時,為自己的風格技法找到坐標
28、定位,進而更加準確有效地吸收對自己寫作有切實幫助的內容。3、宗宋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史家陳寅恪先生有一句著名的史學論斷,稱“華夏之文明造極于兩宋”。宋王朝在中國歷史具有文明轉型的重要意義,如從貴族政治過渡向文官政治、封建政治過渡向高度集權政治、擴張型文明轉向內拓型文明宋朝所建立的文明、政治形態(tài),被金、元、明、清等諸朝基本繼承,在文化文學上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由此,自宋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觀念,具有強烈的宗法宋人的傾向。比如,明人茅坤首倡所謂“唐宋八大家”之說,宋占其六。又如明清兩朝的詩作,總體上宗法宋詩的文人氣息。實際上,宋后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之所以長期受到宋人的籠罩,核心的問題并不在文學本身,而在于后世文明形態(tài)與
29、宋相近。在創(chuàng)作論的具體接受與輸出方面,天然親近和吸收與自身文明形態(tài)相近的內容,較容易達成師法的有效性,這對今天的寫作學習仍有啟發(fā)意義。謀篇布局古人關于謀篇布局的寫作實踐理論,往往見于各類典籍與作品的評點之中,尤其以明清文章評點為代表。如清代吳見思評項羽本紀:當時四海鼎沸,時事紛紜,乃操三寸之管,以一手獨運,豈非難事?他于分封以前,如召平,如陳嬰,如秦嘉,如范增,如田榮,如章邯諸事,逐段另起一頭,合到項氏,百川之歸海也。分封以后,如田榮反齊,如陳余反趙,如周呂侯居下邑,如周苛殺魏豹,如彭越下梁,如淮陰侯舉河北,逐段追序前事,合到本文,千山之起伏也。而中間總處,提處,間接處,遙接處,多用“于是”、
30、“當時是”等字,神理一片。1191謀篇布局的創(chuàng)作理論在中國文論史上興起較晚,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文論前期及中期主要偏重修辭理論,而對結構理論、敘事理論較少關注。自宋明興起文章評點之學以來,隨著理論家對作品研究的精細程度不斷加深,布局理論隨之發(fā)展起來。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布局理論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微言大義。中國古代敘事類文章在觀念被認為是源出春秋經及春秋三傳,春秋經傳在敘事上最大的特色被認為是一字寓褒貶的微言大義。即作者將自己對事件的主觀立場和意見寓于敘述之中,形成含蓄而有力的敘述風格。2、伏筆。伏筆理論原本從敘事史學理論中借用而出,唐劉知幾史通中“張本”語語,即是后世伏筆理論的先聲。伏筆理論要求
31、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將敘事重點內容在行文中刻意流露出端倪,營造因果邏輯達成的敘事圓滿感。3、呼應連貫。中國古代敘事理論要求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所敘述的內容一一哪怕表面看起來相對獨立的內容一一采用一定的線索有機地呼應連貫在一起,使之成為有機的整體,服務于整體性的主旨意圖。中國古代文論中的謀篇布局理論原本是專門針對敘事型作品而產生,但發(fā)展到后來,也被其它文體所吸收。總體而言,布局理論對行文的要求是渾成、含蓄,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思路正相契合。字句錘煉中國古代文論對寫作實踐的追求非常嚴格,其對字句錘煉的精致程度也非常深入。早期文論中詩論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字詞句的修辭方面。在宋代,又產生了第一部文章
32、修辭學專著,即陳驥的文則,使得一般性文章的寫作與詩歌一樣具有宇句錘煉的寫作要求。以文則為例,文則以剖析先秦兩漢經、史、子著作中的行文修辭為主要內容,為準備舉業(yè)考試的考試示范字句錘煉的門徑。如:倒言而不失其言者,言之妙也;倒問而不失其文者,文之妙也。文有倒語之法,知之者罕矣。春秋書曰:吳子遏伐楚,門于巢,卒。公羊傳曰:門于巢卒者何?入門乎巢而卒也。然夫子先言“門”后言“于巢”,于文雖倒,而寓意深矣。1147宇句錘煉理論要求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對所寫作的內容懷以高度精致化的態(tài)度,力求在一字一句之中盡力凸顯與眾不同的寫作手段,對所用字詞的分量、緩急、長短、節(jié)奏都必須要做出精細化的考量。宋代,科舉考試詩
33、賦、策論各占其半,明清以八股取士,則是結合了詩賦與策論兩種體裁。在科考之中,舉業(yè)者不僅被要求觀點正確、學術過關,同時,修辭能力的高下直接決定了科考的成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般性文章必定在修辭方面提升精細程度,由此使得中國文章學理論在宋代之后向著精細化的方向不斷深化。如至清代,桐城派古文理論的興起,不僅要求文章要有“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有機結合,在辭章(修辭)上還有音節(jié)、氣息、節(jié)奏的要求,這就是中國文章學創(chuàng)作在字句錘煉上發(fā)展到極致的表現(xiàn)。三、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指導價值加強教師古典文論素養(yǎng)中國古典文論源遠流長,理論體系龐大而繁雜,欲借助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指導中學生寫作實踐,教師在古典文
34、論上須加強以下方面的素養(yǎng)和能力:理論知識素養(yǎng)、理論整理與篩選能力素養(yǎng)、理論應用能力素養(yǎng)。1 .必要的古典文論知識素養(yǎng)借鑒古典文論指導中學生寫作實踐,必須建立在教師熟悉了解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理論體系的基礎上。鑒于工作實際,中學語文教師難以專注于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的研究,但對于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中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應有較深的了解,做到熟研原文,通曉原意。首先是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中開宗明義的、集大成的理論著述,如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等宏篇巨著。這些著作對寫作理論皆有精要的闡述,其中許多觀點成為后世歷代文論家的寫作指導理論觀點的源泉,對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熟研此類著述才能了解古典文
35、論創(chuàng)作論的起源及發(fā)展,從而明了其理論體系結構。其次是歷代文論中論述寫作具體指導的著作,歷代文論中指導科舉時文寫作的理論著述,如謝楊得的文章軌范、陳龍正的舉業(yè)素語等,對具體寫作指導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同時其理論極具可操作性。若能通曉此類著述,并借鑒以指導中學生寫作實踐,將有力填補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的缺失。2 .必要的古典文論整理與篩選能力在通曉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主要著述的基礎上,教師還須加強對理論的整理與篩選能力。中國古典文論體系龐大而繁雜,在體式上,“除單篇論文和理論專著外,詩話、詞話、評點、書信、序跋、札記等也是理論表述的常見形式。”3在內容上,古人關于寫作理論與方法的論述,涵蓋了寫作過程的各個方面
36、,”如立意、選材、結構、語言、文體、文風、風格等,古人都有十分精彩的論述,可供我們靈活地選用發(fā)揮”。3由此,便要求教師具備必要的文論歸納與整理能力。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中的理論,并非都與現(xiàn)代作文教學實際相適應,因而教師須就具備必要的文論篩選能力,對于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中與現(xiàn)代寫作理念不相適應的部分,應以剔除;而對于指導寫作的相關理論,如審題命意、構思謀篇、字句錘煉、文章修改等方面的理論則應在辨證的基礎上傳承并發(fā)揚。3 .靈活的理論應用能力熟研與整理篩選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的最終目的是使其應用到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實踐之中。古代理論與現(xiàn)代語文作文教學實際不免存在著距離,運用得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方法不當,無
37、疑會降低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使作文教學更顯窘迫。因而要求教師具備靈活的理論應用能力,運用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指導中學生寫作實踐過程中應講求方法,注重理論運用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在寫作教學中的指導作用整理與掌握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的最終目的,是借鑒其理論以作用于中學寫作教學實踐。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在教學中的運用,應是在迎合新課標寫作理念的基礎上補充課標與教材中寫作具體指導理論的不足,使學生獲得切實可行的寫作方法指導。1 .加強寫作主體意識,形成個性風格學生是寫作的主體,寫作教學的目標是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學中所傳授的理論與方法最終轉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依賴于學生本身對知識的內化。學生自身的性格
38、、思維、精神氣質、知識素養(yǎng)等,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從而形成不同的風格,這是學生寫作主體性的表現(xiàn)。新課標也對寫作主體意識和學生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有明確要求。因而中學寫作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寫作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與提高。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在文體風格論和接受輸出論中對這方面有極為透徹的論述,可為寫作教學提供參考。陸機文賦中說:“佇中樞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印認為作者應通過觀察萬物和研讀典籍來頤養(yǎng)情志。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提出的訓練思維的方法:“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04也談及寫作主體的自身積累和閱讀的重要性。這都是新課標提出的寫作理念相符合的。由此得出啟示,學生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
39、是增強寫作主體知識和能力素養(yǎng)的關鍵。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積累是寫作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自然事物與社會現(xiàn)象的觀察則是生活積累的主要來源。觀察自然事物,應從事物的特征著手,事物是多姿多彩的,因大小、形狀、顏色、物種等特征的不同,呈現(xiàn)不同的姿態(tài)。而從這些特征入手,便可快速地掌握事物的形貌,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同時,事物的形貌并非是固定的,隨著季節(jié)、天氣、環(huán)境等外部因素的變化,又會出現(xiàn)差異。因而觀察事物不能僅看到其表面的特征,而必須關注到其內在的變化。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說:“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這句話便指明了觀察事物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以少總多,情貌無遺”。儂而對于社
40、會現(xiàn)象的觀察,則應更注重把握其規(guī)律性和邏輯性,應從社會現(xiàn)象的起因、發(fā)展、結果及影響等方面把握現(xiàn)象的整體過程,從而掌握其規(guī)律,才能最終運用于寫作。學生的生活閱歷是有限的,閱讀能很好地補充學生閱歷的不足,充實寫作主體的知識素養(yǎng),提高寫作能力。閱讀對于學生寫作風格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影響,古典文論創(chuàng)作論中的接受輸出論便專門論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接受和輸出關系。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融匯了近現(xiàn)代作家的優(yōu)秀作品,對學生寫作風格的形成是極為有益的。然而當前語文教學所提倡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卻不能很好做到“以讀促寫”,原因便在于閱讀缺少明確的目的性,造成重讀輕寫的局面。閱讀應有明確的目的性,在閱讀的基礎上模仿
41、其風格,對于學生寫作風格的形成有極大的作用。劉勰在文心雕龍體性中便談到:“故宜摹體以定習,因性以練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認為應該模仿好的風格,同時應注意與自身性格的切合,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身的風格。2 .指導寫作過程,提高寫作能力寫作過程是學生寫作知識與能力運用的過程,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是中學作文教學最為關鍵的部分。教師應尤其關注學生在各個寫作環(huán)節(jié)中的表現(xiàn),從而對學生的寫作進行針對性的具體指導。審題立意是寫好一篇作文的基礎,對題旨的理解關系到整篇作文的方向。因而作文的首要工作是審題,教師應對學生寫作的審題環(huán)節(jié)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避免造成學生作文偏離題意的重大失誤。關于審題方法,
42、清李元春四書文法摘要中提到:“辯題體,詳題旨,究題理,玩題氣,從全章著想,從全部著想。“1審題應做到明辨題目形式,清楚題目的主旨,探究題目索要闡述的道理,立足于整體。關于立意,四書文法摘要中亦談到:“命意四法:題面意,題心意,上下四旁意,分前中后意。”129即立意可從題目表面意義和題目內在意旨著手,也可以根據(jù)題目的延伸意義或者題目不同層次的意義進行立意。這些理論為教師指導審題提供了極為有效的方法借鑒。在論述寫作主體意識時我們談到學生的生活積累與閱讀積累,這兩個方面是作文素材的主要來源,選材是在積累的基礎上對素材的運用。作文選材最重要的是符合立意,宋張18仕學規(guī)范中談到:“天下之事散在經子史中,
43、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攝之,然后為己用,所謂一物者,意是也。"】在符合立意的基礎上,又須考慮素材本身,如素材是否新穎、能否為作文觀點提供有力的證明等等。立意與選材之后,需要思考素材與觀點如何聯(lián)結,觀點如何表述等問題,這就需要構思。構思關系到作文結構是否合理,條理是否清晰,是作文內容與表達方法相融合的過程。陸機文賦中對構思有精妙的論述:“理扶質以立干,文垂條而結繁。"】即構思應以思理為本跟樹立骨架,以文辭為枝葉呈現(xiàn)文采。由此可知,構思首先必須緊緊圍繞作文主旨,而后從主旨延伸,分出枝葉,分明層次,并思考如何文辭表達。修改是寫作過程的收尾環(huán)節(jié),好的作文需要不斷的修改。明陳龍正舉業(yè)素
44、語中談到:“舉業(yè)真實得力,故須多作,猶在改時”“非多作勤改,不知其味。”儂作文的修改,應有明確的順序,首先應關注是否有偏離題意的內容;其次注意作文結構是否完整,條理是否清晰;最后檢查語句是否通順、表達是否正確等。-15 -注釋【1】楊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寫作知識建構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2】白俊蓮.論中國古代寫作理論對當今中學寫作教學的借鑒意義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3】王榮生.我國的語文課為什么幾乎沒有寫作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7,35:4-7頁【4】【5】【6】【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9頁【8】袁行沛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0-62頁【9】榮維東.談寫作課程的三大范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0,05:27-3頁【10】董蓿菲.從知識傳授到行為實踐的視點轉移一一我國作文教學轉型的理論依據(jù)與實施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4,09:56-61頁【11】顧潔吉.高一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10.【12】馮常林.語文課程標準視野中的寫作教學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塑料人字拖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變電站動力環(huán)境監(jiān)控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創(chuàng)新教育區(qū)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案例分享
- 以金融為引擎推動全球化的區(qū)塊鏈技術進步
- 辦公空間中的化工安全規(guī)劃與實施
- 診所業(yè)務培訓課件
- 大理石材料合同補充協(xié)議
- 工程合同延期補充協(xié)議
- 工程土地預審合同協(xié)議
- 大學生三方協(xié)議合同協(xié)議
- 監(jiān)控工程驗收單-范本模板
- DLT 5175-2021 火力發(fā)電廠熱工開關量和模擬量控制系統(tǒng)設計規(guī)程-PDF解密
- 公路工程設計方案設計工作量及計劃安排
- 5G+“三早”糖尿病管理2024課件
- 財稅代理公司客服培訓課件
- 足球必修課課程教學大綱
- 玻璃鋼錨桿生產工藝
- 四足機器人結構設計與仿真優(yōu)化
- 售后工程師的快速響應和問題解決能力
- 研發(fā)部發(fā)展規(guī)劃方案
- 國開電大 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 形考任務1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