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教學案例_第1頁
一雙手教學案例_第2頁
一雙手教學案例_第3頁
一雙手教學案例_第4頁
一雙手教學案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雙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本課時設計是北師大版第八冊第四單元一雙手的第二課時設計,在第二課時中,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并進一步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在這課時中,學生還將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認識以小見大,借手寫人的寫作手法。教學目標: 1、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2、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認識以小見大,借手寫人的寫作手法。

2、教學重難點:1、體會兩次對手的特寫以及所用的說明方法。2、了解這雙手的特點,在探討形成原因的過程中,感受張迎善的美好心靈。教學過程:一、品讀感悟,層層深入(一)形象感知,聯系生活,從外觀的角度了解這雙手。 1、師:“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并把課文中描寫張迎善的手的句子進行了勾畫、批注,這節課我們就將進一步學習、體會這些句子。”“請大家來說一說你是如何品位這些句子的?”2、學生匯報:A生:“我從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看出張迎善的手很粗糙。”(板書:粗糙) 師:“體會得很真切。”“你們看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生:“比喻。” 師:“那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要這么比喻?”生1:“把張迎善的手比作老松木

3、。”生2:“我想可能是因為張迎善的手很粗糙,堅硬,就和老松木差不多。”師:“所以在這里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就很能體現張迎善的手很粗糙的特點,使表達更形象。同時像這樣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說明事物,在說明方法里又叫做打比方,請大家在書上做一下筆記。”(板書:打比方)B師:“還有哪些句子能體現張迎善的手的特點?”生:“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出示句子)師:“ 請讀這個詞語。”生:“老繭”師:“什么是老繭?見過誰長老繭?”生1:“老繭就是長在手上的一層特粗糙的皮,可以保護我們的皮膚。”生2:“那些經常和手接觸,經常干重活、粗活的人手上就會生出老繭。”師:“是啊,干的都是重活、粗活,

4、而張迎善的手不僅磨出了老繭,而且布滿每個角落,大家想想他的手該是怎樣的一雙手啊?”生:“一定是又粗糙又硬吧。”(板書:硬)師:“很好,我們通過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又知道了張迎善的手不僅很粗糙而且還很堅硬。還有其他的句子嗎?”感情朗讀這句話。C生:“這句話: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也在寫張迎善的手。”(出示句子) 師:“抓住具體數字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像這里的24 10 2.5就用了列數據的說明方法。請大家拿出你的紙、筆畫一畫這雙手。”學生畫手再和自己的手進行比較(學生發出一陣陣“哇”的驚嘆)生:“我還知道張迎善的手很大。”師:“真愛動腦筋。”(板書

5、:大)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一讀。D. 師:“課文中還有描寫張迎善手的句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帶領學生研讀課文中其他描寫手的句子。略講)E. 師:“:對這雙手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面對這樣一雙與眾不同的手,你想說點什么?”生1 :“這雙手一定干了很多活。”生2:“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呢?”生3:“這是一雙令人敬佩的手。”師:“是啊,他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呢?請大家默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尋求準確、全面的答案)(二)引入計算,關注數字,從價值的角度佩服這雙手。A. 師:“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呢?”生:“因為他種了很多的樹。”師:“究竟

6、種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張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板書)師:“同樣,這里用了(列數據)的說明方法,那課文中還有哪些數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來,大聲地說一說。”B. 生:“課文中還出現了33坰,44.5坰,1300立方米,3500層積立方米這些數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師:“把33坰和我們的學校比呢差不多有十幾個學校這么大,把3500層積立方米的木材放在我們的教室里呢,要放上好幾十層樓高。”(學生又是“哇”的驚呼)師:“看呀,就

7、是這雙手,和土壤的幾十萬次接觸,創造了如此這般的財富。靜下心來再想想,難道這雙手所付出的,所創造的就僅僅是這些嗎?”(引導學生了解這26萬棵樹只是張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這些木材、林場、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間完成的,也就是說如果張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話,他付出的、創造的將不僅僅是這些,從而感悟張迎善的可貴和偉大,升華情感。)C. 師:“看看這些數字,再想想這雙手,孩子們你又想說些什么?”生1:“張迎善真是太偉大了。”生2: “他用平凡的手做了不平凡的事。”師:“所以我們說他的手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他所做的不平凡的事就是(甘愿奉獻,為他人造福)”(板書)(三)聯想升情,

8、激情朗讀A. 師:“看著這雙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你還看到了什么?”生1:“我還看到張迎善滿臉的笑容。”生2:“我還看到了一灣灣清泉從小興安嶺里流出來。”生3:“我還看到了一群群的小動物。”B. 激情朗讀這篇課文。二、小結張迎善,一個平凡的林業工人,用這雙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手,創造了不凡的事跡,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透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質樸美好的心靈及其高尚的情懷,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意。文章看似寫手,其實是在(贊美張迎善),這在寫作方法上就是以小見大,借手寫人。(板書:借手寫人)三、板書一雙手(借手寫人) 硬(打比方) 1天 3000次26萬多棵 粗糙(打比方) 10天 30000

9、次 33坰44.5坰 大(列數據)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木色 26萬棵780000次3500層積立方米與眾不同的手創建綠色金庫的手教學反思:本課時教學目標圓滿完成,學生在課堂上,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探討學習。通過對張迎善一雙手外觀的了解和對他所創造價值的敬佩,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張迎善的“平凡”與“不平凡”,感受到他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具有和他一樣心靈、品質的勞動者,去敬愛他們、學習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還教與學生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如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也初次接觸了列數據、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體會對文章表達的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