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講名教、義學及其流變 兩漢同異: 制度設施同 思想文化異 田余慶:“東漢是個沒有制度的時代。” 呂思勉:“中國之文化,有一大轉變,在乎兩漢之間。”一、東漢的名教 唐長孺:“名教就是因名立教。” 1、以關東為本位 史記劉敬列傳:“洛陽為天下之中也,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 漢書翼奉傳:“愿陛下遷都正本,一變天下之道。” 漢書王莽傳:莽下令曰:“玄龍石文曰定帝德,國洛陽。符命著明,敢不欽奉!以始建國八年,歲纏星紀,在洛陽之都。”洛陽后漢書循吏王景傳:“杜篤奏上論都賦,欲令車駕遷還長安。耆老聞者,皆動懷土之心,莫不眷然佇立西望。” 后漢書班固傳:“上兩都賦,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
2、論。其辭曰: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以拓其制。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遷都改邑,有殷宗中興之則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克己復禮,以奉終始,仁圣之事既該,帝王之道備矣。” 2、政策重心在內不在外 后漢書光武帝紀:建武十三年,“大饗將士,班勞策勛。罷左、右將軍官”。 賈復傳:“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遂罷左右將軍。” 光武帝紀:劉秀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臧宮傳:劉秀詔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 西域傳:“匈奴單于因王莽之亂,略有西域,車師前王、鄯
3、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愿得都護”。劉秀“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拒絕派都護前往,且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耿秉傳:明帝“欲遵武帝故事,擊匈奴,通西域”,派兵四萬四千騎擊匈奴。后又置西域都護、戊已校尉。 楊終傳:章帝“不欲疲敝中國以事夷狄,迎還戊己校尉,不復遣都護”,只留軍司馬班超及官屬三十六人“綏集諸國”。 后漢書班超傳:班超提出“以夷狄攻夷狄”的策略。章帝以為“其功可成”,增兵一千八百人。班超主要依靠西域小國的軍隊控制了西域。和帝時,班超離任,“西域反亂”。安帝時,撤回西域軍隊,設護西域副校尉率三
4、百人駐守敦煌,羈縻西域。 3反對制禮作樂 后漢書祭祀志:“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注引東觀書載太尉趙憙曰:“陛下圣德洋溢,順天行誅,撥亂中興,海內清平,功成治定,宜登封告成,為民報德”。 東平王蒼傳:明帝時,劉蒼提出“是時中興三十余年,四方無虞,天下化平,宜修禮樂”。 曹褒傳:章帝時,曹褒上書曰:“今皇天降祉,嘉瑞并溱,制作之符,甚于言語。宜定文制,著成漢禮。” 論衡宣漢篇:“儒者稱漢興以來未有太平”,原因主要是“漢無圣帝”和“瑞頗未至悉具”。 論衡是應篇:“儒者論太平瑞應,皆言氣物卓異,朱草、醴泉、翔風、甘露、景星、嘉禾之屬;又言山出車,澤出馬,男女異路,市無二價
5、,耕者讓畔,行者讓路,頒白不提挈,關梁不閉,道無虜掠;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其盛茂者,致黃龍、麒麟、鳳凰。稱圣泰隆,使圣卓而無跡;稱治亦泰盛,使太平絕而無續。” 后漢書祭祀志:劉秀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兩年后,夜讀圖讖,有“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一句,于是同意封禪。但仍心存疑慮,曰“國家德薄,災異仍至,圖讖盍如此?”又曰:“今予末小子,巡祭封禪,德薄而任重,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曹褒傳:“太常巢堪以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許。”章帝死后,大臣奏“褒擅制漢禮,破亂圣術,宜加刑誅。遂寢其奏,而漢禮遂不行。” 張奮傳:“眾儒不達,議多駁異。” 曹褒所
6、定漢禮,皆“冠婚吉兇終始制度”。 4、法律的進一步儒家化 漢書刑法志:武帝“更定律令”后,漢朝律令共有“三百五十九章”,其中“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元帝時,“省刑罰七十余事”,減輕死刑三十四事。哀帝時減輕死刑八十一事。 后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二年,“議省刑法”。 郭躬傳:章帝時,郭躬為廷尉,“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陳寵傳:和帝時,“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贖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共四千九百八十九。 陳寵傳:“臣聞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故甫刑大辟二百,五刑之屬三千。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里者也”;而東漢的律令“溢于甫刑者千九百八十
7、九”,應參照甫刑加以刪減,只留“大辟二百,耐罪、贖罪二千八百,并為三千,悉刪除其余,令與禮相應。” 晉律強調“峻禮教之防”,并將條文刪至二千九百二十六。 晉書刑法志:“叔孫宣、郭令卿、馬融、鄭玄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數十萬言。凡斷罪所當由用者,合二萬六千二百七十二條,七百七十三萬二千二百余言。” 5、循吏政治的發展 循吏之風:地方長官用頒行“條教”的方法在國家法律和地方習俗之間建立橋梁。 后漢書卓茂傳:西漢末年任密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無惡言,吏人親愛而不忍欺之。人嘗有言部亭長受其米肉遺者,茂曰:亭長素善吏,歲時遺之,禮也。人曰:茍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
8、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門之內,小者可論,大者可殺也。茂到縣,有所廢置,吏人笑之,鄰城聞者皆蚩其不能。”然而密縣百姓“人納其訓,吏懷其恩。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連蝗蟲都“不入密縣界”。 循吏仇覽傳:“為蒲亭長。初到亭,人有陳元者,獨與母居,而母詣覽告元不孝。覽驚曰:吾近日過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是教化未及至耳。覽乃親到元家,與其母子飲,因為陳人倫孝行,譬以禍福之言。元卒成孝子。(縣令)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二、東漢的經學 1、“義教”與“義學” 義者,宜也。明是非,立可否,謂之義。 教化:“教以義方”、“訓之義方”、“示以義方”。 白虎通義:
9、“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 政府經常“表義以勵俗”,表彰民間的各種“義行”,同時要求官吏“正身帥下”、“正身導下”。 南史孝義傳論:“漢世士務修身,故忠孝成俗。晉、宋以來,風衰義缺。” 徐干中論治學:“學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務也。” 王符潛夫論贊學:“天地之所貴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義也。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學問也。” 后漢書儒林召馴傳:“少習韓詩,博通書傳,帝嘉其義學,恩寵甚崇。” 儒林楊仁傳:為縣令,鼓勵本縣青年學習儒家經典,“其有通明經術者,顯之右署,或貢之朝,有是義學大興。” 2、東漢的三傳之爭和今古文之爭 西漢中期,春秋三傳之爭主要發生在公羊和
10、谷梁兩家之間。西漢后期和東漢,三傳之爭以公羊家為一方,以左氏、谷梁兩家為另一方,左氏、谷梁一方又以左氏為主。今古文之爭,出現于西漢后期,雖不限于春秋一經,卻以公羊、左氏之爭為中心,本質上是公羊、谷梁之爭的繼續,是三傳之爭的另一種形式。 后漢書賈逵傳:章帝命賈逵“發出左氏傳大義長于二傳者”,逵乃“摘出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奏上,并指出:“斯皆君臣之正義,父子之紀綱。其余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簡小異,無害大體。至如祭仲、紀季、伍子胥、叔術之屬,左氏義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權變,其相殊絕,固以甚遠。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強干弱枝,勸善戒惡,至明至切,至直至順。” 后漢書儒林傳:和帝時,“學者頗懈”,安帝時
11、,“博士依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頹敝,鞠為園蔬”,順帝時,太學生“章句漸疏,而多以浮華相尚,儒者之風蓋衰矣”。 古文經學大師:鄭興、賈逵、許慎、馬融、盧植、服虔、鄭玄等。 后漢書鄭玄傳:“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 鄭玄戒子書:“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 范曄鄭玄傳論:“漢興,諸儒頗修藝文;及東京,學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滯固所稟,異端紛紜,互相詭激,遂令經有數家,家有數說,章句多者或乃百余萬言,學徒勞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鄭玄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 3、東漢的士風 司馬光:“自三代即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錢穆:“東漢士大夫風習,為后世所推美”。 東漢士人以“義”為最高價值取向,故其“修身”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以爭利為恥。為了表示對“利”的淡漠,許多人推財、讓爵、避聘、清節。 東觀漢記卷十五:“淳于恭以謙儉推讓為節,家有山田橡樹,人有盜取之者,恭助為收拾。載之歸,乃知是恭。其盜還橡,恭不受。人有刈恭禾者,恭見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 后漢書劉般傳:劉愷“當襲般爵,讓與弟憲,遁逃避封。肅宗美其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軍事新質生產力
- 深圳技術大學《西方經濟學中級》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鏡頭前語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Module 7 Unit 3 Language practice (2) &Around the world &Module task-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八年級英語上冊
- 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題庫建設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改性POM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撥浪鼓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折疊式數碼相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手動刷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意粉醬數據監測報告
- 《公司治理》課件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上第三單元勇擔社會責任復習課(課件)課件
- (完整版)系統集成測試方案模板
-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2 收集與整理|西師大版
- 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和危機公關-精選文檔
- G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 一級建造師索賠大全
- MSCCirc850船舶防火系統和設備保養檢查指南
- 人民代表大會選舉辦法
- ICP-AES分析原始記錄
- 2022年醫療器械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及培訓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