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平谷區初三數學二模試題及答案word_第1頁
2018北京市平谷區初三數學二模試題及答案word_第2頁
2018北京市平谷區初三數學二模試題及答案word_第3頁
2018北京市平谷區初三數學二模試題及答案word_第4頁
2018北京市平谷區初三數學二模試題及答案word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8.5北京市平谷區2018年中考統一練習(二)數學試卷、選擇題(本題共 16分,每小題2分)第1-8題均有四個選項,符合題意的選項只有一個.1 .下面四幅圖中所作的/ AOB不一定等于60°的是 A .C.B.D.二療2.實數a在數軸上的位置如圖,則化簡a 3的結果正確的是D. a+3C. a3A . 3 ab,點B在直線b上,且B. a 34.如圖,allABXBC, / 1=40°,那么/A. 40°B. 50° C,60°D. 90°2 X 1,5.不等式組x 5 中,不等式和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正確的是-12A.B.C.D

2、.6.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下圖是19942017年三次產業對 GDP的貢獻率統計圖(三次產業是指: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2017年二次產業對GDP的M獻率統計圖(單位二%)B.改革開放以來,整體而言三次產業對GDP的

3、貢獻率都經歷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過程;C.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是2001年;D. 2006年,第二產業對 GDP的貢獻率大約是第一產業對 GDP的貢獻率的10倍.7.姐姐和妹妹按計劃周末去距家18km的電影院看電影,由于妹妹需要去書店買課外書,姐姐也 要完成媽媽布置的家務任務,所以姐姐讓妹妹騎公共自行車先出發, 然后自己坐公交趕到電影院 與妹妹聚齊.如圖是她們所走的路程y km與所用時間x min的函數圖象, 觀察此函數圖象得出 有關信息:妹妹比姐姐早出發 20min;妹妹買書用了 10 min;妹妹的平均速度為 18km/h;姐姐大約用了 52 min到達電影院.其中正確的

4、個數為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8 .右圖所示是一個三棱柱紙盒.在下面四個圖中,只有一個展開圖是這個紙 盒的展開圖,那么這個展開圖是二、填空題(本題共16分,每小題2分)9 .北京大力拓展綠色生態空間,過去 5年,共新增造林綠化面積 萬畝.將1 340 000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為 .10 .如圖,是某個正多邊形的一部分,則這個正多邊形是 k11 .如圖,在ABO中,/ ABO=90° ,點A的坐標為(3, 4).寫出一個反比例函數 y (k xW0),使它的圖象與 ABO有兩個不同的交點,這個函數的表達式為.1 x2 112 .化簡,代數式 1 的值是x x13 .

5、數是中國數學史上的重要著作,比我們熟知的漢代九章算術還要古老,保存了許多古代算法的最早例證(比如“勾股”概念),改變了我們對周秦數學發展水平的認識.文中記載“有婦三人,長者fi日織五十尺,中者二日織五十尺,少者三日織五十尺,今威有功五十尺,問各受幾何?譯文:“三位女人善織布,姥姥1天織布50尺,媽媽2天織布50尺,妞妞3天織布50尺.如今三人齊上陣,共同完成50尺織布任務,請問每人織布幾尺?”設三人一共用了x天完成織布任務,則可列方程為14 .如圖,一名滑雪運動員與&著傾斜角為 34。的斜坡,從A滑行至B ,已知AB = 500米,則這名滑雪運動員的高度下降了約米.(參考數據:sin3

6、4 0.56, cos34 ; 0.83, tan340.67)15 .農科院新培育出 A、B兩種新麥種,為了了解它們的發芽情況,在推廣前做了五次發芽實驗,每次隨機各自取相同種子數,在相同的培育環境中分別實驗,實驗情況記錄如下:種子數量10020050010002000A出芽種子數961654919841965發芽率0.960.830.980.980.98B出芽種子數961924869771946發芽率0.960.960.970.980.97卜面有三個推斷:氏當實驗種子數量為 100時,兩種種子的發芽率均為0.96,所以他們發芽的概率一樣;隨著實驗種子數量的增加,A種子出芽率在0.98附近擺動

7、,顯示出一定的穩定性,可以估計A種子出芽的概率是 0.98;種子.其中合理的是(只填序號).在同樣的地質環境下播種, A種子的出芽率可能會高于 B16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 xOy中,OA1B1繞點O逆時 針旋轉90°,得 OA2B2; OA2B2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得OA3B3; OA3B3繞點 O 逆時針旋轉 90°,得 OA4B4;若點 Ai (1,0), Bi (1,1), 則點B4的坐標是 ,點B 2018的坐標是 .三、解答題(本題共 68分,第1722題每小題5分,第2326題每小題6分,第27、28題每小題7分)17 .在數學課上,老師提出

8、一個問題用直尺和圓規作以 AB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小美的作法如下:分別以點A, B為圓心,大于 AB作弧,交于點 M, N;Q)作直線MN,交AB于點O;以點。為圓心,OA為半徑,作半圓,交直線 MN于點C;連結AC, BC.所以,祥BC即為所求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請根據小美的作法,用直尺和圓規作以 AB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并保留作圖痕跡.這 種作法的依據是.AB1_ 018 .計算: -3. 27 4sin 603BE平分/ ABC,交AD于點E, AFLBE于點F.19 .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求證:/ BAF=/EAF. 、一220 .已知關于x的一兀

9、二次萬程 x m 3 x m 0.(1)求證:無論實數 m取何值,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2)若方程一個根是 2,求m的值.k21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 xOy中,函數y k 0的 x圖象與直線y=x2交于點A (a, 1).(1)求a, k的值;(2)已知點P (m, 0) (1<m< 4),過點P作平行于y軸的直線,交直線y=x- 2于點 M ( xi , yi),交函數k .y k 0的圖象于點 N (xi, y2),結合函數的圖象, x直接寫出y1 y2的取值范圍.22 .如圖,已知 DABCD,延長 AB 至ij E 使 BE=AB,連接 BD, ED, EC,

10、若 ED=AD.(1)求證:四邊形BECD是矩形;(2)連接 AC,若 AD=4, CD= 2,求 AC 的長.9392845585826675886787873761866177577275686679928687618690839018706752798671618940名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行分析.隨機抽取2018年某校九年級數學質量監控部分學生成績統計表:23.為了解2018年某校九年級數學質量監控情況, 成績統計如下.分數段x<505046060<x<7070<x< 8080<x<9090<x< 100人數23913平均數、中位數、眾

11、數如下表: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分值74.27886請根據所給信息,解答下列問題:(1)補全統計表中的數據;(2)用統計圖將2018年某校九年級數學質量監控部分學生成績表示出來;(3)根據以上信息,提出合理的復習建議.24 .已知:在 ABC中,AB=BC ,以AB為直徑作e O,交BC于 點D,交AC于E,過點E作e O切線EF,交BC于F.(1)求證:EFXBC;(2)若 CD=2, tanC=2,求 e O 的半徑.25 .如圖,AABC 中,2 ACB=90 °, Z A=30 ,AB=6, 點P是斜邊AB上一點(點P不與點A,B重合), 過點P作PQLAB于P,交邊AC (

12、或邊CB)于 點Q,設AP=x ,那PQ的面積為y.小明根據學習函數的經驗,對函數y隨自變量x的變換而變化的規律進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的探究過程,請補充完整:(1)通過取點、畫圖、測量、計算,得到了 x與y的幾組值,如下表:x0.81.01.42.03.04.04.54.85.05.5y0.20.30.61.22.64.65.85.0m2.4經測量、計算,m的值是 (保留一位小數)(2)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出以補全后的表中各對對應值為坐標的點,畫出該函數的圖象;(3)結合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直接寫出,當 QP=CQ時,x的值是226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D是拋物線y ax 2ax 3a a

13、 0的頂點,拋物線與 x軸交于點A, B (點A在點B的左側).(1)求點A, B的坐標;(2)若M為對稱軸與x軸交點,且DM=2AM,求拋物線表達式;(3)當30°</ADM<45°時,求a的取值范圍.44,I-5 7 T -2 T 01 231 Sr1-1-a27 .正方形 ABCD的對角線 AC, BD交于點O,作/ CBD的 角平分線BE,分別交CD, OC于點E, F.(1)依據題意,補全圖形(用尺規作圖,保留作圖痕跡);(2)求證:CE=CF ;(3)求證:DE=2OF.28 .對于平面直角坐標系 xOy中的點P和e M ,給出如下定義:若 e M上

14、存在兩個點 A, B,使AB=2PM,則稱點P為e M的“美好點”.(1)當e M半徑為2,點M和點。重合時,7點 P1 2,0 , P2 11 , P3 2,2 中,e O 的“美4好點”是;三2點P為直線y=x+b上一動點,點P為e O的“美好點”,求b的取值范圍;:點M為直線y=x上一動點,以2為半徑作e M , T y T -2 TQ13 1 5點P為直線y=4上一動點,點P為e M的“美好點”,求點M的橫坐標m的取值范圍.4北京市平谷區 2018 年中考統一練習(二)數學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18.5一、選擇題(本題共16 分,每小題2 分)題號12345678答案DACBCBB

15、D二、填空題(本題共16 分,每小題2 分)9; 10十;11 答案不唯一,如: ; 12 ; 13;14. 280; 15.;16.點B4的坐標是(1,-1),點B2018的坐標是(-1,1).三、解答題(本題共68 分,第 1722 題每小題 5 分,第 2326 題每小題 6 分,第 27 、 28題每小題 7 分)17 如圖,2依據答案不唯一, 如: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518 計算:解: =;4=519 .證明:.AE 平分/ ABC , / ABE= / CBE . 1四邊形ABC

16、D是平行四邊形, AD / BC./ AEB= / CBE . 2/ ABE= / AEB . 3AB=AE .4. AFXBE 于點 F, / BAF= / EAF .520解:( 1)1= 211,=>0.無論實數 m取何值,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3( 2)把 x=2 代入原方程,得 4解得m= - 2.521.解:(1) .直線 y=x 2 經過點 A (a, 1), a=3.1A (3,1).函數的圖象經過點A (3, 1), k=3 . 2( 2) 的取值范圍是522. (1)證明:二.口 ABCD , AB / CD , AB=CD .1 BE=AB , BE=CD . 四邊形

17、BECD是平行四邊形.2 AD=BC , AD =DE , BC=DE . BECD 是矩形.3(2)解:CD=2 ,.AB=BE=2 . AD=4 , / ABD=90 ° ,BD= .4.CE=.AC= .523. (1) 2018年某校九年級數學質量監控部分學生成績統計表:2分數段x<5050V xv 6060<x< 7070Wxv8080<x<9090<x<100人數2398135(2)如圖 5(3)答案不唯一,略. 624. (1)證明:連結 BE, OE. AB為直徑, / AEB=90 ° ,1 AB=BC , 點E是

18、AC的中點. 點O是AB的中點,OE / BC.2 , EF是的切線, EFXOE. EFXBC.3(2)解:連結AD .AB為直徑, / ADB=90 ° ,CD=2, tanC=2 ,AD=4 . 4設 AB=x ,貝U BD=x - 2. , AB2=AD2+BD2 , 5解得x=5 .即 AB=5 .625. (1) 4.3;1(2)如圖 4(3) 3.0 或 5.2. 626.解:(1)令 y=0,得, 解得,x2=3.A (- 1,0), B (3,0).2(2) AB=4 .拋物線對稱軸為 x=1 , AM=2 . DM=2AM , DM=4 .D (1, -4) .3a=1.拋物線的表達式為.4(3)當/ ADM=45 ° 時,a= . 5當/ADM=30 時,a=.<a< .627. (1)如圖 1(2)證明:.BE 平分/ CBD , ./ CBE=/DBE .2 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 AC, BD交于點O, Z BOC= Z BCD=90 ° . / C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