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望海潮教案_第1頁
(精選)望海潮教案_第2頁
(精選)望海潮教案_第3頁
(精選)望海潮教案_第4頁
(精選)望海潮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望海潮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反復誦讀詩詞,品味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詩詞鑒賞能力,陶冶自己的審美情趣;3、學習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把握作者情感。教學難點:1、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2、數量詞運用所體現的風格。教學方法:1.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2. 誦讀與感悟、討論與交流、點撥與評說相結合。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宋真宗咸平末年,一白衣秀士前往京城開封應試,路過杭州賞觀錢塘江大潮,游覽西湖勝景。他很想拜訪任兩浙轉運使的好朋友孫何,但他們是布衣之交,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很難見到他,于是自

2、創新曲,譜寫一曲望海潮,讓青樓歌伎傳唱。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傳說金主完顏亮聽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謝處厚有感于這件事,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作者把完顏亮大動干戈的責任歸到柳永身上,并不正確。誘使金兵入侵,給宋王朝帶來威脅的,當然是統治階級“直把杭州作汴州”醉生夢死的腐朽本質造成的,與柳詞本無關系。二、合作探究:望海潮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1.自讀:感受韻律(1)讀的同時,圈出無法確認的字音,難以理解的詞語;(2)合作交流,掃清讀音、字詞障礙;2.美讀

3、:激發情感(1)指名學生讀;誦讀要求:讀出優美的風景,讀出優雅的語言,讀出審美的激情(2)談談誦讀感悟。誦讀技巧:節奏鮮明,抑揚頓挫,適度夸張,情感豐富,讀出韻味,余味無窮。上片:首句讀出驚喜感嘆之氣,“繁華”處上揚下頓為下文蓄勢。讀杭州風景的詞句,“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云樹繞堤沙”要讀得婉轉清麗,又要讀出作者的驚艷贊嘆之情,讀錢塘江潮壯觀的詞句、如“怒濤”、“霜雪”、“天塹”等富有意象特征和情感的詞,要字字鏗鏘,讀出大潮劈面奔涌而來的雷霆萬鈞之勢,也讀出觀賞者的驚嘆之情。到“競豪奢”語氣要上揚而有余味。下片:讀西湖美景的句子,意象清秀亮麗,充滿閑情逸致,節奏要深情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

4、要讀出對朋友誠摯的褒揚與祝愿之情。(3)提朗讀高手房鑫讀;(4)誦讀競賽,鼓勵超越。3.研讀:合作探究(1)望海潮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提示探究的方向: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要求:a.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藝術技巧;b.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內容預設:A形象:(1)寫: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歡的詞句。(2)譯文:湖堤上柳色如煙,小河上彩橋似畫,居屋的窗上懸掛著擋風的簾櫳,門前披垂著翠綠的帷幕,錯落密集的屋舍足有十萬人家。云霧般的綠樹掩映著錢塘江曲曲折折的長堤。澎湃激蕩的巨潮涌向岸邊,卷起了霜雪般的浪花,浩蕩的江面一望無際。街市上珍奇物品琳瑯滿目,家家都穿著綾羅綢緞,爭著享受奢

5、華的生活。里、外湖與重疊的山嶺相映成趣,清秀美麗;有深秋金黃的桂子,十里碧綠的荷花。晴天奏樂起舞,趁夜采菱歡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眾多騎兵簇擁著長官,酣醉中欣賞鼓樂歡歌,吟詩觀賞如煙霞的風光。他日畫上美好的景致,升官回京時好向人夸耀。(3)用幾個詞語形容一下你感知到的景物形象。B語言:(1)“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各句均有不同側面:“東南形勝”從地理角度;“三吳都會”從都市角度;“錢塘自古”從歷史角度(概括)。“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寫“都會”;“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側重刻畫“形勝”;“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側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華,這幾句

6、具體描寫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具體)(2)“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致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眾多,未必是確數。品讀“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準備有多好,生成就有多美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可以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如何?“珠簾”正好和下文的“競豪奢”照應教師引導:原文中“風簾”更有動感學生反駁:我的改句中前面已經有“風”,前后句

7、是動靜結合教師請其他同學談看法,另一學生說: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為后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3)“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哪兩個詞用得好?若將“卷”字改為“推”字好不好?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達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淡,力度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4)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

8、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簡單幾筆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 (5)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香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指湖中廣植荷花,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美麗的傳說給秀

9、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聯把不同季節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

10、瀟灑歡快之情陡增,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蓮的孩童喧鬧嬉戲,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采蓮,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互文,“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著湖水蕩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嬉嬉表現了老百姓的快

11、樂生活情態?(7)“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霞”山水之樂。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閑暇時,品酒賞樂,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8)“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這祝愿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贊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夸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

12、!C藝術技巧(1)本詞中的數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色?明確:詞中數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夸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于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風。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陳毅再過舊黃河:故道黃河千里沙,旅途投宿二三家。黃昏細雨人不寐,夤夜隔窗數雪花。(2)陳振孫在直齋錄解題中評這首詞“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詞人是采用了怎么樣的手法,使這首詞達到了這種效果的? 鋪敘:又叫“鋪排”,多見于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

13、復、對稱而又富于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如:樂府民歌木蘭辭: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以詞的上闋為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下面就是對“形勝、都會、繁華”的鋪敘。“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善于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

14、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 點染,本來是指書畫家揮筆作書作畫。文藝理論家引以概括詞的表現手法。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寫的情感、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了然于胸;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更生動地把握。“點”:抽象的評點(總寫)“染”:具體的描述(分述)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染)斷腸人在天涯。(點)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染)總是離人淚。(點)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后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

15、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D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1)請找出能體現詞人寫作意圖的一個字“夸”, (2)作者從那幾個角度來寫繁華?自然風光之美、都市繁華之美、民生安樂之美(3)描寫了哪些人?他們的情態反映了什么深層含義。 百姓自得 官員怡樂 作者欣羨 板書(以“夸”為中心)4.興讀:砥礪人格(1)作為一首投獻之作,這首詞是否表現出低三下四的奴顏婢膝?明確:沒有,在歌詠太平盛世、湖光勝景的作品中,此詞的氣格高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有人引薦對是否考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雖然投贈之詞恭維、夸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為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為實吧!贊嘆杭州勝景與繁華,包含著對朋友政績的褒揚贊美之意,也表現作者心目中的政治理想與抱負。(2)說說你心目中的柳永?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