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結構材料發展趨勢_第1頁
高性能結構材料發展趨勢_第2頁
高性能結構材料發展趨勢_第3頁
高性能結構材料發展趨勢_第4頁
高性能結構材料發展趨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性能結構材料發展趨勢技術預測與國家關鍵技術選擇研究組新材料領域組金屬、 陶瓷和高分子材料長期以來是三大工程材料。 高性能結構材料是一類具有高比強度、高比剛度、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的材料,是在高新技術推動下發展起來的一類新材料,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之一。例如:發展現代航空航天技術,對動力機械而言,工作溫度愈高、比強度和比剛度愈高,效率亦愈高,先進軍用發動機的發展趨勢要求渦輪前溫度和推重比不斷提高,正在向推重比 1520發展,高溫結構材料技術是關鍵。有資料指出,飛機及發動機性能的改良分別有 2/3 和 1/2 靠材料性能提高。對衛星和飛船,減重1 公斤能帶來極高的效益;汽車節油有37%

2、靠材料輕量化, 40% 靠發動機改良。絕熱發動機不冷卻主要靠材料性能提高。航空方面的先進復合材料、單晶合金、渦輪盤合金,航天方面的含能材料、熱防護材料、彈頭材料等不僅要先行,而且還要起到先導的作用。如果沒有優質的單晶合金、渦輪前溫度無法提高, 高推比航空發動機就難以實現。由此可見高性能結構材料在航空航天技術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因此, 世界各先進國家在制定國家關鍵技術發展計劃時, 高溫結構材料與技術被列為高性能結構材料領域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發展新型高性能結構材料將支撐交通運輸、 能源動力、資源環境、電子信息、農業和建筑、航天航空、國防軍工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等領域可持續發展, 對國家支柱產業的發

3、展和國家安全的保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同時還將促進包括新材料產業在內的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帶動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的改造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國際競爭力,形成新的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1 、國外高性能結構材料的發展現狀鋼鐵, 20 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鋼鐵工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先進的產鋼國家利用科技進步完成了從噸位擴張到結構優化的戰略轉移。據統計從20 世紀 50 年代到 90 年代,國際上鋼鐵工業的重大革新技術共約 50 多項,其中氧氣轉爐、連續鑄造和薄板坯連鑄連軋是 20 世紀鋼鐵工業發展歷程中最重大的技術變革, 極大地推動了鋼鐵工業的發展。2000年鋼產量接近8億t,預計2010

4、年達8.59億t。發達國家對鋼的需求仍有增長,但能力基本飽和。 高性鋼鐵材料是重點的發展方向, 為使鋼鐵材料到達高性能和長壽命的要求,在質量上已向組織細化和精確控制、提高鋼材潔凈度和高均勻度方面發展。 熔融復原和直接復原是煉鐵的新工藝,美、日、德等國已建成新的短流程煉鐵生產線。高溫結構材料, 世界各先進國家都將高溫結構材料列為高性能結構材料領域的重點發展對象。在高溫合金方面,變形高溫合金可供選擇的有百種以上合金,用量較多的有Inconel 718(GH4169) 和 Hastoloyx ,占先進發動機用高溫合金中的 60%。以提高性能和降低性能/價格比為目標,發展新型合金,如可提高冷卻效率的低

5、膨脹高溫合金由In909 發展為 In783 , 其用于 F119 壓氣機、 渦輪及推氣系統機匣, 比 In718 密度低 6% , 膨脹系數低20% , 700 以下抗氧化。鑄造高溫合金,隨著定向凝固、單晶、超純熔煉技術的發展,鑄造合金從定向正發展至單晶, 單晶合金也已先后研制出一代、二代和三代產品,具有代表性的合金有PW1480 、 CMSX-4 、 CMSX-10 ,其 140MPa 、 100h 的使用溫度分別達1040 C、1070 C、11001125 C。三代單晶合金渦輪葉片在控制冷卻 效果和隔熱涂層防護下,已經滿足推重比 10 發動機 F119-PW-100 的渦輪前溫度 15

6、80 C、4000循環壽命的要求。目前需要發展低成本少 Re三代單晶合金,發展 多孔單晶發散葉片,這種超級冷卻可提高渦輪前溫度250 ,減少 30%冷卻氣,壽命提高24倍。粉末合金,用于高推重比發動機渦輪盤的粉末合金有一代In100 、 Rene 95、 APK-1 、3 r174H信金;用于推重比10發動機渦輪盤的二代粉末合金有Rene 88DT N18、MERL-76、3 n 97哈金,較成熟的 R ene' 88DTt 750 c 的 6 0.2接近 1000MPa ,屬 損傷容限型渦輪盤; 第三代粉末盤發展雙組分AF115+MER-76 、 雙重熱處理組合盤。機械合金化合金,采

7、用 Y2O32%質點強化鍥合金可使其在8501200 C、1000h 性能優于PWA1480 ,用于F100發動機葉片,壽命提高2倍,推重比提高3050%, 渦輪前溫度可提高至15401650 C。已發展有 MA754、MA956、MA6000E ,正在發 展的有取代MA6000E 的 MA760 ,取代 MA956 的 MA957 ,前者兼具優良的中溫760 性能,后者在保持抗氧化基礎上提高強度。英國 Inco 公司已具年產 500 噸能力。在高溫結構金屬間化合物方面,美、俄等國經 20 多年探索研究,相繼在Ni3Al 和 Ti3Al合金研制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并將進入應用階段; NiAl 、

8、 TiAl 合金研究正在突破關鍵技術。 Ni3Al 合金添加 B 和引入高溫相取得成功。 其中有美國的 DSNX188 和 K101B 、 俄 羅斯 的 BKHA-4H 。 Ti3Al 合金在熔 煉 、 變形 、 熱處理技術 突破 后 , 研制 出 Ti-25Al-10Nb-1Mo 合金。 美國 Timet 公司建立生產 3.2 噸鑄錠, GE 和 PW 公司制出渦輪支承環、燃燒室噴管密封片、壓氣機機匣等部件, NASP 計劃用于蒙皮材料。 NiAl合金密度低 6.95g/cm3 、熔點高 1640導熱好,是發展1200或取代Rene 80 合金的備選材料,目前因其室溫塑性低 <2% 、

9、高溫強度低,不具有實用價值。德國研制出 FG7545Ni-45Al-25Ta-7.5Cr, at.%,在 600 1100 c 可屈服,承溫 1700 C , 用于工業燃氣渦輪燃燒室后盾體, 以免合金收縮受阻而開裂。 TiAl 合金密度 3.98g/cm3 , 耐溫達9801038 C,目標代替IN713C、IN738LC合金,用于汽車和地面燃氣發動機。 日本研制出一種高 Nb 的 TiAl 合金,其 900性能優于 IN713C ,用于日本TD05 新型汽車發動機,開始工程應用。據MD 報導 Ti48Al2Cr2Nb 粉末法制合金是其主要發展方向。高熔點金屬間化合物 目前仍主要探索Mo-Si

10、 系合金。 MoSi2 密度 6.24g/cm3 ,熔點2030 C, 1650 c抗氧化達50300h。純MoSi2抗彎強度可達187MPa ,原位生長可 達 407MPa。SiCw/MoSi2 彎曲強度 310MPa , KIC 達 8.2MPa m1/2 , SiCw/MoSi2 分 另I為 389MPa 和 5.95MPa- m1/2。在高溫結構陶瓷材料方面,美國19902010年計劃指出,領先生產先進結構陶瓷可增 產值 260 億美元, 增加 20 萬就業時機, 目標用于燃氣輪機和重載卡車用低散熱柴油機。先進燃氣輪機技術應用計劃ATTAP和重型運輸技術計劃HDTT采用陶瓷發動機 提高

11、熱效率,燃料消耗可降低30% ,美國綜合高溫渦輪燃氣機計劃 IHPTET 和先進熱機材料計劃 HITEP 提出,陶瓷基復合材料目標用于1650以上軍用和民用發動機。SiC/SiC 室溫彎曲強度達 350750MPa, KIC 18MPa m1/2, 1600 c氧化速率 <10Nm2/h。法國歐洲動力協會SEP研制60% 2D SiCf/SiC ,由化學氣相浸漬制成, 密度2.4g/cm3 ,室溫拉伸強度300MPa , KIC達25MPa m1/2 ,斷裂功可達10000J/m2 , 1440 彎曲強度達250MPa 。 SiC/Si3N4 ,日本制出 Si3N4 ,彎曲強度和 KIC

12、 分別達700MPa和8MPam1/2, 1400 c保持強度、韌性和抗氧化,用于渦輪增壓器。 20%SiCf/Si3N4彎曲強度達500MPa, KIC 12MPa m1/2,1600 C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Cf/SiC 和 Cf/Si3N4 , 60%2D Cf/SiC 室溫拉伸強度 400MPa , KIC 達 25MPa m1/2 , 斷裂功達 4700J/m2 。 SiCf/SiC 和 SiCf/Si3N4 ,由于其外表產生SiO2 防護層,是發展1600 的優選材料。納米SiC 彌散于晶界可顯示高溫強化作用。 SiCf/SiC 抗拉強度350MPa ,用于歐洲 “赫爾梅斯 ”航天

13、飛機機身底蓋板、機翼前緣、升降副翼,經 1500 / 15 次+1550/12 次+1700 /2 次加熱,其重量損失僅 1.8% 。新型高性能鋁合金是美、俄、日、德、法等國重點研究發展的方向之一。如(t0.2500MPa密度小于2.4g/cm3的高強可焊鋁鋰合金,(r0.2600MRa(r b>750MPa的超高強鋁合金,新型耐熱、耐磨、高比強、高比模、高韌性鋁合金,以及纖維增強和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等,是國防工業和交通運輸急需的新材料。輕質高性能鎂材,因具有一系列優良性能和資源優勢而被稱為“ 21世紀新興綠色工程材料”,是當前日、法、俄等先進工業國家大力發展的關鍵輕質結構材料, 特別

14、是鎂基壓鑄材料在汽車、 移動通訊工具、便攜式電腦、手提箱等方面市場前景廣闊。稀有金屬新材料是當前先進國家爭相發展的關鍵新材料。如 (7 b> 1250MPa的高強高韌高損傷容限鈦合金, 600 以上的熱強鈦合金,新型阻燃、耐蝕鈦合金以及新型高性能鋯合金、難熔金屬合金、功能重材料鉭鎢合金、 高精度鈹材等一直是各國國防新材料計劃的重要研究內容。先進的陶瓷材料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材料之一,每年將以 10% 的速度增長,主要是功能陶瓷和陶瓷基復合材料。先進結構陶瓷主要有莫來石、氧化鋁、氧化鋯、氧化硅、碳化硅、硼化物和復相陶瓷,其研究的主要技術問題是增韌技術。高分子材料,目前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樹脂

15、、纖維、橡膠的世界年產量已高達1.8億 t, 80% 以上是合成樹脂和塑料,發展十分迅速。新型高分子結構材料的發展重點是特種工程塑料、有機硅材料、有機氟材料, 高性能纖維材料以及高性能合成橡膠和高性能樹脂。例如特種工程塑料,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結構材料,其生產發展以日本最快,生產能力占世界60% 以上。 砜類聚合物的生產能力 85% 以上集中于美國 Amoco 公司, 德國的BASF公司和日本住友化學工業公司分別有 3000t/年和1000t/年。LCP國外約有15 個生產廠家, 65%集中于美國。英國 ICI 公司是世界上 PEEK 的唯一生產者。合成樹脂的產量及消費量年增長率高于GDP 的年增

16、長率,比值在1.4 以上,說明合成樹脂仍然是一種迅速發展中的材料,其中聚烯烴約占 45% 。在高性能合成橡膠方面,乙丙橡膠的生產技術進入一個新階段, 以活性陰離子聚合為代表的大分子工程設計技術, 活性陽離子聚合技術以及彈性體改性和熱塑化等技術是技術開發的熱點。 高分子材料的綠色工程技術受到普遍高度重視。先進結構復合材料一般指具有比強度大于4X106厘米和比模量大于4 108厘米的結構復合材料作為承力結構使用,高聚合物樹脂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和陶瓷基復合材料是先進結構材料的研發重點, 美國最新研制的第四代軍用殲擊機上樹脂基復合材料已占整機重量的 24% ,國外新一代運載火箭、戰略導彈及其推

17、進系統的關鍵結構材料幾乎全部復合材料化。C/C復合材料方面,普遍認為C/C復合材料是推重比2030發動機19302227 c熱端件的優選材料,重量是高溫合金的1/4,比強度高5倍。德國用于渦輪外環;法國用作噴油桿、隔熱屏、魚鱗片;美國制成小340mm整體盤,通過 1760地面試車。 GE 公司 JID 用其制成驗證機葉盤整體部件, 1649不冷卻試車成功。對宇航飛機、發動機減重、節油、增大推重比、增大飛行半徑與航程、提高戰技術比能均是無可替代的材料,發展方向是突破抗氧化涂層材料與工藝技術、 高效低成本制備工藝,應用是時間問題。C/C 復合材料在軍、民用飛機、航天飛機、導彈、飛行器上作剎車盤、

18、熱燒蝕、 熱防護材料的生產與應用呈發展態勢, 已形成一批成熟的材料、工藝,正在向高效率、低成本和多功能方向發展。細編穿刺 C/C 復合材料比傳統材料剪切強度提高 3 倍,在導彈發動機上應用。2、國內高性能結構材料的發展現狀及差距在鋼鐵材料方面,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和消費國家,預期到 2005 年,鋼鐵材料年產量可到達2.0 億噸,為世界總產量 8 億噸的1/4 ;勞動生產率提高到發達國家人均年產鋼量的8090%;綜合耗能指標為每噸鋼耗煤約600公斤,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鋼材數量不再是主要矛盾,但品種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卻十分突出, 每年國家需要進口數以千萬噸計的國民經濟發展急需鋼材, 如高

19、速鐵道用鋼、 汽車和家電用薄板等2002年19月份,鋼材進口 1897萬t,同期出口僅393萬t。與世界鋼鐵強國相比,我們的鋼鐵產品質量穩定性差、市場競爭力弱, 特別是一些對國民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高附加值鋼材主要還依賴進口、 對鋼鐵生產過程中采用的重大工藝設備和先進技術基本依賴進口。在高溫合金方面,已形成我國的高溫合金體系,有鐵基、鐵鎳基合金32 個、鈷基合金4個,其余為鍥基合金,其中在鐵鍥基合金、9501000 c鍥基固溶強化板材、高強度盤材料如 GH33A 等都有我國的特色和創新。除常規的變形合金和鑄造合金外,還研究開發了采用特殊工藝制造的新型材料, 如定向凝固錠、 單晶合金、粉末高溫合

20、金和氧化物彌散強化合金。在金屬間化合物高溫材料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 Ni3Al :我國研制的用作航空發動機鑄造導向葉片材料IC-6 , 1100 , 100h , 持久性能水平到達國際最高水平;Ti3Al:我國研制的TD-2合金,700 C ,60.2達100MPa ,據報導,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我國研制的TiAl合金,900 C, frb達490 MPa, «0.2達350MPa ,延伸率和室溫KIC分別到達10%和10MPa m1/2,極有開發前途,可用于汽車發動機部件。高熔點金屬間化合物, 我國研制的 SiCw(20%)/MoSi2, 彎曲強度和 KIC 分別到達 3

21、46 MPa 和 4.01MPa-m1/2。Mo5Si3被認為是有可能用于高溫的候選材料,蠕變性能已超過1300 C。在高溫結構陶瓷方面, 我國研制的 30%SiC/Si3N4 的彎曲強度達454MPa , KIC 達 15.6MPa- m1/2 ,斷裂功達4770J/m2 ,顯著優于Si3N4陶瓷。與日本、歐美先進國家相比,我們在結構陶瓷及技術的基礎研究方面差距很小, 某些研究方面我們處于領先水平。在結構陶瓷的應用和產業化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預期到2005年我國所占的市場份額可以從十五期間不到1%提高到510%,超過韓國和臺灣地區, 位居日本之后。 目前先進陶瓷制備技術和基礎研究的發展趨勢可

22、大致歸結為陶瓷的單晶化和復相化,塊體材料的膜層化、片式化和多層化。陶瓷材料正向著高效能、高可靠性、高靈敏、高精度、微型化、多功能、智能化、集成化以及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在有色金屬材料方面,中國已建立起完整的有色金屬材料工業體系,并成為世界上有色金屬材料的生產大國,新型有色和稀有金屬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果。先進鋁合金材料,開展了超高強 B969 、 7055 合金和 6013 耐蝕鋁合金的研究,引進了 6t 級 Al-Li 合金熔鑄生產線,在國家“ 863計劃中開展了快速凝固”AlFeVSi 系、過共晶 Al-Si 系耐熱鋁合金以及纖維和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研究。另外,先進的鎂合

23、金的研究與開發自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正在迅猛發展。在稀有金屬材料方面, 鈦合金已實現仿制發展到能夠獨立開發研制新合金的轉變, 形成了較完整的鈦工業體系,已研制成功 Ti-55、 Ti-633G 、 Ti-53311S 、 7715C 和 HT-5-Y等5種高溫鈦合金。已研制出 Ti3Al棒材、板材,并鍛出 小656mrK 506mrK 80mm 環件。 斷裂韌性比Ti6Al4V 高 31%的新型高韌 Ti-451 合金, 已用于飛機事故記錄儀殼體、防彈裝甲、火焰噴射器筒體等,還開發出 Ti-22 、 TB2 、 Ti47121 等航空螺栓和鉚釘用結構鈦合金。艦船用耐蝕鈦合金方面,已成

24、功地研制出 Ti-31 、 Ti-75 合金,并得到重要應用。此外,鈦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粉末鈦合金、鈦-鋼復合材料等,均得到具體應用。核反應堆用 Zr-4 合金、航天發動機噴管用 C103 鈮合金、尖端武器及慣性導航用鈹材等新材料,在國防建設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型高分子材料方面,我國高分子材料工業已得到很大的發展,早在 1997 年我國合成樹脂產量已達623 萬噸,居世界第五位,塑料制品產量已逾 1500 萬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合成纖維產量達417 萬噸,名列世界前茅,合成橡膠產量高達60 萬 噸,名列世界第三我國在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種主要高分子材料方面自給能力可到達

25、80%以上,占據國際市場份額30% 以上,工程塑料的質量有大幅度提高,十五期間高分子材料產品能耗高、成本高、初級和通用品種多,高檔專用、高附加值的產品少的局面得 到根本性的扭轉, 在高檔產品和低價通用產品方面形成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與國外高分子材料的生產及應用情況相比,我國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新型特種材料的研制、 成型加工技術及設備、設計及制品開發等方面仍有明顯差距。我國建筑材料主要產品產量已居世界首位, 經過十五期間的技術進步, 生產工藝和產品技術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用于生產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等主要產品的技術與先進國家接軌,行業的勞動生產率人年均產值到達先進國家的6

26、070%左右。例如,我國水泥品種的研究開發處于世界先進行列,五大通用和專用、特種系列水泥產品 60 多個品種,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硫鋁酸鹽等系列水泥。 “九五 ”期間,重點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工作有很大進展。工程混凝土的強度不斷提高,C60C80 混凝土在工程上獲得成功應用。水泥制品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品種體系。混凝土外加劑和摻和料的研究、 開發、 應用以及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及施工技術取得很大進步。又如,中國的 “洛陽浮法玻璃”技術躋身于世界先進之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平彎鋼化玻璃生產線已逐步頂替國外先進生產設備, 并出口國外; 建筑衛生陶瓷成為世界生產大國。新型建筑材

27、料已是中國建材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邁入21 世紀,新型建筑材料應按照中國 21 世紀建筑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和技術政策,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目的,適應 21 世紀建筑結構體系發展,滿足墻改與建筑節能的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節能、節土、利廢、輕質高強與多功能的新型墻體和屋面材料、高效絕熱材料、中高檔防水密封材料、高檔新型裝飾裝修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工業要建立自己的科技創新體系, 大幅度提高自主研究開發能力和水平,實現產品結構合理化、技術裝備現代化、 品種多樣化和配套化、 生產應用環保化的目標, 并加強新型建筑材料的配套材料與應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同時,發展生態建筑材料改善居室環境, 提高生活質量和發

28、展可治理生態環境的生態技術是新型建筑材料及技術的發展方向。3、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分析21 世紀人們在展望和設計新的生活形態時,迫切需要新的材料作為其物質基礎,結構材料仍是未來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材料。 結構材料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傳統結構材料產業是我國加入WTO 后首批放開接軌,無保護性政策過渡期的行業, 在產品的性能和價格上面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競爭,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 傳統材料能否占領不斷增長的國內外市場, 關鍵在于大幅度提高材料工業的技術競爭能力。 “十一五 ”期間,高性能結構材料以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需求為牽引,重點發展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新

29、型結構材料,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 形成材料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用高新技術改造材料工業, 推進材料工業現代化;大力提倡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和材料利用率,實現廢棄材料資源化,降低環境負荷,把勞動生產率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從 “材料大國 ”向 “材料強國 ” 的轉變。鋼鐵材料仍是主要的結構材料。我國的鋼鐵工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高層建筑、 深層地下和海洋設施,大跨度重載橋梁、輕型節能汽車、石油開采和長距離油氣輸送管線、大型儲存容器、工程機械、精密儀器、船舶艦艇、航空航天、新型兵器、高速鐵路和公路、核工業、水電和火電能源設施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都需要高性能、長壽命和低成本的

30、新型鋼鐵材料; 另一方面對鋼鐵的生產、 加工、 使用和回收等環節提出了節省資源、節約能源、 保護環境的要求。 因此, 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迫切需要新型高性能鋼鐵材料。受航空航天、交通運輸、住宅建筑、機械電子、信息產業和國防軍工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需求的牽引,有色金屬中的鋁、銅、鈦、鎂、鎳,以及稀有金屬鎢、鉬、鉭、鈮等金屬及其合金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各種合金的制備、 成形與加工技術將更加豐富多樣,在有色金屬材料領域容易形成一批新的高技術產業群。在結構陶瓷材料方面,隨著高性能化和長壽命化,高溫強度、 高耐磨損性的陶瓷部件需求量越來越大。 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溫使用的大型陶瓷部件和復雜形狀部件的燒成制

31、造技術、微細精密陶瓷部件成型加工技術、陶瓷部件內部缺陷的無損檢測技術, 大幅度提高我國結構陶瓷產品的技術水平,使我國高技術結構陶瓷的產業跨入國際先進行列。高分子材料在未來數十年內將保持持續的高速發展,通用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 橡膠以及合成纖維等產品的國內自給能力將在10 年內到達 80% 以上。 其中高檔的高分子材料的自給能力將在10 年內到達 65% 以上,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備技術的發展將是促進產品市場擴展的關鍵因素。復合材料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能源、建筑和國防軍工等領域,據預測, 到 2010 年我國對復合材料的總體需求量將到達100 萬噸, 其中高性能復合材料將占相當的比例,但前提是必須解決制約復合材料發展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我國在未來數年內基礎設施建設將維持高速增長, 傳統建材的使用量將連續遞增, 因此,急需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的新型建材。 假設采用優質水泥和新的復合技術發展高性能混凝土,預期可減少水泥用量30% 以上,從而大大降低環境、資源和能源的負擔。 另外, 西部開發、 奧運工程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等將牽引新型環保建材市場快速發展,例如高性能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及功能化輕質建材將以每年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