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紫砂壺20問_第1頁
讀懂紫砂壺20問_第2頁
讀懂紫砂壺20問_第3頁
讀懂紫砂壺20問_第4頁
讀懂紫砂壺20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什么是紫砂?答:紫砂,又叫紫砂陶,是我國時代萬歷以來至現代,宜興蜀山鎮用質地特殊的泥制坯,燒成后質地堅硬,呈赤褐、淡黃或紫黑色無釉精細陶器,有優良的宜茶功能,制器以紫砂茶壺為主,也有紫砂花盆等大宗產品,還有紫砂瓶、鼎等文房雅玩及雕塑陳設品,是宜興著名的工藝品。紫砂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紫砂做成壺,那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的事。紫砂泥原料,主要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宜興位于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盛產陶土和竹木薪炭,為發展陶

2、瓷提供了有利條件。 宜興古稱荊溪、陽羨,制陶歷史悠久,東漢就成為制陶中心,且有掛釉與無釉陶器之分。另外,宜興大量生產各種日用陶瓷,肩比越窯,商品繁多,貿易興旺,故宜興有中國的“陶都”之譽。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宜興具有發達的陶瓷產業,而紫砂陶則被譽為“陶都之花”。明代嘉靖年間紫砂藝人龔春的出現,把中 國紫砂器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龔春本名“供春”,小的時候是吳頤山的書僮,當吳在金沙寺讀書時,他則偷跑出來,私訪寺內和尚,精淘細土,勤于捏制,終成大 家。后來成為宜興紫砂制作的一代宗師,他的作品被廣泛稱為“供春壺”。當時有“供春之壺,勝于金玉”之美稱。他的壺,款式不一,創作過“龍旦”“印方”“

3、六角宮燈”等新穎式樣,其中尤以“樹癭壺”最為有名,其壺看似老松樹皮,呈栗色,類松根,質樸古雅,別具風格。從此宜興紫砂器生產發展迅速,百品競新,名家輩出。紫砂陶器皿,造型千姿百態,色澤雅致潔凈,品種豐富多極,主要品類有茶壺,花盆,餐具、文房用品等,造型至今達2000余種。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肌理是“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組成和構造,而使人得到的觸覺 質感和視覺質感”。青瓷、紫砂與玉器相比,青瓷側重于“視覺肌理”,紫砂則更強調“觸覺肌理”。觸覺,是皮膚感覺的一種。皮膚是觸覺的感受器,外界對皮膚 的接觸,壓迫和振動都能給人不同的刺激和不同的心理感受。觸覺和視覺一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之一

4、。“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任之方也,。”歷代統治者把玉石的一些自然屬性引伸比附,將它導向社會政治和倫理領域,在古代社會有著特殊的角色。青瓷沉靜柔潤的“視覺質感”,可以說已達到了與玉器無別的境界,但是它在表面的一層釉,光滑清冷,它和人的肌膚接觸,給人冷漠之感,色調屬于冷色系統。紫砂陶色彩以暖色為主,輕膚細理,光而不滑,細而不膩,沏泡熱茶給人舒適的觸覺享受。紫砂陶的觸覺肌理得益于一是紫砂泥的優良本質,其次是手工處理的特殊工藝,三是依仗燒成的溫度和氣氛的控制嚴格,總而言之,宜興紫砂陶器的觸覺肌理之美,深受中國玉器的影響,是材質美、技藝美、形式美共同追求,它是宜興紫砂整體藝術美得重要組成部分。

5、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宜興陶都,是中國人們依據制陶產業的規模和文化藝術的含量及地位作用,自然形成的共識。不僅有代表可以創造發明水平的漢代銅綠釉、宋代宜均釉,還有代表文化藝術水平的藝、盆藝、宋代拇指畫等。宜興釉陶和紫砂陶產品的出現,是宜興先輩制陶人的發明創造,宜興紫砂是繼承發展的代表,其既可日用又可收藏的特殊產品為宜興贏得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并且影 響了其他陶瓷藝術。如宜興現代彩陶,彩陶的刀刻裝飾已成為區分其他彩陶產區別鑒別標準。彩陶刀刻吸收了紫砂刀刻裝飾工藝;紫砂以素面素心為特色這樸素的理 念為彩陶所用,將傳統的有光釉變為無光釉:紫砂講究制作工藝方圓曲直、循規韜距,現代彩陶也吸收了紫砂

6、的這一特點,制作工藝以紫砂為樣本,高標準嚴要求。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紫砂與現代彩陶有異曲同工之妙,相相互補,彩陶也有能力開發出與紫砂相結合的彩陶,或與彩陶相結合的紫砂如彩陶利用的紫砂泥繪手法,制作了多款產品。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宜興紫砂始于宋,盛于明清,是介于陶與瓷之間屬半燒結精細器,表里不施釉,有一定機械強度,又有一定的氣孔率,既不滲漏又有良好的透氣性。紫砂泥顆粒對在成型、燒成、觀賞中起著作用。1、壺以砂為上,在成型過程中,坯料細度一般分為16#、24#、32#、40#、60#、80#、100#,還有相應的特殊碼數。坯料顆粒細,則可塑性提高,機械強度也提高:反之,坯料顆粒粗,則

7、可塑性降低,在成型過程中 不易變形,穩定性好,收縮性小。2、在燒制過程中,細顆粒則收縮大,燒成溫度降低,易變形。粗顆粒在燒成過程中收縮小,燒成溫度升高,不易變形,成品率提高。3、對觀賞的影響。在泥料中加以熟顆粒,變形程度更小,產品更穩定,收縮更小,表面形成梨皮效果,有一定的觀賞性,肌理效果明顯。泥料中加生顆粒,則收縮大,燒成后表面面光滑,顆粒隱在表面,容易形成瑩潤感,手感佳,玉質感強。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宜興紫砂不但有著優良的實用性,還有著令人玩賞不一的藝術性。品賞紫砂壺藝術已成為收藏界和陶瓷造型設計的一門研究學問。一把的優劣,主要看以下幾點要素:1、材質要素的本質是材質。純正的紫

8、砂土煉制而成的壺,在不同溫度下可能會出現多種深淺不一的色澤,但它的表皮始終有玉質般的光澤,滋潤不膩手,沙粒隱現不扎手,而且保持著細密的氣孔率,令壺透氣性好且又不滲水。2、造型要素造型大體分為幾何;筋紋;自然型。三種基本造型中又有動態、靜態、動靜結合。除此之外,還有虛實之形。實型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壺體,而虛型則是 壺把與壺身之外的空間,以及壺嘴伸出的外沿之虛空曲線。這里的搭配有方或圓或橢圓,或彎或曲或直,運用得當,把握分寸,使壺增加無窮的魅力。3、神要素神即神韻,說不清道不明,神韻依附與造型,神韻并不是每把壺都能體現的,這與作者的思想、靈氣、文化修養密不可分。品賞者要多看多把玩多研究才能領略其中的

9、神韻。4、色澤要素色澤與泥質有密切關系,好泥必有美色,同時與窯火有關聯溫度不到或是過火都會造成壺色不佳。5、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即文心,一把好壺,不但讓人欣賞到形態之美,更要讓人從文化的內涵里品賞到一種文化修養。紫砂壺的文化內涵有多方面,要見到作者的思想和易趣。小壺,玲瓏雅趣,大壺,古樸性厚。竹梅松,高風亮節。這都代表著壺的文化內涵。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一、可塑性好。以紫泥為例,它的液限為33.4%,塑限15.9%, 指數為17.5%,屬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制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單獨制成,再粘到壺體上后可以加泥雕 琢加工施藝,方形器皿的泥

10、片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接成型,再進行加工,這么高的可塑性,為陶藝家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施展工藝技巧,提供了物質 保障。二、干燥收縮率小。紫砂陶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收縮約8%左右,燒成溫度范圍 較寬,變形率小,生坯強度大,因此茶壺的口蓋能做到嚴絲合縫,造型輪廓線條規矩嚴謹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壺的粗,壺口而不怕失圓,與嘴比例合度,另外 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與壺身同樣大的大口面茶壺。成型后無需施釉。它的平整光滑的外形,用的時間越久,把摩的時間越長,它就越會發出溫潤的光澤。這也是 其他質地的陶土無法比擬的。三、雙重氣孔結構。紫砂泥經過1150度左右的燒成后,形成了殘留石英、 云母殘骸,莫來

11、石,赤鐵礦,雙重氣孔等物相,同時結晶較多,玻璃相對較少。這些特點讓紫砂壺具備了良好的實用功能。其中,紫砂陶胎獨特的雙重氣孔結構是使 它具有獨特功能的最重要因素。雙重氣孔結構的氣孔微細,密度高,附吸力較強。據測定,的吸水率為1.6%7.05%,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透氣性 能。四、富于變化。紫砂泥是一種罕見的礦體,內含黏土、石英、云母、赤鐵礦等比例均衡的礦物顆粒,紫砂泥料的分子排列與一般陶瓷泥料的顆粒結構不同,成魚鱗片狀結構。由于原料的礦區和礦層分布不同,配方不同,以及燒制的溫度氣氛不同,可燒成一種呈褐色、紫色、水碧、閃色、葡萄層、榴皮、梨皮、豆青、新銅綠等幾十種顏色。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

12、答:從陶土制坯到產品燒成,要經過選料、煉泥、制坯、成型、書畫雕刻和入窯燒煉等工序,其中以成型為主要工藝過程。從紫砂泥中剔除礦土中的夾石,廢土和較明顯的含硫、含鐵物質,經過攤場風 化,成為豆狀顆粒,再經研磨,并視產品的大小再選用適當的篩孔過篩(篩孔有60、40、32、24目),加15%的水練成塊狀,經人工錘煉成真空煤煉泥機 捏煉,排隊泥中空氣,使泥料壓縮黏韌,放置數月方可成為供制坯用的熟泥。制作一把約需要的泥料500克,制作工藝相當復雜,一般來說都是制作好后存 放待用,有些泥料一放就是十幾二十年,越久的泥料越珍貴。紫砂泥可單獨制成坯用泥料,與其它陶瓷坯料相比,具有加工工藝簡便的優點。然而,泥料顆

13、粒的粗細,隨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就產生了不同的時代風貌和不同的內在性能。紫砂泥的制備,基本上分成手工和機械加工兩種。民國徐珂清類鈔一文中 描述道:“泥初出山時,大如煤塊。春以杵,必數次,始取其較細者,浸之于池,經數月,則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層,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這是一種典型的手 工加工方法。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在1958年,紫砂泥的加工實現了機械化。用石輪輾來破碎,加工細度控制在60目篩左 右,1959年開始應用雷蒙粉碎機,細度在100目篩以上。應用手工制備的熟泥,經手工成壺,燒成后,由于泥團粗細懸殊,燒成時體積 收縮不一,外表粗顆粒略有突出,又富有滋潤的質感。

14、猶如天津鴨梨的梨皮狀,而疏松的內壁因泥料礦物組成的團料規程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氣孔率和 吸水率。用機器煉制的熟泥,盡管手工成型,燒成條件不變,但其表面已失去梨皮狀的藝術效果,制品的吸水率從通常的35%下降到目前的1%左右。由此可得 到這樣的啟示:的外表是鑒別世傳與現代作品的方法之一。而茶壺氣孔率的大幅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其實用性能。紫砂泥有合理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顆粒組成,使其具備了可塑性好,生坯 強度高,干燥收縮小等工藝性能,為多種多樣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豐富多姿的造型,千變萬化的線條,對制作技巧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形成了獨特的風 格。這就是泥料、陶色、造型三者相互促進的辯證

15、關系。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降坡泥是指上世紀90年代初,在宜興丁蜀鎮修建陶都路時,穿越黃龍山和青龍山之間發掘的紫砂陶土。因為主要是在降低該路段的陡坡工程中發現的,大家習 慣稱之為“降坡泥”。用“降坡泥”制出來的壺,色呈紅中泛黃,黃里透金,油面滋潤,色澤鮮活,光如“灑金釉”,肌理豐富,金星若隱若現,似萬里銀河里的懸 星閃爍,煞是好看。因此泥做出來的壺也容易養護,泡茶不多時日,包漿潤厚,玉質感好,味道凝重。降坡泥是由兩種天然泥混合而成,儲存于龍骨與青甲之間,泥層一般厚2040厘米,小片狀分布,主要分布在黃龍山與青龍山相接坡處,總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越靠黃龍山處(東面)泥質越好,越近青

16、龍山處(西面)泥質越差,貼近青龍山處的泥質燒出來的壺能起灰皰。降坡泥礦石與其它礦石有幾個不同:1、易風化。風化后呈鱗片狀,顏色為紫褐色中藏青;鱗片上隱微小顆粒砂星。2、窯溫低。一般為10001100度左右;3、存量少。它僅僅是降坡筑路偶然得見而已,僅此這塊小范圍僅有少量礦源,再說現黃龍山休閑廣場已建好,柏油公路平坦通暢,寶山工藝園樓房矗立,降坡泥幾成絕跡。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古今茶人,在品賞茶之韻味的同時,大多亦注重茶具韻味,講究“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要好壺,相映生輝。茶具之韻,可從茶具質地,茶具形狀,茶具性能等方面加以品賞。由于地域、時期的關系,不同茶人對于茶具

17、的韻味都各有不同的體會。愛茶者莫不愛紫砂,紫砂之于茶,就如綠葉紅花。紫砂茶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吸引古今無數茶人雅士之詠之賞之藏的紫砂到底具有哪些特殊魅力,讓茶人為之著迷?宜興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鐘愛,除了這種茶具的風格多樣,造型多變, 富含文化品位,在茶具世界中別具一格外,更為了這種茶具的質地更適合泡茶。“泡茶不走味,儲茶不變色,盛暑不易叟”。紫砂茶具屬陶器茶具,取一種特殊陶土 制成,含鐵量大,有較好的可塑性,制成的紫砂壺音粗韻長,質地致密,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得氣孔,吸附茶汗,蘊藏茶味,傳熱緩慢,不易燙手,不會爆 裂。長時間使用,紫砂壺的顏色還會變得越來越自然,而且茶會滲入壺中,

18、使壺具有茶味。什么是底槽青泥?答: 底槽青為紫砂棕色原礦,最早產于黃龍山四號井,后來黃龍山五號井和臺 西礦也有產出。由于四號井和五號井的底槽青越來越少,現在底槽青大部分是由臺西礦挖掘的。臺西礦是露天開采,四號、五號井是地下開采;四號井底槽青燒制溫 度約1190攝氏度以上,臺西礦和五號井底槽青青燒制溫度約1180攝氏度。由于產于紫砂最底層,質地純凈,泥質細膩,成色穩重,為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 用。收縮比約11%;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紫砂中的“烏泥”,實際是指兩個并不相同的品種:一種是含錳鐵量較高的烏泥制坯,燒成后的陶器呈烏黑色:另一種是用普通紫泥制坯,

19、采用“捂灰”的裝燒方法產生黑色的。長期以來,這種“烏泥”紫砂,實際上是那些因受火不均、色澤不一致的次品紫砂,利用“捂灰”補救形成“烏泥”效果。現代紫砂中的“烏泥”是在紫泥里摻入金屬氧化物,燒成時易于控制,顏色也很好,但質地不如傳統“捂灰”工藝生產的“烏泥”紫砂,缺乏溫潤感。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肌理效果是指器物表面因材質特點和加工手段而形成的裝飾效果。通常有調砂、鋪砂、絞泥和拋光等方法進行肌理裝飾。調砂:是指在紫砂泥里摻入適量的顆粒狀的缸砂,可產生“梨皮”、“鯊魚皮”、“滿天星”等裝飾特色。鋪砂:是將處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礦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礫嵌入泥片的表層之內,

20、經燒成后,摻入的沙粒與泥片會形成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增加紫砂陶的裝飾美感。絞泥:將不同顏色的泥料疊放在一起,控制泥料的厚薄和絞扭手法,使泥料表面形成似木紋、石紋、云水等自然紋理。在現代陶藝應用較多。拋光:燒成后,用磨料將紫砂壺表面進行拋光處理,產生玻璃相光澤。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壺蓋的表現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嵌蓋、壓蓋、截蓋。嵌蓋是指壺蓋陷入壺口內,又有平嵌與虛嵌之分。壓蓋是指壺蓋覆壓于壺口之上,蓋的直徑要略大于壺口的外徑。截蓋是指制坯時,將上端口蓋相應的部位切割開來,截下部分做成蓋,壺身切口做成壺口,蓋合后外形完整。由于制作技術難度大,只有中高檔才會采 用截蓋設計。另外,壺蓋上都要

21、開一個內大外小的喇叭形小孔,這樣才不易被水汽糊住,有利注茶。紫砂壺燒成后,口和蓋得配合應達到 “直、緊、通、轉”四項要求。蓋紐是指紫砂壺的蓋紐有寶珠形、橋形、牛鼻形、瓜柄形、樹樁形和肖動物形等許多種。一般圓壺多才用寶珠形紐,扁壺多用橋形紐,像生壺則用瓜柄紐、樹樁紐等等。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的嘴通常分為五種,“一彎嘴”、“二彎嘴”、“三彎嘴”、直嘴、流。“一 彎嘴”形似鳥喙,故名一喙嘴,“二彎嘴”根部較大,出水暢快,用于一般紫砂壺。流,又叫鴨嘴,近代流行,多用于茶具、咖啡、奶杯。嘴式是紫砂壺器型的重要 組成部分,有關系到出水是否暢快,注茶爽利不漏水,故紫砂壺嘴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嘴式的長短、粗細及安裝位置都要恰當,壺嘴內壁需光滑暢通,出水流暢, 收水時不滴水、不流水。壺嘴根部的出水眼,多為獨眼,因易被茶葉堵塞,從清代中期做成網眼式。資料來源:紫砂網(),原文地答:壺把,是為了便于執壺而設,有端把、橫把、提梁三種基本形式。端把,與壺嘴分別安裝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