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1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2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3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4頁
專題二商鞅變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二 商鞅變法課標要求:1.熟練掌握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2.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學法指導:本課的基本線索是: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各諸侯國相繼進行變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改革,商鞅變法等。學習本課知識關鍵在于運用縱橫聯系、分析比較等方法,一方面在分析具體改革時可聯系世界上的改革,加深對中國古代改革的認識;另一方面還可以把中國不同時間的改革聯系起來進行思考和分析比較,理解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內容、影響。基礎知識梳理:一、商鞅變法的背景 1、春秋戰國時期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地主階級日益壯大,他們要求進行改革,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發展地主經濟。(歷史趨勢)2

2、、戰國初期,秦國無論是在經濟、政治上,還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國。(客觀要求)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業,決心變法圖強。(主觀要求)4、商鞅得到秦孝公的賞識,商鞅的變法宣傳及改革精神為變法掃清思想障礙。(論戰和南門徙木)5、其它國家的改革變法為秦國提供了一定的經驗教訓。(借鑒)二、指導思想:法家理論 目的:富國強兵三、變法具體措施及內容中心內容:“ ”和 “ ”閱讀材料概括歸納商鞅變法的內容:材料一: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材料二:僇力本業,耕織致栗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奴婢)。材料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

3、上爵 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材料四:秦孝公用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材料五: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材料六:1、第一次開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內容: (1)實行什伍、 制度(2)獎勵耕織, (3)獎勵軍功,按 授爵2、公元前350年,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1)廢井田,開阡陌 商鞅下令“為田開阡陌封疆”,承認 ,允許 (2)推廣 制 (3)統一 (4)、文化習俗上:燔詩書而明法令;移風易俗重難點闡釋1、商鞅變法的特點:變法分兩個階段逐步深入。變法以“農戰”和“法治”為核心內容。商鞅變法是春秋戰國時期實行最徹底、變法措施最全面

4、、為期最長久、影響最深遠的改革。(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展封建經濟,富國強兵,建立新型地主階級統治。商鞅變法影響深遠,許多措施不僅為秦國完成統一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與政治基礎,對后來中國歷史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四、評價1、性質: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的一次較為徹底的新興 的改革。2、歷史作用: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習俗等領域推行全面改革,廢除了舊制度,創建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推進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 和后來 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局限性:商鞅開創的 政策,為后世2000余年的封建社會所遵循,阻礙了商品經濟

5、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剝削和壓迫。焚燒史書,蔑視文化,造成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壞,同時也并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五、結果:商鞅雖死,秦法未亡商鞅雖然被害,但新法由于新法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因而并未被廢除。不但沉重打擊舊貴族,發展地主經濟,增強了國力,同時也壯大了軍事力量,穩定了社會秩序,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為后來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重難點闡釋商鞅變法的成功因素: 順應時代潮流。改革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根本原因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大力支持商鞅變法。-重要原因改革符合了秦國的國情。商鞅變法的措施符合

6、秦國的實際,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有充裕的時間,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適應及接受。改革措施全面徹底。法律一經制定就堅決實施。執法如山,厲行法治,賞罰分明。商鞅的精神。商鞅取信于民,執法如山,不懼權貴,以大無畏的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思想理論基礎。法家思想的傳播和商鞅與舊貴族的論戰,宣傳了變法的必要性和意義,為變法掃清了思想障礙。當堂檢測一、單選題1、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 ) A、實行商鞅變法 B、更多地使用鐵農具C、牛耕得到推廣 D、重視水利工程2、下列關于商鞅實行的軍功爵制影響的表述,錯誤的是( ) A、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B、杜絕貴族晉爵的機會C、打擊了貴族的特權 D、

7、確立地主的政治優勢3、商鞅變法的措施中觸動當時社會最深刻的措施是 ( ) A、軍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廢除井田 D、建立縣制4、認為商鞅變法是社會制度根本變革的主要依據是 A廢井田,開阡陌 B獎勵耕戰 C廢分封,行縣制 D重農抑商5、商鞅變法后,秦國“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者同賞”B“民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C“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 D“為田開阡陌”6、“商鞅銅方升”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中央集權的加強 B、統一度量衡 C、國家的統一 D、商品經濟的發展 7、呂氏春秋記載“公作則遲

8、,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私田主人希望獲得土地的所有權 B私田的開墾越來越多C國君承認私田主人對土地的所有權 D封建生產方式比井田制進步8、史記、商君列傳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由于:A、允許工商者入仕為官 B、準許土地自由買賣C、承認土地歸私人所有 D、規定按照軍功授爵賜田9、戰國時期,荀子游訪秦國后,在強國篇中談到:秦民風純樸,官吏忠于職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辦事效率高。“故四世(自孝公起的四為國君)有勝,非幸也,數也。”荀子的觀感說明:A秦國四位國君很有作為,秦國的強盛是必然的B荀子把秦國軍事上的勝利錯誤的歸為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

9、秦國統治政策得當,其強盛成為形勢發展的必然D封建經濟發展是秦國強盛的根本原因10、戰國策·秦策:“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說惠王: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文中對惠王說話的人,代表:A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B立功將士的利益C富商大賈的利益 D沒落貴族的利益二、材料解析題11、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少恩矣。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記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實,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史記.李斯列傳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別是從哪個角度對商鞅進

10、行評價的?2、你同意哪一種觀點?為什么?12、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于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復三代無知(使其)務本于內,而使秦人應敵于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通典·食貨材料二: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荀子·議兵(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鞅為什么要“誘”三晉之人,三晉之人為什么會受商鞅之“誘”,結果如何?(6分)(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說法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 11、(1)因為要發展農業生產,增強經濟實力;“利其田宅”,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免除徭役;經過幾年的努力,秦國達到了國富兵強的目的。 (2)是商鞅變法實行的二十等爵制,廢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