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劉成德老師談太極拳洪傳陳式太極拳有什么特點:洪傳陳式太極拳是陳式太極拳的一個支脈,太極拳在長期的流傳過程 中,形成了陳、楊、吳、武、孫式五大流派,陳式太極拳是源頭,其他四 家都是源自陳式他幾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形成了新的流派。在其他太極拳已經名滿天下的時候,陳式太極拳一直湮沒無聞,長期 不為世人所知。 陳式太極拳第十七代傳人陳發科先生 (1887-1957 ),1928 年到當時的北平(今北京)授拳以后,陳式太極拳才為世人所了解,并廣 泛傳播。陳先生對陳式太極拳的發揚光大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陳式太極拳能夠在濟南生根開花,歸功于洪均生先生,也就是我的恩 師。洪先生是河南禹縣人,自幼隨父在
2、京,少年因體弱多病而輟學,后經 人介紹從師于陳發科先生學拳,不但身體轉健,而且很好地繼承了陳式太 極拳。 1956 年,洪老師赴京,經陳發科先生晚年親自審定拳勢,允許其傳 授這套陳式太極拳。洪師隨陳師爺十五年,師徒感情深厚,時隔多年,每 每提及恩師,言情間溢于崇敬之情。洪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在濟南積極傳 播太極,弟子及再傳弟子遍及世界各地。過去民間把洪老師傳的這套拳稱 之為“濟南拳”,在洪老師仙逝以后,我們為了發揚光大洪老師所傳的陳 式太極拳,也為了永遠銘記洪老師傳拳之恩情,把這套拳稱之為洪傳陳式 太極拳。說到洪傳陳式太極拳的特點,我們認為洪老師在自己的演練、教學實 踐中,通過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
3、刻苦勤奮,的確在理論總結、技擊實踐等 方面發掘豐富了這一拳法,他在太極拳理論上首次提出了手法的公轉與自 轉,公轉的正旋、反旋;自轉的順逆以及腿部纏法的具體要求;根據“腰 為車軸、立如平準”的原則,提出太極拳要求隨遇平衡;首次提出眼法上 也有虛實順逆之分;他特別強調“太極是棚勁,動作走螺旋”,對棚勁做 出了更加具體的說明,對螺旋纏絲進行了詳細的探討,這些理論都是創造 性地見解,對后學研練太極拳有很大的幫助。洪傳陳式太極拳也逐步形成 了法精理密、技擊實用的特點。怎樣才能練好洪傳陳式太極拳?這個問題要從源頭上說起,太極拳以太極為名,來源于太極,理論上 是有來頭的,是傳統中國文化的產物,符合中國古代人
4、們對世界的認識理 解,符合中國的哲學、醫學、自然科學思想,所以太極拳不僅僅是一個拳 術,而是一種文化,是一個文化拳。道以拳顯,拳以求道。太極拳是小道,他和太極比起來是雕蟲小技, 我們追求的是太極這個大道太極著,無極而生。無極是混沌,太極是什么?是陰陽。太極圖中用 黑白兩個“魚”來表示陰陽。學習、練習洪傳陳式太極拳是一個充滿樂趣,又十分艱苦的過程,每 一個有志于此的人都要做好心理準備,把太極拳當成一種事業,當成一種 文化,當成一種真理的求索,謙虛謹慎,不辭辛勞,持之以恒,充滿激情 地投入進來,經過日積月累地磨礪,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才有可能 有所成就。太極拳每一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特點,在練習中
5、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因 式而異,因人而異。濟南洪傳陳式太極拳經過兩代人的研究整理,形成了 自身的一些特點和要求,我在幾十年的練習和教學實踐中,也有一些心得 體會,希望對熱愛太極拳的同志有所啟發。一、劃圈和手從對太極拳不認識到認識這樣一個過程,應該從何處入手呢?我在教 學中,強調從劃圈入手,劃圈是認識太極拳的開始,是基本功。洪傳陳式太極拳特別強調“圈”的運用,認為整套動作都是由正手圈 和反手圈這兩個圈所組成的。描述一下正手圈的過程,以右手為例。下盤半蹲成側馬步,右腳尖向 右側與身體成 45 度,左腳向內扣,兩腳成“川”字步;左手掐腰;右手自 然伸展到最遠端,與身體成 45 度夾角,右手手型為掌,中
6、指領勁。第一動為松肩墜肘,右手自然放松,隨著肩、大臂、小臂的放松回落, 保持指高于掌,手高于肘的狀態,側馬步不變。第二動身體向左側轉動,右手隨之左轉,腰襠調整,變正馬步。 第三動松腰襠下塌,同時中指領勁,右手掌心對胸口,手掌斜對左肩 井。第四動身體右轉,右手隨之向右開出,手領肘,肘領肩,步型漸變成 側馬步,恢復起始狀態。反手圈起式與正手圈相同,以右手為例。第一動右手伸展在與身體呈 45 度角的最遠端,松腰襠,松肩墜肘,右 手以中指為圓心,向大拇指方向旋轉,轉至掌心朝前。第二動身體左轉,右手隨之向左劃弧,至胸前。第三動松腰襠,右手繼續劃弧到掌心向內,隨腰襠的下沉,松肩墜肘, 右臂右手下沉至胸口。
7、第四動身體右轉,松肩墜肘下塌外碾,右手隨之向右側 45 度開出。左手的正反手圈與之要領相同這是正反手圈的外形動作,太極拳是內家拳,所謂內家就是身體內部 有變化。這兩個圈的動作,內里是變化的,最主要的是腰襠的調整,“暗 換腰襠神不知”指的是腰襠的變化。我們在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多轉腰,盡 量避免上身晃動,襠勁是通過髖關節的轉動體現出來的,初學者可能找不 到襠勁,沒有關系,經過鍛煉會逐漸體會到的。松肩墜肘,下塌外碾;手 領肘,肘領肩;中指領勁等不僅是外形上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內里面松沉 才是有功夫。我們這套太極拳動作都是由這兩個圈組成的,要領、角度、方位等都 要遵守這兩個圈的規律,可以說劃好圈,是洪傳陳
8、式太極拳的基本功,也 是洪傳陳式太極拳的最高要求,劃圈是貫穿學習太極拳始終的一件事,是 盡快掌握太極拳要領的一個好的方法。二、學習套路,天天磨練洪傳陳式太極拳,源于陳發科老先生傳授的陳式太極拳,分一路拳和 二路拳兩套拳架, 我們在此基礎上編排精選一套 42 式的套路, 這三套拳架 對于學習陳式太極拳,健康體魄,增長功夫,提高修養都是很有好處的。人們提起太極拳,印象中就是指的太極拳套路,這種運動形式就是太 極拳了,所以說一個人不會套路似乎不能算是會太極拳。但太極拳的精髓 又往往不是表面化的,真正有功夫的人,從拳架的表演上能看出一部分, 更多的則需要動手實驗。做為學習太極拳者,學習套路是必要的,一
9、方面提高練拳的興趣,通 過這種方式避免單純站樁、劃圈的枯燥;另一方面練拳校驗動作,長期重 復,產生動作定型,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太極拳套路的學習和練習要循序漸進,第一步按照老師的傳授,模仿 外形,追求形似,打出點太極拳的意思來;第二步則是不斷修改,學拳易, 改拳難,通過不斷地休正拳架,追求每一個動作到位,進而追求每一個動 作的內涵,用法,變化;第四步通過多年的練習,日積月累功夫上身,動 作定型達到從心所欲,一觸即發,身心合一,無處不太極的狀態;第五步 要把拳架打出自己的境界,或雄渾、或端嚴、或圓和、或超逸、或雍容、 或自然。洪均生老師說“拳品高低,實以人品為準”,人的修養到什么 境界,拳品也就
10、到什么境界。此外還有第六步、第七步太極拳的追求是永遠無止境的。練習拳架要注意幾個問題: 動作要到位。很多人滿足于比著葫蘆畫瓢,不求甚解。平時一遍遍地 練下去,動作雖然流暢,其實是錯誤的重復。我們學拳既求形似,更求精 神,不要圖多圖快,要把每個動作分解開來,仔細揣摩,把每個動作做規 范,一個個地連貫下來,整套動作才能有規矩。動作要琢磨。練拳看上去是練的身體,實際是練的腦子。前人說“太 極拳是個文化拳”是一點不錯的,練拳關鍵在多思考,走腦子比走趟子更 能達到事半功倍,練拳不用腦不會有好的效果。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一樣, 學拳的經歷,進步快慢也不一樣,要根據自己的體會總結思考,結合體會 去找規律。再一
11、個,太極拳離不了老師,學生還要勤思善問,請老師指點, 與拳友交流,在不斷的思想碰撞中悟道。不能離原則。許多拳友談起太極拳,原理背得很熟,“立身中正,虛 領頂勁、松肩墜肘、氣沉丹田”等等,但到練拳上就把原則忘得一干二凈 了,肘也抬起來了,胸也憋上氣了,上下搖晃,失去中正。太極拳不論何 門何派,不論初學名宿,不論孩童老者,它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應該遵守 它的科學規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可舍本求末,把太極拳練成廣播體 操。怎么樣才能遵守太極拳的原則呢?一是練的時候有意識,隨時提醒自 己,是不是違背了總的要求;二是按照老師的示范做,不斷地改正動作。三、與人交手,實踐出真知。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一個門類,
12、不是舞蹈,不是體操,更不是花拳繡 腿。陳式太極拳更是一個實戰技擊性很強的拳種,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練拳練架子只是知己,怎么樣知彼?進而驗證自己?則需要 動手交手,從實踐中試驗。太極拳有一個很好的實驗方法推手。這是前人在總結實踐中找到 的一個好方法,我們在學習練習到一定階段,可以通過推手來校驗自己的 水平,找勁逐漸到懂勁。關于推手的要求前人論述已經很多,簡單地說就 是要按太極拳的原則推手,要順對方勁,既不能頂扛,也不能丟勁。自身 要圓,隨遇平衡;周身要松,棚在其中;粘連粘隨,與人同步。初學者不 要怕丟人,不要想沾光,更不能蠻力欺人,沾光就是吃虧。要有太極大思 維,陰陽平衡,不丟不
13、頂,把自己的事做正確就是有功夫,與對手同步就 是知己知彼。還有一些人懷疑,太極拳慢慢悠悠,能打人嗎?能與拳擊、散打等自 由搏擊嗎?我認為太極拳既然是一種技擊術,就不存在和什么人,什么派 交手的問題,我主張與任何人、任何拳術都可以試驗。推手是太極拳找勁 的一個好方法,是師友之間切磋的好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試驗辦法,真 理是不怕檢驗的,太極拳是真正的武術,不回避任何技擊檢驗方式。進一 步說,我們在練習和實踐中,應該積極與各門各派友好試驗,找出自身不 足,學習各家所長,不斷修正自己,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一個追求真理的 人,真正熱愛太極拳的人是不怕丟面子的,失敗是最好的老師,善于學習 總結改正才能成功。
14、我愿意把我的老師洪均生先生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多聽多看多想 多練,多問問為什么,多實踐”,希望大家以此為座右銘。太極拳怎樣才能出功夫?太極拳怎么練?我覺得還是離不了太極拳的 理,我的看法是一松,二圓,三意,循序漸進。第一要松,松就不簡單,任何運動都需要松,我們平時上講臺講話也 要放松,不松就會緊,只有松了才會心平氣和,收放自如。從練拳講,松 了才會氣血周流,打通經絡。所謂內家拳不配合氣是不可能的,氣到血倒, 氣為血帥。比如槍,一個小小的彈頭,產生這么大的沖擊力,是因為有氣 在推動它,是氣的壓縮產生了力。沒有氣是不可能的,但松也不是癱。所 謂僵是一種生硬的蠻力,太極拳講不用力是不用蠻力,不能僵硬。
15、松了以 后不是沒有力,放松和有力不是一回事,兩者不矛盾。怎樣做到松?是要經過多年的磨練,不要使蠻力,練的時候不要圖快, 欲速則不達,要按照太極拳的理去做。松本身就是很自然,不要拿捏,別 過于追求什么東西。松肩轉腰我們每次都強調,為什么做不到?“每見數 年純功不能悟爾”,悟不了沒有關系,不定什么時候,豁然貫通!功到自 然成因為太極是無極而生,根本是一個圓,所以要練圓,我們這個拳就是 在圓里面找。練圓以后才能體現陰陽,體現對立統一,有了這兩方面基礎 以后,用意念去指導,用意不用力才能達到。要想練圓必須松下來,各處配合好了才能圓。內外都要圓。陰陽在圓 上面表現出來,才符合太極拳的原理。圓上面陰陽才統
16、一,統一就是不偏 不倚,陰陽是平衡的。體現在圓是太極圖,但這個圓是個球體,是立體的 圓,我們追求的是這個立體的圓。太極在腰襠,為什么?因為“暗換襠勁神不知”,通過腰襠轉動,把勁引化了。所以我說太 極拳不是對抗項目,是引化,老百姓講話是“誑人的”。對方來了力,借 對方的力,引導他犯錯誤, 誑對方的力,這就是太極拳。通過什么方法呢? 走的是圓的切線,在圓的切點上擦出去,所以腰襠要松要圓。但話說回來 了,你沒有腰襠勁拿什么“換”呢?關鍵還是練腰襠,腰為主宰就是指的 這個問題。“牽動四兩撥千斤”是指的什么?“牽動四兩撥千斤”這個四兩我認為是重量 + 速度。自己保持平衡, 引化對方失去平衡,在對方失去平
17、衡的基礎上,不是前引就是后加,加速 其不平衡。有人誤以為拿“四兩”去撥動“千斤”,這是不對的,因為有個前提“牽動”,只有千斤這個速度起來了,引透了,在后面在加點速度,更加其失重,幫著他犯錯誤,我說太極拳是“落井下石”就是這個 意思。所以說太極拳不是對抗,是引化。要想做到引化腰襠就不能死,要轉 起來才能分力。人先天不會頂,人的這種僵力也是后來形成的,小孩子不 會用力,很放松。只有圓了才會滑,圓中有引。像車輪子,它按自己的運 動規律旋轉,投一個石子,馬上會被打出來,并不是車輪子有意識,是圓 的旋轉造成的,接受石子的那一點對圓來說是接點,在外邊是切點,石子 被圓拋出沿切線飛了。我們練太極拳就是練這個
18、圓,八卦在手腳,五行在腰。四肢的方位是死的,腰中的五行是活的。腰好比電機,四肢好比是葉片,是電機帶動葉片旋轉,腰運動帶動四肢動,轉的快了就是一個整體,分不出正隅,因為成為一個圓了,外力來了自然一觸即發,從切線引化出去了。這一點我們練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現在往往是該動的沒有動,不該動的動了,四肢 晃動的太多了。怎樣才能找到這個“棚勁”。棚、捋、擠、按、采、挒、肘、靠這是太極拳前輩總結的八法,加上 前、后、左、右、中定為十三式。這里面棚勁是一個關鍵,是貫徹其中的, 沒有棚勁什么事也辦不了,八法用起來是一個整體,分不出正隅。前人對 于棚勁有許多解釋,我這樣表述:棚勁是把對方的勁化開,破壞他的中心, 提高他的重心,減小他腳下的摩擦力,使其失重無法用力。棚勁有人理解為架住,有人理解為頂住,還有人從字面上尋找含義, 都不確切。架住是在下面,實際上在上面一樣可以棚;頂住是小力支撐大 力,但棚不是僵力;棚不一定有胳膊上,腿上也可以棚,它是一種圓的引 化,引中有放,陰中有陽,動搖對方的根基。有棚勁才能懂勁,只有懂勁才能“制”和“止”人家的勁,才能“借” 和“截”;懂了勁還得把人引透,引不透化不開對方的勁,化開了法才好 使。怎么樣練出棚勁?還是從腰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財務合規性檢查試題及答案
- 寧夏固原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能力評測(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貼合實際銀行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學術探討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股票研究與分析方法考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新的工具與技術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抗性遺傳特征的理解試題及答案
- 研究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新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關于會計信息系統的評估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了解行政管理師試題及答案
- GB/T 13803.2-1999木質凈水用活性炭
- 煤炭地下氣化原理課件
- 2×25MW水電站電氣部分課程設計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一課時參考課件1 公開課課件
- 企業年金培訓版教學課件
- 健康信息學中醫藥學語言系統語義網絡框架
-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梳理+對點訓練(原卷版+解析版)(打包7套)
- 幼兒繪本故事:如果不洗澡
-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標準
- 汽輪機上缸吊出及翻缸風險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填寫樣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