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現實啟示 摘要 現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下培養的人才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針對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論”應用到現行的教育中來。“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體與精華,有以下三大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現行教育沒有能將我們周圍的生活、周圍的社會環境發揮教育的功能,使教育背離基礎教育的本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相互補充、相互適應、相互促進,使教育與生活相聯系,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一致。 關鍵詞 生活教育理論現實啟示可持續發展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已由軍事、經濟等方面的競爭轉向綜合
2、國力的競爭,其實質和關鍵是教育的競爭、培養人才的競爭。我國在現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下培養的人才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我國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前半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差距,甚至許多方面還占優勢,但再進入高一級培養的人才便無任何優勢可言了。尤其是現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下培養的人才進入社會、服務于社會的時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滯后,國民素質提高不快原因是什么呢?現行教育與生活脫節,與社會的發展要求脫節。針對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是否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論”應用到現行的教育中來呢?回答是肯定的。一、“生活教
3、育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特色“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體與精華,是他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豐富經驗的總結,是對人類幾千年的“小眾教育”思想與制度的一次全面清理與否定,生活教育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學說,在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 義。“生活教育理論”有以下三大主張:“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 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 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就是 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 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教育與廣闊的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起來,
4、不僅 可以獲得充實的內容,而且可以使教育對生活真正能發揮偉大的促進作用。“社會即學校”。“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論”的另一個重要主張。“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是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認它,是因 為他們有特殊的學校給他們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從大眾的立場看,社會是大 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它一方面的意思是教育范圍擴大, 整個社會的活動就成為我們的教育范圍,即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塊地方統 統肩負起學校的職能,把社會作為一個大學校來對待。另一方面也是指學校必 須與社會溝通,與社會聯系。“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翱翔, 是要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要先
5、做到社會即學校,然后再能 講“學校即社會”。“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是“生活即 教育”、“學校即社會”原則的實施。“數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 育現象的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 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不相謀的過程。"它的涵義是 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 樣學就怎樣做,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是針對注入式的“教授法”的,傳統的教授法是以“教”為中心,完全沒有學生的“學”。陶行知的教學實踐就是從“教授法”到“教學法,”由“教學合一”到“教
6、學做合一”。二、現行教育現象陶行知說過,學生為考而讀,教師為考而教。學生學會考,教員教人會考這是最近來自教學論壇上蘇北某中學一位老師的心語:從教數十年,我最緊張的就是臨近期末考試的這段“難忘的歲月”。不是為自己的付出,而是為學生的磨難。學生的“折磨期”又到了,由于縣委給教育局下達了指標。于是,層層下達,倒數前2 名的校長就地免職,倒數前5 名的老師高職低聘,于是乎,最可憐的人誕生了學生。早晨6: 30 到校早讀;中午12:50 從朦朧中被催醒,繼續上課;下午6: 30放學;晚上作業昏昏沉沉做到11點還要輪番遭受老師的“蹂躪”,但教師又何嘗不是替罪羊呢?想不到,在素質教育大力提倡并實施的今天,應
7、試教育依然有他生長的沃土。中國傳統教育!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應試教育現象仍普遍存在著。它使教育發展目標偏向了,只使學生片面地發展某一方面的能力。一段時間以來,基礎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干擾下,出現了背離基礎教育本質的不良傾向1、“以書本為中心”。重智育,輕德育,重主科輕常識科,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者和社會發展勢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我們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單科獨進,保持“頂端優勢”,快出人才,可結果是什么呢?知識體系的缺陷,品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低下,最終抑制人才的成長。2、以“分數”為中心。同樣是出于“快出人才”的良苦用
8、心,家長與學校聯手,加班加點,輪番轟炸,只求考得高分。孩子的興趣愛好承受能力被置之度外,過早地開采完學生的潛能。其后果是相當嚴重的。一方面,高分后掩藏著的知識根基的淺薄,這種淺薄遲早會在以后的教育過程中暴露出來,最終影響入一生的發展;另一方面學生除了學習以外,其它能力幾乎喪失殆盡,可以說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社會的“畸形兒”,一旦將來走上社會,只能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而不是接班人。3、以“教”為中心。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入將孩子看作縮小的成人。難道孩子與成人僅僅是身材上的差異嗎?不,孩子有其自身身心成長的規律。我們的好多老師在教育方法上有欠當之處,只顧一昧地將知識“喂”給學生,從來沒有給學生
9、自己“吃”的方法。結果教的成績很好,而學生來必能真正掌握,一旦離開老師,使失去學習的能力。4、以“學校”為中心。現行教育將學生限制在學校這樣很小的范圍內,學生沒有機會接觸社會,學到的只是從書本人獲得的理性知識,這點知識對于社會這個“大學校”而言只是一點皮毛,將來孩子走上社會有很多知識還得從頭學起。現行教育沒有能將我們周圍的生活、周圍的社會環境發揮教育的功能,使教育背離基礎教育的本質。三、“生活教育”理論對改革現行教育的啟示。現行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弊端影響了人才的培養質量,導致我國科學發展水平滯后。在科技革命與知識激增的時代,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理應為中等教育、高
10、等教育、繼續教育打好基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1 、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決定著教育的方向,也決定的教育的質量。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加強素質教育,我們必須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樹立“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教學做合一”的指導思想,從決策者做起,自上而下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 人才觀。2、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后,中小學學生必修課程太多、選修課程窄、教學內容仍然較難,過于偏重學科體系,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我們“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因此,應當對現行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以生活作為學
11、校的中心內容,調整課程應本著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原則。健全學科課程。課堂教學要能夠開齊科目,各種科目尤其是勞動、音、體、美必須開齊,這樣才能有利于多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每一種科目都要開足課時。加強活動課程。活動課包括課外的勞動、科技、政治、文化、體育、藝術及社會實踐等活動,都是課程結構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應列入教學計劃。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加強活動課程,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這個問題,目前在不少學校仍未受到足夠重視,學生的活動太少,知識面窄,能力差,體質弱,學得累,主創精神不足,厭學情緒較為嚴重,這固然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有關,更與活動課程薄弱有關。開發環境課程。環境課程也叫潛在課程
12、、隱蔽課程,是指學生在學校及班的環境里有意或無意中經由團體活動或文化影響而習得的知識、規范、價值或態度。環境課程是相對于正式課程而言的,是一種未列入教學計劃和課表,但對學生卻能產生影響和教育作用的課程。環境課程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要在新的教學觀的指導下,使課程與整個社會生活密切起來,充實課堂教學,同時又能使教育對生活產生促進作用。3 、提高教師素質。陶先生有一句名言:全民族的命運都教操縱在小學教員手里。教師的文化素質、教育能力影響學生素質的提高。“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教育以生活為中心,必須要求教師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社會知識,才能培養出“社會的入”。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
13、當教師的 知識視野比學校的教學大綱寬得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能夠成為教育過程中45 或 40 分鐘內讓學生輕松自如地獲得知識并增強能力,才能把知識教育和能力訓練緊密結合起來,融匯成促進學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力量。使學生從無知到有知,從無能到多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4 、 改革考試和評價方法。 “生活教育”理論把生活作為教育的范圍,把 “做”作為教與學的中心。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停留在考分,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現代教師之所以要加班加點提高學生的分數,是因為現行的教育評估制度以升學率高低為評估標準。所以要堅決改革評價標準。在開展對中小學督導評估的過程中,學校要做好自我評估工作
14、,充分發揮學校領導和教導和教師的主體作用。要積極改革和完善對干部、教育的評價工作,使督導評估起到改革學校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要讓學生從分數的陰影中走出來。上海有位老師寫了一篇文章分數你這惡魔,說有位學生因為考了95 分,其家長痛打他,讓其不敢回去。此文剖析了現行考試和評價方法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危害。因此我們要改革傳統的考試形式和評分辦法。除了書面測驗以外,還要通過口頭測驗、動手實驗等形式考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對學生的評價,要改變單純用分數衡量的片面、錯誤的做法。要以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為依據,制定切合兒童少年發展實際的各科教學目標,逐漸形成由思想品德鑒定,學科成績和身體素質等
15、內容構成的綜合性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考試“指揮棒 ”的作用,發揮它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限制它的消極作用。5 、以“做”為中心,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生活教育“理論”啟示我們: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學習負擔的根本保證。“教學做合一”教師要深入研究教育對象,“目中有人”。要研究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知識能力基礎。不但要研究學生群體,還要研究學生個體,在統一進行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照顧學生個體的特殊需要,實施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充分
16、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歡樂。必須使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結合,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教給學生學法、教給學生做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會實踐,放手讓學生去做,決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會,在做中提高,總之一句話,在“做”字上看成果,真正達到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行以求知更行”。6 、優化育人環境。生活教育理論啟示我們:應該優化育人環境,才能對學生施以積極的影響。“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網絡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加之雙休日的施行,來自社會的種種影響越來越明顯地作用于學生,而這些影響往往是良莠并存。因此應優化
17、育入環境,發揮社區教育的功能,積極推進“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進程。加強環境建設,優化育入環境。首先,要注意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圈,通過大力宣傳,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育入環境。二是要注意改善已有物質環境,賦予其道德感染力。其次,建立社會活動基地,為正常開展活動提供保障。實施教育管理,提高育人成效。環境育人是整個教育大系統中的一部分,必須以教育總目標為準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育目標,落實教育責任,做到教育有的放矢。同時要加強活動管理。注重活動過程的管理,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來變通暫時無法改變的物質環境,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讓廣大學生成為社會的積極成員,是教育社會化的基本要求。如今,教育改革似已進入“高原狀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于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注冊會計師合并報表結構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中的工作量評估與分配考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趨勢與方法的創新性試題及答案
- 特殊學校課題申報書
- 寧夏吳忠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統編版專題練習((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定期評估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復習情況試題及答案
- 個人經驗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綜合能力考察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風險評估方法探討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考生選校建議試題及答案
- 汽車保險防災防損課件
- 電工學(第8版)(上冊 電工技術) 課件全套 秦曾煌 第1-14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 傳感器
- 二手車市場管理制度
- 專題06 修改病句或語段-五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知識點專題復習講練測(學生版)
- 值日生表格模板
- Creo-7.0基礎教程-配套課件
- 全國水利ABC證單選題六
- 管道支架重量計算表-2
- 酒店明住宿清單(水單)
- 2022漂浮式光伏組件安裝技術方案
- 音樂(歌唱)《買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