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扣式腳手架搭設要求規范_第1頁
碗扣式腳手架搭設要求規范_第2頁
碗扣式腳手架搭設要求規范_第3頁
碗扣式腳手架搭設要求規范_第4頁
碗扣式腳手架搭設要求規范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則1.0.1 為了在碗扣式腳手架的設計與施工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規,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制定本規范。1.0.2 本規范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腳手架及模板支撐架的設計、施工和使用。其它用途如:煙囪、水塔等一般構筑物以及道路、橋梁、水壩等工程可按照本規范的原則執行。1.0.3 落地碗扣式腳手架當搭設高度H20m 時可按普通架子常規搭設,當搭設高度H>20m 及超高、超重、大跨度的模板支撐體系必須制定專項施工設計方案,并進行結構分析和計算。1.0.4 與碗扣式腳手架結構類型相似的其他腳手架可參照本規范的原則執行。1.0.5 碗扣式腳手架的設計與施工除

2、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術語、符號21 術語2.1.1 碗扣式腳手架CuplokScaffolding采用碗扣方式連接的鋼管腳手架。2.1.2 碗扣節點Cuplok Joint腳手架碗扣連接的部位。2.1.3 立桿Standing Tube碗扣腳手架的豎向支撐桿。2.1.4 上碗扣Bell Shape Cap沿立桿滑動起鎖緊作用的碗扣節點零件。2.1.5 下碗扣Bowl Shape Socket.焊接于立桿上的碗型節點零件。2.1.6 立桿連接銷Pin立桿豎向接長連接專用銷子。2.1.7 限位銷 limitPin焊接在立桿上能鎖緊上碗扣的定位銷。2.1.8 橫桿F

3、lat TubeCross碗扣式腳手架的水平桿件。2.1.9 橫桿接頭Spigot焊接于橫桿兩端的連接件。2.1.10 專用斜桿: Special Batter Tube帶有旋轉橫桿接頭,提高框架平面穩定性的斜向拉壓桿。2.1.11 水平斜桿Horizontal SlantTube鋼管兩端焊有插頭的水平連接斜桿。2.1.12 十字撐CrossBracing用作雙排腳手架豎向加強支撐的構件。2.1.13 八字斜桿Splayed Slant Strut斜桿八字型設置方式。2.1.14 間橫桿: Intermediate Flat Tube.鋼管兩端焊有插卡裝置的橫桿。2.1.15 挑梁: Brac

4、ket腳手架作業平臺的挑出構件,分寬挑梁和窄挑梁。2.1.16 連墻桿ConnectedAnchor in Wall腳手架與建筑物連接的構件。2.1.17 可調底座: JackSupport可調節高度的底座。2.1.18 可調托撐: U- Jack立桿頂部可調節高度的頂撐。2.1.19 梯架Stair腳手架上施工人員上下通行的梯子。2.1.20 腳手板Scaffold Board施工人員在腳手架上行走及作業用平臺板。2.1.21 廊道Corridor Way雙排腳手架內外立桿間人員上下行走和運輸施工材料的通道。2.1.22 幾何不變性GeometricalStability桿系結構構成幾何不變

5、的性能。2.2 符號.2.2.1 荷載和荷載效應橫桿彎矩; 單肢立桿彎矩;立桿軸向力; 0 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 腳手架結構自重; 腳手板及構配件自重; 歐拉臨界力; 施工荷載軸向力; 施工荷載軸向力總和; 風荷載作用下連墻件的軸向力; 風荷載作用下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作用在立桿上的垂直荷載; 作用在橫桿上的集中荷載; 支撐架模板自重標準值; 2 新澆砼及鋼筋自重標準值; 3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 4 振搗砼產生的荷載;. 節點風荷載; 風荷載標準值; 基本風壓; 節點風荷載的斜桿內力; 節點風荷載的立桿內力; 腳手板自重; 橫桿抗彎強度。2.2.2 材料、構件設計

6、指標 鋼材的彈性模量; 碗扣節點極限抗剪強度值; 扣件抗滑強度設計值;? 鋼材的抗拉、抗壓、抗彎強度設計值; 橫桿允許撓度; 橫桿最大撓度;?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2.2.3 幾何參數立桿截面面積; 連墻件的凈截面面積;. 單肢立桿底面面積;架體高度; 連墻件水平間距;鋼管截面慣性矩支座跨度; 連墻件豎向間距; 、 支撐架立桿縱向、橫向間距;截面模量; 雙排腳手架立桿縱距; 梁至支座邊距; 腳手板層數; 施工層數; 步距; 回轉半徑;l 計算長度。2.2.4 計算系數有效彎矩系數; 陣風系數;.截面塑性發展系數;腳手架風荷載體型系數;風壓高度變化系數;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擋風系數; 長細比。3

7、 主要構、配件3.1 碗扣節點構成:由上碗扣、下碗扣、立桿、橫桿接頭和上碗扣限位銷組成(圖 3.1)。圖 3-1 碗扣節點構成圖3.2 腳手架立桿碗扣節點應按0.6m 模數設置。3.3 立桿上應設有接長用套管及連接銷孔。.3.4 構、配件種類、規格及用途(表3.4)名稱立桿橫桿間橫桿專用斜桿專用斜桿十字撐窄挑梁寬挑梁表 3.4 碗扣式腳手架主要構、配件種類、規格及用途型號規格( mm )市場重量 (kg)設計重量( kg)LG-120 48× 3.5 × 12007.417.05LG-180 48× 3.5 × 180010.6710.19LG-240

8、48× 3.5 × 240014.0213.34LG-300 48× 3.5 × 300017.3116.48HG-30 48× 3.5 × 3001.671.32HG-60 48× 3.5 × 6002.822.47HG-90 48× 3.5 × 9003.973.63HG-120 48× 3.5 × 12005.124.78HG-150 48× 3.5 × 15006.285.93HG-180 48× 3.5 × 18007.437

9、.08JHG-90 48× 3.5 × 9005.284.37JHG-120 48× 3.5 × 12006.435.52JHG-120+30 48× 3.5(×1200+300)7.746.85JHG-120+60 48× 3.5(×1200+600)9.698.16XG-0912 48× 3.5 × 1507.116.33XG-1212 48× 3.5 × 1707.877.03XG-1218 48× 3.5 × 21609.668.66XG-1518

10、 48× 3.5 × 234010.349.30XG-1818 48× 3.5 × 255011.1310.04ZXG-0912 48× 3.5 × 12705.89ZXG-1212 48× 3.5 × 15006.768.73ZXG-1218 48× 3.5 ×2019XZC-0912 30× 2.5 × 13904.72XZC-1212 30× 2.5 × 15605.31XZC-1218 30× 2.5 × 20607TL-30寬

11、度 3001.681.53TL-60寬度 6009.308.60.立桿連接銷可調底座可調托座腳手板架梯.LLX120.18KTZ-45可調范圍 3005.82KTZ-60可調范圍 4507.12KTZ-75可調范圍 6008.5KTC-45可調范圍 3007.01KTC-60可調范圍 4508.31KTC-75可調范圍 6009.69JB-1201200x27012.8JB-1501500x27015JB-1801800x27017.9JT-2552546×53034.73.5 構、配件材料、制作要求3.5.1碗扣式腳手架用鋼管應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

12、92 )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 )中的 Q235A 級普通鋼管,其材質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 )的規定。 .5.2碗扣架用鋼管規格為 48×3.5mm,鋼管壁厚不得小于 3.5 -0.025mm 。3.5.3 上碗扣、可調底座及可調托撐螺母應采用可鍛鑄鐵或鑄鋼制造,其材料機械性能應符合GB9440 中 KTH330-08及 GB11352 中 ZG270-500 的規定。3.5.4下碗扣、橫桿接頭、斜桿接頭應采用碳素鑄鋼制造,其材料機械性能應符合GB11352 中 ZG230-450 的規定。3.5.5采用鋼板熱沖壓整體成形的下碗扣,鋼板

13、應符合 GB700 標準中 Q235A級鋼的要求, 板材厚度不得小于 6mm。并經600 650·C 的時效處理。嚴禁利用廢舊銹蝕鋼板改制。3.5.6 立桿連接外套管壁厚不得小于3.5-0.025mm,內徑不大于50 mm,外套管長度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長度不小于110mm。3.5.7 桿件的焊接應在專用工裝上進行,各焊接部位應牢固可靠,焊縫高度不小于3.5mm,其組焊的形位公差應符合表3.5.7 的要求表 3.5.7 桿件組焊形位公差要求序號項目允許偏差( mm)桿件管口平面與鋼管軸線垂直度0.52立桿下碗扣間距±13下碗扣碗口平面與鋼管軸線垂直度14接頭的接觸弧面與

14、橫桿軸心垂直度15橫桿兩接頭接觸弧面的軸心線平行度13.5.8 立桿上的上碗扣應能上下串動和靈活轉動,不得有卡滯現象;桿件最上端應有防止上碗扣脫落的措施。.3.5.9 立桿與立桿連接的連接孔處應能插入 12mm連接銷。3.5.10 在碗扣節點上同時安裝14 個橫桿,上碗扣均應能鎖緊。3.5.11 構配件外觀質量要求:1 鋼管應無裂紋、凹陷、銹蝕,不得采用接長鋼管;2 鑄造件表面應光整,不得有砂眼、縮孔、裂紋、澆冒口殘余等缺陷,表面粘砂應清除干凈。3 沖壓件不得有毛刺、裂紋、氧化皮等缺陷;4 各焊縫應飽滿,焊藥清除干凈,不得有未焊透、夾砂、咬肉、裂紋等缺陷;5 構配件防銹漆涂層均勻、牢固。6 主

15、要構、配件上的生產廠標識應清晰。3.5.12 可調底座及可調托撐絲桿與螺母捏合長度不得少于4-5 扣,插入立桿內的長度不得小于150mm。4 荷載4.1 荷載分類4.1.1 作用于腳手架和模板支架上的荷載,可分為永久荷載(恒荷載)和可變荷載(活荷載)兩類。4.1.2 腳手架的永久荷載,一般包括下列荷載:1 組成腳手架結構的桿系自重,包括:立桿、縱向橫桿、橫向橫桿、斜桿、水平斜桿、八字斜桿、十字撐等自重;2 配件重量,包括:腳手板、欄桿、擋腳板、安全網等防護設施及附加構件的自重;設計腳手架時,其荷載應根據腳手架實際架設情況進行計算。4.1.3 腳手架的可變荷載,包括下列荷載:1 腳手架的施工荷載

16、,腳手架作業層上的操作人員、器具及材料等的重量。2 風荷載。4.1.4 模板支架的永久荷載,一般包括下列荷載:1 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結構荷載,包括:新澆筑混凝土、鋼筋、模板、支承梁(楞)等自重。.2 組成模板支架結構的桿系自重,包括:立桿、縱向及橫向水平桿、水平及垂直斜撐等自重。3 配件自重,根據工程情況定,包括:腳手板、欄桿、擋腳板、安全網等防護設施及附加構件的自重。4.1.5 模板支架的可變荷載,包括下列荷載:1 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2 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3 風荷載。4.2 荷載標準值4.2.1腳手架結構桿系自重標準值,可按本規范表3.4 采用。4.2.2 腳手架配件重量標準值,

17、可按下列規定采用。1腳手板自重標準值統一按 0.35KN/m2取值。2操作層的欄桿與擋腳板自重標準值按0.14KN/m 取值。3腳手架上滿掛密目安全網自重標準值按0.01KN/m2 取值。4.2.3 模板支撐架荷載標準值:1 模板支撐架的自重標準值Q1 :應根據模板設計圖紙確定。對一般肋形樓板及無梁樓板模板的自重標準值,可按表4.2.3-1 采用。表 4.2.3-1 水平模板自重標準值( KN/m2 )序號模板的構件名稱竹、木膠合板及木模板定型鋼模板1平面模板及小楞0.300.502樓板模板(其中包括梁模板)0.500.752 新澆筑混凝土自重(包括鋼筋)標準值Q2:對普通鋼筋混凝土可采用25

18、 KN/m3 ,對特殊鋼筋混凝土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3 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Q3 :取 2 KN/m2 。4.2.4 腳手架的施工荷載標準值,可按下列規定采用:1 操作層均布施工荷載的標準值,應根據腳手架的用途,按表4.2.4 采用。表 4.2.4 操作層均布施工荷載標準值腳手架用途荷載標準值( KN/m2 )結構腳手架3.0裝修腳手架2.02 腳手架的操作層層數按實際計算。4.2.5 模板支撐架的施工荷載標準值1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按均布活荷載取1.0 KN/m2 。2 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可采用2.0 KN/m2 。4.2.6 作用于腳手架及模板支撐架上的水平風荷載

19、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W= 0.7 ·Wo( 4.2.6)kz s式中: W 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z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規定采用,見附錄A 表 A ; 風荷載體型系數,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規定的豎直面取0.8;sW o 基本風壓(KN/m2 ),按現行國家標準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規定采用, 見附錄 A 圖 A ;4.2.7 滿掛密目安全網的腳手架擋風系數宜取 0.8。.4.3 荷載的分項系數4.3.1 計算腳手架及模板支撐架構件強度時的荷載設計

20、值,取其標準值乘以下列相應的分項系數:1 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取1.2 ;計算結構傾覆穩定時,取0.9。2 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取1.4。4.3.2 計算構件變形(撓度)時的荷載設計值,各類荷載分項系數,均取1.0。4.4 荷載效應組合4.4.1 設計腳手架及模板支架時,其架體的穩定和連墻件承載力等應按表4.4.1 的荷載組合要求進行計算。表 4.4.1 荷載效應組合序號計算項目荷載組合1立桿穩定計算 永久荷載 +可變荷載 永久荷載 +0.9 (可變荷載 +風荷載)2連墻件承載力計算風荷載 +3.0KN3斜桿強度和連接扣件(抗滑)強度計算風荷載5. 結構設計計算5.1 基本設計規定:5.1.1

21、 本規范的結構設計依據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01 和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2003 及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 等國家標準的規定。采用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法,以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5.1.2 腳手架的結構設計應保證整體結構形成幾何不變體系,以“結構計算簡圖 ”為依據進行結構計算。腳手架立、橫、斜桿組成的節點視為“鉸接 ”。5.1.3 腳手架立、橫桿構成網格體系幾何不變條件應保證(滿足 )網格的每層有一根斜桿(圖5.1.3)。.圖 5.1.3 網絡結構幾何不變條件5.1.4 模板支撐架(滿堂架

22、)幾何不變條件應保證(是 )沿立桿軸線(包括平面x、y 兩個方向)的每行每列網格結構豎向每層有一根斜桿(圖5.1.4),也可采用側面增加鏈桿與結構柱、墻相連(圖5.1.4-1 所示)或采用格構柱法(圖5.1.4-2)。圖 5.1.4 滿堂架幾何不變體系.圖 5.1.41 側面增加支撐鏈桿法圖 5.1.42 格構柱法5.1.5 雙排腳手架沿縱軸x 方向形成兩片網格結構的幾何不變條件可采用每層設一根斜桿(圖 5.1.5),在 y 軸方向應與連墻件支撐作用共同分析:1 當兩立桿間無斜桿時(圖5.1.5a),立桿的計算長度l0 等于拉墻件間垂直距離;2 當兩立桿間增設斜桿(圖5.1.5 b)則其立桿計

23、算長度l0 等于立桿節點間的距離。3 無拉墻件立桿應在拉墻件標高處增設水平斜桿,使內外大橫桿間形成水平桁架(圖5.1.5A A 剖面)。.圖 5.1.5 雙排外腳手架結構計算簡圖5.1.6 雙排腳手架無風荷載時,立桿一般按承受垂直荷載計算,當有風荷載時按壓彎構件計算。5.1.7 當橫桿承受非節點荷載時,應進行抗彎強度計算,當風荷載較大時應驗算連接斜桿兩端扣件的承載力;5.1.8 所有桿件長細比 l0 i 不得大于 250。5.1.9 當桿件變形有控制要求時,應按照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其變形。5.1.10 腳手架不掛密目網時,可不進行風荷載計算;當腳手架采用密目安全網或其他方法封閉時,則應按擋風

24、面積進行計算。5.2 施工設計5.2.1 施工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 工程概況:說明所服務對象的主要情況,外腳手架應說明所建主體結構高度,平面形狀及尺寸;模板支撐架應按平面圖說明標準樓層的梁板結構。2 架體結構設計和計算:.第一步:制定方案;第二步:荷載計算;第三步:最不利位置立桿、橫桿、斜桿強度驗算,連墻件及基礎強度驗算;第四步:繪制架體結構計算圖(平、立、剖)。3 確定各個部位斜桿的連接措施及要求,模板支撐架應繪制頂端節點構造圖;4 說明結構施工流水步驟,編制構配件用料表及供應計劃;5 架體搭設,使用和拆除方法;6 保證質量安全的技術措施。5.2.2 架體的構造設計尚應符合本規范第六章的有

25、關規定。5.3 雙排腳手架的結構計算5.3.1 無風荷載時,單肢立桿承載力計算1 立桿軸向力按下式計算:N = 1.2 (N G1+NG2)+1.4 NQi(5.3.11)式中: N G1 腳手架結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KN/m2 );N G2 腳手板及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KN/m2 );N 施工荷載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分雙排腳手架與模板支撐架兩種情況(KN/m2 )。Qi2 單肢立桿穩定性按下式計算:NA f( 5.3.1 2).式中: A 立桿橫截面積; 軸心受壓桿件穩定系數,按細長比查本規范附錄C;f 鋼材強度設計值,查本規范附錄B 表 B2 。5.3.2 組合風荷載時單肢立

26、桿承載力計算:1 風荷載對立桿產生彎矩按下式計算:M w = 1.4 a l 02 WK / 10(5.3.2 1)式中: M w 單肢立桿彎矩(KN·m);a 立桿縱矩( m);W k 風荷載標準值(KN /m2 );l 0 立桿計算長度( m);2 單肢立桿軸向力按下式計算:N w=1.2( NG1+ N G2) +0.9 ×1.4 NQI(5.3.2 2 )3 立桿壓彎強度按下式計算:N w/ A+ 0.9 Mw/ W(1- 0.8N w/N E) f(5.3.2 3 )式中: 有效彎矩系數,采用1.0; 截面塑性發展系數,鋼管截面為1.15;W 立桿截面模量;N E

27、歐拉臨界力, NE=2EA/2(E 為材料彈性模量, 為壓桿長細比)。.5.3.3 連墻件計算1 在風荷載作用下連墻件的軸向力應按下式計算:N c=1.4 W K ·L1 ·H1(5.3.31)式中: N c 風荷載作用下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 );L 1、H 1連墻件豎向及水平間距(m)。2 連墻件強度及穩定應按下式計算:Nc No · Ac·f(5.3.32 )式中: No 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取3KN ;Ac連墻件的毛截面積(mm2);3 當采用鋼管扣件連接時應驗算其抗滑承載力。5.4 雙排外腳手架的搭設高度5.4.1 雙排

28、外腳手架的搭設高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1 最不利立桿的單肢承載力(應為立桿最下段);2 施工荷載及層數及腳手板鋪設層數;3 立桿的縱向和橫向間距及橫桿的步距;4 拉墻件間距;5 風荷載等的影響。5.4.2 最不利立桿的單肢承載力的計算,應根據5.1.5 條的兩種情況確定最不利單肢立桿的計算長度;確定單肢立桿承載能力: N Af。.5.4.3 計算立桿的軸向力,根據施工條件確定荷載等級和層數以及腳手板的層數,計算立桿的軸向力(圖5.4.3)。圖 5.4.3 搭設高度計算圖1腳手板荷載對立桿產生的軸向力:層數;腳手板自重載荷G2。N G2 G × 2(5.4.3 1)2施工荷載:層數;施

29、工荷載 Q3 。 .N Q1 Q × 2(5.4.3 2)5.4.4 計算每步腳手架自重N G 10.5 (5.4.4)式中: 步距(); 1 立桿每米重量( KN ); 廊道橫桿單件重量( KN ); 縱向橫桿單件重量( KN ); 內外立桿間斜桿或十字撐重量( KN )。5.4.5 搭設高度計算.不組合風荷載時按下式計算:H N ( 1.2NQ K 1.4NQK ) h 1.2NQ( 5.4.5)式中: N 單肢立桿承載力,按(5.3.12)式計算。組合風荷載時的H 值應按( 5.3.2 3)立桿壓彎公式驗算。5.5地基承載力計算5.5.1 立桿最小底面積的計算Ag = N /

30、f g(5.5.1)式中: Ag 支撐單肢立桿底座面積(m2);f g地基承載力設計值(Kpa)按地勘報告選用,當地基為回填土時乘以地基承載系數5.5.2 當地基為巖石或混凝土時,可不進行計算,但應保證立桿底座與基底均勻傳遞荷載。5.5.3 當地基為回填土時,必須分層夯實,并應考慮雨水滲透的影響。地基承載系數:對碎石土、砂土、回填土應取0.4;對粘土應取0.5。5.5.4 當腳手架搭設在結構的樓板、挑臺上時,立桿底座應鋪設墊板,并應對樓板或挑臺等的承載力進行驗算。5.6模板支撐架計算5.6.1 單肢立桿承載力的計算1 單肢立桿軸向力計算公式N = 1.2Q + 1.4 (Q +Q ) 

31、3;Lx ·Ly +1.2 Q2V(5.6.11)式中:Lx 、Ly 單肢立桿縱向及橫向間距(m);V L x 、 L y 段的混凝土體積(m3)。.2 單肢立桿承載力計算公式同( 5.3.1 2)。5.6.2 橫桿承載力及撓度計算1 當橫桿支撐梁時(圖5.6.2),橫桿彎矩按下式計算:應對橫桿進行抗彎強度計算,可將作用在橫桿上的均布荷載轉化為兩集中荷載P。橫桿彎矩按下式計算:M Pc·C( 5.6.21)式中: M 橫桿彎矩( KN ·m);Pc- 梁砼重量及模板重量的1 2;C-梁邊至立桿之間距離。2 橫桿抗彎強度按下式計算:M /W f( 5.6.22)式中

32、: W-鋼管的截面模量。圖 5.6.2 橫桿彎矩計算簡圖.3 橫桿的撓度應符合下式規定:式中: 橫桿的最大撓度; 容許撓度,應按設計要求確定。5.6.3 碗扣節點承載力按下式驗算:Pc Qb(5.6.3)式中: Qb 下碗扣抗剪強度設計值,取60KN 。5.6.4 當模板支撐架高度大于8 米并有風荷載作用時,應對斜桿內力進行計算,并驗算連接扣件的抗滑能力(圖5.6.4)。圖 5.6.4 斜桿內力計算簡圖1 當對架體內力計算時將風荷載化解為每一結點的集中荷載W;.2W 在立桿及斜桿中產生的內力、按下式計算:3 自上而下疊加斜桿最大內力為n1,驗算斜桿兩端連接扣件抗滑強度:( 5.6.4 3)式中

33、: Q 扣件抗滑強度,取8KN 。4 當下部無密目安全網時,只需計算頂端模板的風荷載。5.6.5 高度大于 8 米的模板支撐架并有風荷載作用時,應驗算迎風立桿所產生的拉力,不得超過立桿軸向力荷載,即PW 0,否則應采取措施保證架體整體穩定。相應風荷載在另一側立桿中產生的壓力,應疊加到立桿軸向力中并驗算其強度。5.6.6 當采用纜風繩維持架體整體穩定時,纜風繩的初始拉力在立桿中的數值應疊加到立桿軸力中;纜風繩的拉設與拆除應對稱,否則應計算其偏心作用。6 構造要求6.1 雙排外腳手架6.1.1 雙排腳手架應根據使用條件及荷載要求選擇結構設計尺寸,橫桿步距宜選用1.8m,廊道寬度(橫距)宜選用1.2

34、m,立桿縱向間距可選擇不同規格的系列尺寸。6.1.2曲線布置的雙排外腳手架組架時,應按曲率要求使用不同長度的內外橫桿組架,曲率半徑應大于2.4米。6.1.3雙排外腳手架拐角為直角時, 宜采用橫桿直接組架 (圖 6.1.3a);拐角為非直角時, 可采用鋼管扣件組架(圖 6.1.3b)。.(a)橫桿組架(b)鋼管扣件組架圖 6.1.3 拐角組架圖6.1.4 腳手架首層立桿應采用不同的長度交錯布置,底部橫桿(掃地桿)嚴禁拆除,立桿應配置可調底座(圖6.1.4)。圖 6.1.4 首層立桿布置圖6.1.5 腳手架專用斜桿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斜桿應設置在有縱向及廊道橫桿的碗扣節點上;2 腳手架拐角處及

35、端部必須設置豎向通高斜桿(圖6.1.5);3 腳手架高度 20m時,每隔 5 跨設置一組豎向通高斜桿;腳手架高度大于20m 時,每隔 3 跨設置一組豎向通高斜桿;斜桿必須對稱設置(圖6.1.5);.4 斜桿臨時拆除時,應調整斜桿位置,并嚴格控制同時拆除的根數。圖 6.1.5 專用斜桿設置圖6.1.6 當采用鋼管扣件做斜桿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斜桿應每步與立桿扣接,扣接點距碗扣節點的距離宜150mm;當出現不能與立桿扣接的情況時亦可采取與橫桿扣接,扣接點應牢固;2 斜桿宜設置成八字形,斜桿水平傾角宜在45o 60o 之間,縱向斜桿間距可間隔12 跨(圖 6.1.6);3 腳手架高度超過20m 時

36、,斜桿應在內外排對稱設置。.圖 6.1.6 鋼管扣件斜桿設置圖6.1.7連墻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連墻桿與腳手架立面及墻體應保持垂直,每層連墻桿應在同一平面,水平間距應不大于4 跨;2 連墻桿應設置在有廊道橫桿的碗扣節點處,采用鋼管扣件做連墻桿時,連墻桿應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連接,連接點距碗扣節點距離應 150mm;3 連墻桿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壓荷載的剛性結構。6.1.8 當連墻件豎向間距大于4m 時,連墻件內外立桿之間必須設置廊道斜桿或十字撐(圖 6.1.8)。.圖 6.1.8 廊道斜桿及十字撐設置示意圖6.1.9 當腳手架高度超過20 米時,上部20 米以下的連墻桿水平處必須設置水平斜桿。6.1.10 腳手板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鋼腳手板的掛鉤必須完全落在廊道橫桿上,并帶有自鎖裝置,嚴禁浮放;2 平放在橫桿上的腳手板,必須與腳手架連接牢靠,可適當加設間橫桿,腳手板探頭長度應小于150mm;3 作業層的腳手板框架外側應設擋腳板及防護欄,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