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經濟_第1頁
商品和商品經濟_第2頁
商品和商品經濟_第3頁
商品和商品經濟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商品和商品經濟教學目標本課是全書的起始課和理論基礎。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懂得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 了解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為學習和理解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打下理論基礎,也為以后各課的學習作好知識上的準備。具體要求1. 知識要求1. 識記以下知識:商品經濟的基本含義、存在條件和類型。貨幣的職能。人民幣的主幣和輔幣;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所使用的紙幣名稱。2. 理解以下知識:商品的含義;商品與物品、商品與勞動產品的區別和聯系。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區別。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

2、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生產率成反比。價格、商品流通、紙幣、通貨膨脹的含義。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3、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以下問題;結合現實中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起源和本質說明正確認識貨幣的作用。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2. 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抽象思維能力;由已知判斷合乎規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斷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運用基本理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以及黨的經濟政策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3. 思想覺悟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優勝劣汰的競爭意識、時間觀念、效率觀念,以適

3、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同時,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正確認識和對待貨幣的作用,破除“金錢萬能論”。教學重點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條件。商品經濟存在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只有了解商品經濟的產生條件、近而了解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才能懂得社會主義也是商品經濟,進而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商品和商品的兩上基本屬性。商品和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全書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以后教材中講到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建立在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的。所以必須作為教學重點。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這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之一。只有懂得這一道理,才能深刻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有價值規律的第二

4、和第三個作用。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這部分內容也屬于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現實的商品交換都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不懂得貨幣就不懂得價值規律。價值規律及作用。從理論上講,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從實踐上講,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只有懂得價值規律及其作用,才能理解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制中起基礎性作用。教學難點商品的兩上基本屬性及其相互關系。這部分內容是從復雜的經濟現象中高度概括出來的,而不是靠直觀所能把握的,因此教學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例關系。它們之間所以成反比例關系的關鍵

5、是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總量不變。而這與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似乎是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它所創造的價值總量也就越高,這對教學中理解這一問題會產生一定的難/ 度。價值規律規律的表現形式及其作用。要理解這一問題,必須透過現象看本制裁,靠直觀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教學中有一定難度。課時安排原則上一框題一課時,共八課時第一課時復習提問1.2.什么是經濟?學習經濟常識的意義?導入新課通過前言部分的學習,我們知識了?“經濟就是指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提關系”我們學習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可以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經濟

6、的概況,明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和方向;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做有經濟頭腦的人;增強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有經濟生活中的行為。而查達此目的,必須從分析最覺的經濟現象商品和商品經濟開始,從而透過現象看本質,認識有關商品、貨幣的一般知識及其支配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價值規律。第一課商品和商品經濟(板書)講授新課請同學們閱讀引言和粗讀第一課的節標題、框標題后回答以下問題:1.引言部分說明了什么問題?2.第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閱讀、思考)請同學們回答第一個問題:引言部分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引言部分主要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是講“商品是市場上最覺的經濟現象,與我們

7、的生活關系密切。學習經濟常識,也必須從了解商品開始”。(劃書第 5 頁第 1 段)二是講我們應通過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把握其中的經濟規律,“學習了本課,我們將了解有關商品的一般知識,知道貨幣的本質和職能,初步認識價值規律是支配商品經濟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劃分第 5 頁第 1 段)請同學們回答第二個問題:本課書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出本課的知識框架。這里只是粗讀,主要是讓學生對本課要學習的知識及其內在聯系有個初步了解,待全課講完后,再總結歸納本課較詳細的知識綱目。)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節“商品”中的第一個問題: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第一節商 品(板書)1.商品經濟的產生和

8、發展(板書)1) 什么是商品(板書)(提問)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什么是商品?(學生答)人們從商店或農貿市場買來的糧食、蔬菜、雞蛋和肉;從百貨商店買來的電視機、錄音機、書和本;工人買來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農民買來的化肥、農藥和拖拉機 , 總之,凡是用錢買來東西都是商品。(教師)“凡是用錢買來的東西就是商品”,這只是從我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現象上看問題,我們要求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給商品下個科學的定義。“概念”是對于同類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質的特性的反映。我們要給“商品”這個概念下個科學的定義,就必須從千千萬萬、形形色色的具體商品中概括出它們的共同本質。(提問)你們能從糧食、蔬菜、衣服、農藥、化肥、鋼筆

9、、書籍等物品中說出為什么稱它們為商品嗎?換句話說,商品必須具備什么條件?(目的: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商品的定義。)(同學甲答) 凡是商品都必須是勞動產品。 如我們買來的糧食、蔬菜、衣服、 鞋帽,農民購買化肥、農藥,工廠購買機器、設備,都是工人或農民的勞動產品。(教師講解)同學甲說的對,凡是商品都必須是勞動產品,但勞動產品就一定是商品嗎?(同學們看書第6 頁的“想一想”)(同學乙答)勞動產品也不都是商品。如農民種的糧食、蔬菜,留著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農民生產 10000 斤糧食,賣出 8000 斤,剩下 2000 斤自己吃,這 2000 斤糧食就不是商品。(教師講解)同學們回答

10、正確。通過討論,我們可歸納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凡是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板書)勞動產品必須用于交換才是商品(板書)可見,商品的定義是:“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板書并指導劃書第6 頁第 2 段)(提問)為什么農民從河、湖、井水是自然資源,不是勞動產品;而城鎮的自來水經過了自來水廠工人的勞動(汲取、凈化、輸送),是勞動產品,自來水成了商品,所以必須付水費。(教師講解)同樣道理, 是勞動產品的自然如空氣、陽光等,也不是商品。下面,我們把商品、物品、勞動產品三者的關系用圖示表示出來。(提問)元旦前夕,同學們互贈禮品,李明同學把自己動手制作的禮品送給同學,王力同學從商店買來禮品送給同學,你們說

11、這兩種禮品都是商品嗎?(同學甲答)李明同學制作的禮品雖是勞動產品,但不是買來的,所以不是商品。(同學乙答)從商店買來的禮品,因既中勞動產品,又是通過交換得到、再送給別人的所以是商品。(教師講解)同學甲說的對,自己制作的禮品雖是勞動產品,但不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不是是商品。同學乙的觀點是錯誤的。 王力買來的禮品, 在商店七在生產廠家時是商品 (待交換或為交換而生產) ,一旦買回家,就退出流通領域,成為消費品。王力再把它送給同學,是為了發展友誼,而且是為了交換。王力接授禮品同學的關系不是買賣關系,所以他送出的禮品不是商品。可見,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變的,二者可以轉化的。商品一旦離

12、開流通領域,就成了消費品或待消費品了。(過渡到下個問題)商品作為勞動產品,可以說自從有人類社會時就有了,但用于交換則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下面我們要研究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的條件。2) 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板書)預習思考: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6 頁第 3 自然段 第 7 頁第 3 自然段后回答以下問題:商品經濟的產生過程?商品經濟的產生條件?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個問題:1.商品經濟的產生過程(板書)(同學回答后教師歸納)1) 商品不是從來就有的,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漸產生的(板書)A. 在原始社會的很長時期內, 由于生產力極其低下, 沒有剩余產品, 不可能

13、有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B.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 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 即農業和畜牧業的分工, 勞動生產率有了明顯提高,產品有了剩余, 于是農業部落和畜牧部落之間把公有的多余產品進行交換。不過,此時直接以交換為的的生產即商品生產還沒有產生。目C. 原始社會末期, 生產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出現了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人們使用勞動工具也由石器過渡到金屬工具。勞動效率的提高和金屬工具的使用,使得個體勞動成為可能。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盛行后, 生產資料出由原來公社會所有逐漸變為個體家庭私有了。 私有制產生了。這時,商品生產就不僅在原始公社會之間進行,而且在原始公社內部開始盛行。

14、手工業者用分生產的手工業品,同農業生產者交換糧食,同畜牧業者交換肉類、毛皮,以維持自己的生活。這些手工業者的生產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是真正的商品生產。有了商品生產,必然有商品交換,于是商品經濟問世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得就是商品經濟。(提問)從商品經濟的產生過程,你知道了什么是商品生產?什么是商品經濟?(同學回答后教師歸納)2) 商品生產(板書)“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即商品生產”。 (劃分第 7 頁第 1 段)3) 商品經濟(板書)“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就是商品經濟”。(劃分第7 頁第 1 段粗體字)(教師講解)請同學們注意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商品經濟三者的區別:商品生產是直接以

15、交換為目的生產。商品交換是商品生產者相互讓渡蔌買賣商品的行為。需指出的是:出現在原始部落間、由部落首領出面進行的剩余產品的交換,是最初的商品交換;商品生產出現以后經常出現的商品交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它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提問)從商品經濟的產生過程,你能歸納出商品經濟的產生有幾個條件以及為什么嗎?2.商品經濟的產生條件(板書)(教師講解)社會分工使得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只能生產某種或某些產品。為了滿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換勞動產品。私有制表明,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勞動產品不是屬于大家共有。這樣,一方要獲得另一方的產品,

16、就必須通過商品交換。因此,商品經濟是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和私有制這兩個條件下產生的。(教師設疑) 從商品經濟的產生過程,我們知道了商品經濟的產生條件,你能推出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嗎?3.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板書)(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劃分第 7 頁第 3 段粗體字)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一般基礎。(劃分第7 頁第 3 段)因為有了社會分工,不同提生產者各自生產出不同的勞動產品,同時又都需要別人的產品,所以才需要互相交換。而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細,要求交換的范圍越廣,

17、次數越頻繁,商品經濟就越發達。因此,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存在的客觀需要。生產資料屬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現,使得交換從必要變為現實。(劃分)由于生產資料屬于不同的所有者,誰也不能無償地取得對方的產品,只能通過自愿互利的平等交換,才能獲得自己的產品。可見,生產資料屬于不同的所有者,使商品交換成為必須。(為了說明社會主義經濟也是商品經濟,特補充下面內容,因第二課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基礎之上的,而第二課教材對社會主義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理由未作說明。)(提問)商品經濟的產生條件與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能劃等號嗎?(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歸納)商品經濟的生產條件和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既有聯系、又有

18、區別。社會分工,既是商品經濟的產生條件,又是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因為有社會分工,才產生了交換的客觀需要,而且社會分工越細,專業化程度越高,交換的范圍越廣,次數越頻繁,商品經濟就越發達。但私有制只能是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而不能說是商品經濟存在的條件,因為生產資料屬于不販中所有者,既包括生產資料歸私人所菜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也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公有制存在著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它們作為生產資料的不同所有者, 有著各自的物質利益,它們之間的經濟聯系,只能通過買賣關系,在相互轉讓產品時必須實行等價交換;集體所有制企業之間提關系,也是不同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它們之間也是相互交換產品的關系;全民所有制內部不存在生產資料屬于不同所有者的關系,但存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