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似等非等”現象_第1頁
也談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似等非等”現象_第2頁
也談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似等非等”現象_第3頁
也談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似等非等”現象_第4頁
也談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似等非等”現象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也談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似等非等”現象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似等非等”現象加以論述。關鍵詞: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似等非等;探究國際商務英語是人們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時經常使用的英語。由于種種原因,在翻譯巾常常出現一些看似等值I1i事實上并非等值的翻譯。筆者于此,擬從五個方面對這類語育現象進行簡要總結。第一方面例1:我方已為這批貨物投保了價值為55萬美元的一切險和戰爭險。譯文l:We have effected insurance on this cosignment against All Risks and War Risk for$550000譯文2:We have

2、 eriected insurance on this cosignment against All Risks and War Risk for US$550000譯文3:We have effected insurance on this cosignment against All Risks and War Risk for US$550000(SAy FIVEHUNDRED AND FIFTY TH0USAND US D0LLARS ONLY)譯文I的翻譯似乎是等值翻譯,事實并非如此。貨幣符號“$”在譯文巾存在歧義。在這里,翻譯的第一要義“信”,首先不能實現,所以譯文l不是等值翻譯。

3、據劍橋高級學習詞典,符號“$”是dollar的意思,the standard unit of money used in the US,Canada,Australia,New Zealand and other countries它是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其他國家使用的標準貨幣單位。譯文l中的“$” (dollar)既可以指美兀,也可以指加元、澳元等其他一些國家的“元”,所以譯文l的翻譯不準確。但是“the dollar可以指美元,the value ofthe US dollar,used in comparing the values ofdifferent types of

4、money from aroundthe world例如:The dollar closed two cents down收市時一美元下降了二美分。譯文2在英譯金額后面沒有在括號內用大寫重復。在國際商務英語中,尤其是合同巾,這種翻譯是不嚴謹的。所以,以上翻譯中只有譯文3是等值翻譯。例2:我們已接受你方鋁板每噸500美元的價格。譯文1:We have accept your price ofUS$500 pertonforaluminum sheet譯文2:We have accept your price of US$500 per metricton for aluminum sheet。(

5、SAY FIVE HUNDRED US D0LLARSONLY)譯文】不確切。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明確規定:“國家采用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它計 單位為國家法定計 單位。”所以,這句話巾的“噸” 事實 是指“公噸”。但如果貿易另一方是英國公司,則可能會被鉆了文法二的空子,被理解為英噸,如果是美國公司,則可能會被理解為美噸。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常用的度垃衡制度除了國際單位制之外,還有米制(又稱公制)、英制、美制之分。相應地“噸”(ton)就有了長噸或英噸(1ongton)、短噸或美噸(shortton)和公噸(metric ton)之分。其換算為:l longton 1

6、016metrictons1shortton O907metricton顯然如果把 文中的“噸”直接翻譯成tof則可能會引起爭議。上述兩例非等值翻譯出現的原因,是對國際商務英語翻譯巾出現的貨幣單位和計培單位的翻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就提醒譯者,在進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遇到數字、貨幣單位、計量單位時,要倍加注意。如提到“法郎”時,要區分瑞士法郎、比利時法郎、盧森堡法郎或其他國家法郎;提到“噸”時,要區分是“英噸”、“美噸”還是公電,;提到夸脫(quart)、蒲式耳(bushe1)、加倫(glon)等,要注意英制、美制之分。第二方面試看下面的例子:例3:We learned from your

7、advertisement in Global Bostonthatyouare an exporterofglass artworks andwe aletakingtheliberty to ask you to send US some samples of the advertised products譯文l:從你方公司在波士頓全球報上的廣告中獲悉,你方是玻璃藝術品的出口商。我方冒昧請求寄送你方在廣告中所推銷產品的樣品。譯文2:從貴公司在波士頓全球報上的廣告中獲悉,貴公司是玻璃藝術品的出口商。我方冒昧致函,請貴公司惠送貴方在廣告中所推銷產品的樣品。譯文l已經完全表達了原文的內容,并無遺

8、漏,但我們仍認為譯文2優于譯文1,這是什么原因呢?何自然在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中提出:“語用學是理解語言、使用語言的學問,是講究語言合適、得體的學問。”由此可見,譯文2優于譯文l,豐要表現在語言更加合適、得體,因為它在翻譯巾遵循了禮貌的原則,達到了原語的語用效果,有利于雙方貿易的開展和達成。造成譯文l這種不等值翻譯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國際商務英語作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功能語體,在翻譯時,我們往往只追求了翻譯的準確,卻忽視了翻譯的得體。在處理這類翻譯問題時,根據漢語習慣,在涉及到對方公司名稱、地點、產品等時,要運用增詞法,適時地加 “貴公司”、“貴塒、“貴方產晶” 等;在談及我方時,則要用謙詞,諸如“敝

9、公司”、“我方”等。若需要對方做出某些直,則應加二表示“ 、“感謝”、“為盼”等表示尊敬的詞語。在翻譯成英文時,語氣一定要委婉,禮貌得體,切忌生硬,直接否定,并在旬中適時地加E “sincerely、thank you、“be obliged、“appreciate等詞。第三方面例4:I hope youI1 be entirely satisfied with this initialshipment譯文l:我希望您能對第一次裝運感到滿意。譯文2:我希望您能對第一批貨感到滿意。譯文l把“shipment翻譯成“裝運”,譯文2則翻譯成“裝載的貨”,意思不盡相同。譯文1的翻譯,錯在沒有對原文進行

10、分析,相當然的把“shipmenf翻譯成了“裝運”,但是對原文稍作思考,便會發現在這里把“shipmenf翻譯成“裝載的貨”,才是等值翻譯。出現這種誤譯的原因是對國際商務英語中一些介于專業術語與非專業術語之間的詞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對一詞多義現象,或一些名詞復數形式,在翻譯時沒有進行仔細分析。這類詞常見的有:import(進口,輸入)imports(進口、輸入的貨物)damage(損壞,毀壞) dam ages (賠償金)inflow (流人) inflows(流人物,流人量)supply(補給,供給)supplies(補給品,供給品)shipment(裝運,裝載)shipments(

11、裝運、運載的貨物)security(安全,防御)sequrities(有價證券)第四方面例5:The buyer has to bear all costs and risks of loss ofordam agetothe goodsfrom thatpoint譯文1:買方必須承擔全部費用以及貨物丟失或損壞的風險。譯文2:買方必須承擔全部費用以及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譯文l中,“loss被翻譯成了“丟失”,譯文2則翻譯成“滅失”,一字之差,意義懸殊。“loss一詞在國際商務英語中有兩層意思:一是貨物丟失;二是運載船只遇難,貨物沉人大海全部毀滅或在船只遇險時,為拯救船只,而將部分運載貨物投入

12、大海而毀滅。所以為了包含這兩層意思,常把“loss翻譯成“滅失”。(國際貿易英語王玉章370頁)出現類似錯誤的原因是對國際商務英語中的一些專業術語掌握不到位。專業術語有其穩定性和專業性的特點,在翻譯過程中不能任意增刪、修改。國際商務英語中專業術語的翻譯,主要依賴平時的積累和記憶,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這種誤譯的出現。第五方面例6:The document quotes the nam e ofthe shipper and thecarrying vessel,the ports ofshipment an d destination,the freightrate譯文l:提單提供了承運人的姓名和運

13、載船舶的船名,裝運港及目的港和運費率。譯文2:提單提供了發貨人的姓名和運載船舶的船名,裝運港及目的港和運費率。由于“shipper有兩層意思:一是a company that sendsgoods to places by ship即“承辦貨運的輪船公司,航運商的意思(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新版),也就是承運人的意思;二是person who arranges for goods to be shipped,即“托運人、發貨人”的意思(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增補本)。提單(這里指海運提單)是運輸部門承運貨物時簽發給發貨人的一種憑證。收貨人憑提單向貨運目的地的運輸部門提貨。其主要內容包括提單的

14、號碼、名稱、托運人、收貨人或指示的名稱、裝貨港、卸貨港、包裝種類和件數、貨名等等。由此可見,譯文2把“shipper翻譯成“發貨人、托運人”是正確的;譯文l翻譯成“承運人”則不恰當。因為單從譯文本身便可看出“承運人的姓名” 和“運載船舶的船名”,指稱的是同一事物,是一致的,所以譯文l翻譯不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對國際商務英語中經常涉及的有關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沒有理清。極易混淆的類似詞語還有:shipper:發貨人、托運人;carrier:承運人;consignor:托運人、發貨人;consignee:收貨人,受貨人;endorser:背書人、轉讓人;endorsee:被背書人;drawer:出

15、票人;drawee:受票人;payer:付款人;payee:收款人;remitter:寄款人remitee:收款人;insurer:承保人;insured:投保人;issuer:開票人;bearer:持票人;holder:(支票等)持有人; 一negotionator:議付人;acceptor:票據承兌人;notifier:通知人;guarantor:保證人;receiptor:收受人;supplier:供應商;以上論述可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確實存在著大鋌貌似等值而非等值的“似是而非” 的翻譯,這種“似等非等”現象的出現,既有專業知識掌握不到位造成的誤譯,也有只追求國際商務英語作為功能語體的翻譯的準確性,而忽視翻譯的語用效果造成的不等值翻譯。這就要求我們,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既要加強專業知識的積累,又要不斷地對國際商務英語中出現的語言現象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才能避免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出現“似等非等” 的現象。參考文獻: 秦莉莉經貿翻譯的信息保真與等效轉換【J】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2】李蓉試論經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