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監測方案_第1頁
深基坑監測方案_第2頁
深基坑監測方案_第3頁
深基坑監測方案_第4頁
深基坑監測方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程基坑變形監測方案編制人:審批人:施工單位:*2014年10月17日1、 工程概況12、 監測目的及要求13、 編制依據24、 工程地質概要25、 監測內容36、 監測頻率77、 測量主要儀器設備98、 監測工作管理保證監測質量的措施9149、 監測人員配備1410、監測資料的提交基坑變形監測方案1、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2、工程地點:3、建設單位:4、設計單位:5、勘察單位:6、監理單位:7、施工單位:8、結構形式:*深基坑支護采用如下方案:1.1 基坑支護方案本工程基坑東側采用鋼筋硅排樁支護,北側采用錨桿加土釘墻支護(詳見專項施工方案)。2、監測目的及要求2.1, 監測目的在深基坑開挖

2、的施工過程中,基坑內外的土體由原來的靜止土壓力狀態向主動力土壓力狀態轉變,應力狀態的改變引起的變形,即使采取支護措施,一定數量的變形總是難以避免的。這些變形包括:深基坑坑內土體的隆起,基坑支護結構以及周圍土體的沉降和側向位移。無論那種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種容許的范圍,都將對基坑支護結構造成危害。因此,在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只有對基坑支護結構、基坑周圍的土體進行綜合、系統的監測,才能對工程情況有全面的了解。確保工程順利進行。2.2, 深基坑工程監測的要求在深基坑開挖與支護工程中,為滿足支護結構及被護土體的穩定性,首先要防止破壞或極限狀態發生。破壞或極限狀態主要表現為靜力平行的喪失,或支護結構的構造產生

3、破壞。在破壞前,往往會在基坑側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現較多的變形或變形速率明顯增大。支護結構物和被支護土體的過大位移將引起鄰近建筑物的傾斜和開裂。如果進行周密的監測控制,無疑有利于采取應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減輕破壞的后果。2.3, 依據:3.1 建筑基坑工程變形技術規范(GB50497-2009)3.2 城市測量規范(CJJ8-99)3.3 精密水準測量規范(GB/T15314-940)3.4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3.5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7)3.6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技術規程(JGJ120-99)3.7 程地質概要:4.1 本基坑地下水屬潛水類型,其主

4、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4.2 擬建場地淺層土層成份復雜,基坑工程正式施工前應對場地內的障礙物作進一步查明并給予清除,以確保圍護體和坑內加固等正常施5、監測內容:本工程布設的監測系統應能及時、有效、準確地反映施工中圍護體及周邊環境的動向。為了確保施工的安全順利進行,根據現場的周邊環境情況及設計的常規要求,共設置監測內容如下: 護坡的水平和豎向位移監測; 坑內、外地下水位監測; 基坑東、西側臨近道路的沉降監測。監測布點詳見附圖。5.1 圍護頂部的垂直、水平位移監測:監測點埋設在坡頂,按規范間距要求布置,沉降、位移監測點共計8個測點(沉降、位移監測點共用)。測點編號為WL卜WL85.1.1 垂直位移

5、的監測方法采用獨立高程系統,在遠離基坑的穩定區域選設置兩組穩固水準點:各監測點的高程是通過高程基準點形成的一條n等水準閉合線路,由線路中的工作點來測定各監測點高程。各監測點的初始值取三次觀察平均值。5.1.2 測量中的有關技術指標等級測點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高差較差使用儀器二等+0.5+0.13+0.3Vn+0.5Vn水準儀注:n為測段的測站數5.1.3 水平位移測量采用軸線投影法:在某條測線兩端遠處各選定一個穩定基準點A、B,經緯儀架設于A點,定向B點,則A、B連線為一條基準線。觀測時,在該觀測邊上的各測點設置占板,由經緯儀在占板上讀取各監測點至A

6、、B基準線的垂直E,各監測點初始值E均為取兩次平均值。“+”表示正向基地位移,“-”表示背向基地位移,本次觀測值與前次觀測值之差為本次位移量,本次觀測值與原始觀測值之差為累計位移量。“+”表示朝向基地位移,“-”表下背向基地位移。采用坐標法:對于無法采用軸線投影法觀測的測點,采用坐標法觀測。用全站儀架設于某穩定基準點,觀測測點坐標,取三次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本次觀測值減去前一次的觀測值為本次觀測值位移值,本次觀測值減去原始觀測值為累計位移值。5.1.3觀測點的精度要求及使用儀器測點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使用儀器1.5士1.8經緯儀a)水準點的設置要求控制點必須穩固,便于保存。通視良好,便于定

7、期檢驗。采用強制歸心觀測墩。顧及基坑周邊實際情況,在基坑周邊延長線上穩定的位置設置3個觀測墩,強制歸心觀測墩為混凝土現場澆灌,墩的頂部安裝強制對中裝置,其目的是使儀器嚴格對中,我們采用插入式對中裝置,其偏心誤差小于0.1mmb)觀測點覘牌的設計測小角的誤差主要來源于照準誤差,覘牌的設計應具有以下特點:反差大,沒有相位差,圖案嚴格對中。本工程采用覘牌的設計為:采用直徑100mm厚度2.5mm不銹護坡,以白色為底色,以紅色為圖案。覘牌設計、制作完畢后,將其焊接在基坑的支護樁上。c)基準點、觀測點的埋設基準點、觀測點的埋設見附圖。d)小角法觀測測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經緯儀精確的測出基準線與測站點到感測點

8、之間的微小角度,讀數取值精確到0.2.首次觀測4個測回,取平均值,經檢查無誤后,檢查偏離值:L=(3/P)*S(1)e)精度估計由于觀測采用強制歸心觀測墩,以及小角度觀測只利用測微器測定,所以誤差主要來源于照準誤差。對距離S的精度要求將L=(B/p)*S全微分,取中誤差得:M2=(mJ/p2)*S2+(m2/p2)*B2(2)相對于側小角(B),量測具有足夠精度的邊長S是比較容易的。因此,取(3/p)*S=3*(m/p)*(3,代入(1)式,整理后,得:m=(p*mL)/3.16B(3)由(1)式,得:(3=(L*p)/S代入(3)式,整理后,得:mi=mL*S/3.16*L寫成相對中數誤差形

9、式:nVS=mL/3.16*L因此,要求mi=0.5mm,而設偏離值L=40mmWm/S=1/250,當L=100mm,則邊長相對中誤差僅要求m/S=1/1000。以1/2000的精度測量邊長就滿足測量精度要求。所以,在測小角時,邊長需測一次即可。在以后的各期觀測中,此值可認為不變。觀測小角(B)的精度要求由(2)式略去右邊第二項,得:M=(m"p)*S由于測小角的誤差主要來源于照準誤差,當小角度觀測采用測回法時,一測回小角誤差,由誤差傳播定律可知:s=mv(5)式中nv為照準誤差。將(5)式代入(4)式,得:M=(1/p)*S*mv由此可知,測小角的測量精度取決于照準誤差。取眼睛視

10、力的臨界角為60,則mv=60/V,V為放大鏡放大倍數。本工程采用WILDT3精密經緯儀測小角,V=60倍,當測站到觀測點的距離為S=120加,測小角度對偏離值影響為0.58mm由水平觀測的誤差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觀測誤差包括:儀器誤差、測站對中誤差、目標對中誤差、角度觀測誤差、外界影響等。根據上述估算,可以滿足邊坡觀測點相對于控制線的一次偏離值的測量精度為+/-3mm的精度要求。5.2 基坑西北側道路的沉降監測在基坑西北側道路共布置8個沉降監測點,編號為DL1DL8。沉降監測方法:由于本工程深基坑降水、開挖,可能引起附近道路路的變形,根據現場條件并考慮便于觀測等因素,決定采用沉降觀測的方法

11、,在道路沿線設置沉降觀測點,通過差異沉降量推算兩條道路的傾斜值及傾斜角。5.2.1 沉降觀測利用0.5mm級精密水準儀,通過幾何方法進行觀測。按國家二級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及方法實施。測量方法及原理不在復述。在道路沿線設置觀測點,用沉降觀測的方法測得各點的差異沉降量。6、監測頻率:6.1 監測期限:從基坑開挖完成開始,到士0.000施工結束。6.2監測頻率:監測項目監測頻率總次數(次)井點降水接t底板施工地下室施工坡頂監測1次4天1次4天1次4天1次/4天坑外水位布設測管1次4天1次4天1次4天1次/4天坑外道路監測1次4天1次4天1次4天1次/4天說明:根據工程需要,業主的要求及時調整監測頻率。

12、6.3 監測警戒值:6.3.1 基坑及支護結構監測報警值序號監測項目支護結構類型一級累計值/mm變化速率/mm-d-1絕對/mm相對基坑深度(h)控制值1墻(坡)頂水平位移放坡、土釘墻、噴錨支護、水泥土墻30350.3%0.4%510護坡樁、灌注樁、型鋼水泥土墻、地下連續墻25300.2%0.3%232墻(坡)頂豎向位移放坡、土釘墻、噴錨支護、水泥土墻20400.3%0.4%35護坡樁、灌注樁、型鋼水泥土墻、地下連續墻10200.1%0.2%233圍護墻深層水平位移灌注樁45500.4%0.5%234基坑周邊地表豎向位移2535235土壓力(60%70%f16護坡樁、錨桿內力(60%70%f2

13、注:1.累計值取絕對值和相對基坑深度(h)控制值兩者的小值。2.當監測項目的變化速率連續3天超過報警值的70%,應報警。 周邊建(構)筑物報警值應結合建(構)筑物裂縫觀測確定,并應考慮建(構)筑物原有變形與基坑開挖造成的附加變形的疊加。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報警;若情況比較嚴重,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邊的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a當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b基坑支護結構或周邊土體的位移出現異常情況或基坑出現滲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c基坑支護結構的支撐或錨桿體系出現過大變形、壓屈、斷裂、松弛或拔出的跡象;d周邊建(構)筑物的結構部分、周邊地面出現可能發展的變形裂縫或較嚴

14、重的突發裂縫;e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出現其他必須報警的情況。H為基坑設計開挖深度,fl為荷載設計值;f2為構件承載力設計值。6.3.2建筑基坑周邊環境監測報警值:正測一對豪-_累計值(mm變化速率(mm/d)備注1地下水位變化1000500-管道2位移剛性管道壓力103013直接觀察點數據非壓力104035柔性管道104035-3鄰近建筑物位移106013-4裂縫寬度建筑1.53持續發展-地表1015持續發展-注:建筑整體傾斜度累計值達到2/1000或傾斜速度連續3d大于0.0001H/d(H為建筑承重結構高度)時報警。7、測試主要儀器設備監測工程中主要采用的儀器設備有:序號監測內容所有儀器

15、設備讀數精度1壓頂梁豎向位移、護坡樁豎向位移、工程樁(或承臺)的沉降監測水準儀+0.1mm2壓頂梁水平位移、護坡樁水平位移、工程樁(或承臺)的水平位移經緯儀223支撐軸力監測GJJ10型鋼筋應力計VWSi應變計+1%FS8、監測工作管理、保證監測質量的措施8.1 、監測工作管理8.1.1 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項目組成員服從項目經理的統一調配,并在日常監測工作中嚴格按投標方案的要求帶領作業人員實施作業,并經常保持與建設方及總包單位的聯系,及時了解場地施工進度,安排與落實監測工作的步驟,配合施工的順利進行。8.1.2 監測過程的質量控制作業人員應嚴格按投標書要求及相應規范進行作業,發現超出允許誤差時

16、應及時糾正或進行返工。技術問題由工程負責人與審核人商量后作出決定,工程負責人與審核人實施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杜絕質量問題的產生。8.1.3 文件與資料的管理監測工作中的相關函件、以及日常監測工作中的內外業資料等應分類裝訂統一管理,或者有計算機備份以防丟失。提交的監測成果資料應統一格式并進行簽收登記。8.2 、質量保證體系搜集資料、現場踏勘以往同類工程經驗明確負責人、編制監測方案No審核人、審定人批準方案Ok人員組織測量設備控制材料采購控制過程控制質量記錄不合格品控制內部質量審核產品標識文件資料控制工程回訪統計技術應用8.3 保證監測質量的措施8.3.1 儀器、儀表測點器具埋設前均預先進行重復

17、標定,以防質量不合格器具的埋入。鉆孔孔深要到位,且孔身要垂直,回填應密實。各測點初始值的測定應待測點埋設穩定后進行(一般710天)。監測儀器要經國家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授權的計量機構進行校準,并取得檢定證書后方可使用。每天的測試之前均應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自檢,并詳細記錄自檢情況,使用完畢后記錄儀器運轉情況;使用過程中若發生儀器異常的情況,除立即對儀器進行維修或調換外,同時對該儀器當天測試的數據進行重新測試。8.3.2 野外作業組成強有力的項目組,抽調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擔任項目組主要負責人。項目組的其它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具有相應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操作能力,關鍵、特殊崗位人員持證

18、上崗。進場前,組織全體人員學習監測施工的技術方案,相應的作業程序和有關規范、規程,每個施工人員了解項目的總體要求,熟悉各自崗位的職責、技術要求和作業程序,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執行。在具體測試中固定測試人員,以盡可能減少人為誤差;在具體測試中固定測試儀器,以盡可能減少儀器本身的系統誤差;在具體測試中固定時間按基本相同的路線,以減少溫度、濕度造成的誤差;具體測試中用相同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以減少不同方法間的系統誤差;8.3.3 監測元件各類監測元件均應有詳細的出廠標記記錄并得到法定計量單位的認可,有效期應滿足工程需要;各類監測元件在埋設前均應再次進行測試,經檢驗合格方可進行埋設,埋設完成后立即檢查元

19、件工作是否正常,如有異常應立即重新埋設。8.3.4 監測點保護對測量工作中使用的基準點、工作點、監測點用醒目標志進行標識的同時,對現場作業的工人進行宣傳,盡量避免人為沉降和偏移,對變化異常的測點除進行復測外,若發現已遭破壞,應立即進行重新埋設;在圍楝制作過程中,應對埋設在圍護墻體內的監測元件進行巡視;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對布設有監測元件的部位用醒目標志進行標識。8.3.5 資料采集及整理制定有關質量文件和記錄的管理辦法,及時做好各類施工記錄、工程檢驗資料、各類試驗數據、鑒定報告、材料試驗單、各種驗證報告的收集、整理、匯總工作。外業觀測資料在內業計算前均要進行檢查與復檢,在保證采集數據正確的前提下

20、方可進行計算;使用論證通過的專業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處理后匯成報告必須經過專項測試人員自檢,現場測試負責校核,各項測試人員互檢后,方可敲章送出;對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會審,及時編制分項施工指導性文件、制定工序質量控制文件、編制雨季施工技術措施,對關鍵工序進行能力驗證,及時解決監測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測試數據發生異常后,應及時與項目審核人、審定人聯系,共同協商解決。8.4 質量和服務的承諾8.4.1 本項目質量目標:合格。8.4.2 嚴格執行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主動配合業主和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各方面的協調工作,處理好各相關單位和人員的關系。8.4.3 服務于全過程。及時做好各類質量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和反饋。認真完成本項目由于設計與施工變更等原因而增加的工作量,并保證要求和工作質量不變。8.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