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第十章 需要與情感教學目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需要的內涵、特征及需要的基本理論,認識情緒與情感的關系,掌握情緒與情感的幾種情緒理論。重點難點1、情緒情感的關系2、情緒理論教學時數6學時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第一節 需 要一、需要的內涵及特征需要是人對生理的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頭腦中的反映。需要的產生是有機體內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濃度下降會產生饑餓求食的需要。一旦機體內部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這時有機體內部又會產生新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產生新的需要。1、需要具有客觀現實性為了個體和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人們
2、必然會才產生種種客觀需要。人的需要是在一定的自然或社會條件下產生的,它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客觀條件對人的需要有制約作用。人作為一個社會成員,他的需要具有明顯的社會性,與動物的需要有著本質的區別。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們的社會生活條件決定的,具有社會性質;人的需要的對象和滿足需要的方式,受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2、需要具有主觀差異性需要是有機體自身或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需要的廣度依賴于人的自身狀況及其生活的物質條件,因此表現出多樣性和個別差異。有量的差異也有質的差異。3、需要具有動力發展性需要是個體行為動力的重要源泉,人的各種行為或活動,無不是在需要推動下進行的。人的需要是一
3、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結構,人是永遠不知足的。從內容上來看需要的發展性,表現在橫向發展(需要種類的增多或減少)和縱向發展(需要水平與層次的變化);從需要實現的手段上看,其發展性表現在實現手段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4、需要具有整體關聯性人的需要結構中的諸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精神需要的存在與發展以物質需要的存在與發展為基礎;物質需要的存在與發展又以精神需要的存在與發展為條件。二、需要的種類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涉及到人的社會實踐與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按起源可分為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按指向的對象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一)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自然需要也稱生物學需要,是個體維持生命
4、和延續種族所必須滿足的需要。它包括飲食、運動、休息、睡眠、排泄、求偶、嗣后等需要。這類需要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產生與滿足過程帶有周期性、重復性,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人就會死亡或不能延續種族。在自然需要的基礎上,人形成了動物所沒有的社會性需要,如對勞動、交往、成就、奉獻、社會贊許、求知的需要等。如果這類需要得不到滿足,雖然不會威脅到機體的生存,但會使個體產生焦慮、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緒。社會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它受社會生活條件所制約,具有社會歷史性。(二)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物質需要是指人對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物品和勞動工具、生產資料等的需要。這類需要的特點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地豐富
5、擴大。精神需要是指認知需要、審美需要、交往需要、道德需要和創造需要等。它是人類所特有的需要。在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交往需要是人類最早形成的精神需要。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A.H.Maslow)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于1954年提出需要的層次理論,之后又不斷地加以發展,形成了頗有影響的需要理論。他認為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能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類的需要。人類的基本需要是按優勢出現的先后或力量強弱排列成等級的,即所謂需要層次,其強弱和先后出現的次序是:(一)生理需要。這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最優先產生的需要,如對于食物、水分、氧氣、性、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這種需要比較強烈,它
6、往往比其它需要占優勢,而成為其它需要的基礎。如果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有機體將全力投入到滿足需要的行動之中。(二)安全的需要。它表現為人們要求穩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如果生理需要相對充分地得到了滿足,就會出現安全需要。(三)歸屬和愛的需要。也稱為社交的需要。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系或關系,如結交朋友、追求愛情、參加一個團體并在其中獲得某一位置等,就是歸屬和愛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人生活在社會中,渴求個人價值的實現,使自己既受到社會和別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別人。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滿足自尊的需要會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使他在生活中變得更有能力。相反會
7、使人感到自卑、沒用。(五)自我實現的需要。指要求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上述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后,自我實現的需要就進入活躍期。人類需要可分為高級需要和低級需要。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低級需要,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而自我實現的需要則是人類獨有的。在個體發展過程中,較高級需要是在較低級需要基本滿足后實現的。馬斯洛認為,需要的層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強;只有在低級需要基本滿足之后,高級需要才有可能出現。需要層次理論對管理心理學、行為科學、教育科學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有其不足:一方面,人的潛能只有在良好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另一方面,良好的社會又要這種人來創造,陷入唯心主義的
8、循環圈。又過分強調三生物學因素在認的發展中的決定作用。第二節 情緒情感的概述一、情緒、情感的內涵“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里的“情”,是指狹義的愛情而言。其實,各種情緒,例如喜悅、憤怒、悲哀、恐懼、苦惱、煩悶、贊嘆等等,人人都有過切身的體驗。情緒和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是人對客觀事物反映的另一種形式。 情緒不同于認知。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是反映事物或事物的屬性及其聯系和關系。情緒不是反映活動。情緒是人對反映內容的一種特殊的態度,它具有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并且總是伴有植物性神經系統的生理反應。認知是對事物逼真的反
9、映。例如,前面這塊黑板,任何正常人都會有相同的逼真的認知,把它看成是黑板而不會把它看是其他東西。情緒則不同,它是一種主觀體驗。喜、怒、哀、懼等主觀感受,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是很不同的。 二、情緒、情感的結構情緒心理學家認為,情緒和情感的結構由三種成分組成:(一)主觀體驗是個體對不同情緒和情感狀態的自我感受。每種情緒都有不同的主觀體驗,他們構成了情緒和情感的心理內容。首先,情緒與情感的主觀體驗與外部表現存在著固定關系,如激動時手舞足蹈,驚恐時目瞪口呆。其次,具體的某種情緒與情感的主觀體驗具有不變性,沒有個體、民族差異,能在人際間進行交流和產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二)生理喚醒一定的情緒情感狀態總
10、伴有內臟器官、內分泌腺或神經系統的生理變化,例如表現為血壓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變慢,胃腸運動加強或減弱,瞳孔擴大或縮小等由植物性神經系統變化所引起的生理反應。情緒狀態時的這些生理反應稱為生理喚醒。(三)外部表現情緒總是或隱或現地有行為表現的。人的許多情緒體驗可能有明顯的外部表現,例如,高興時笑容滿面,悲哀時哭喪著臉等等,但有些情緒可能只有內心的感受而無明顯的行為表現。特別是由于人通過學習對情緒的表現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后,許多情緒往往不表現在明顯的外部行為上。情緒在行為上的表現稱為情緒行為(或表情)。三、情緒和情感的關系 情緒與情感是與人的特定主觀愿望或需要相聯系的,也統稱為感情。在當代心理學中
11、,人們分別采用個體情緒和情感來更確切的表達感情的不同方面。(一)情緒和情感的區別首先,情緒出現較早,多與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聯系;情感出現較晚,多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嬰兒一生下來,就有哭、笑等情緒表現,而且多與食物、水、溫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關;情感是在幼兒時期,隨著心智的成熟和社會認知的發展而產生的社會性需要。因此,情緒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會有情感。 其次,情緒具有情境性和暫時性;情感則具有深刻性和穩定性。情緒常隨著場合的改變和人、事的轉換而變化。所以,有的人情緒表現常會喜怒無常。情感可以說是在多次情緒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穩定的態度體驗,如對一個人的愛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變
12、的。因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為人的個性和道德品質評價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緒具有沖動性和明顯的外部表現;情感則比較內隱。人在情緒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興時手舞足蹈,郁悶時垂頭喪氣,憤怒時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內心的體驗,深沉而且久遠,不輕易流露出來。(二)情緒和情感的聯系一方面,情緒依賴于情感,即情緒的各種不同的變化一般都受制于已形成的情感及其特點;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賴于情緒,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同一種情感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緒表現。情感的發展變化也是通過情緒的變化來實現的,即任何穩定的情感都是在大量的情緒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
13、。第三節 情緒和情感的類別一、情緒的維度與兩極性(一)情緒維度與兩極性概述情緒的維度是指情緒在其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上,主要指情緒的動力性,激動性,強度和緊張度等方面,存在著一個可變化的度量。這些特征的變化幅度又具有兩極性,每個特征都存在兩種對立的狀態。情緒的動力性有增力和減力兩極。一般他講,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的肯定情緒是積極的,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動能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否定情緒是消極的,減力的,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情緒的激動性有激動與平靜兩極。激動是一種強烈的、外顯的情緒狀態,如激怒,狂喜,極度恐懼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平靜的情緒是指一種平穩安靜的情緒狀態,它是人們正常生活、學
14、習和工作時的基本情緒狀態,也是基本的工作條件。情緒的強度有強,弱兩極,如從愉快到狂喜,從微溫到狂怒。在情緒的強弱之間還有各種不同的強度,如在微溫到狂怒之間還有憤怒,大怒,暴怒等不同程度的怒。情緒強度的大小決定于情緒事件對于個體意義的大小。情緒還有緊張和輕松兩極。人們情緒的緊張程度決定于面對情境的緊迫性,個體心理的準備狀態以及應變能力。如果情境比較復雜,個體心理準備不足,而且應變能力比較差,人們往往容易緊張。如果情境不太緊急,個體心理準備比較充分,人就不會緊張。(二)情緒的維度理論對于情緒的維度,人們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提出了許多理論。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情緒維度理論:馮特的情緒三維理論認為,情緒由
15、三個維度組成,它們是:愉快不愉快;激動平靜;緊張松馳。各種具體情緒分布在三個維度的兩極之間的不同位置上。施洛伯格認為,情緒的維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絕和激活水平三個維度,三種不同水平的整合即可得到各種情緒,并據此建立了三維模式圖。普拉切克的情緒三維模式把情緒分為相似性、兩極性和強度三個維度,任何情緒與其它情緒都有與其在性質上相對應的另一情緒,任何情緒在與其他情緒相類似的程度上都有不同,任何情緒都有強度的不同。伊扎德的四維理論認為情緒有愉快度、緊張度、激動度和確信度四個維度。二、情緒狀態的分類 情緒狀態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響下,一段時間內各種情緒體驗的一般特征表現。根據情緒狀態的強度
16、和持續時間可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一)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和持久的情緒狀態。生活中我們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件喜事讓我們很長時間保持著愉快的心情;但有時候一件不如意的事也會讓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憂心忡忡,情緒低落。這些都是心境的表現。心境具有彌散性和感染性。心境的彌散性是指當人具有了某種心境時,他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都會蒙上一層相應的色彩。一個在單位受到表彰的人,覺得心情愉快,回到家里同家人會談笑風生,遇到鄰居去笑臉相迎,走在路上也會覺得天高氣爽;而當他心情郁悶時,在單位、在家里都會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甚至會“對花落淚,對月傷情”。對同一種事物,“憂者見之而憂,喜者見之而喜
17、”,也是心境彌散性的表現。心境的長期性是指心境產生后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主導人的情緒表現。導致心境產生的原因很多,生活中的順境和逆境,工作、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人際關系的親與疏,個人健康的好與壞,自然氣候的變化,都可能引起某種心境。但心境并不完全取決于外部因素,還同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聯系。一個有高尚的人生追求的人會無視人生的失意和挫折,始終以樂觀的心境面對生活。心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心境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常態,人們每天總是在一定的心境中學習、工作和交往,積極良好的心境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的績效,幫助人們克服困難,保持身心健康;消極不良的心境則會使人意志消沉,無法正常工作和交
18、往,甚至導致一些身心疾病。(二)激情激情是一種爆發強烈而持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人們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異常的恐懼等都是激情的表現。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強度上更大,但維持的時間一般較短暫。激情具有爆發性和沖動性,同時伴隨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和行為表現。當激情到來的時候,大量心理能量在短時間內積聚而出,如疾風驟雨,使得當事人失去了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力。儒林外史中的范進聽到自己金榜題名,狂喜之下,竟然意識混亂,瘋瘋癲癲;有些人在暴怒之下,雙目圓睜,甚至拳腳相加。但這些激情在宣泄之后,人又會很快平息下來,甚至出現精力衰竭的狀態。激情常由生活事件所引起,那些對個體有特殊意義的事件會導致激情,如考
19、上大學,找到滿意的工作等;出乎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會引起激情,如多年失去音信的親人突然回歸,常會欣喜若狂。另外,違背個體意愿的事件也會引起激情,中國古書中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伍子胥過昭關,因擔心被抓回楚國,父仇不能報,一夜之間竟然愁白了頭。可見,不同的生活事件會引起不同的激情。激情對人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一方面,激情可以激發內在的心理能量,成為行為的巨大動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所創造。如戰士在戰場上沖鋒陷陣,一往無前;運動員在報效祖國的激情感染下,敢于拼搏,勇奪金牌。但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壞性和危害性。激情中的人認識范圍狹窄,有時任性而為,不計后果,對人對己都造成損失。一些青少年犯罪
20、,就是在激情的控制下,一時沖動,釀成大錯。所以,在生活中應該適當地控制激情。在激情發生的時候,人很難用意志加以控制。但是,人卻可以預先防止激情的發生,在激情爆發之前,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或通過轉移注意等方法(如在盛怒爆發前默默數數,張開嘴,把舌頭在嘴里轉它幾十圈,強迫自己做一些同激情動作相反的動作等)能控制激情的爆發或減弱它的強度??刂葡麡O激情最根本的辦法是加強思想修養,培養文明的道德行為習慣。(三)應激應激是指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災、地震,飛行員在執行任務中突然遇到惡劣天氣,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搶劫等,無論天災還是人禍,這些突發事件常常使人們心理上
21、高度警醒和緊張,并產生相應的反應,這都是應激的表現。應激狀態下常常伴隨明顯的生理變化,如肌肉緊張度、血壓、心率和呼吸以及腺體活動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這是因為個體在意外刺激作用下必須調動體內全部的能量以應付緊急事件和重大變故。應激的外部表現有兩種:積極的應激反應表現為沉著冷靜、急中生智,全力以赴地去排除危險,克服困難;消極的應激反應表現為驚慌無措、一籌莫展,或者發動錯誤的行為,加劇了事態的嚴重性。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表現,既同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有關,也同平時的訓練和經驗積累有關。如果接受過防火演習和救生訓練,遇到類似的突發事故,也能正確及時地逃生和救人。三、情感的分類情感是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
22、態度體驗,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之一。人的社會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標準。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愛祖國、愛人民是每個公民的基本道德準則。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中,認識和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例如,人們在探索未知事物時表現出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問題得以解決并有新的發現時的喜悅感和幸福感。 美感是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來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在客觀世界中,凡是符合我們的審美標準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體驗
23、。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觀景物引起,如桂林山水的秀麗、內蒙古草原的蒼茫、故宮的絢麗輝煌、長城的蜿蜒壯美,可以使人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和人的創造之美;另一方面,人的容貌舉止和道德修養也常能引發美感,甚至一個人身上善良、純樸的性格,率直、堅強的品性,比身材和外貌更能體現人性之美。人在感受美的時候通常會產生一種愉快的體驗,而且表現出對美的客體的強烈的傾向性。反之,人們對丑的事物則產生出強烈的反感。美感與道德感一樣,受社會生活條件的限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人們對美的評價標準不盡相同,對美的體驗也不同。四、情緒和情感的功能(一)適應功能情緒情感是有機體適應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如動物遇
24、到危險時產生怕的呼救,嬰兒期的各種情緒反應。(二)動機功能人的情緒、情感是心理活動的基本動力系統,它對需要動機具有放大的功能。(三)信號功能情緒和情感在人際間具有傳遞信息,溝通思想的功能。因為情緒的外部表現是表情,表情具有信號傳遞作用,屬于非言語性交際。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語表情傳遞的,表情是比言語產生更早的心理現象,在嬰兒不會說話之前,主要是靠表情來與他人交流的。(四)調節功能是指情感對一個人的認知操作活動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對認知操作活動具有積極與消極作用。一般說,正情緒有助于促進認知操作活動,負性情緒會抑制或干擾認知操作活動。五、情緒的外部表現表情在情緒情感發生時,總是伴
25、隨著某種外部表現。這些與情緒、情感有關的行為表現,叫表情。表情是情緒所特有的外顯行為。在高等動物的種屬內或種屬間,表情起著通訊的作用,如求偶、順從行為的信號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脅的信號等。在人類,情緒表現是研究情緒的一個重要方面。(一)面部表情指通過眼部肌肉、顏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變化來表現各種情緒狀態。人的面部肌肉估計有80塊,可以做出7000多種不同的表情,準確地傳達出各種不同的內心情感體驗。人的眼睛是最善于傳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達人的各種不同的情緒和情感。如高興和興奮“眉開眼笑”,氣憤時“怒目而視”,恐懼時“目瞪口呆”,悲傷時“兩眼無光”,驚奇時“雙目凝視”等等。眼睛不僅能傳達感情,而且可
26、以交流思想。人們之間有許多事情只能意會,不能或不便言傳,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觀察他人的眼神可以了解他的內心思想和愿望,推知它們的態度。贊成、接受;喜歡、不喜歡;接受、拒絕。藝術家在描寫人物特征時,重視通過描述眼神來表現人的內心情緒和情感。眉毛的變化表現表情的動作很多,漢語對其描述時常用的詞匯有:柳眉倒豎(發怒)、橫眉冷堆(敵意)、擠眉弄眼(戲謔)、低眉順眼(順從)、揚眉吐氣(常懷)、喜上眉梢(預約)、眉飛色舞(興奮)等。嘴部的表情主要體驗在口形的變化上。傷心時嘴角下撇;歡快時嘴角提升;憎恨時“咬牙切齒”,緊張時“張口結舌”,忍耐時咬著嘴唇等。鼻子的表情動作較少,但含義明確。厭惡時聳起鼻子,輕蔑時
27、嗤之以鼻,憤怒時鼻孔張大,緊張時鼻腔收縮等。艾克曼的實驗證明,人臉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如眼睛對表達憂傷最重要,口部對表達快樂與厭惡最重要,而前額能提供驚奇的信號,眼睛、嘴和前額對表達憤怒情緒都很重要。林傳鼎的研究:口部肌肉對表達西喜悅、怨恨等少數情緒比眼部肌肉重要;而眼部肌肉對憂愁、驚駭等比口部肌肉重要。面部表情識別的難易程度:最容易辨認的是快樂、痛苦;較難辨認的是恐懼、悲哀;最難辨認的是懷疑、憐憫。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對于種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義。識別某些情緒比識別其他一些情緒重要,如知道生氣比知道某人愉快更有意義。(二)體態表情分為身體表情和手勢表情。人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身體姿勢
28、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如高興時捧腹大笑,緊鎖雙肩(恐懼)、坐立不安(緊張)等等。舉手投足、兩手叉腰等身體姿勢都可表達人的某種情緒。手勢通常和言語一起使用,表達贊成還是反對、接納還是拒絕、喜歡還是厭惡等態度和思想。手勢也可單獨用來表達思想、情感,在無法用言語溝通的情況下,單憑手勢可以表達開始或停止、前進或后退,同意或反對等思想感情。振臂高呼(激憤)、手舞足蹈(高興)、雙手一攤(無可奈何)。心理學研究表明,手勢是通過學習得來的,不僅具有個別差異,而且存在民族或團體的差異。(三)言語表情情緒發生時言語的音調、節奏、速度等方面的表情。如喜悅時語調高昂、語速較快,言語節奏感明顯;悲傷時語調低沉、語速緩慢、言
29、語簡短、語音高低差別很小、無節奏感;憤怒時聲音高尖且有顫抖,有時言語沙啞。恐懼時,其聲凄厲,或急促而顫抖。(一)情緒表現情緒表現也稱表情,是指情緒在有機體身上的外顯行為。它包括情緒在面部、言語和身體姿態上的表現,稱為面部表情、言語表情和身段表情。1、情緒表現的先天遺傳性情緒表現具有先天遺傳模式。世界上所有的兒童當受傷或悲哀時都哭泣,快樂時都發笑。 達爾文(Darwin,1872)在他的人和動物的表情書中認為,人類的情緒表達是從其他動物的類似表達進化而來的。他比較了世界上各種隔離文化中人們的表情,來論證自己的論點。他的推理邏輯是,如果全世界的人,不論相互多么隔離,都表現出相同情緒的面部表情,那么
30、這種表情一定是遺傳的,而不是習得的。有些面部表情似乎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代表著相同的意義而和個人生長的文化無關。在一項研究(Ekman Friesen,1975)中,把代表快樂、憤怒、厭惡、恐懼和驚奇的面部表情的照片給五種不同文化的人(美國、巴西、智利、阿根廷和日本)觀看,結果表明,他們很容易指出每種表情所代表的情緒(黃517頁)。甚至與世隔絕的前文化部族人,與西方文化毫無接觸,也能正確地判斷面部表情。孟昭蘭(1985,1986,1987)的研究也表明,成人基本情緒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兒童時期以來的原始模式,人們的面部表情具有一致性和繼承性。2、情緒表現的社會制約性基本情緒的表現具有先
31、天遺傳性,但它們的具體表露卻受社會文化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復雜情緒的表露更是如此。由于我們的情緒表現能被別人識別,而情緒表現又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因此,在什么情況下表示何種情緒是人們后天學會的。有時我們力圖掩蓋自己的真正情緒,有時甚至故意表現和內心情緒不一致的表情,有時則力圖夸大或修飾我們的表情。這些現象稱為情緒“表露規則”。情緒表現明顯地受文化因素的影響。例如,西歐和美國人以親吻表示親切,日本人以微笑表示抱歉,一些講英語國家的人常向上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一個V字形表示戰斗和勝利的決心(來源于Victory的第一個字母)。埃克曼等人(1972)讓美國和日本的大學生觀看一部悲傷的影片,單獨看或與一位
32、來訪者(被告知是一位科學家)一起看。在看到電影最悲傷的情節時隱蔽地攝下被試的表情。結果表明,單獨看時,日、美大學生的表情沒有差別;但與他人一起看時,日本學生較少表露不良情緒,往往以禮貌的微笑掩蓋真實情緒。這是因為日本文化不鼓勵人公開表露自己的情緒之故。人們想掩蓋強烈的情緒體驗往往是難以完全做到的。埃克曼和弗里森讓被試觀看一部一位女生截肢的不愉快影片。接著研究者要求一部分被試在交談時假裝看了一部愉快的影片,同時錄制被試交談時的表情(面部或身體)。然后,要求另外的人判斷錄像中的人哪些是誠實的,哪些是欺騙的。結果是,觀察身體姿勢比觀察面部表情更能判斷出誰是欺騙的誰是誠實的。這可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
33、多地注意和學習面部表情的控制,而對腳和腿的運動控制很少注意之故。(二)情緒識別當我們與他人相互交往的時候,不管是不是面對面,我們都正在不斷地表達著情緒;同時也正在觀察并解釋對方做出的表情。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是借助于哪些線索來識別他人情緒的呢?情緒識別實際上并不是針對表情本身的,而是針對著它背后的意義。例如,皺眉可能是一種情緒表現,我們見到這種面部表情就試圖解釋潛在于它背后的情緒。尖銳、短促、聲音嘶啞可能是一種情緒表現,我們聽到這種語音表情就試圖解釋潛在于它背后的情緒。捶胸頓足可能是一種情緒表現,我們見到這種動作表情就試圖解釋潛在于它背后的情緒。對于這個復雜的問題,心理學家曾做過許多研究。在文
34、藝作品中人們往往可以看到,“眉目傳情”,“雙眼含情脈脈”、“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等描述,以致給人產生一種印象,似乎眼睛是面部最能傳達情感的部位。實際上并非如此。你不妨做一個實驗;用一張硬紙擋住你的面部只露出兩只眼睛,然后讓別人來識別你所做出的各種情緒表情,結果肯定是他人無法識別。如果你把面部露出的部分逐漸增多,那么,他人就越容易判斷你所表現出來的表情??梢?,從面部識別情緒的主要線索并不在“眉目之間”。情緒識別是借助于許多線索,特別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動性更大的肌肉群的運動而實現的。面部表情識別的研究常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面部表情刺激物的制作或選擇,這可以用專門拍攝的照片(錄像)或圖式來描畫,也可以用
35、完全裝扮出的活生生的表情或自發的表情等。第二步是對表情進行識別評定,也可以用多種方法,如自由評定法即讓被試自由地對表情給出情緒詞匯;或限制評定法,即向被試提供各種情緒詞匯或情緒情境,要求被試只能根據所提供的情緒詞匯或情緒情境進行分類或匹配等;或參照自由評定法,即向被試提供參考線索(如情境、人格特征等),讓其說出表情所表達情緒的詞匯,等等。情緒識別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包含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等等。情緒識別的準確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說來,快樂和憤怒最容易識別,而對恐懼、哀痛、厭惡等的識別較困難。從情緒行為的前后關系中識別情緒,準確度高;而孤立地識別情緒,準確度低情緒識別易受暗示的影響。兒童
36、對情緒的識別,準確度不及成人,隨年齡增長,準確度提高,似乎在12至14歲左右有一個急劇發展變化時期(彭聃齡等,1985;王壘、孟昭蘭,1986;黃希庭、張慶林,1986)。面部表情的識別如果能和身段表情結合起來,那就更有利于準確地判斷情緒狀態。識別身段表情,其中雙手的表情占著很重要的地位。識別雙手表達情緒的準確度可以達到和識別面部表情一樣的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我們看不清一個人的面孔,但只要能看清他的身體動作也能了解其情緒狀態。流行于歐洲一些國家的啞劇,演員的面部或涂上白粉或戴上面具不可能較多地運用面部表情,但人們根據姿勢動作仍能理解演員所表達的情緒。所有的舞蹈語詞,嚴格來說都是身段表情動作
37、。我們對舞蹈的欣賞,實際上就是根據身段表情來理解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的。言語表情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同樣一句話,由于說話者口氣腔調的不同,往往可以使人就說話人的情緒做出相當準確的識別,而聽話人的感受也因之而有很大差異。歌唱家、演說家主要就是靠他們的聲音來打動聽眾的。正常成年人的情緒表現是可以隨意調節的,可以加強它,也可以抑制它(盡管真實的情緒也會泄露出來)。情緒可以在沒有表情的情況下生產,表情也可以在沒有情緒體驗的情況下出現。例如,并不喜愛可以滿臉堆笑。真正氣忿又可以裝出心平氣和。同樣一種表情,可能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要準確地識別一個人的情緒單憑表情是不充分的,必須結合其他指標(如當時的情境,
38、這個人的個性特征等)綜合地進行比較才能達到。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情緒不但可以被識別,而且是可以相通的。人們彼此間情感的相通,即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稱為感情移入或移情。當我們知覺到別人有某種情感體驗時,可以分享他的情感。這種分享并不意味著是同情,也不僅意味著對它的認識,而是指對別人的情感產生情緒性反應。第四節 情緒理論與情緒調節一、情緒的理論在心理學上,由于情緒問題的復雜性以及研究者的觀點和方法上的不同,現代心理學家對情緒的解釋是多種多樣的。(一)詹姆士蘭格的情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和丹麥生理學家蘭格分別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觀點相同的情緒理論,后人稱為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該理論
39、認為,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即當外界刺激引起身體上的變化時,我們對這些變化的知覺便是情緒。照他的說法,人并不是因為愁了才哭、生氣了才打、怕了才發抖,而是相反,人是因為哭了才愁、因為動手打了才生氣、因為發抖才害怕。此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由環境激起的內臟活動實際上導致了我們所認為的情緒。蘭格強調血液系統的變化和情緒發生的關系 這種理論雖然片面,但它強調了情緒和植物性神經系統活動的關系,引起了人們對情緒機制研究的廣泛興趣。(二)坎農巴德的丘腦情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坎農認為,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質解除丘腦抑制的功能,同時把信息輸送到大腦及機體的其他部分。輸送到大腦皮質的信息產生情緒體驗;輸送到內臟和骨骼肌的信息激活生理反應。身體變化和情緒體驗是同時發生的,而情緒感覺是由大腦皮質和植物性神經系統共同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汞中毒患者的護理
- 外匯和配套人民幣借款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電腦維護合同模板
- 主播合同經紀協議二零二五年
- 二手房屋買賣協議書樣本
- 二零二五合同簽訂授權委托書
- 店面租賃合同參考示例
- 期末數學四上試卷及答案
- 七下期末試卷福建及答案
- 秦腔基礎知識
- (完整版)自考00600高級英語重點上冊
- 湖南邵陽農商行招聘真題2024
- 2024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招聘考試真題
- DL∕T 2528-2022 電力儲能基本術語
- 《曼陀羅繪畫療愈-初三減壓》PPT
- 關于加強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檢測的要求
- 幼兒園螞蟻教學認識螞蟻螞蟻分類(課堂PPT)
- C35P10計算書
- 小學數學專題講座:“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ppt“
- 佛教開靈奠食科儀
- 土釘墻支護計算計算書(共10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