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閱讀學案30_第1頁
古詩文閱讀學案30_第2頁
古詩文閱讀學案30_第3頁
古詩文閱讀學案30_第4頁
古詩文閱讀學案3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案30鑒賞詩歌中的表達技巧(一)審題答題規范學案目標1.準確判定古詩常用的表達技巧,并能略作分析。2.掌握鑒賞表達技巧題的審題與答題規范要領。考點要求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考點樣題1(2010·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注商風:秋風。愴悢:悲傷。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答:_2(2008·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畫堂春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

2、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撚:持取,捻弄。“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答:_3(2007·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出關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注關:指居庸關。旆:旌旗。“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答:_4(2010·廣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望江東黃庭堅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住。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注闌:阻隔;阻攔。直饒:縱使

3、。分付:交付。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答:_5(2010·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送魏二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答:_命題探討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是山東卷中十分重要的考點,地位僅次于思想感情的把握。其命題特點表現在:考點不變,但每年的考查角度、方式都有微妙變化。這也是山東卷命題的總體特點。從某句(或整體)使用的“藝術特點”和“表現手法”這些題干用語上看,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及結構技巧四個角度中重點考查“表現手法”這一點,且

4、“表現手法”較為常見。設題點面結合。既有對某一兩句表現手法的考查,又有對詩整體表現手法的考查。鑒賞步驟判斷和分析相結合。有時只寫對表現手法的判定,有時把手法的判定與手法分析結合起來考查。答題角度單一和綜合相結合。如問“主要表現手法”,一般只答一個,最多兩個;如題干不帶“主要”,只問“藝術表現的特點”,就可以多角度答題。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可以從_、_、_、_四個角度切入。高考古詩鑒賞題常考的表現手法有:_、_、_、_、_、_六種。1判斷下面詩句所用的表達技巧(1)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_(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_(3)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_(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5、。_(5)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_(6)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_(7)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_(8)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_(9)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_(10)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_(11)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_(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_(1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_(14)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_(1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_2下列古詩名句在景與情的關系上有何不同?試簡要分析。(1)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_(2)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_(3)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_(4)

6、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_如何準確判定古詩所用的表達技巧演練體悟1指出下面這首詩所用的表現手法。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答:_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望驛臺白居易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分條簡析。答:_聽課記錄:1審題鑒賞古詩表達技巧題的題干一般由范圍語和角度語兩部分信息構成,“范圍語”限定鑒賞范圍的大小,依照鑒賞范圍大小,試題可分為分析局部題和分析全詩題兩種。“角度語”限定分析手法的角度,

7、依據分析角度不同,試題可分為明示型和暗示型兩種。明示題指明確指出考的是表達技巧,它又分為未指出手法類別、指出手法類別和給出運用的手法類別三種。暗示題是未明確指出考表達技巧,但題干語“如何寫出”“請賞析”已包含了表達技巧在其中。示例指出下面古詩鑒賞表達技巧題設題方式的不同點。(1)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2009年安徽卷)(2)“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009年江蘇卷)(3)第二聯|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2009年湖北卷)(4)本詩|運用了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2006年天津卷)分析:(1)_(2)_(

8、3)_(4)_這四道題的題干都由范圍語和角度語兩部分信息構成(以“|”為界)。從分析范圍看,(1)(4)屬分析全詩型,(2)(3)屬分析局部型。從分析角度看,(1)(2)(4)屬明示型,(2)題要求分析“修辭手法”,屬于指出手法類別題,(1)屬未指明具體手法類別題,(4)已具體指出全詩運用的三種表現手法,屬給出運用的手法類別題。(3)題屬暗示型。2答題要答好表達技巧題,必須把握住“大三小三二式答題法”。所謂“大三”就是答題三步驟:指(出手法)析(分析運用)點(出表達效果)。(當然,要視問法而定,有的題不一定把這三步全部答出)。所謂“小三二”,“三”就是指在第二步分析運用時要答出三個要點。如“借

9、景抒情”包括何景、何情、景與情的關系三個要點。“襯托”包括何為主體、何為襯體、主體與襯體何關系。“虛實結合”包括何為實景、何為虛景、虛景與實景間關系三個要點。“二”就是在第三步點出表達效果時應包括兩個要點,一是這種手法本身的表達效果,二是這種手法(技巧)給表達的思想感情帶來何種效果。運用“大三小三二式答題法”可強化分點答題意識,提高規范答題水平,從而最大限度地拿滿分。示例詞的最后兩句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請作具體分析。(根據2009年寧夏海南卷第9題改編)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

10、花。注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答:_(注:不可答成“擬人”,擬人只在第一句有),。(一)針對訓練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宮詞(其八十三)王建教遍宮娥唱遍詞,暗中頭白沒人知。樓中日日歌聲好,不問從初學阿誰。注從初:當初。本詩運用了反復和對比的手法,請各舉一例并作簡要分析。(1)關于反復。答:_(2)關于對比。答:_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謁金門李好古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注李好古:南宋詞人,少年時曾立志沙場殺敵,可惜功業未成。玉關:原指玉門關,后泛指邊塞

11、。玉樓:華美的高樓,代指歌舞之地。“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加以賞析。答:_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岑參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注尋河:史載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去尋找黃河源頭。“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一聯運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其中的一種并加以分析。答:_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答張十一韓含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注張十一:名暑,與韓愈同任監察御史,因勸諫德宗

12、,兩人同時被貶。韓愈被貶到廣東陽山,張暑被貶到湖南臨武。躑躅:羊躑躅,杜鵑花科,二月開花。恩波:皇帝的恩澤。斗:通“陡”。前四句描寫景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答:_(二)綜合訓練5(2010·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歲暮 (唐)杜甫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注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詩人為什么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

13、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答:_(2)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答:_6(2010·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鵲橋仙·七夕范成大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注爭:怎。(1)對于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此詞說“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而秦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請簡要分析二者所表達的感情側重點有何不同。答:_(2)此詞多處采用了對比襯托的藝術表現方法,請舉出兩例并結合作品賞析。答:_7(2010·全國卷)閱讀下面這

14、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夢中作歐陽修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注本詩約作于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束,斧已爛掉,回家后發現早已換了人間。酒闌:酒盡。(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答:_(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答:_學案30鑒賞詩歌中的表達技巧(一)自主預習1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的手法。解析這首詩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鳳凰”的意象抒發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和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因為他身仕亂朝,處境危險,不得不處世謹慎,所

15、以反映在詩歌中,則表現為運用象征來寄托自己的思想,從而形成若即若離、隱晦曲折的表達特點。這首詩就以鳳凰象征詩人自己,借寫鳳凰的遭遇抒發自己的哀傷與無奈,具有強烈的生命孤獨感,是阮籍“詠懷詩”的優秀篇目。2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描寫。(答“動作描寫”也可)解析上闋從自然景物寫起,一番風雨后,春光被季節催促得黯淡,殘花紛紛飄落下來,一片狼藉鋪滿小路。池水盈盈漲起,將一片新綠映入眼底,小雨霏霏落下。杜鵑聲聲啼鳴,園林天天憔悴,挽留不住春天遠去的背影。下闋自然由景生情,轉移到個人情思上,在春歸的無奈中獨上高樓,在落日的斜暉里拈一枝殘花,無語憑欄。至于那“此恨誰知”的內涵,又有誰能說個明白?3將

16、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解析此詩著意刻畫當征人遠行出關那一剎那的感情,詩人曾隨軍出居庸關,對此有真切的體驗,當通過關隘時,但見前方白雪皚皚,荒寒一片;而身后卻仍是桃花盛開,春意盎然,這怎能不使出關的將士回首凝視,瞻顧家園呢?詩句的奇絕處恰在于征人回首的瞬間里,凝聚了豐富的社會內涵和人生體驗。4示例一:上片前兩句實寫遠望不見江東路,引起后兩句夢中相見慰孤獨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相見反襯了現實中的孤獨。示例二:下片前兩句實寫燈前寫信無人傳,引起后兩句錯過

17、大雁傳信時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斷烘托了現實中的情感阻隔。解析詞的上片,寫相思者想見對方而又不得見,望不見,只好用夢中相會的情景虛擬。而下片通過燈前寫信的細節,進一步細膩精微地表達主人公感情的發展。夢中相會終是空虛的,她要求實在的交流與聯系。“燈前寫了書無數”,以傾訴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深情,但“算沒個、人傳與”,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淵。“直饒尋得雁分付”,“直饒”,宋代語言中,有“縱使”的意思,詞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寫的信無人傳遞,一轉念間,鴻雁傳書又燃燒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燈下深情的書信交與飛雁。然而又一想,縱然“尋得”傳書的飛雁,“又還是、秋將暮”,雁要南飛了,因此連托雁傳書的

18、愿望也難達到。由此可知,她寫的信是要傳送到北方去。燈下寫信這一感情細膩的刻畫,把女主人公的情緒、思想、夢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動具體化,在“寫了書”又“沒人傳”,“尋得雁”又“秋將暮”那回環曲折的描摹過程中,用“算”“直饒”“還是”等表現心聲的口語化語言,把一個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畫得細致感人,魅力無窮。5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解析它借助想象,擴大意境,深化主題。通過造境,“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敖英評唐詩絕句類選),“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雍詩鏡總論)。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

19、孤寂的環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惆悵別情。“長”字狀猿聲相當形象,使人想起水經注·三峽關于猿聲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長”字作韻腳用在此詩之末,更有余韻不絕之感。知識整合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技巧借景抒情對比襯托比喻擬人對偶1(1)虛寫(想象),夸張(2)設問,借代(3)對偶,對比(4)擬人(5)象征(6)反語(7)虛寫(想象)(8)象征,比喻(9)借景抒情(10)側面描寫(11)對偶,反襯(12)襯托(13)對比,借代(14)反問,用典(15)互文2(1)哀景哀情(2)樂景樂情(3)樂

20、景哀情(4)哀景樂情重點突破演練體悟1首聯:直抒胸臆(出句)融情于景(對句)。頷聯:比喻象征雙關(“絲”諧“思”)。頸聯:想象(虛寫)對寫法(對句)。尾聯:用典。2以虛寫實。閨婦看“當窗柳”遙思宦游人,宦游人見“撲地花”遠想閨婦,兩下思念的傷感皆是詩人的想象,卻真切動人,收“實”之功效。情景交融,以物襯情。閨婦見柳絲柔長、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見花飛遍地、滿目凋殘,遙想妻子空閨獨守、盼夫歸來。寫盡花柳傷春意,烘托兩地相思苦、惆悵情。對仗與比喻。一、二句巧用對仗,使詩文形式整齊、音節頓挫。“柳”喻“留”,隱指閨婦情愫如柳絲不絕;“花”喻“婦”,隱指妻子韶華流逝如落花隨春而去。從“雙方”同時

21、寫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則更為感人至深。解析題干里有“些”字,表明要寫出至少兩種手法來,可以從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狹義)方面綜合思考。鞏固提升1(1)示例一:“教遍宮娥唱遍詞”一句兩個“遍”字間隔反復,強調了老樂師授徒的傾心與辛勞。示例二:“樓中日日歌聲好”一句兩個“日”字疊詞反復,強調了弟子演出的精彩與走紅。(2)白頭樂師無人過問與弟子天天有人喝彩構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對老樂師的同情,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慨嘆。2這兩句運用對比的表達技巧,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一方面是戍邊將士風餐露宿,日夜守衛邊關;一方面是統治者和達官貴人們在燈紅酒綠中尋歡作樂。一苦一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表達了作者對統

22、治者茍安江南,不思抗敵的憤慨、失望之情。3運用擬人的手法。詩歌把無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動地描寫了在長安與家人見慣了的一輪明月,此時卻掛在沙漠上,顯得有幾分愁慘,仿佛在對人垂淚一樣。運用主客換位的方法。詩人不說自己因對月思鄉而垂淚,卻反說明月對己垂淚。而自己的思鄉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這個物象之中。融情于景。“漢月”高照,“胡沙”無邊,遙相對應,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襯托出孤身一人在蒼涼沙漠上行進的艱難。“費”字煉字極佳。詩人沒有直接寫沙漠夜行的困難,而用“費馬蹄”間接體現,“馬蹄”之“費”,明指對馬蹄的磨損,暗含沙軟難行,足見行進的艱難。運用對偶的手法。而且上下句意義互補,上句“漢月”,下句“胡沙”,點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點明沙漠的廣袤,路途的遙遠),豐富了詞語表達的內涵。4襯托:以動襯靜,猿的哀鳴打破了山村的寧靜。擬人:“競長”“閑開”寫出了春天的生機,“競”字把嫩筍爭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寫活了,而“閑”字則把羊躑躅隨處開放、清閑自得的意態揭示了出來。寓情于景:猿的哀鳴觸動了詩人內心的悲愁,色彩鮮艷、充滿生機的春景反襯了詩人的哀怨之情。5(1)邊境發生戰事,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愿望的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2)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