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_第1頁
閱讀之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_第2頁
閱讀之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_第3頁
閱讀之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_第4頁
閱讀之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文閱讀之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考點解讀】新課標語文科考試說明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其中傳記類文言文仍為首選,但山水游記類文言文也漸入人們視野。中國古代山水游記以描山畫水、傳達山川神貌為主;同時在描寫見聞中又包含著作者的獨特感受,常常熔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讓人嘆為觀止,對現代游記散文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對山水游記文言文的考查,和傳記類文言文閱讀一樣,有兩個能力層面的要求:理解和分析綜合。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1)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包含著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這些文言實詞是中學生常見的實詞,而不是生僻難懂的

2、;二是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在上下文中表現出來的,而不是脫離上下文的字典含義;三是對于這些實詞的語境意義要理解,而不是識記那些僵死的概念。常見的文言實詞,主要包括常見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等。(2)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這些文言虛詞的用法是中學生在古文學習中常見的,而不是生僻晦澀的;二是這些文言虛詞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現出來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對于這些文言虛詞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識記。此考點涉及到18 個文言虛詞。(3) 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試說明規定了五種,即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4) 理

3、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譯文句是文言文閱讀中的一種綜合能力,其考查內容, 既涉及到語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內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三是斷句。(5) 篩選文中信息。 “篩選文中 的信息”是建立在對文句理解基礎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對原文整體認知的高度,從若干個備選分項中排除干擾因素,選取與試題要求相適應的信息。這需要我們靜心閱讀,細心比對。(6)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礎上的綜合能力,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點難點所在。這種歸納概括,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和推理的一個思維過程

4、,要求考生根據文中的信息,正確把握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某個觀點成立的根據等。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是除了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文言知識疏通文字外,還要依據游記文體的特征,梳理作者的游蹤,即弄清作者的游覽過程和順序,他先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再到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一些什么。整個移步換景的過程梳理清楚了,也就知道了作者的整個游覽情況。 “遵路識斯 真”,在此基礎上歸納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就比較容易了。如石鐘山記,依據文本,我 們不難發現其思路為,以“疑”為線索,先敘后議:質疑一探疑一評疑。(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它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的

5、看法, 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容。作為山水游記散文,這一點尤為重要,我們在具體的閱讀理解時, 一定要思考分析作者在游覽過程中由 看到的景和物想到了一些什么,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即弄清作者寫這篇游記的目的意圖是什么,作者通過寫景狀物想要抒發怎樣的思想感情。如我們讀完石鐘山記,可發現是作者 借記游石鐘山,表達“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事不目見耳聞,不可臆斷其有無)這個觀點。【例題精析】游東山t己(據2009年安徽高考卷改編)楊士奇洪武乙肉,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 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是歲三月朔,余三

6、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 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客坐十數人。 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裊衣,禽鳥之聲不一類。 遂掃石而坐。坐久,聞雞犬吠。余招立恭起,東行數十步,過小崗,田疇平沼彌望,有茅屋十數家, 遂造焉。一叟七十余歲,素發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 數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 也。”各懷之而出。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注酒,傳觴 數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 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

7、,余故人武昌左護衛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皆來,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章, 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勝,降跟謝過,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曲。 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跪趾,兩童子拍手跳 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絕句,語益奇,遂復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營樂丘處也。”又指道旁桃花語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屬未暇也。是冬,

8、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余歸 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閱讀提示】這篇游記主要不是寫東山的景勝,而是把筆墨放在記游歷者的訪村舍、飲酒、賦詩、歌舞、戲魚等文人雅士的活動上,顯示了楊士奇文章敘事平正紆徐的特色。林紓曾說: “此篇在游記中似過涉煩碎,然能緯之以深情,雖瑣瑣屑屑,皆覺有致。”其評論頗得其神。1. 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未幾余歸/ 廬陵過立恭/ 宿別 / 始命筆追記

9、之/ 未畢/ 立恭取讀/ 慟哭B.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C. 未幾/ 余歸廬陵/ 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D.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中的斷句能力,能力層級為理解B。首先通讀句子,盡量理解句子意思,根據句子意思,抓住主賓和句中的重要虛詞,尋找規律,進行斷句。文言斷句的基礎是讀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注意一些經常用在句苜和句尾的詞和句式的對稱,但主要好要明白陳述對象的變化和事件的變化,所以斷句時看人稱的變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稱,還要關注動詞

10、,往往動詞變化意味著事件的變化本題為斷句選擇題,句子中的名字、稱謂、地名、連詞等一般為斷句標志,根據句子中意思,應為“余歸廬陵”我回到廬陵這個地方,排除 A 兩項;B、 D 項中,“始命筆追記之未畢”應該為兩句話意思為“這才動手追記東山之行,沒有寫完”;故答案為C。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乙亥指的是乙亥年,這是中國傳統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法,60 年一個循環,如丙戊年。B. 朔指每月農歷初一,“朔”也可引申為“開頭”。如“朔”可指清晨,這是一天的開頭。C. 傳觴是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古人喝酒很有講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戲,如“流觴曲水”。D.寒食即

11、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在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理解文中涉及的有關傳統文化常識”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后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 年號、 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職、禮儀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A選項是關于干支紀年法的,而“丙”、“戊”都屬于天干,故不可能出現“丙戊”年。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慎,樂觀曠達,對

12、生死也很淡然;雖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實物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D.文章主要記敘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傷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G做題時要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歸納分析。答題時注意“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差別和重點詞語的翻譯,又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系。C

13、 項中的“是游宜有記”的意思是“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 作者一直未能寫成,不僅僅是事務繁忙,還因為 “未畢, 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 )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4 分)( 2)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3 分)( 3)已而道士復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3 分)【參考答案】(1 )老人直到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了”(于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識、無用、懷、句意)( 2)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鑿出孔吹奏起來,發出洞簫一樣的聲音。(竅、作)( 3)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為什么不

14、能給我詩呢?”(揖、奈何、與)【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能力層級為理解R文言翻譯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信”“達”“雅”。注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六字訣:留、對、換、增、刪、調。本題有三個句子,共10 分,它會在句子當中各選10 個知識點,或實詞或虛詞或句式, 這些重點必須要翻對,除了意思對了之外還要明確詞性,如第一句中的 “識”、 “無用”、“懷”,第二句中的“竅”、“作”,第三句中的“揖”、“奈何”、“與”,當然還要關注句意是否通順。【參考譯文】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們廬陵人,已經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

15、曠達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和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這年三月初一,我們三人帶著四五個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游。天海每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圓石,能坐十幾個人。古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和日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許久,聽見雞叫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了一道山岡,只見田 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前去拜訪。一位約有七十多歲的老者,長常的頭發像雪一樣白,披落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

16、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老人坐下。窗下 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 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 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部書我沒有用處。”于是,我們兩人各自將書揣在懷里, 告辭離開°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來芋葉當盤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舉起葫蘆酌酒,傳遞就 被依次喝了幾輪,立恭乘興寫了一首七言近體詩,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個騎馬經過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無償左護衛李千戶。他先是感到驚訝,相視一笑,卻并不停留,徑 直驅馬離開。不久,便備辦了豐盛的酒菜,帶著一位五言古詩。立恭不寫,只一味地向道士 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饒,引起眾人捧腹大笑。李千戶取出琵

17、琶連彈數曲。立恭謁折 斷了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 發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 隱溪老先生謁忍不住唱了 一闋費無隱的蘇武慢。道士翩翩起舞,兩個童仆謁跟在他后面拍著手跳了起來。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禮問立恭:“先生為什么不肯為貧道賦詩?”立恭提筆寫了幾首絕句,詩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不久太陽西下,距離溪邊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隱溪先生喚回我倆,說:“玩樂難道沒有止境嘛?”于是,我們和李千戶、道士拱手作別。途中,隱溪先生指著道旁山岡腳下,回頭對我說:“這里就是我修建墳墓的地方。”又指著路邊的桃樹囑咐我:“明年賞桃花時就到這里來找我吧。”回來之后,立恭對我說:“這次游

18、覽可得寫篇游記。”可是當時我沒有閑暇寫作此文。這年冬天,隱溪先生竟黯然長逝。 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節,與立恭相約去給老人家掃墓。沒想到哪時我又鬧了一場病,未能追記東山之行。過了不久,我將要返回廬陵,臨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話別,這才動手追記東山之行。沒有寫完,立恭拿去讀,邊讀邊哭,我也忍不 住潸然淚下,于是再次擱筆。但是相對奧自己往日與蔣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給立恭。東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記。【方法指導】古代山水游記,是一種以描寫山川勝景和自然風物為主要題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 筆下,諸多地方的勝景盡收眼底。圍爐夜話中說得好:“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云, 悟其舒卷;觀山岳,悟

19、得靈奇;觀江海,悟其浩瀚,則俯仰皆文章也。”不錯,大自然是我 們人類情感的源泉,是人類心靈的最好寄托載體。由于山水游記內容的豐富性和獨特性,使得山水游記文本成為近幾年高考文言文青睞 的對象之一,這也就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選擇人物傳記文本的局面。山水游記類文言文考查的知識內容和傳記類文言文別無二致:常見文言實(虛)詞,文 言特殊句式和用法,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 其中,實詞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象,文言倒裝句式及理解概括能力需重點訓練。一、熟悉山水游記類相關常識游記的分類:記事描景登泰山記、抒情類小石潭記、言志類醉翁亭記、說理類石鐘山記、游褒禪山記等。景物描

20、寫:1.角度:(1)形狀、聲音、色彩(2)遠近、俯仰(高低)、內外(3)動靜、虛實(4)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2. 作用:(1 )交代游覽的背景(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 (2)介紹游覽的進程;(3)渲染氣氛;(4)突出人物思想;(5)襯托人物心情。二、掌握四步閱讀法篩選一一概括一一比較一一揣摩首先,略讀全文,了解文段所敘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點,標明游蹤;其次,在閱讀過程中,找到文段所描寫的景物:看景物的特點、景物的變化;再次,畫出注意文段所表現的人物:性格、思想、行為、態度、品德、命運、影響;最后,通過閱讀,領悟文段所蘊含的情理:對人、事、景的態度、情感;作者的人生態 度、生活

21、情趣;人生哲理。【針對訓練】游豐樂醉翁亭記(明)王思任是時辛丑覲還,以為兩亭館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視事.,風流一阻。癸卯入覲,必游 之。突騎而上豐樂亭,門生孫教孝廉養沖氏亟觴之。看東坡書記,遒峻聳潔可愛。登保豐堂,謁五賢祠,然不如門額之豁。上醒心亭,讀曾子固記,望去古木層槎,有邃可討,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過薛老橋,上釀泉之檻,酌釀泉。尋入歐門,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經 見梅亭,閱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東坡手植。予意兩亭即勝,此外斷不可亭。一官一 亭,一亭一扁,然則何時而已?欲與歐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醒亭,以效翻駁之局,腐鄙可厭。還訪智仙庵,欲進開化寺,放于鄲班,從者暮之,遂去。滁陽諸

22、山,視吾家巖壑,不啻數坡坨耳,有歐、蘇二老足目其間,遂與海內爭千古,豈非人哉?讀永叔 亭記,白發太守與老稚輩歡游, 幾有靈臺華胥之意, 是必有所以樂之而后 能樂之也。先生謫茶陵時,索史記.,不得讀,深恨瀛辭之非,則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 陶然兀然之內也。一進士左官,寫以為遽舍,其賢者詩酒于煙云水石之前,然叫罵怨咨耳熱之后,終當介介。先生以館閣暫麾,淡然忘所處,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際,襟度何似耶?且夫譽其民以豐樂,是見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 而浮躁至矣。先生豈不能正名方號,而顧樂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 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蔣

23、種,而導之飲。嗟呼!先生有知,豈不笑脫頤 也哉?子瞻得其解,特書大書,明已為先生門下士,不可辭書。座主 門生,古心遠矣。予 與君其憬然存斯游也。(選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刪節)注:曾子固:曾鞏,字子固。坨( Cha) : 土丘。遽(qu)舍:旅舍。座主:古代 進士稱主考官座主。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靖種 /而導之飲B.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靖種/ 而導之飲C.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蔣種

24、 而導之飲D.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靖種/ 而導之飲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視事指官吏到職辦公,“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B.永叔即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并倡導了 “古文運 動”。C.史記是司馬遷所撰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D.子瞻是蘇軾的字,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補充解釋,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3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于辛丑年面君回來時,因為豐樂亭、醉翁亭的官

25、員接待,本來有機會游玩兩亭, 但催促自己盡快赴任的公文阻斷了自己游玩的興致,作者就打算趁著癸卯年入朝見君的機 會,游玩一下兩亭。B.文章第一段以游蹤為線索,寫了作者觀賞了登上醉翁亭、意在亭、梅亭、玻璃亭、老梅亭等返程時還拜訪了智仙庵、開化寺,并表達了作者的看法:豐樂亭醉翁亭兩亭是名勝古跡,此外斷不可以再建亭子。C.本文傳達了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傳千古的思想,如滁陽諸山景色平庸,但一旦有了名人的足跡,有了名人 (歐陽修、蘇東坡)的垂青,便顯現了其游玩的價值 ,這也就是所 謂的名人效應。D.歐陽修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為了超越別人,不是為了斂名,所以他給亭子命名 就不嫌棄樂不忌諱醉。蘇東坡領悟了

26、歐陽修的見解,他們師生雙方,思想不同凡俗,作者也 在這次游玩中醒悟了一些道理。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 分)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則何時而已?欲與歐公斗力耶?(5分)其賢者詩酒于煙云水石之前,然叫罵怨咨耳熱之后,終當介介。(5分)【參考答案】1. B2. A (“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應為了韓愈、柳宗元3. B 返程時還拜訪了智仙庵,但并未拜訪開化寺4.(4分)一個官員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個牌匾,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歐陽修爭高下嗎?評分建議:“扁”、“然則”、“已”、“斗力”、語句通順,各 1 分。 ( 5 分) 那些 (所謂)賢能的人在煙云水石前作詩飲酒,然而叫罵怨恨嘆息酒酣耳熱之后,最終還是不能忘懷。評分建議:狀語后置句、“詩酒”、“咨”各 1 分,語句通順,2 分。【參考譯文】辛丑那年面君回來,因為兩亭(豐樂亭、醉翁亭)官員接待我,讓我住下來( 游玩 ) 。適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盡快赴任,我灑脫放逸的興致全被阻斷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見君的機會,一定要游玩一下豐樂醉翁亭。我們騎快馬登上豐樂亭,門生孫教、舉人養沖氏反復地請我飲酒。觀賞蘇東坡書寫的“豐樂亭記”,筆力雄健超拔飄逸可愛。登保豐堂,拜謁五賢祠,卻不如門額之開闊。登上醒心亭,讀曾子固醒心亭記,放眼望去庭外古樹枝丫層層疊疊,倒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