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藥大學遠程教育金匱要略作業 50 題1 金匱要略是怎樣一本書 ?其價值如何 ?答: 金匱要略為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病學專著,奠定了雜病的理論基礎和臨床規范,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對于后世臨床醫學的發展有著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所以被歷代醫家推崇為方書之主。由于金匱要略一書,是祖國醫學古典醫籍之一,是古代治療雜病的典范,它之所以被后世稱為“經典” ,是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科學性。2 金匱要略一書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 金匱要略論述診治雜病的主要精神,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本論點,認為疾病癥侯的產生,都是整體功能失調,臟腑經絡病理變化
2、的反映。從這一基本論點出發,提出了根據臟腑經絡病機和四診八鋼進行病與證相結合的辯證方法。這一主要精神充分地從臟腑經絡先后病篇體現出來。3 金匱要略診脈部位有幾種?其應用原則是什么?試舉例說明答:目前,臨床上診脈習用寸口,但金匱要略的診脈部位與現在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有以下 4 種:寸口三部法。趺陽診法。少陰診法。少陽診法。仲景運用的原則是:診外感疾病用獨取寸口的方法。如痙濕蝎病篇云:“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濕痹之后,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這一節“脈沉而細”當指寸口脈而言。病涉脾胃,常用趺陽診法。如腹滿寒疝宿食病篇云:“趺陽脈沉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一”據
3、此可看出腹滿屬脾胃病變,仲景用的是趺陽診法。有關婦人病變兼診少陰脈。如婦人雜病篇云: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 。這是論述下焦濕熱而陰中生瘡的脈證和治法。少陰為腎脈,陰中為腎竅。脈滑而數主有濕熱,濕熱聚于前陰,郁積腐蝕,致腐爛成瘡。據此可看出仲景診婦人病兼診少陰脈。對某些復雜的病證,兼診兩處以上的脈象。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以寸口與趺陽并舉。上下阻隔的病分寸、關、尺以候之。如五臟風寒積聚病篇云:“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 ” 據此可看出仲景對上下阻隔的病
4、,常分寸、關、尺以候之。4 . 金匱要略在治法上有哪些特點 ?試舉例說明答 : 金匱要略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研究雜病的專書,歷經1700 余年,其辨病辨證治法方藥一直對臨床有重要指導意義和使用價值。中醫治法上的許多特點,本書均有充分體現,如:治未病的指導思想。即無病早防及有病早治的預防疾病的思想。如臟腑經絡先后病篇第 2 條指出: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末流傳臟腑,即醫治之。”重視人體正氣,治病求本:因為人體抗病能力悉賴正氣,正氣虛損,藥物就難為力,故全書對于慢性衰弱性疾病,注意調補脾腎兩臟,認為這是內傷疾病的治本之法。治脾者以黃芪為主藥,因其能健脾益氣,故用黃芪方有8 首
5、,而傷寒論諸方沒有用黃芪的。治腎者以附子為主藥,故其用炮附子之方有18 首。再者雜病也多血虧之證,故金匱要略用當歸之方 14 首,而傷寒論僅 4 首, 傷寒論多用生附子回陽救逆, 金匱要略多用炮附子溫腎回陽。對于邪實之證,祛邪時注意因勢利導。所謂因勢利導,就是隨病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因其勢而就引導,使之排出體外,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痰飲一證,溢飲在表,用大小青龍湯;痰飲在下用五苓散。此外,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及八法的靈活運用,雖是本方劑的特點,同樣也是本書的治法特點。5簡述金匱要略一書的方劑特點答:療效高、收效快。藥物少。配伍嚴。重視藥物劑量體現了 “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精神體現了八法的靈活運
6、用。6 什么是臟腑虛實相傳的基本規律?答:根據五行生克制化規律,人體臟腑在生理上互生互長,病理上相互傳變。而病理變化方面主要遵循虛實相傳的規律,即:實則傳而虛則不傳,虛則受傳而實則不受。實則傳而虛則不傳,這是指已病的 臟腑而言,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 ,就是指肝實證容易傳其所勝之脾土,因而“當先實脾。 ”虛則受傳而實則不受,是指受傳的臟腑而言。如肝實證易傳脾,但決定脾是否受病仍看脾本身的功能是否常,若脾虛則易受,肝病傳脾,當先實脾;若脾實即“四季脾旺不受邪, ”肝病不能傳脾,因此也就“即勿補之。 ”7試述濕病的主證及治療原則答:濕病,以發熱身重,骨節疼煩為主癥,病在肌肉關節。治以汗解散邪為法
7、。但濕性濡滯,難以驟泄,故發汗只宜微汗,切忌大汗,這是治療濕病的一個原則。8試述濕病的治禁答:根據原文14, 16, 17, 20條,治濕有三禁:禁攻下。若誤用攻下,可導致額上汗出、啰、胸滿、喘、小便不利等陽上厥、陰下竭之危證。禁大汗。治濕宜微汗祛濕,不可用辛溫峻汗,使風去濕存, 損傷陽氣,導致病程纏綿難愈。禁火攻。火攻乃強迫發汗法,誤用火攻,大汗傷陽,濕難驟驅,病必難 愈,若火熱內攻,由氣及血,亦可致鼻衄或發黃。9 麻黃加術湯證與麻杏苡甘湯證有何異同 ?答:麻黃加術湯和麻杏苡甘湯的相同點為: 1 皆適用于表濕證。 2 均有發熱身重,身體疼痛,寸脈浮等臨床表現。 3 兩方均有微汗祛濕止痛之功效
8、。兩證的不同點為:從病機來看,麻黃加術湯為寒濕在表;麻杏苡甘湯證為風濕在表,且有化熱的趨勢。從臨床癥狀看,麻黃加術湯證身體疼痛劇烈且固定,發熱無朝暮輕重之變化,必無汗,而且無熱證的任何表現;麻杏苡甘湯證身疼痛具有游的特點,發熱日晡所劇,一般無汗,或少汗,局部可見熱象如苔薄黃或咽喉稍紅。從藥物功效分析。前者以散寒除濕為法,麻黃三兩,桂枝二兩,溫散之力宏大,適宜蠲除在表之寒濕;后方以輕清宣化,解表祛濕為法,方中輕用麻黃半兩,且配甘淡之苡仁,重用甘緩之甘草一兩,因此溫散之力大而偏于涼散,適用于輕宣在表之風濕,兼清郁熱。10枝附子湯證、白術附子湯證、甘草附子湯證有何異同 ?答:相同點:在病機方面:三方
9、均為風濕襲表,表陽虛。在臨床癥狀上,都可見身體痛重、惡寒等。功效,三方均有溫經助陽,祛風除濕之功。三方證的不同點有:從病機來看,桂枝附子湯為表陽虛,風濕在表且以風邪偏盛;白術附子湯證為表陽虛,風濕在表且以濕邪偏盛;甘草附子湯證為表里陽虛,風濕俱盛。 在癥狀方面, 桂枝附子湯證以風邪偏盛的癥狀為特點, 如見 “身體疼煩, 不能自轉側” 、“脈浮虛而澀” ; 白術附子湯證則多見濕邪偏盛的表現;甘草附子湯證不但有“骨節疼煩,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等癥狀而且還有小便不利,短損,身微腫等里陽虛的表現。從方藥的功效看:桂枝附子湯重用桂枝四兩,炮附子三枚,助表陽散風濕,意在力挫邪勢,驅風除濕以求速效;白術附
10、子湯輕取炮附子1 、 5 枚,白術二兩,走皮中逐水濕,意指濕性粘滯,得之也緩,去之亦微,溫陽除濕緩緩圖之;甘草附子湯,聚桂枝白術炮附子、甘草于一方,在外能助表陽祛風濕,在里能溫陽散里濕,助表里之陽損,祛表里之風濕。11試述百合病的病因、病機及脈癥答:病因:熱病之后,余熱未盡,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病機:心肺陰虛內熱。脈癥:可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陰血不足,影響神明引起,時而出現的神志不定,語言、行為、飲食和感覺失調等癥狀,這類癥狀是主觀的可變的,是病人的主訴。二是陰虛內熱引起的口苦、小便赤、脈微數癥狀,這類癥狀是客觀的、不變的、是最具辨證意義的征象。12百合病如何辨證論治 ?答:百合病本證,用百
11、合地黃湯。如經誤汗誤下誤吐產生變癥,分別選用百合知母湯,滑石代赭石湯,百合雞子黃湯。如不經誤治,日久變渴,則配用百合洗方或括簍牡蠣散;變發熱,則用百合滑石 散??傊?,應從具體病情出發,隨證施治,同時配合精神調攝。13肺癰各階段的主要證候有哪些?為什么 ?答:肺癰可分為三期:表證期:由風邪侵犯肺衛所致,表現有惡寒發熱,有汗咽喉干燥發癢,咳嗽,脈浮數等。釀膿期:由風熱內壅,肺氣不利,痰涎內結,瘀熱成癰所致,表現有咳嗽口干,喘滿,咽燥不渴,胸痛,咳吐臭痰,振寒,脈滑數或數實。潰膿期:由邪熱壅肺,結而不散,血脈凝滯腐潰所致,表現 為咳吐膿血,腥臭異常,形如米粥,胸痛,振寒,脈滑數。14肺癰膿成可見哪些
12、癥狀? 怎樣治療 ?答:肺癰膿成可見咳嗽口干,喘滿,咽燥不渴,胸痛,咳吐臭痰,振寒,脈滑數或數實。治宜瀉肺逐痰。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潰膿時表現為咳吐膿血,腥臭異常,形如米粥,胸痛,振寒,脈滑數,治宜排膿 解毒,用桔梗湯。15試述薯蕷丸的適應癥和組方意義;答:薯蕷丸治療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證。組方意義:方中用薯蕷專理脾胃,人參、白術、茯苓、干姜、豆黃卷、大棗、甘草、麥曲益氣調中,當歸、芎勞、芍藥、地黃、麥冬、阿膠、養血滋陰,柴胡、桂 枝、防風祛風散邪,杏仁、桔梗、白斂理氣開郁,諸藥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16何為肺脹?肺脹病有何特點?試舉例說明答: 肺脹即肺氣脹滿。 指以咳嗽上氣為主證的病證, 多
13、由外寒內飲或飲熱相搏所致的病證。 特點有二: 就疾病性質而論,皆為實性咳喘,如本篇關于肺脹條文有三處(4、13、14、)皆為實性病證。就病機而言,同屬內飲外邪。如越婢加半夏湯證為外感風熱,內有飲熱迫肺;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為外感風熱,內 有水飲郁熱。17張仲景論述咳嗽上氣病有何特點?答:仲景論述咳嗽上氣病有三個特點:虛實兼論, , 以實為主。如小青龍加石膏湯證、射干麻黃湯證、皂莢丸證、越婢加半夏湯證、厚樸麻黃湯證、澤漆湯證均屬實性咳喘,僅麥門冬湯為虛性喘咳。實喘諸證,獨重痰飲。痰飲為上述實性咳喘六 方中的共同病因。內外合邪,為咳逆上氣的多發形式之一。如上述六方證中小青龍加石膏湯證、射干麻 黃湯證、
14、越婢加半夏湯證、厚樸麻黃湯證、均為內外合邪。18. 厚樸麻黃湯證與澤漆湯證均為水飲所致,主癥均為咳喘,二者應如何鑒別 ?答:不同在于:病機不同:厚樸麻黃湯證為飲熱迫肺,病位近表;澤漆湯證為水飲內結,病位偏里。 主證不同:厚樸麻黃湯證見咳喘氣逆,痰聲轆轆,煩躁,頭汗出不能平臥,脈浮苔滑;澤漆湯證見咳喘, 二便不利,身腫,脈沉。治法不同:厚樸麻黃湯證治宜降肺氣,化痰清熱;澤漆湯證治宜逐水通陽,止咳平喘。19. 越婢加半夏湯證、小青龍加石膏湯證、射干麻黃湯證在病機、癥狀、治則方面有何不同 ?答:不同點:病機不同,越婢加半夏湯證病屬外風邪內飲熱;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病屬外寒邪內飲熱;射干麻黃湯證病屬外寒邪
15、內水飲。證候不同:越婢加半夏湯證表現為:發熱惡風,咳喘,目如脫狀,口渴自汗,脈浮而大;小青龍加石膏湯證表現為:發熱惡寒,咳喘煩躁不安;射干麻黃湯證表現為:惡寒無汗,咳喘氣逆,痰聲轆轆,脈浮緊。治則不同:越婢加半夏湯證治宜疏風清熱,散水化飲;小青龍加石膏湯證治宜散寒化飲,清熱宣肺;射干麻黃湯證治宜散寒化飲,止咳平喘。20. 形成奔豚氣病的因素有哪些?答:有從驚恐得之,有從發汗后復感寒邪得之,有從內有水飲誤汗傷陽得之。因“驚恐”等情志刺激,致肝郁化火氣逆,循沖脈之逆上沖而發奔豚此其一。其二,原文“發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 ”言汗后再汗陽虛寒入,陰寒之氣引動沖之而發病。若
16、素有水飲,加之“發汗后”損傷心陽,寒飲有逆沖之勢者“欲作奔豚”則屬其三。21奔豚氣主要有哪些類型?試述其癥狀。答:奔豚氣病主要分為二種類型:一為病位在肝,病從熱化,證屬肝郁化火,氣逆上沖;一為病在心、腎,病屬寒化,證屬心陽不振,下焦陰邪(寒氣或水飲)上逆。前者如奔豚湯證。后者如桂枝加桂湯和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奔豚氣病的癥狀以“氣從少腹上沖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為主。在此基礎上隨不同類型其臨床表現又有不同,屬肝郁化熱上沖的,以“腹痛,往來寒熱”為特征;因陽虛受寒的,以內外皆寒和“核起而赤”為特征;倘陽虛水飲內動的,則以“臍下悸”氣欲上沖而作為特征。22肝郁奔豚是怎樣發生的,可以出現哪些癥狀,
17、如何治療答:肝郁奔豚是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熱,氣逆上沖所致。沖脈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會于咽喉。肝郁化熱,氣火隨沖氣上逆,則見氣“從少腹起,上沖胸咽, ”以及“發作欲死,復還止”的奔豚氣主癥。肝氣逆沖,血行不暢,可突發少腹部或脘腹部“腹痛”其脘腹痛與肝病侮土有關。又因肝膽互為表里,其氣相通,肝郁化熱,少陽失和,故“往來寒熱” 。所以“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成為肝郁奔豚特有癥狀。針對本證肝郁化熱,氣沖上逆的病機,治以奔豚湯養血清肝,降逆平沖。方中重用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熱,平沖降逆;當歸、川芎、白芍養血調肝,行血止痛;生姜、半夏降逆平沖和胃;黃芩、生葛清熱;甘草緩急。便氣降火平,肝得血養
18、,諸癥自除。23 “陽微陰弦”的含義是什么 ?答:原文: “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 ”這里的“陽微陰弦”既指脈象,又概括了胸痹心痛的病機。關于脈分陰陽,從寸關尺三部而言,關前為陽,關后為陰。 “陽微”指關前寸部脈微。寸脈微是陽得陰脈,為陽氣不足,寸脈又主上焦,故知陽虛當在上焦,為胸陽不振之象。 “陰弦”是指關后尺部脈弦。尺脈弦是陰得陰脈,為陰邪太過,尺脈又主下焦,故知下焦陰盛,為水飲內停之征。寸脈微與關尺部弦并見,即是“陽微陰弦”之脈,反映上焦陽氣不振,陰邪上乘,邪正相搏的病機。由于胸膺、心膈間陽氣閉阻,于是形成胸痹心痛證。24 栝蔞薤白白酒湯證與枳實薤白桂枝湯證有何不同 ?
19、答:栝蔞薤白白酒湯用治胸痹主癥,由胸陽被陰邪閉阻而致,振,證臨床表現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其病在胸。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等證候,其病勢已由胸部向下擴展到胃脘兩脅,而且脅下之氣又逆而上沖,形成陰邪痰濁痞結胃脘,留聚胸中的胸胃合病之證,病變范圍較前更廣,病證較前為重。前者治在胸,用栝蔞薤白白酒湯通陽宣痹,豁痰下氣,以舒展胸陽,寬暢胸膈;后者病在胸胃,故胸胃同治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以栝蔞薤白通陽散結,豁痰下氣寬胸;枳實厚樸消痞除滿降逆;桂枝溫陽平沖以降逆氣,共奏通陽散結除滿降逆之功。25 分析比較枳實薤白桂枝湯與人參湯答:枳實薤白桂枝湯與人參湯治療胸痹共具
20、“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的癥狀。但二者在病機、性質、病勢及方藥等方面截然不同。枳實薤白桂枝湯證為飲阻氣逆,胸陽不振,證屬實;人參湯證屬中焦陽虛,虛寒氣逆,證屬虛。前者病勢由上及下,即由胸膺部擴展及胃脘、脅下;后者病勢由下及上,即從胃脘向胸部沖逆。前者用枳實薤白桂枝湯化飲降逆,通陽散結“祛邪之實,即以安正”后者以人參湯溫中散寒,益氣降逆,旨在“養陽之虛,即以逐陰” 。總之二證虛實有別,證治各異。26 茯苓杏仁甘草湯與橘枳姜湯有何區別 ?答:茯苓杏仁甘草湯以茯苓利水化飲,杏仁宣利肺氣,俾氣行而飲化;甘草調中和脾。全方使水行氣通,收宣肺利水之功。橘枳姜湯以橘皮、枳實理氣和胃,下氣消痰
21、,行氣以散飲,生姜辛溫,宣通肺胃陽氣,降逆散飲,三藥合用,宣通中上焦氣機,行氣化飲。由此可見,二方均屬平和之劑,前者作用重在宣肺化飲、后者重在理氣和胃。27 枳實薤白桂枝湯與桂枝生姜枳實湯如何區別運用 ?答:枳實薤白桂枝湯與桂枝生姜枳實湯都有心中痞,氣逆癥狀,二方均有桂枝、枳實溫化水飲,下氣降逆。但前者以“胸痹”冠首,說明是胸痹兼心下痞,以喘息咳唾、胸滿、短氣為主;后者病屬心痛,以心中痞心懸痛為主,原文中并無“胸痹”二字。前者,病勢由胸部向下影響及胃,并涉及脅而有“脅下逆搶心” 形成胸胃合并癥; 后者是胃氣挾寒飲逆行, 只牽引心窩部作痛, 尚未影響胸膈氣機, 亦沒涉及脅下,故未成胸胃合并癥。前
22、方既用桂枝、枳實加厚樸,通陽泄滿,和胃降逆,亦用栝蔞、薤白通陽開其胸痹,胸胃同治;后方僅用桂枝枳實合生姜溫胃化飲,下氣降逆,重點在于治胃。由以上比較可知枳實薤白桂枝湯與桂枝生姜枳實湯從方劑組成、功用及主治癥方面來說都屬同中有異,臨床要區別應用。28 試析烏頭赤石脂丸的治療作用答:烏頭赤石脂丸是治療陰寒痼結心痛急痞之方,以“心痛及背,背痛及心”為證候特點。本方的藥味組成及作用有二:其一以烏頭為代表,集中了蜀椒、附子、干姜等大辛中,伍以一味赤石脂,固澀心陽, 收斂陽氣,防止辛熱之品耗散虛陽,使攻中有守,散中有斂,全方共奏溫陽散寒,峻逐陰邪之效。如此則 陰寒逐、陽氣復,前后牽引作痛自止。發蜜為丸,既
23、可緩藥力峻猛之性,延長藥效,又解烏頭、附子之毒。29 試述痰飲病的分類及四飲的特征 答:痰飲病分為:狹義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痰飲特征為飲停腸胃,以腸間瀝瀝有聲,身體消瘦為主癥;懸殊飲以飲懸殊脅下,以咳嗽牽及脅下疼痛為主癥;溢飲以飲溢四肢肌表,以四肢沉重關節疼痛 為主癥;支飲為支胸膈,以咳嗽氣喘、倚床呼吸而不能平臥為主癥。30 痰飲病的治療原則是什么?應如何理解?答:痰飲病的治療原則是“當以溫藥和之” 。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一是從痰飲的成因、性質和治療要求:痰飲是由肺脾腎三臟陽虛,氣化失常,水液運化輸布障礙,停積身體某些部位所致;飲為陰邪,易傷陽氣,易阻陽氣;痰飲性質總屬陽虛陰盛,本虛標實
24、之證; “飲為陰邪,非陽不運,非溫不化。 ”二是從溫藥的作用:溫藥既能振奮陽氣以扶正助陽,又能開發腠理,通調水道以治標祛飲。三是從“和之”的含義: “和之”有三層含義:一是指扶正祛邪兼顧;二是指用藥平和;三是指調和陰陽??傊?,痰飲為病,治療應溫以振奮陽氣,祛除飲邪,用藥平和,使陽復飲消,則陰陽調和。31 五苓散證與豬苓湯證有何異同 ?答: 五苓散證與豬苓湯都有小便不利, 發熱脈浮, 渴欲飲水的癥狀表現, 此其同。 但五苓散小便清淡,舌質淡苔薄白,而豬苓湯小便短赤,甚則灼熱疼痛,舌質紅苔黃白相兼,此其異。五苓散證與豬苓湯病機共同之處為水飲內停。但五苓散為寒水互結,水蓄膀胱,而豬苓湯為水熱互結,郁
25、熱傷陰。五苓散證治法為化氣利水,而豬苓湯為滋陰利水,利水則同,溫陽、滋陰則異。五苓散證與豬苓湯用藥均有茯苓、豬苓、澤瀉,但五苓散用白術、桂枝以化氣行水,后者用阿膠、滑石,滋陰清熱。32 試述栝蔞瞿麥丸證的病機、癥狀及治療答:栝蔞瞿麥丸證是治療小便不利,有水氣,其人苦渴的方劑,病機為腎陽不足,下寒上燥。主癥為小便不利,口渴, 、腹中冷腰以下浮腫。治法是溫陽利水,生津止渴,滲濕利水。藥物組成栝蔞根、瞿麥、茯苓、薯蕷、炮附子。33 蒲灰散、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三證有何區別 ?答:三者主癥皆為小便不利,但病機、主治各不同。蒲灰散由蒲灰、滑石二藥組成,用治膀胱濕熱,兼挾瘀血之癥。用本方化瘀利竅清熱利濕
26、?;佐~散由滑石、白魚、亂發三藥組成主治下焦濕熱,兼有瘀血之淋證,用本方清熱利濕,化瘀止血,用治血淋。茯苓戎 鹽湯由茯苓、白術、戎鹽組成,主治脾腎兩虛,兼有濕邪之證,用本方健脾益腎利濕,通中 兼補??芍纹⒛I兩虛,兼有濕邪之小便不利之證。34. 水氣病的治療原則是什么 ?應如何理解?答:水氣病的治療原則是發汗,利尿,攻逐水濕三個基本原則。腰以上腫,病位屬陽,在上近表。多由肺失通調,不能宣肅,水液泛溢所致,當用汗法,使潴留在身體上部的水氣從汗液排出腰以下腫,病位屬陰,在下屬里,病程相對較長,當以利尿為法,使潴留在身體下部的水氣從小便排出。當素體不虛,水氣壅盛,深痼難化,則非發汗、利尿所宜,又當用
27、峻下逐的方法蕩逐水邪。以上方法適用于水腫病實證、陽證。對于虛證、陰證者則不能單獨使用,通過辨證選用健脾利水,溫腎利水,淡滲利水活血利水等法,還可配合宣肺發汗利水。若屬于陽虛陰盛,本虛標實者先用以上三法,急治其標,以祛水邪,而后再進溫補,緩治其本35. 試述水氣病的分類及其主要脈證答:水氣病的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水五種類型。水氣病五種類型的脈證,并提出風水與皮水的治療原則, 同時還有黃汗的脈證和轉歸。 各類的發病機理如下: 風水: 與肺關系較密切, 因肺主皮毛,風邪侵襲肌表,正邪相爭,衛外不固,故脈浮惡風;皮毛不宣,通調失職,水濕潴留故頭面浮腫;濕邪流注關節,故骨節疼痛。皮水:與脾,肺關
28、系較密切,因脾居中州,主四肢、肌肉,脾失健運,則水濕阻滯中焦,故腹滿如鼓狀,口不渴;水濕溢于皮膚,故皮膚腫,按之沒指;水行皮中,因皮與肺相合,故脈浮;不兼風邪,故不惡風。由于病變在表,治療時當因勢利導,可發其汗,使水從皮膚排出。 正水:脾腎陽虛,不能氣化,水停于里,故腹滿,脈沉;水氣上射于肺,肺失宣降而有喘。石水:腎陽虛衰,水氣結于少腹,故少腹硬滿如石且脈沉。因水聚于下,未及于肺,故不作喘。黃汗:與脾有關,脾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內停,故脈沉遲;濕邪郁而化熱,濕熱流于肌膚,故身熱,四肢頭面腫;濕熱內郁,肺氣不暢,故胸滿;濕熱入營,邪熱郁蒸,汗出色黃,故稱黃汗。此病若日久不愈,濕熱郁滯營血,氣血
29、腐敗而化膿,可導致癰膿。36. 風水如何辨證施治?答:風水,因肺氣不能通調水道,內有水濕,又外感風寒,風寒閉塞,寒濕郁表,故脈浮而緊,頭面體表浮腫;寒濕在肌表,未入關節,故骨節不疼,而身體酸重;寒濕在肺與肌表,未及脾臟,脾氣尚可輸布津液,故病人不渴。風水病在表,當汗法治之,以去在表之風寒濕邪,此乃風水表實證的證治法。水腫病本為陽氣不足,使用汗法應正氣強盛,否則發汗易傷陽氣,陽氣因汗而損,其表更虛,衛陽更虛,惡寒加重,故曰: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解表法治之。但須注意體內津液情況,若見渴而下利,小便頻數等兼癥,此為體內津液已傷,此時在發汗,有導致津枯液竭的危險,故曰:皆不可發汗。37. 何謂
30、遠血與近血?如何治療 ?答:遠血是大便在先,便后出血,血來自直腸以上的部位,是中焦脾氣虛寒,統攝無權,血下滲所致,用黃土湯溫脾攝血。近血是先血后便,是濕熱蘊結大腸,迫血下行,用當歸赤小豆散,清利濕熱,活血化38. 試述蛔厥的證治。答:本證是因腸寒胃熱,蛔蟲避寒就溫,竄擾于胃,或鉆入膽道,故曰:蛔上入膈,胃受蛔擾,故煩;若略得溫而蛔則安,故病者安靜而復時煩;如得食,蛔聞食臭,出而擾動,故得食嘔煩,或吐蛔蟲。由于臟寒蛔動,腹痛時作,劇則陽不達四肢,手足厥冷,故為蛔厥?;棕适且蚺K寒蛔動,上入于膈所致的寒熱錯雜之證。綜其主要癥狀,可見煩躁吐蛔,腹痛急劇,發作有時,吐涎沫,得食則吐,手足厥冷。治以烏梅丸
31、,寒熱并用,安蛔止厥。 方中烏梅酸溫,和肝安胃,斂陰止渴,蛔得酸則止;附子、干姜、桂枝溫經扶陽,以祛寒邪;川椒、細辛辛辣性熱,通陽破陰,殺伏蛔蟲;黃連、黃柏苦寒瀉胃熱,以止嘔煩,且能驅蛔下行;人參、當歸補氣養血,以扶正氣。諸藥相合,使寒熱祛邪,陰陽協調,蛔安胃和,氣血恢復,蛔厥即愈。39. 蛔蟲病如何辨證 ?答:蛔蟲寄生于腸,動擾不安,胃中不得安寧,影響了胃的升降生化功能,氣不化津,胃氣上逆,故令人吐涎,蛔動則痛,所以心痛發作有時,此乃蛔蟲之證。用治氣治血、攻寒逐積之藥,不能收效,故言,毒藥不止。治以甘草粉蜜湯,和胃誘導殺蟲。方中甘草,白蜜養胃和中,緩急止痛。解鉛粉之毒;鉛粉殺蟲,與甘草白蜜同
32、服,誘使蟲食,甘味即盡,毒性旋發,而蟲患乃除,但鉛粉毒性甚劇,不宜多服。故方云:差即止。40. 妊娠腹痛應當如何分型論治?答:妊娠六七月,忽然出現脈弦發熱,腹痛惡寒,并自覺胎更脹大,尤其少腹作冷,有如被扇之狀,其病機是陽虛陰盛。其證發熱非為外感,而是虛陽外浮之象;陽虛不能溫煦胞宮,陰寒之氣內盛,故自覺胎愈脹大,腹痛惡寒,少腹感覺冷如風吹之狀。故治當溫陽散寒,暖宮安胎,宜用附子湯。本方雖缺,但后世有人主張用傷寒論附子湯(炮附子二枚,茯苓、芍藥各三兩,白術四兩,人參二兩) 。附子有破堅墮胎之弊,仲景用之,是本內經 “有故無殞”之意,但臨床必須用之準確,方能無殞。妊娠腹痛原因很多,本證腹中拘急,綿綿
33、作痛,病由肝脾失調,氣血郁滯所致。肝虛氣郁則血滯,脾虛氣弱則濕勝, 故用當歸芍藥散以養血疏肝, 健脾利濕。 以藥測證, 本條除腹中拘急, 綿綿作痛的主癥外,并有小便不利,足跗浮腫等癥。所以方中既重用芍藥斂肝、和營、止痛,又佐歸、芎以調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術、澤瀉健脾滲濕。41. 產后腹痛如何辨證施治?答:產后腹痛亦有虛實之分,如腹痛不煩不滿的,病屬里虛;今腹痛煩滿不得臥,是屬里實,但與陽明里實不同,而且由產后氣血郁滯成實,氣機痹阻不通所致。故治用枳實芍藥散破氣散結,和血止痛。方中枳實破氣散結,炒黑并能行血中之氣;芍藥和血止痛;大麥粥和胃安中,合而用之,使氣血宣通,則腹痛煩悶諸證自除。42.
34、金匱如何從脈象論述瘧病的病機和治則 ?答:瘧為邪搏少陽,脈多弦,但由于病人的體質和發病的原因不同,故瘧病往往以兼脈出現。如熱重者多見弦數,寒盛者多見弦遲。由于人的個體差異,感邪兼夾的不同,其病情變化,則有偏表偏里,在上在下,屬寒屬熱的不同。如弦小而緊,是病偏于里,多兼有食滯,可酌用下法。如脈浮而大,是病偏在上,可酌用吐法。至于遲緊兩脈,雖均主寒,但有表里不同,如弦緊是病偏于表,多兼感風寒,可用發汗法,或結合針灸治療;如弦遲則為里寒,可用溫法。弦而兼數是里熱熾盛之象,病屬陽邪,故言“風發” , “飲食消息止之”是指以甘寒飲食調理治療。43. 試述溫瘧的證治答:首條“瘧脈自弦” , “弦數者多熱”
35、說明了瘧病脈象的特點。此謂“其脈如平” ,意指溫瘧的脈象和平時常見的病脈一樣,多見弦數。身無寒但熱,為內熱盛。骨節疼煩,為表寒未解。時時作嘔為熱傷胃氣,可用白虎湯清熱、生津、止嘔,加桂枝以解表邪。44. 何謂牝瘧 ?其證治如何 ?答:牝瘧多由素體陽虛,陽氣難以外達,或素有痰飲,陽為飲邪所阻;故臨床以寒多熱少為特征,蜀漆散乃祛痰止瘧之劑,方中蜀漆(即常山苗) ,功能祛痰截瘧為主藥,配云母、龍骨以助陽扶正,鎮逆安神為佐藥,漿水和胃,且酸收斂陰,助蜀漆祛痰。然治瘧療效與服藥時間有關,故方后曰: “臨發時服” ,很有實踐意義。凡服常山、蜀漆一類方劑,必須在未發前一至二小時服藥,過早過遲,均難獲效。素問
36、刺瘧篇王注謂: “先其發時,真邪異居,波隴不起,故可治;過時則真邪相合,攻之則反傷正氣,故曰失時。 ”這是用本方治瘧疾首應注意的問題。45. 何謂中風?它與太陽中風證應如何區別?答:中風,又名卒中,病因正氣不足,感于風邪,痰火內發所致。其發病急驟,病癥多端,有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征,故稱中風。證候多見突然昏倒,喪失神志,然后出現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癥。答:由于肝腎陰血虧損,陰不斂陽,虛陽浮越于外,故脈浮。經絡血脈中陰血不足,不能御邪,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機。風寒之邪,乘虛侵襲,邪氣留于肌表經絡血脈,故脈緊。風寒邪氣在肌表,閉塞經脈,是病機進一步發展。邪氣留而不去,或在左,或在右。邪氣侵襲之側,脈絡閉塞,
37、氣血受傷,故筋緩而不用。無邪之側,氣血運行正常,正氣獨治,故筋拘急。緩者為急者所牽引,故見口眼斜,半身不遂。中風的辨證,病變輕淺者,邪中絡脈,營氣不能運行于肌表,以致肌膚麻木不仁。病變較重者,邪中經脈,經脈阻滯,氣血不能運行于肢體,以致肢體重滯不易舉動。病勢更為深重者,是邪氣傳入于腑,如胃腑緩弛不用,胃中濕濁郁蒸,神失清靈,故不識人。病勢最為深重者,邪氣傳入于臟,如邪氣歸心,亂其神明,則舌強難言,津液失攝而口中吐涎。46. 試述寒濕歷節的證治答:寒濕侵襲于關節之間,凝結不去,阻礙氣血的運行,所以關節疼痛不可屈伸,強直拘急,脈象沉緊。治以烏頭湯散寒止痛。方中麻黃辛溫,散風寒濕邪;烏頭溫通陽氣;芍藥、甘草緩急止痛,通絡斂陰;黃芪益氣祛濕,可制麻黃發汗太過;烏頭大辛大熱,有毒,用白蜜之甘潤以緩其燥熱,并能解毒。本方使寒濕之邪微微汗出而解,邪去而正氣不傷。47. 簡述血痹證治。答:陰陽俱微是營衛氣血的不足;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是陽氣不足,陰血澀滯的表現。局部肌肉麻木為血痹的癥狀特征,與風痹的癥狀不同,前者以麻木為主,后者以疼痛為主。治以黃芪桂枝五物湯溫陽行痹,即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所說: “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之意。方用黃茂補氣,桂枝、芍藥通陽除痹,生姜、大棗調和營衛,共成溫陽行痹之效。48. 試述黃芪桂枝五物湯的方義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育機構入學合同協議
- 土建人工分包合同協議
- 商超配送糖果合同協議
- 圖文設計咨詢費合同協議
- 外墻涂料購貨合同協議
- 外聘維修人員合同協議
- 太陽能檢測合同協議
- 墻面涂裝服務合同協議
- 天水防水合同協議
- 培訓班學員合同協議范本
- 硫酸車間焚硫爐烘爐及鍋爐煮爐方案資料
- 大班語言《扁擔和板凳》
- 新產品試產管理程序
- 錨索抗滑樁畢業設計(湖南工程學院)
- 各國關于數據與個人隱私的法律規定
- 人教版(PEP)五年級英語下冊(U1-U4)單元專題訓練(含答案)
- 維生素K2行業研究、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2020-2026)
- 定遠縣蔡橋水庫在建工程實施方案
- 繪本故事《三只小豬蓋房子》課件
- GB 13296-2013 鍋爐、熱交換器用不銹鋼無縫鋼管(高清版)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寫作《學寫讀后感》精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