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護理查房Microsoft_第1頁
帕金森病的護理查房Microsoft_第2頁
帕金森病的護理查房Microsoft_第3頁
帕金森病的護理查房Microsoft_第4頁
帕金森病的護理查房Microsof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帕金森病的護理查房Microsoft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帕金森病的護理查房神經內科莫海燕一、疾病概念及疾病發生的病理、病因、臨床癥狀、診斷依據、 輔助檢查、治療、護理原則。(一)概念帕金森病又稱特發性帕金森病,簡稱Parkinson病,也稱為震顫,是中 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000/10萬, 隨年齡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該病的主要臨床特點:靜止性震顫、動作及戒少、肌張 力增高、不穩等為主要特征,晚期會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病理、病因1 .病理本病的起病是緩慢的,最初的癥狀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現以下癥

2、狀時,臨床上就基本可以診斷為帕金森病了。該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腦部位”中的發生 病理性改變后,多巴胺的合成減少,抑制的功能降低,則乙酰膽堿的興奮作用相對增 強。兩者失衡的結果便出現了“。2 .病因迄今為止,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傾向于與年齡老化、遺 傳易感性和環境毒素的接觸等綜合因素有關。(1)年齡老化:本病主要見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中,并呈現出年齡越大發病 率越高的趨勢。(2)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本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 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了大腦的多巴胺神經元。(3)家族遺傳性:醫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本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傾 向,有家族性發病

3、的帕金森病患者家族,其親屬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4)遺傳易感性:盡管本病的發生與老化和環境毒素有關,但是并非所有老年 人或暴露于同一環境的人都會出現帕金森病。雖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現象, 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是散發性患者,迄今為止,沒有在散發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確 的致病基因。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炎、外傷、中毒、基底核附近腫瘤以及吩嚏嗪類藥物等 所產生的震顫、強直等癥狀,稱為帕金森綜合征。(三)臨床表現本病起病緩慢,進行性發展。首發癥狀多為動作不靈活與震顫。隨著病程的發 展,可逐漸出現下列癥狀和體征。1 .靜止性震顫:震顫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通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 以拇指、食

4、指及中指為主,表現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的運動。然后逐漸擴 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在發病早期,患者并不 太在意震顫,往往是手指或肢體處于某一特殊體位的時候出現,當變換一下姿勢時消 失。以后發展為僅于肢體靜止時出現,例如在看電視時或者和別人談話時,肢體突然 出現不自主的顫抖,變換位置或運動時顫抖減輕或停止,所以稱為,這是帕金森病震 顫的最主要的特征。震顫在病人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劇,睡眠中可完全消失。震 顫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節律性,震動的頻率是每秒鐘4-7次。這個特征也可以幫助我 們區別其它的疾病,如因、小腦疾患、還有機能亢進等引起的疾病。2 .肌強直:早期

5、多從單側肢體開始,患者感覺關節僵硬及肌肉發緊。影響到面 肌時,會出現表情呆板的“面具臉”;影響到軀干、四肢及髓膝關節呈特殊的屈曲姿 勢。如果患肢同時有震顫,則有斷續的停頓感,就象兩個咬合的齒輪轉動時的感覺, 稱為“齒輪樣肌強直,3 .運動遲緩:早期患者上肢的精細動作變慢,如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比以前 緩慢許多,甚至無法順利完成。寫字也逐漸變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稱為 “小寫癥”。4 .姿勢及步態異常:由于四肢、軀干、頸部肌肉強直使患者站立時呈現特殊屈 曲的姿勢,頭前傾,軀干腹屈,肘關節屈曲,腕關節伸直,前部內收,髓和膝關節略 彎曲。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開步,身體前傾,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

6、能及時停步, 即“慌張步態”。行進中,患側上肢的協同擺動就少以至消失;轉身困難,以致要用 連續數個小碎步才可。此外,有時患者還會合并出現語言減少和聲音低沉單調、吞咽困難、流涎、睡眠 障礙、抑郁或癡呆等癥狀。(四)診斷依據及輔助檢查1 .診斷依據(1)中老年發病,緩慢進行性病程。(2)四項主征(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障礙)中至少具備2 項,前兩項至少具備其中之一,癥狀不對稱。(3)左旋多巴治療有效,左旋多巴試驗或試驗陽性支持原發性PD診斷。(4)患者外肌麻痹、小腦體征、性低、損害和等。PD臨床診斷與尸檢病理證實符 合率為75%80%。2 .輔助檢查1 .腰穿CSF (腦脊液)檢查

7、多巴胺代謝產物,可見高香草酸降低。2 .尿中及其代謝產物即高香草酸亦降低3 .腦CT、MRI檢查無特殊改變。4 .神經電生理學常規描記正常,腦誘發電位可有非特異性異常改變。5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在疾病早期可 顯示紋狀體DA轉運載體(DAT)功能顯著降低、DA遞質合成減少和D2型DA受體活 性在早期超敏,后期低敏;對帕金森病早期診斷、鑒別診斷及檢測病情進展有一定價 值。(五)治療早期治療PD早期黑質-紋狀體系統存留的DA神經元可代償地增加DA合成,推 薦采用理療(、水療)和體育療法(關節活動、步行、平衡及語言鍛煉、面部操練) 等,爭取患者家屬配合,鼓

8、勵患者多主動運動,盡量推遲藥物治療時間。若疾病影響 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藥物治療。6 .藥物治療PD目前仍以藥物治療為主,恢復紋狀體DA與Ach遞質系統平衡, 應用抗膽堿能和改善DA遞質功能藥物,改善癥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用藥原則: 從小劑量開始,緩慢遞增,盡量用較小劑量取得滿效;治療方案個體化,根據患 者年齡、癥狀類型和程度、就業情況、藥物價格和經濟承受能力等選擇藥物;不應 盲目加用藥物,不宜突然停藥,需終生服用;PD藥物治療復雜,近年來推出的輔 助藥物DR激動藥、MAO-B抑制劑、兒茶酚-氧位-甲基酶(COMT)等,與多巴合用可增 強療效、戒輕癥狀波動、降低復方多巴劑量,單獨使用療效不

9、,應利弊,適當選擇聯 合用藥。(1)抗膽堿能藥:對震顫和強直有效,對運動遲緩療效較差,適于震顫明顯年齡 較輕患者。常用1 21ng 口服3次/d; 口服,3次/人逐漸增至2030mg/d。其他 如、環戊丙醇、等。(2):促進DA在釋放,阻止再攝取,并有抗膽堿能作用,是谷氨酸拮抗藥,可 能有神經保護作用,可輕度改善少動、強直和震顫等,早期可單獨或與安坦合用。起 始劑量50mg, 2 3次/d, 1周后增至lOOmg, 23次/d,一般不超過300mg/d,老 年人不超過200mg/d。藥效可維持數月至1年。(3)左旋多巴(L-dopa)及:L-dopa是治療PD有效藥物或金指標。作為DA前體 可

10、透過血,被腦DA能神經元攝取后脫峻變為DA,改善癥狀,對運動減少有特殊療 效。由于95%以上的L-dopa在外周脫竣成為DA,僅約1%通過BBB進入腦內,為戒少 外周副作用,增強療效,多用L-dopa與外周多巴脫峻酶抑制劑(DCI)按4 : 1制成的 復方制劑(復方L-dopa),用量較L-dopa減少3/4。7 .治療立體定向手術治療PD始于20世紀40年代,近年來隨著引導定向技術的 發展,利用微電極記錄和分析細胞放電特征,可精確定位引起震顫和肌強直的神經 元,達到細胞功能定位,可顯著提高手術療效和安全性。手術可糾正基底節過高的抑 制性輸出,適應證為藥物治療失效、不能耐受或出現運動障礙(異動

11、癥)的患者,年齡 較輕,癥狀以震顫、強直為主且偏于一側者效果較好,術后仍需用藥物治療。(六)護理原則 病情監測、心理護理、安全護理、用藥監測、飲食護理、基 礎護理、生活護理、康復護理。二病例報告(-)病情1、病例一般資料:床號:65床,姓名:趙杏蘭,性別:女,年齡:48歲,ID : 01853237,民族:壯族,婚姻狀況:已婚,地址:廣西崇左,醫療類型:自費醫療。2診斷:帕金森病3病程:患者因“四肢震顫、動作遲緩4月余”2012年1月12曰。9 : 15步行入院, 訴四月余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四肢不自主震顫,以右側明顯,靜止時明顯,動作遲緩, 右手活動不靈,病后曾到當地醫院檢查頭顱CT未見異常,

12、血脂高,予丹參片等治療, 癥狀無好轉,進行性加重,為進一步治療入院,入院時,體溫C。,脈搏82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壓131/93mmHg。患者神志清醒、言語流利,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 對光反應存在,眼動充分,無眼震,指鼻實驗準確,深淺感覺正常,余共濟運動查體不 合作,雙側鼻唇溝對稱,伸舌居中,左側肢體肌張力正常,右側肢體肌張力增強,四肢 肌力5級,右側肢體靜止性震顫,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頸抵抗(-),克氏 征(-)。輔助檢查:血脂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1 ;尿常規+分析:尿比重,血 流變:全血粘度值切變率,紅細胞聚集指數,血象、大便、心電圖、胸片未見異常。(-)治

13、療:改善微循環、抗震顫等對癥支持治療。1靜脈用藥:參苗葡萄糖注 射液200ml/ivd 1/日;%+必存30mg/ivd 1/0 o 2 口服用藥:多巴絲腫片(H) tide(三)護理診斷1 .軀體移動障礙與黑質病變、錐體外系功能障礙所致震顫、肌強直、體位不穩、隨 意運動異常有關。2 .自尊紊亂與震顫等身體形象改變、生活依賴他人有關。3 .知識缺乏缺乏本病相關知識與藥物治療知識。4 .營養不足低于機體需要量,與飲食減少、震顫所致機體消耗量增加等有關。(四)護理措施1.軀體移動障礙與黑質病變、錐體外系功能障礙所致震顫、肌強直、體位不穩、隨 意運動異常有關。(I)護理目標 病人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運動

14、功能,能自主且安全地移動軀體;能獨 立或他人幫助下滿足生活需要,生活自理能力增強。(2)護理措施生活護理加強巡視,主動了解病人的需要,既要指導和鼓勵其 自我護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又要適當協助病人。將曰常用品和呼叫器置于病人 健側隨手可及處,以方便其隨時取用,指導和協助病人洗漱、進食、如廁、穿脫衣服及 搞好個人衛生;保持床單元整潔、干燥;幫助定時翻身、拍背,飯后漱口,保持口腔清 潔;指導病人學會配合和使用便器保持大小便通暢和會陰部清潔,要注意動作輕柔,勿 拖拉和用力過猛。安全護理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濕、防滑,去除其他障礙 物,呼叫器置于床頭病人隨手可及處;穿著防滑的軟橡膠底鞋;行走時不

15、要在其身旁擦 過或在其面前穿過,同時避免突然呼喚病人,以免分散其注意力;行走不穩時,選用三 角手杖等合適的輔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傷,在病床上時,要立床欄予保護。 運動護理 告訴病人運動鍛煉的目的在于預防和推遲關節強直與肢體攣縮;與病人、家 屬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鍛煉計劃。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散步、太極拳、床 旁體操等,注意保持身體和各關節的活動強度與最大活動范圍。手部的鍛煉:其手部關 節眾多,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響。經常伸直掌指關節,展平手掌,可以用一只手抓住 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壓,防止掌指關節畸形;還可以將手心放在桌面上,盡 量使手指接觸桌面,反復練習手指分開和合并的動作

16、。為防止手指關節的畸形,可反 復練習握拳和伸指的動作。下肢的鍛煉:雙腿稍分開站立,雙膝微屈,向下彎腰,雙 手盡量觸地。左手扶墻,右手抓住右腳向后拉維持數秒鐘,然后換對側下肢重復。 “印度式盤坐”:雙腳掌相對,將膝部靠向地板,維持并重復,雙腳呈“V”型坐下,頭 先后分別靠向右腿、雙腳之間和左腿,每個位置維持5-10秒鐘。步態鍛煉:大多數 病人都有步態障礙,輕者表現為拖步,走路抬不起腳,同時上肢不擺臂,沒有協同動 作;嚴重者表現為小碎步前沖、轉彎和過門坎困難。故步行時思想要放松,雙眼直視 前方,身體直立,起步時足尖要盡量抬高,先足跟著地再足尖著地,跨步要盡量慢而 大,兩上肢盡量在行走時作前后擺動。

17、(其關鍵是要抬高腳和跨步要大。)轉彎時, 不要碎步移動,否則會失去平衡;護士及家屬在協助病人行走時,不要強行拉著病人 走;在起步和行走中,病人感到腳步邁不開,腳就象粘在地上(僵凍現象)時,可告 訴其首先將足跟著地,全身直立站好,在獲得平衡之后,再開始步行,必須切記行走 時先以足跟著地,足趾背屈,然后足尖著地。也可在腳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擺放一塊 高10-15公分的障礙物,做腳跨越障礙物的行走鍛煉。平衡運動的鍛煉:該病人表現 出姿勢反射的障礙,行走時快步前沖,遇到障礙物或病人突然停步的時容易跌倒,通 過平衡鍛煉能改善這種癥狀。如雙足分開25-30公分,向左右、前后移動重心,并保 持平衡,軀干和骨盆

18、左右旋轉,并使上肢隨之進行大的擺動,對平衡姿勢、緩解肌張 力有良好的作用。2,自尊紊亂與震顫等身體形象改變、生活依賴他人有關。(1)護理目標 病人能夠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并積極實現自我價值。(2)護理措施心理護理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護理關系在護理過程中,對病人要 有愛心,要關心、體貼、愛護、理解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勵病人表達并注意傾聽 其心理感受,與病人討論身體健康狀態改變對自身的影響,鼓勵病人及其家屬正確面對 疾病,努力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系統,糾正錯誤觀念,提供正確信息。教會病人必要的 自我護理方法,努力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如在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時, 使用鼓勵性語言,耐心、細心的

19、多與其交流,隨時了解其心理活動,滿足其合理要求, 鼓勵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自我修飾指導 指導病人保持著裝整潔和自我形象的盡量完 美,必要時提供隱蔽的環境,尤其是協助飲食、起居、排泄等生活護理時。(3)評價 病人注意有關自我認知、自我評價的語言,感受被愛及被尊重。3 .知識缺乏缺乏本病相關知識與藥物治療知識。(1)護理目標病人及家屬能掌握或熟悉或了解疾病的病因、常見癥狀、預防、藥 物作用等知識。(2)護理措施疾病知識指導詳細告訴病人本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常見癥 狀、預防、治療知識及自我護理方法。幫助病人了解本病治療與預后的關系,既要消除 其緊張恐懼心理,又要強調本病的危害性,幫助病人尋找和去除自身的危險因素,積極 治療相關疾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用藥指導告訴病人本病 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治療,讓其了解常用的藥物種類、用法、服藥注意事項、療效和不 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如服藥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震顫、肌強直和其他運動功能的改善程 度,觀察病人的起坐、走路及姿勢改善情況等。同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藥物效 果及副反應:注意左旋多巴應用過程中的“開-關現象”和“劑末現象”,對藥物的更換及劑 量的調整提供臨床依據。如左旋多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