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技巧,溝通能力,說話的藝術_第1頁
表達技巧,溝通能力,說話的藝術_第2頁
表達技巧,溝通能力,說話的藝術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傅佩榮說話的藝術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有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說從別人角度來設想, 去了解別人在什么樣情 況,他有什么樣的需要, 你怎么講他才會聽得進去,他才愿意接受。而孟子這一方面的表現 也是很特別的。一、孟子善用比喻齊國是大國, 齊宣王當然是勢力很大, 孟子跟他談話的時候特別需要技巧。 有一次齊宣 王就問了, 你孟子那么有學問, 告訴我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 因為春秋時代春秋五霸, 齊桓 公晉文公力量最大, 尤其齊桓公是齊國的前輩, 當然希望能夠從孟子的口中說出一些稱贊的 話。沒想到孟子澆他冷水, 他說真正的孔子的學生不談齊桓晉文之事。 因為他們是春秋五霸, 是霸道不是王道,王道是仁政,霸道的話就用

2、武力。所以孟子就推托說我們儒家不談這個。 齊宣王說那你們談什么呢?孟子說我們談仁政,國君要保護百姓這才是正確的,照顧百姓。 齊宣王就說那您看看我能不能做到呢, 透過照顧百姓而可以稱王天下。 孟子說霸王你可以做 到。這一來齊宣王很興奮, 你憑什么認為我可以做到, 因為你這個人沒有理由變成拍馬屁的。 大王說我能夠稱王天下嗎?孟子說你當然可以。【故事 1】 大王說為什么?孟子就講了,他說前幾天您有一位大臣叫做胡龁,他告訴我,他說有一天發生這樣的 事,王坐在堂上,堂下有一個人牽一頭牛經過。大王就說,這個牛放了它,因為它叫的聲音那么凄慘,好 像沒有罪就被判死刑一樣,真難聽,太可憐了,放了它吧。結果這個人

3、牽牛是為了做什么事呢?因為齊國 做了一口大鐘,古時候的禮,一口鐘做好之后開使用之前要殺一頭牛血撒在鐘上面叫做“釁鐘”,我們簡 稱為祭鐘這個典禮。這個牽牛的人就說,請問大王難道要廢除祭鐘的典禮嗎?大王就說怎么那么笨呢,你 不會換不頭羊嗎。聽說有這個事,是真的嗎?大王說是有這個事。大王就立刻抱怨,百姓都以為我很小氣, 我身為齊國的國君怎么會在乎一頭牛呢?怎么會說牛比較貴,羊比較便宜,所以我就把牛換成羊了,他們 冤枉我了。孟子說我了解別人冤枉你,我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大王一聽非常開心,就立刻他也引用詩經 的話,“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別人的心意,我可以猜得到。就等于是,大王把孟子當做知己了, 就是

4、說只有你孟子了解我,知道我不是小氣,不是舍不得牛,牛比較貴,不是的。那你孟子了解我,我當 然愿意聽你的話了。孟子就繼續說了,說大王這種心就可以稱王天下。大王問為什么呢?孟子說,你見到 牛沒見到羊,你要見到羊的話,羊也會哀哀叫,也會叫的很凄慘,你看到牛叫的很慘就舍不得,見到羊叫 的很悲慘也舍不得,那你怎么沒有看到老百姓叫的很慘呢?這多好的推論,你見牛未見羊也沒見到百姓, 你如果見到百姓如此可憐,大王一定也不忍心。但是我們都知道大王有時候見不到老百姓的情況,大王去 出巡的時候,就把好的一面給你看,另一面恐怕你看不到,百姓的痛苦你不知道,所以大王有這個心會同 情動物,一定會同情人。大王聽了特別開心,

5、就說那這樣說的話我還蠻有希望的。1. “不能”跟“不為”的區別但孟子接著就說了一段比喻, 你看他怎么使用語言。 他說一根羽毛都舉不起來, 那真是 沒力氣,但也有可能是你不愿意舉。 一整車的木材都看不到, 可能是你眼睛不好, 也可能是 你不愿意看。他就開始分辨了, 有的事情是你做不到,有的事情是你不愿意做。他就分辨這 個“不能”跟“不為”。我們到今天還在說,“是不能也,非不為也”。你叫我把這桌子舉 起來,不是我不肯舉,而是能力不夠、力量太小。他就開始說了,什么叫“不能”,什么叫 “不為”。在這邊我們就很熟悉了。他說, “挾泰山以超北海”,我手底下把泰山挾起來跳 過北海, 這個只有神話故事里面還有

6、可能, 一般人怎么可能把泰山挾在手下跳過北海, 這是 真的不能做到。但是他說“為長者折枝”就不是“不能”而是“不為”。有時候研究古書會 有一些困難,什么叫“為長者折枝”,因為“枝”寫成樹枝的枝,有些人就說替長輩折一根 樹枝這個也不肯,根本就是你不愿意做不是你做不到。可是問題是長輩為什么要你折樹枝, 折樹枝做什么,畢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樹枝,我現在看到一個長輩,我怎么替他折樹枝。 所以我們要了解,樹枝的“枝”跟肢體的“肢”通用。“為長者折枝”,就是向長輩鞠躬的 意思,身體彎腰叫“折枝”。這樣理解的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見到長輩鞠躬就好了。孟子強調“孝”跟“悌”,你要是孝順父母親就叫做“仁”,尊敬長

7、輩就叫做“義”, 這個出發點, 所以他又說了, 你今天要把國家治好是哪一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要你手下夾 著泰山跳過北海呢, 還是第二種情況向年長的人一鞠躬, 是第二個情況。 所以你有這個愛護 動物的心, 你要推到愛護百姓, 太容易了。這段話說下來我們就發現孟子用了不少比喻,并 且非常生動。2. “緣木求魚” 接著齊宣王就說可是我還有很多愿望。孟子說你的愿望是什么?是不是覺得吃的不夠 好,穿的不夠暖,大臣馬屁拍的不夠呢?這些你的大臣都已經可以服務你,可以做的很好。 大王說, 我當然不是喜歡這個。 孟子說那大王喜歡什么我知道了。 喜歡什么呢?喜歡統一中 國,因為春秋戰國各國都希望能夠統一, 所以

8、希望秦國跟楚國這兩個最強的對手都屈服在我 齊國之下,這樣我就可以真正快樂了。孟子就說了以大王今天所作所為想做到你這個目標, 叫做“緣木求魚”。這多好的成語,爬到樹上去找魚。你要捕魚到水里面去,你爬到樹上怎 么可能找到魚,找到鳥還有可能。他就用這個詞“緣木求魚”,就是你做一件事完全是相反 的方向, 方法完全不對你希望達到結果嗎?不可能。 所以孟子最后就用這種方法去說, 結果 大王說有那么嚴重嗎, 會差那么遠嗎。 孟子說緣木求魚頂多抓不到魚沒有后遺癥, 像大王這 種做法, 緣木求魚抓不到魚還有后遺癥。 什么后遺癥呢?他接著就說了, 齊國在天下大概占 了八分之一,你如果說這樣的作為的話, 等于是跟另

9、外七國, 另外八分之七要宣戰一樣。那 你怎么打的過呢?他用比喻, 他說周國跟楚國戰, 誰會勝?孟子自己就是周國人, 他知道周 國很小,楚國很強大在南方。他說你周國跟楚國戰,誰贏?齊宣王說當然是楚國贏,你這么 小怎么打的這么過大的。 他說那好了, 你齊國在天下占八分之一, 你如果跟另外各國宣戰那 不是等于周國打楚國嗎。 他善于使用比喻,這種比喻非常生動,隨時讓你聽了就懂。馬上就 知道他在說什么,他為什么要這樣說,你應該如何理解, 你應該如何去調整自己的想法,這 就是孟子一系列的一種辯論的方式。二、經典格言解說1. 出爾反爾孟子里面就有一段說, 周國跟魯國發生了內訌。 我們都知道周國比較小, 它是

10、魯國的附 庸,但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小的戰爭。 結果他說周國跟魯國發生了戰爭, 周穆公就很生氣,跟 孟子抱怨,他說我們跟魯國打仗,我的官吏死了 33 人,但是老百姓一個都不死,他們在旁 邊看著我們的官員被殺,氣死我了。他說我想把這些老百姓都殺死,殺不光,百姓那么多, 怎么殺的光呢?但是不殺他們又很生氣, 他們看到自己的長官被殺不去救。 這是合理的一種 憤怒。孟子怎么說, 孟子說你不要怪老百姓, 他說老百姓以前在饑荒的時候, 老弱轉乎溝壑。 老的弱的在山溝里面死掉了幾千人, 現在他們才有機會報酬。 他就用曾參的話, 他說你做出 去的事后果會回到自己身上,叫做“出爾反爾” 。所以我們今天講出爾反爾是一

11、個人說話不 守信用,以前不是這個意思,以前這個詞是報應,你做出去的事后果會回到自己身上, “出 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這個詞我們現在用我們的意思,沒有關系,但是要知道從孟子 里面開始用這樣的詞,他引述別人的話。2. 反求諸己我們看到在奧運有一種射箭比賽, 今年中國這一方面表現杰出, 有一位得到女子射箭比 賽金牌的,非常好。假設我也參加射箭比賽,一射過去沒有設中,我就說這個靶放錯地方, 不是我射箭技術不好,是靶沒放對。那你這樣的話,你永遠都是這種技術。如果我是大王, 我一射箭,別人就把靶設法移動到我射的地方,那我永遠不會改善我的技術。所以孟子說, 你有任何事情,如果說做不通,任何話說不通,第一件

12、事“反求諸己”,這四個字做好,要 反省,要回到自己身上檢討。 射箭沒射中不要怪靶沒放正, 要怪自己技術不好, 你才會改善。 這就是很簡單的道理,他說你要“反求諸己”。所以儒家思想, 像孟子給別人一種雄辯滔滔的感覺,都認為他好辨,但是不要忘記,孟 子經常自我反省。你如果自我反省發現理虧的話,你好辨有什么用。3. 綽綽有余孟子在齊國常常會覺得委屈, 因為他到齊國去是客人, 齊宣王對他很尊重, 讓他當國家 顧問,不給他實權。他有時候給很多大官做建議,里面有一個人,他說你當縣長有點可惜, 你最好當司法官。 古代各種官位, 你當司法官可以向國君建議一些好的政策, 結果這個人就 不當縣長就跑去當司法官。當

13、了幾個月之后, 孟子跟他說,你當司法官當那么久了,怎么不 提建議呢。 這個人就提建議了, 提建議的時候沒有被采納就辭職。 于是乎別人就笑孟子,說 孟子替別人出主意很好, 當司法官就要建議, 建議沒有被采納就辭職, 很有風格, 那孟子自 己呢, 有人這樣批評他。 孟子說你們有什么好批評的,我沒有正式的官位, 我也沒有進言的 責任, 我既不是縣長也不是司法官, 所以我進退綽綽有余,我不需要別人辭職,我也不用辭 職,我沒有什么職好辭,我是當顧問的。這就是綽綽有余的由來。聽到“綽綽有余”,我們就會想到同時代的莊子“游刃有余”,這是儒家跟道家很好的 對比,他用的詞都很接近,孟子“綽綽有余”,莊子“游刃有

14、余”。莊子“游刃有余”當然 是來自于另外一個故事叫做“庖丁解牛”。 莊子里面也擅長講很多有趣的故事。一個人負責 殺牛, 他因為殺久了之后就看透了牛整個的骨架結構, 所以他的刀下去的時候, 就會按照骨 架中間的空隙, 刀都不會碰到骨頭, 刀這么薄到里面之后綽綽有余,非常地輕松, 就把牛給 解好了。這也是道家跟儒家對照的一些有趣的成語。4. 取友必端一個好人交朋友一定是交到好人, 他的朋友一定很端正。 有一個老將軍帶著軍隊去打仗, 他是神射手, 但是那一天正好手痛拉不開弓, 跟他對手是一位年輕的將軍也是神射手。 老將 軍叫駕車的說, 今天不能拉弓先跑再說吧,走為上策。后面的車越追越近, 老先生說完

15、了今 天恐怕要死于非命了。 他就問駕車的說, 后邊追我的是誰?駕車的說, 后邊追的就是那個神 射手誰。老將軍說那沒事了,我今天不會死了。駕車的說怎么可能,那個是神射手,箭無虛 發,你怎么會說你反而沒事呢?他說,因為他的老師是我的學生,我這個學生是正人君子, 我這個學生收的學生一定是正人君子, 他不會乘人之危。 果然這個年輕的將軍追過來之后就 問他, 老將軍您為什么不發箭?老將軍說,我今天風濕痛不能拉弓,所以不能發箭。這個年 輕的將軍就說, 我的老師是您的學生, 我不忍心用您的技術來傷害您, 但是國君叫我跟您打 仗,我不能違背國君的命令,就抽出箭來把箭頭在車輪上敲掉,對天空發了四箭。這個故事看了

16、令人感動, 很有道義。 其實打仗也要講道義,你不能說趁人之危,今天機 會來了,老將軍風濕痛這是我的機會。他不愿意這么做。 為什么?因為老將軍知道,他的學 生是正人君子,“取友必端”。西方有類似的話,像蘇格拉底就說過,他說壞人沒有朋友。 你乍看之下會覺得他是開玩笑, 黑道人還多的很呢,怎么會沒有朋友呢。蘇格拉底說, 因為 朋友這兩個字跟道義連在一起, 壞人不講道義,所以壞人沒有朋友。這個話也對。 你看美國 很多黑道的頭子怎么死的?都是窩里反。 窩里反把他的頭頭給推翻了, 把他給殺了。 你警察 要抓黑道不見得抓得到, 得等到黑道自己自相殘殺。 為什么?蘇格拉底說的也有道理, 壞人 沒有朋友。 因為

17、朋友這兩個字是講道義的, 當然我們覺得這樣講有點狹隘, 因為孔子也說過,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 。有益友也有損友, 交朋友就是緣份。 念書的時候你正好坐我隔壁, 那就是朋友了,你將來變成什么道,誰知道呢?反正總認識了。5. 與人為善 我們今天講“與人為善”的時候,有一點放水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要這么嚴格,讓我過 關吧,與人為善,孟子不是這個意思。孟子講“與人為善”的時候,是講到一個偉大的古人 叫做舜, 他說舜能夠成就這么高的德行叫做與人為善。 我們在街上有時候看到招牌, 舜在驪 山耕過田。 其實舜做過很多事, 他年輕的時候工作改變了很多次, 家里情況很特別。我們將 來講舜的時候,會特別做詳細

18、的介紹。舜這個人有個特色,根據孟子的說法就是與人為善。 什么意思呢?他先學別人的優點, 把別人的優點拿來在自己的身上實現, 讓別人發現原來我 的優點是可以照舜的方式來實現, 那別人也愿意行善, 這聽起來有點曲折。 就說舜總是從別 人身上學會優點來自己做, 叫做集大成。 通常我們行善就按照自己來做, 也不管別人怎么想, 我們就不會學習。事實上,你真正要行善就要常常學別人的優點,把別人的優點都學過來。 見賢思齊,學過來之后我來做,讓別人發現他也可以跟我一樣把他的優點再加以擴充。舜在驪山耕田的時候,大家都把田讓一點給別人。我們都知道,以前講到耕田的時候, 往往都要跟別人搶地方。 到半夜把我的田埂往外

19、推, 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 我的田越來越大 了,別人第二天再推回來。 現在呢, 大家看到舜了, 都讓你一塊, 讓你一塊。 舜后來做捕魚, 捕魚的時候, 有時候你到海邊捕魚, 晚上回不來, 很多人就說你在我們家過夜吧, 沒有問題。 他后來做陶器。他做陶器以后,所有做陶器的人所做的陶器品質都非常好,不會偷工減料。 為什么?他就是做一行就學這一行的好的跟壞的,了解之后學好的,專門把好的發揚出來, 讓別人都覺得原來我種田也可以把地讓一點給別人,原來捕魚也可以對其他的競爭者好一 點,不要互相競爭, 同行要互相合作。所以孟子說,舜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把別人的善拿來在 自己身上實現,讓別人也愿意去做。所以他就說

2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做一個君子最偉 大的地方就是與人為善,所以不但不去挑別人的缺點,反而能夠跟別人一起走上善的路。6. 心悅誠服人生要走上比較積極的一面的話, 也有些成語。 譬如我們常常說, 我們這些學生對老師 “心悅誠服”,或者對我們的領導“心悅誠服”,這四個字也是出于孟子。孟子形容誰 呢?形容孔子的學生。 他說孔子的七十幾位弟子對孔子都是心悅誠服。 他里面當然講一段很 感人的故事, 也是我們談到孔子的時候曾經提過的。 孟子說, 孔子過世以后學生們實在是舍 不得他,就在他的墳邊蓋房子住,守三年之喪。很多學生聚在一起, 25 個月里面什么事都 不做、 也不上班,每天從早到晚就說老師以前跟你

21、說什么,老師以前跟他說什么,每一個人都滾瓜爛熟,都很熟悉孔子以前說過什么話。所以論語這本書,是孔子第一代弟子每個 人都會背的,第二代弟子才把它記下來。所以論語今天材料都很可貴,里面沒有一句話 會有什么嚴重的問題。常常有人會懷疑, 說你們把儒家講的太好了吧。 他會問說 論語里面難道沒有問題嗎? 我說論語里面沒有問題。為什么沒有問題?經過他的第一代學生討論了 25 個月,有問 題也討論完了。 然后第二代弟子把它記下來, 都選擇精彩、 精華的部分來記, 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孟子書有沒有問題呢?孟子書是他自己編的自己寫的,就可能可以挑到一些的 毛病, 是因為你沒有經過長期的檢驗, 你沒有把握里面的每一

22、句話都恰到好處。 所以這個時 候我們可以了解在孟子里面使用成語,他說學生對老師心悅誠服才會這么做。 一般當老 師的說實在, 快退休的時候學生就很少了, 退休以后學生恐怕就不再看你了。 當然我是講我 自己的情況,不是說別人了。別人很多好老師,退休了還有很多學生, 而且學生對他心悅誠 服,我們不見得能夠做得到。7. 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孟子里面談到人生的積極這一面特別提到一個詞,叫做“窮者獨善其身, 達者兼善 天下”,這個詞聽起來很美,怎么去理解呢?我們學哲學常常要強調,要記得老子一句話, 叫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正的話、真實的話不動聽,動聽的話不真實,你講的很好 聽、花言巧語不見得真

23、的,你講真的話不見得好聽。這個地方我們需要了解,什么叫做“窮 者獨善其身”呢?難道我一個人自己好就好了嗎?我們要把“善” 了解為改善的意思。 如果 我今天不得意,窮困的時候我就努力改善自己的品德。 “達者兼善天下”,我如果有機會做 大官通達的話, 要讓天下人一起來改善, 因為人心向善, 你要讓大家一齊走上善的路才是一 個正確的做法。所以像這種“獨善其身”,“兼善天下”它都不是封閉的,而是說要改善、 是開放的,希望有機會大家一齊走上善的路。為什么?前面才說過“與人為善”, “善”不 可能一個人關起門來做。 儒家沒有關起門的圣人, 你要做圣人開起門來跟別人互動, 因為“善” 是我跟別人至今適當關系

24、的實現,他非常善于推廣他的思想,用各種機會。像有一次, 他碰到齊宣王,他一見面就問,聽說大王喜歡音樂。齊宣王一聽就不好意思 了。為什么?齊宣王就說,我喜歡的不是雅樂,我喜歡俗樂,就是靡靡之音。我們都知道, 聽到古典音樂就打磕睡了, 聽到靡靡之音就覺得很有樂趣了, 還跟著唱呢。 所以齊宣王就不 好意思, 他說我不是喜歡你那種雅樂, 大家都把孟子想成那種儒家要求標準很高的。 孟子說 沒關系,雅樂、俗樂都一樣,只要你喜歡音樂就好。他接著就問,你一個人欣賞音樂的快樂 跟很多人欣賞音樂的快樂,哪一種比較快樂? “獨樂樂跟眾樂樂” ,哪一種比較快樂?齊宣 王就說了,當然是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比較快樂。因為古

25、代儒家里面講到“禮”跟“樂”,“禮”強調分,“樂”強調和。所以最后變成成語了,“獨樂(yue)樂不如眾樂(yue)樂”,千萬不要念成"獨樂(le )樂,不如眾樂(le )樂”,是讀樂(yue),音樂的樂,一個人 欣賞音樂的快樂,比不上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孟子讓齊宣王了解, 你喜歡聽音樂就有希望了, 因為你聽音樂的時候希望情感和諧, 很 多人產生共鳴, 那當然希望很多人都快樂。但是你要讓別人都快樂,不是只有聽音樂,你就要想到老百姓的各種心態。比如說,古代的城墻,也不是說有隔音設備,都沒有,老百姓經 過你的城墻外面,聽到里面在演奏歌曲音樂。 老百姓有兩種反映, 第一種皺著眉頭,說我

26、們 的國君喜歡欣賞音樂, 怎么還讓我們的老百性那么苦呢。 第二種是很開心, 我們國君一定很 健康, 他可以聽音樂。因為老百姓生活都很好。他用這種方式來提醒齊宣王,就是你們當政 治領袖的人要隨時注意到與民同樂,能做到與民同樂就沒有問題了。今天這個世界上很多民主國家,民主國家也是一樣尊重百姓, 跟老百姓一起快樂。 所以孟子在這么早的時候就有這種想法,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民主制度不是我們中國發明的,但是以老百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貴思想是孟子說的。在更早的時候在尚書 里面,還有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里面就有的,代表我們中國傳統 很好。 大家都知道, 你沒有土地你沒有人民, 哪

27、里有國家呢?你希望國家安定,首先就要讓 人民可以得到安居樂業的機會,這就是儒家一貫的思想。8. 自暴自棄為什么提到勇氣方面呢?第一個你書念的好,代表理智能夠了解。第二個你有同理心, 代表你情感上跟別人可以互動。 但是你要付諸行動的時候, 你需要行動, 你需要意志的決定。 怎么辦呢?所以他常常鼓勵別人說, 你去做吧, 做就對了, 你不要光是想, 你不要光是愿意, 你還要真的去做。里面有一段他就說了,你生了病,你要找到艾草來治。這個艾草要三年之艾,放三年才 能用,來不及了,那就不開始去找艾草。這不行。你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三年保存的 艾草。 你現在開始去保存艾草的話, 也許再過幾年艾草慢慢可以

28、用了、 有效果了, 至少你有 希望。你不能說,反正已經病很久了,我就不要管他了,這樣就變成“自暴自棄”,這四個 字也是孟子說的。 孟子說一個人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好事, 沒有辦法上進就是自暴自棄。 所以 孟子很強調,要我教你可以,他是好的老師,你要自己產生力量,就是說我自己愿意。一個 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學的話, 你就是讓孔子、 孟子來教也是沒用的。 所以我們今天談到有關選 擇的時候, 譬如說你在行動上面也是一樣,立刻就做總比不做要好,你做了就有希望。 所以 孟子的說話藝術,他兼顧到一個人的生命每一個方面的需要。第一個要說理,讓他聽的懂。 第二個動之以情, 讓他感覺到你跟他站在同一邊, 很能夠體諒他。 所以有一句話就是齊宣王 說的正好可以作為總結, 就是說我聽你孟子說的話之后“于我心有戚戚焉”, 這句話我們到 今天還在用。就是我聽你講的話之后, “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心里很感動,好像是你替我把 這話說出來了,你真是我的知己,類似的意思。三、學員提問提問 2你好老師,我是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的學生,我想問一個問題是我一直感到疑惑的問題, 就是剛才咱們談到了一個, 就是語言表達的藝術性, 然后現在我們學的東西上面有一些管理 學的東西, 就是說話要直截了當, 就比如說和同事或者是下屬在一塊相處的時候, 我們講究 的是處罰要一步到位, 好處要一點點的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