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胡希恕六經辨證觀一、何謂經方所謂經方,顧名思義,亦即經驗之方.它是前人在醫療過程中久經實踐反 復驗證的有效方劑.經方之含義,在中醫界有兩種看法,一是指宋代以前各個醫家所收集和積 累起來之有效方劑;一是指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之方劑.本 書所謂之經方,是指后者.二、張仲景是經方杰出之傳人考?漢書藝文志?載“經方十一家,記述了有關按病歸類之專著和有關 方劑理論之專著,如?湯液經法?32卷.這些書雖皆亡佚,但從現存最早 的?黃帝內經?里可以窺見有關治療原那么、治療方法、遣藥組方和配伍宜 忌等方面大量之理論論述.此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方劑已經建立了指導 實踐的根本理論.直至東漢張仲景“勤求古訓
2、,博采眾方,著?傷寒雜 病論?,創造性地將理、法、方、藥融為一爐,將亡佚書籍中的經方保存下 來.故后世尊該書為“方書之祖,贊經方為“對病真方.從而為方劑 學之形成和開展奠定了根底.三、經方運用的指導理論是辨證施治要想正確地使用經方,就必須掌握中醫的辨證施治.何謂辨證施治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淪?即?傷寒淪?與?金匱要略方論?就是辨證施治的 典范.考?傷寒淪?,不只是論治傷寒,而是借傷寒之治以示萬病辨證施治 的大法.因此,在?傷寒論?中,既有對疾病辨證施治的一般規律,又有 對疾病辨證施治具體實施之運用方法.先說辨證施治的一般規律:?傷寒論?既以六經分篇,如“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辨太陽病脈證 并治
3、中,“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辨陽明病脈證并治,“辨少陽 病脈證并治,“辨太陰病脈證并治,“辨少陰病脈證并治,“辨厥 陰病脈證并治等.而條文中又不斷八綱之辯,如論中第7條條文序號均依宋本?傷寒論?.下同.“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 發于陰也是陰陽之辨,第 70條“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 熱者,實也是虛實之辨;第 91條“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 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是表 里之辨;第122條“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 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谷,以胃中虛冷, 故吐也.是寒熱之辨.如此等等.由此
4、可見,六經和八綱是辨證的一股 規律.何渭八綱八綱即指表、里、陰、陽、寒、熱、虛、實而言.其實,在表里 中間,還有一個半表半里,按數而論,應該是九綱.由于言表里,而半表 半里即寓其中,所以習慣上仍簡稱為八綱.表和里及半表半里:表指體表,即由皮膚、肌肉、筋骨所組成的外在軀殼. 假設病邪集中地反響于此體部時,便稱為表證.里是指人體的里面,即由: 食道、胃、小腸、大腸等所組成的消化道.假設病邪集中地反響于此體部時,便稱為里征.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內,里 之外,即胸腹兩大腔間,為諸臟器所在之地.假設病邪集中地反響于此體部 時,便稱為半表半里證.以上表、里、半表半里三者,是固定病位的反響 也就是說,不管什么
5、病,而其病位的反響或為表,或為里,或為半表半里 雖然,有時二者或三者同時出現,但絕對不會超越此三者的范圍.陰和陽:陰即陰性,陽即陽性.人體得了病,必定影響人體機能的改變. 首先是代謝機能的改變.這種改變不是較正常太過,就是較正常不及.如 其太過,那么病體也必相應要有亢進的、發揚的、興奮的太過的病征反 映出來,這類太過的病征,即稱為陽證.如其不及,那么病體也必相應要有 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不及的病征反映出來,這類不及的病征,便 稱為陰證.所以,疾病雖然復雜多變,但概言其為證,不屬于陰,便屬于 陽.寒和熱:寒即寒性,熱即熱性.如果病體反映為寒象者,即稱為寒證.反 之,反映為熱象者,便稱為熱證.寒
6、熱與陰陽的關系是:寒為不及,當系 陰之屬,故寒者也必朗;而熱為太過,當系陽之屬,故熱者也必陽.請注 意;寒與熱是具有一定特性的陰陽.所以,泛言陰不一定必寒;泛言陽, 更不一定必熱.由此可知,病有不寒不熱者,但絕無不陰不陽者.虛和實:虛指人虛,實指病實.如病體未愈,而人的精力已有所不支,病 體反映出一派虛衰之象者,即稱為虛證.假設病勢在開展,而人的精力未衰, 病體反映出一派充實的征象者,使稱為實證.如上所述,虛實和寒熱一樣, 也是陰陽中的一種特性.不過,寒熱有常,而虛實無常.所謂寒熱有常者,是指寒者必陰,熱者必陽,在任何情況下,永不變異. 但虛實那么不然,當其與寒熱交錯互見時,而競反其陰陽,故謂
7、為無常.如 虛而寒者,當然為陰,但虛而熱者,反而為陽;實而熱者,當然為陽,但 實而寒者,反而為陰.如此,所謂陽證,可有或熱、或實、或亦熱亦實、或不熱不實、或熱而虛者.所謂陰證,那么可有或寒、或虛、或亦寒亦虛、 或不寒不虛、或寒而實者.以上為八綱之梗概,必須識別清楚.何謂六經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之三陽,太陰、少陰、厥陰之三陰而 言.?傷寒淪?之六經,雖稱“之為病,其實質是證,而且是來自八綱. 這是個不容混淆的關鍵問題.由于表、里、半表半里三者,都是病位的反 應,而陰、陽、寒、熱、虛、實六者,都是病情的反響.這樣,表陽熱實 即是太陽,表陰寒虛那么為少陰;里陽熱實即是陽明,里陰寒虛那么為太陰;
8、半表半里之陽熱實即是少陽,半表半里之陰寒虛那么為厥陰.此為病情必反映于病位,而病位也必因有病情的反響而反映.所以,無病 情那么無所謂病位,而無病位那么也無所謂病情.如此,所謂表、里、半表半 里等證,同時必伴有或陰、或陽、或寒、或熱,或虛、或實的為證反映. 同理,所謂陰、陽、寒、熱、虛、實等證,同時也都必伴有或表、或里、 或半表半里的為證反映.應該注意,由于寒、熱、虛、實是附屬于陰陽的. 這樣,無論表、里、半表半里皆具有陰陽兩類不同為證的反映,三而二之 為六,即病之見于證者的六種根本類型. 這即?傷寒論?所謂的“六經病. 由此可見,六經出自八綱,是勿庸置疑的.六經與八綱的關系已如上述.其臨床運用
9、是:病見之證,必有病位,復有 病情,故八綱只有抽象,而六經乃具實型.正由于如此,臨床辨證宜先從 六經開始.?傷寒論?以六經分篇,就是這個道理.六經既辨,那么表里別定 位,而陰陽判定性.然后,再進行寒熱虛實之分析進一步定性.以明 確陰陽為證.至此,那么六經、八綱已俱無隱情,依此就可以制定治療準那么 了.如病在表,治之以汗法;病在里,治之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溫、 或補;病在半表半里,治之以和法.再說辨證施治的具體舉措:辨證施治的具體舉措表達在方證的運用上.什么是方證呢 方證,即方劑的 適應征,某方的適應證,就稱為某方證.論中有桂枝湯證、柴胡湯證,是 以方名證的范例.因此,辨方證是在辨六經八綱一般
10、規律指導下的具體運 用.例如,太陽病是病邪反映于表位的陽性證,依法當發其汗.但是,發 汗的方劑很多,是否任取一種發汗方劑就能獲效呢 當然不行.此時,還應當仔細地識別方證,給以適宜的方劑才能取得預期的療效.譬 如太陽病,假設見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是桂枝湯證,那么用桂枝湯即 可治愈;假設見發熱,無汗,身體疼痛,惡風而喘,脈緊者,是麻黃湯證, 那么用麻黃湯即可治愈;假設見項背強急,無汗,惡風者,是葛根湯證,那么用 葛根湯即可治愈;假設見惡寒,發熱,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是大青龍 湯證,那么用大青龍湯便能治愈.以上諸方,雖然都是太陽病的發汗方劑,但各有一定的適應證,如果用得 其反,不但無益,而
11、且有害,輕者變證蜂起,重者壞證叢生,此即論中所 謂的“常須識此,勿令誤也.由此可見,辨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 續,它既是辨證的具體實施,也是辨證的根本功.因此,方證是辨證的尖 端.由于中醫治病有無療效,當然因素較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就在于方證辨得是否正確.方證為數繁多,均見于?傷寒論?和?金匱要 略方論?中的有關條文,潛心玩索,自有所得.四、如何掌握經方如何掌握經方呢這個問題涉及到經方如何分類.經方分類形式繁多,約之不越三種.一是原著分類法,均見于?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論?兩 書,這里勿庸多贅.二是據證分類法.三是按方分類法.以后兩種分類簡 便易行,頗為實用,故簡介于下.一據證分類
12、這里所謂之證,既不是個別的證,而是固定病位的反響之證.也即表證、 里證和半表半里證.對此,依次說明如下:1 .表證類 表證,是指?傷寒論?中的太陽病證和少陰病證.這兩類病證, 為何稱為表證呢分析一下論中有關這方面的條文,答案自然明確.如?傷寒論?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是說, 太陽病,不是指的一種個別的病,而是指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為特征 的一般的證.即是說無論什么病,假設有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等一系列癥 狀者,即稱太陽病.第2條:“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這是說, 上述的太陽病,假設同時更見有發熱汗出,惡風而脈按之緩弱者,那么名之為 中風.第3條:
1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 俱緊者,名為傷寒.這是說,上述的太陽病,無論是見已經發熱,或還 未發熱,但必惡寒,假設同時更見有身體疼痛,嘔逆,脈寸關尺各部俱緊者, 那么名之為傷寒.由此可見,中風和傷寒為太陽病兩類不同的病證.前者由于汗出而敏于惡 風,因名之為中風;后者由于無汗而不惡風,或少惡風,但重于惡寒,因 名之為傷寒.不過于風曰中,而于寒曰傷,實亦不無深意.太陽病,原是 機體欲借發汗的機轉,自體表以解除其病,但限于自然的良能,或雖得汗 出而邪反乘汗出之虛深入于肌膜.中者中于內,名曰中風者,以示在表之 邪深也.或不得汗出,病邪郁集于膚表,只是不得其汗而出.傷者傷于
14、外, 名為傷寒者,以示在表的邪淺也.中風、傷寒均屬證名,不要以為中風, 即真的中于風,傷寒即真的傷于寒.至于“風傷衛、“寒傷營之說, 是值得商討的,缺乏為憑.第4條:“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膿假設靜者,為不傳.頗欲吐,假設躁煩, 脈數急者,為傳也.這是說,初患傷寒病時,大都出現太陽病證,故謂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假設脈安靜而不數急,此為較輕的證,那么不至于傳里, 或傳半表半里.少陽病那么欲嘔.陽明病那么煩躁,故假設其頗有欲吐之情,或 躁煩不安,病已有傳人少陽和陽明的征兆.而脈數急,更是邪盛,病勢正 在開展變化,故肯定為必傳之證.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這是 說,
15、在表陽病,有發熱而惡寒者,此為發于太陽??;假設在表陰病,也有不 發熱而惡寒者,此為發于少陰病.請注意.這里的發熱惡寒和無熱惡寒為太陽病、少陰病的主要鑒別點.故 首先著重提出,以示區別.第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這是說,少明病除無熱 惡寒與太陽病發熱惡寒顯然不同外,并由于多虛,脈浮之中而有微細之象, 而且精神不振,故其人但欲寐也.由此不難看出少陰病為表證的陰性病. 其觀點前人沒有明確的指出,故有加以說明的必要.依據八綱分析,同一病位均有陰陽兩種不同的病證,表證當然自不例外. 驗之實踐,老年或體質素虛之人,假設患外感,往往見到少陰病這樣的表證, 而且?傷寒論?的少陰病篇,自證治論
16、述開始,即首先提出麻黃附子細辛 湯和麻黃附子甘草湯等發汗證.尤其于麻黃附子甘草湯條,更明確指出:“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可見少陰病,二三日之前,純屬表證 甚明.唯以少陰病本虛,維持在表的時間甚暫,二三日之后即常傳里,而 并發嘔吐下利的太陰病.篇中有關四逆輩諸證治,大都屬于并病和合病之 類,而非單純的少陰病.凡諸病死,概在胃氣衰敗之后,亦即太陰病的末 期階段.少陰死證諸條,亦多系二陰的并病,仲景不于太陰病篇提出,而 特出之于少陰病篇者,實亦大有深意.病之初作,即見少陰這種表證,萬 不可等閑視之.因其二三日之間即有并發太陰死證的風險,必須抓緊時機 及時治療乃可救兇險于未萌.太陽與少陰均屬表證
17、,故均有傳里或傳半表 半里的變化.但太陽以傳陽明、少陽為常,而間有傳太陰、厥陰者,故少 陰病篇亦夾有大承氣湯和四逆散等證治的出現.少陰病篇本就難讀,如用 八綱分析之,尚易明了,因此,略加闡述以供參考.總之,?傷寒論?所謂太陽病和少陰病,實即同在表位的陽與陰二類不同的 證.病在表,法當汗解,但少陰病因虛,發汗不得大過,而且必須配以附 子、細辛等溫性亢奮藥.太陽病那么不然,假設陽熱亢盛,當宜配以沉寒性的 石膏,此即二者證治的概要區別.不過,無論太陽或少陰均有自汗和無汗 顯然不同的二種證型,雖依法均當汗解,但自汗者必須用桂枝湯法,無汗 者必須用麻黃湯法.隨證候的出入變化,而行藥物的加減化裁.因而形成
18、 了桂枝劑類和麻黃劑類兩大系列的解表方劑.2 .里證類 里證亦有陰陽兩類,?傷寒論?所說的陽明病,實即里陽證,所 說的太陰病,實即里陰證.由于里證的治療陰陽異法,方藥各殊,故應分別討論.(1)里陽證類:?傷寒論?第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是說 病邪充實于胃腸之里,按之硬滿有反抗者,即為胃家實.凡病胃家實者, 概稱之為陽明病.第182條:“問日: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日: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 也.是說,陽明病的外證為何外證,是針對胃家實的腹證說的,身熱, 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的證候,即為陽明病的外證.凡病見此外證者,亦 可確診為陽明病.對此,應當注意:熱極于里者,勢必迫于外,故陽明病
19、那么身蒸蒸而熱.此 與太陽病熱郁于體表而翕翕發熱者有別.熱蒸于里,因使汗自出,汗量多 而臭味重,與太陽中風證的自汗出,汗量少而臭味輕者不同.由于里熱的 強烈刺激,那么惡寒感受到抑制,故不惡寒而反惡熱,此與太陽病之必惡寒 者更有不同.第185條:“本太陽病,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戢戢然者,是轉屬陽明也.是說, 本是太陽病,于初發時雖已發其汗,但病并未因先汗出而徹除,因又傳里 而轉屬陽明病.又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者,為太陽傷寒已內傳少陽 的柴胡證,而反汗出戢戢然者,是又轉屬陽明病了.按:陽明病,有從太 陽病直接傳里而發者,亦有太陽病傳入
20、少陽,再從少陽傳里而發者.第204條:“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傷寒嘔多,那么柴胡湯 證還未罷,雖已傳里,而有陽明證亦不可以承氣湯以攻里 第205條:“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 者愈."心下硬滿,即指心下痞硬言,為胃氣極虛之候,治宜人參的配劑. 故陽明病,假設心下硬滿者,那么不可攻之,假設誤攻之,致利遂不止而死;幸 而利止者,還可救治使愈.第210條:“夫實那么澹語,虛那么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直視,澹語,喘 滿者死,下利者亦死.是說,病氣實那么澹語,精氣奪那么鄭聲.鄭聲即重 語不休之謂.精氣竭于上那么直視,澹語而又直視,已屆病實正虛之惡候, 假設
21、再見喘滿或下利者,那么已呈虛脫敗象,故主死.第211條:“發汗多.假設重發汗者,亡其陽,澹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 死,是說,發汗已多,假設更發汗亡其陽,那么胃中燥必澹語.脈短為津液 虛竭之候,病實正虛,故主死;脈不短而自和者,那么正氣未衰,故不至于 死.按:熱實于里的陽明病,最易耗傷津液,也最怕津液虛竭.以上兩條, 皆是說明因此所致的邪實正虛的死證.第218條:“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其汗,津液越 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那么澹語.脈沉主里,脈沉而喘滿,當為里 熱壅逆所致,醫者竟誤為表不解的麻黃湯證,而反發其汗,因使律液大量 外越,以至大便為難,表因汗出而虛,里因燥結間實,
22、久那么病毒上犯頭腦, 因必致澹語.基于上述,那么所謂陽明病,即熱結于里的陽性證.假設熱結成實,那么即有胃 家實的腹證反映,假設熱而不實那么只可見之于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 的外證.此病常由太陽證或少陽證轉屬而來,然亦有自發者.里熱最耗津 液,熱實津竭那么死.故陽明病最忌發汗.宜下不下亦可致邪實正虛的險惡 證侯.以上只是有關陽明病的概要說明,具體證治詳見白虎湯證、承氣湯 證等方證.里陰證類:?傷寒論?第273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假設下之,必胸下結硬.是說胃虛飲聚,故腹滿而 吐,食不下,胃中不但有寒飲,而且不能收持之,故自利益甚.寒氣下趨 少腹那么腹自痛,
23、寒氣不下行那么痛自止.太陰病宜溫不宜下,假設不慎而誤下 之,必使胃益虛而飲益聚,甚那么惡化出現胸下結硬.這里提出太陰病的概 括特征,凡病見此特征者,即可確斷為太陰病,依治太陰病的方法治之便 不會錯.第277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 輩.是說凡病自下利而不渴者,均屬太陰病的下利證.其所以不渴者, 即因其胃中有寒飲的關系,治以宜服四逆湯這一類的溫中逐寒劑.總之,陽明和太陰,病位都是在里,為在同一病位的陽證和陰證.陽明多 熱多實,太陰多寒多虛,是陰陽相對的證.下利為陽明太陰共有證,熱那么 必渴,寒那么不渴,故特提出以示區別.四逆輩溫中逐寒,不只治太陰病的 下利,亦是
24、太陰病的治療準那么,合上條即為太陰病的總綱,至于具體細節 那么詳于以下諸方證條.3 .半表半里證類 半表半里證亦和表、里證一樣,而有陰陽兩類.?傷寒淪? 所謂少陽病,即其陽證的一類.而所謂厥陰病,即其陰證的一類,今擇其 有關論述,簡介如下:先說陽性的半表半里證.如?傷寒論?第 263條說:“少陽之為病,口苦, 咽干,目眩也.是說熱郁于半表半里,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勢必 上迫頭腦,那么口苦,咽干,目眩,乃是自然的反響,故凡病見有口苦,咽 干,目眩者,即可確斷為少陽病.第264條:“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 吐下那么悸而驚.少陽中風,即指太陽中風而轉屬少陽病的意思.
25、兩耳無 所聞,目赤,亦同口苦,咽干,目眩,出于熱邪上迫頭腦所致,熱壅于上 故胸滿而心煩.少陽病不可吐下,假設誤吐下之,那么正虛邪陷更必進而悸且 驚.第255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 那么澹語.此屬胃,胃和那么愈,胃不和那么煩而悸."弦細為少陽脈,太陽傷 寒脈當浮緊,今脈弦細而頭痛發熱,那么已轉屬少陽柴胡證了.少陽病不可 發汗,假設發汗那么胃中燥,必澹語,此宜調胃承氣湯以和其胃即,假設不使胃 和不但澹語不已,且必更使煩而悸.再說陰性的半表半里證.如第 326條:“厥明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 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那么吐蛔,下之利不止.消渴為熱證,陰
26、不應 有熱,可能有錯簡,以下大意是說,厥陰病上虛下寒,寒乘虛以上迫,因 感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的自覺證,蛔蟲迫于寒而上于膈,故饑而不欲食, 食那么吐蛔.寒在半表半里,本不下利,與寒在里的太陰病自利益甚者不同, 但假設下之,那么并于太陰而下利不止.第329條:“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陰證一般多不渴,但 虛那么引水自救,故厥明病亦有渴者,假設渴欲飲水者,可少少與之即愈.按:這里少少與水即愈的渴,當然不是消渴.以是可見,上述提綱證必無 消渴甚明.歷代各家對厥陰病提綱雖做了多方面的探討,但至今仍存在不少的疑問.現結合篇中的具體證治,對此加一探討,略述如下.縱觀?傷寒論?厥陰病篇只有四條除上述兩
27、條外還有兩條,因無關重要, 故從略,均有“厥陰病三字提首,但未出證治.以下雖出證治,但無一 條題以“厥陰病的字樣.?金匱玉函經?別為一篇,題曰:“辨厥利嘔啰 病,按其內容,表里陰陽俱備,亦確是泛論上述四病的證和治,而非專 論厥陰甚明.可知叔和當日以六經病后,出此雜病一篇甚屬不類,而厥陰 病篇只了了四條,且無證治,以為即是厥陰續文,乃合為一篇.不過,叔 和未嘗無疑,故于?金匱玉函經?仍按原文命題,以供后人參考.惜?金 匱玉函經?在元代已少流傳,故后世一些人便認為厥陰篇后都是論述的厥 陰病,此又非叔和初意所料及.其實仲景此篇另有深義,約言之可有三點: 胃為水谷之海,氣血之源,胃氣和那么治,胃氣衰那
28、么死,凡病之治,必須 重視胃氣,因取此與胃氣有關的四種常見病,辨其生死緩急,和寒熱虛實 之治,為三陽、三陰諸篇做一總結.同時亦正告醫家,表里陰陽概括萬 病,傷寒雜病大法無殊,故稱?傷寒雜病論?.試看白虎湯、承氣湯、瓜蒂 散、四逆湯、大小柴胡湯、桂枝湯等傷寒治方,適證用之亦治雜病.3.此外烏梅九、當歸四逆場等條,雖論治厥,但證屬厥陰,又不無暗為厥陰病 的證治略示其范也.前面這里好象缺內容,誰有資料可以回復補全體會:腎下垂一病,中醫沒有記載.但久經中西醫治療,沒能治愈,說明 沒有抓住本質.從中醫角度來看,似屬虛證,所以許多中醫一開始就用了 大量滋膩的補腎藥,如熟地、首烏、黃精之屬.不但無效,反因藥
29、味甘甜 礙脾戀隔,致生他變.其實,本例病人證屬虛實夾雜,先因脾腎陽虛,后有寒飲內停.從腰痛、腰部腫脹、足背麻木、心悸、脈沉弦等證來看,正 是真武湯的方證.所以按證治療,效如梓鼓.提到方證,馮世綸老師曾經 跟我講過他的經歷,他說起初他也不懂什么叫方證.后來在老師胡希恕先生的悉心教導下,漸漸知道辨方證是不同于一般辨證的.它源于?傷寒雜病論?,如書中所述的桂枝湯證、柴胡湯證等皆屬此類.它是一種樸素的、對應性很強的辨證方法,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凡疾病的表現與原文的記載相符和的,就可以選用原文所舉的方劑進行 治療.這種通過審查、核對,以期找到更適于病情的方劑的過程,就是辨 方證.而一般常用的臟腑五行,衛氣
30、營血等辨證方法,是后世歷代醫家對 中醫藥的補充,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臆斷和揣測.至于如何辨好方證,馮世綸老師早有論述,詳細情況可見于先生的著作-?經方 ?及?經方傳燈?等書,這里不在贅述.胡希恕對六經實質的熟悉要靈活地運用經方必須先明白六經的本質,胡希恕先生學宗仲景,深受王 祥徵影響,兼采湯本求真之論,認為六經辨證不是臟腑辨證而是八綱辨證.?傷 寒論?雖以六經分篇,如“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等.然書中對八綱之辨頗詳,如論中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是辨陰陽;第 70條“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是
31、辨虛實;第91條“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 當救表是辨表里;第122條“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谷,以胃中 虛冷,故吐也.是辨寒熱,如此等等.這可以說是辨證施治的一般規律,何 為六經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而言.胡希恕先生指 出:?傷寒論?之六經,雖稱“之為病,其實質是證,而且來自八綱.八綱 即指表、里、陰、陽、寒、熱、虛、實,其實在表里中間,還有一個半表半里, 按數而論,應為九綱.由于言表里,而半表半里即寓其中,所以習慣上仍稱為 八綱.疾病從病位而言,不外
32、乎表、半表半里、里,從病性而言,不外乎陰陽、 虛實、寒熱,而虛、實、寒、熱又可附屬于陰陽,如此可知,表陽熱實即為太 陽,表陰虛寒那么為少陰;里陽熱實即是陽明,里陰虛寒那么為太陰;半表半里之 陽熱實即為少陽,半表半里之陰虛寒那么為厥陰.如此,無論表、里、半表半里 皆具有陰陽兩類不同為證的反映,三而二之為六,即病之見于證者的六種根本 類型.這即?傷寒論?所謂的“六經病.由此可見,六經出自八綱,是毋庸 置疑的.需要指出的是:少陰主表,厥陰主半表半里,胡希恕先生曾有專門論 述,限于篇幅,茲不贅.運用六經辨證的“三辨明確了六經與八綱的關系,就為臨床運用經方奠定了根底.胡希恕先生應 用經方分為三步辨證即首辨病位、次辨病性、最后辨方證.辨病位病位是指表、里、半表半里三局部.胡希恕先生指出表指體表,即由皮膚、 肌肉、筋骨所組成的外在軀殼.假設病邪集中反響于此體部時,便稱為表證.里 是指人體的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腸、大腸等組成的消化道.假設病邪集中反 應于此體部,便稱為里證.半表半里,是指表之內,里之外,即胸腹兩大腔間, 為諸臟器所在之地.假設病邪集中反響于此體部時,便稱為半表半里證.以上表、 里、半表半里三者,是固定病位的反響,也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籃球賽活動總結
- 園林噴灌系統講解課件
- 度假酒店商業空間設計
- 2025地鐵站廳制作安裝合同
- 2025標準設計印刷合同范例
- 2025房產交易居間合同
- 2025x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物業管理服務合同
- 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幼兒園體驗與探究課程開展匯報
- 2025電影配音錄制委托合同
- 出租羊場合同范例
- 任務5 制作學院網站導航條
-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與應用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京工業大學
- 開封市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無人機裝調檢修項目技術文件(國賽項目)
- 開題報告: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 醫療救助政策
-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4年中考英語模擬試題(含答案)
- 服務質量保障措施方案
- 機場能源管理
- 高速公路路基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與技術措施
- 技能人才評價新職業考評員培訓在線考試(四川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