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言歌行的體式與李白歌行的特征關于李白歌行的特征, 學者們的論述有不少精辟見解, 但總 的來說, 在全面性和準確性上都有些缺乏。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主要是對歌行這個 概念認識模糊, 將它界定過窄, 認定為齊梁后 具有樂府體調(diào)特征的七言 古詩而不包括樂府及別的詩體。 依照這 樣的界定,李白集中樂府卷 60 多 首七言樂府不屬于歌行,屬于 歌行的只有歌吟卷中那 30 余首七言古詩。 以這樣的范圍、這樣 少的作品來分析李白歌行的特征,自然會造成差誤。句式、韻式、修辭手法指字法、句法、章法是構(gòu)成歌行 體裁的三 個根本要素, 加上后出的聲律, 歌行的體裁特征即表達 在這些要素上。 這 些體裁要素在歌行
2、開展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形 態(tài),它們的結(jié)合形式也多種 多樣,形成了多種體式。李白的歌行 吸收了之前各種歌行體式的特征,接 受了各種體式的深刻影響, 研究其特征應特別重視與以往各種體式的比擬 對照, 通過比擬對 照看其如何在吸收、接受中形成有別于前人及時人的體 式特征。一、七言歌行的五種體式從七言歌行開展史考察, 唐代之前的歌行體式可以確定為古 七言體、 騷體、樂府雜言體、齊梁體、賦體等五種。一古七言體。這里所說古七言體是指齊梁前七言詩的體 式,它在 句式、韻式上的總體特征是:通篇七言,句句入韻。這 樣的七言詩漢代即 已產(chǎn)生, 除詩外, 鏡銘和別的七言韻語采用的也是這樣的句式、韻式古七言體分轉(zhuǎn)韻、
3、不轉(zhuǎn)韻兩類。不轉(zhuǎn)韻一類以漢武帝時?柏 梁詩?篇幅較長、出現(xiàn)較早,后人即以其為句句入韻、一韻到底 七言詩體體式的代 稱。柏梁體還有兩個附帶特征, 一是押平聲韻, 二是有奇數(shù)句, 漢魏時 柏梁體皆具這兩個特征, 晉宋后有所改變。 轉(zhuǎn)韻一類出現(xiàn)也較早,轉(zhuǎn)韻句 子多少不等,有兩句、三句、四句 及四句以上的。兩句、三句轉(zhuǎn)韻又稱短 韻或促句轉(zhuǎn)韻,這樣的轉(zhuǎn)韻以二句較多見,東漢張衡?思玄賦系辭?全篇 12 句,二句一 轉(zhuǎn),以后一些樂府題詩如?烏棲曲?、?東飛伯勞西飛燕?皆 通篇如此。三句轉(zhuǎn)韻最奇特,較少見,東漢王逸?琴思楚歌?見 ?古詩 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未收是較早的一篇,全 篇 15 句,三句 一
4、轉(zhuǎn),略早于王逸的崔 ?S 有一首三句一韻七言詩 被?太平御覽?采輯, 可能是三句一轉(zhuǎn)的古七言體的殘篇。在各 種轉(zhuǎn)韻形式中以一篇混用多種轉(zhuǎn) 韻句數(shù)的較常見, 如宋鮑照?代白 ?曲二首?之二,全詩 7 句,三次轉(zhuǎn) 韻,其句數(shù)分別是二、二、 三,?代鳴雁行?全篇 6 句,兩次轉(zhuǎn)韻,其句 數(shù)是四、二。轉(zhuǎn)韻 的古七言體與柏梁體可以說是大同小異,有學者稱其為 柏梁變體。 1齊梁前七言齊言詩根本形式就是柏梁體、 柏梁變體,上述七言樂府 是這樣,民間歌謠如晉?隴上為陳安歌?、 ?軍中為汲桑 謠?亦是,連 佛教七言偈頌、 道教七言歌曲也是如此。 這種句式、韻式用于詠唱、吟 誦幾百年,是歌行體的早期體式之一,對后
5、來歌行的創(chuàng)作有長久的影響。 齊 梁后純粹這樣體式的并不多, 但局部采用如王力所稱“局部的柏梁體 2 或局部的柏梁變體那么 較多見。古七言體由于句句入韻顯得音韻比擬諧和, 又由于多用 平聲,聲調(diào)也顯得較為悠揚,但用韻過密,又一律七言句,易藝術(shù)表給 人單調(diào)之感,語言也顯得比擬質(zhì)實,作為早期歌行的一種體式, 現(xiàn)是不太完善的,但后人為了調(diào)節(jié)詩句的韻律、節(jié)奏,追 求風格的古拗、 勁峭,還時常采用、模仿這樣的句式、韻式。二騷體。騷體是漢代以后仿效楚地民歌和楚辭而產(chǎn)生的。 騷體的 根本句式為七言,也是較早出現(xiàn)的古代七言詩的一種體 式,漢代以后這樣 體式的作品產(chǎn)生很多, 其數(shù)量遠多于古七言體, 既有數(shù)句的短歌
6、,也有較 長的篇章。漢代許多帝王都有騷體詩, 漢武帝名下就有 7 首,?瓠子歌? 二首共 22 句,以后蔡琰騷體 ?悲憤詩? 38 句,晉嵇康?思親詩? 30 句, 都是比擬長的作品。騷體在句式上顯著的特征是句中或句末常有一“兮字, 兮 字是語 助詞,常用來表示停頓和感慨,有調(diào)節(jié)句子節(jié)奏、增強情 感表達的特別作 用。句中的兮字還能充當介詞、 連詞、結(jié)構(gòu)助詞, 有相當于“以、 “于、 “而、“之的作用,往往能與前 面二字組合成三字節(jié)拍, 從而改變七 言詩慣常的二二三音頓, 使 七言詩的節(jié)奏更為豐富。 有些騷體詩和騷體 辭賦句上不用“兮 字而用“以、“于、“而、“之,可以看作 與“兮字 同樣的句式
7、特征。騷體句子長短組合比擬靈活,多于七言、少 于 七言的都有,往往有長句出現(xiàn),尤其是中間帶“兮字的句子, “兮字上下能連帶綴加較多的字, 分開那么為兩短句,合之那么為 一長句。騷體的韻式齊梁前與古七言體大致相同, 差不多是句句 入韻,轉(zhuǎn)韻的方式亦同古七言體,漢武帝?瓠子歌?兩句一轉(zhuǎn), 嵇康?思 親詩?三句一轉(zhuǎn),張衡?四愁詩?混用二、 三、四句轉(zhuǎn)。 齊梁后騷體的韻 式漸與齊梁體趨同。 晉宋后騷體中還出現(xiàn)了含有 較多雜言成分的類似辭賦 的作品,如宋謝莊?懷園引?等三首、 齊江淹?雜三言五首?、梁沈約?八 詠詩?,都是長達三四十句 的組詩,這些作品也可以稱為辭賦體。騷體在句式上較古七言體靈活多樣,
8、節(jié)奏明快,修辭手法如 重疊、蟬聯(lián)、鋪排也多見使用,詞采也較華茂,藝術(shù)表現(xiàn)力顯然勝過古七言體。它還能與時更新,一直到唐代還有一定的適應性、 生命力,不僅以 這樣體式的作品匯入唐代歌行作品之林,還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影響其它體式歌行乃至其它詩體的創(chuàng)作。三樂府雜言體。樂府雜言體乃區(qū)別于齊言樂府而言。相 對于齊 七言樂府,雜言出現(xiàn)最早,作品數(shù)量最多,而又獨具特征,故以一體名之。 漢魏樂府中雜有七言句的作品不少,在郊廟歌辭、 鼓吹曲辭、相和歌辭等 類中多見。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還收有 一些漢魏以來民間歌謠,樂府雜言體其實也就是民間歌謠體。早期樂府雜言體七言句所占比例較少, 至鮑照多數(shù)雜言皆以 七言為 主
9、。鮑照前雜言的句式較雜,從一言到九言、十言都有, 還有散文句式, 鮑照作品七言外主要是三言、五言與七言搭配, 多見三三七、五五七、五 七七、五五七七這樣的組合,在節(jié)奏上 既具有民謠風味, 又有規(guī)律性。 在韻式上早期的雜言一般是隔句 押韻, 有多句七言相連時也句句入韻,類似古七言體。鮑照的樂 府雜言無論七言 及七言外句子, 絕大多數(shù)是隔句押韻且轉(zhuǎn)韻。 雜言體語句一般都顯得比 較活潑、流暢,重疊、蟬聯(lián)、句子的復沓較為常見,鮑照還經(jīng)常使用排比、 對偶,在篇首、句首他還創(chuàng)造 性地使用“君不見這樣的呼告語, 18 首行路難? “君不見 出現(xiàn)了 10 次,這是十分引人注意的創(chuàng)造,齊梁后出現(xiàn)的?行路 難?多
10、有這樣的呼告語, 并且擴展至其它題目, 這就為用 于抒情、議論的雜言歌行提供了一個十分富于情感力度的表達方式。 鮑照 是先唐今存樂府雜言創(chuàng)作量最大的作家,共 22 首,特別是其中 15 首雜言?行路難?,在許多方面為以后樂府雜言體七言歌行 創(chuàng)作提供了 范式。樂府雜言體對唐代特別是盛唐以后七言歌行的 開展影響巨大。四齊梁體。齊梁體指齊梁后出現(xiàn)的七言詩新體式,相對 于七言古 體來說是隔句押韻并有規(guī)律地轉(zhuǎn)韻, 同時自覺地引入了 聲律要素,注意調(diào) 配一句和兩句間聲調(diào)的平仄。王運熙說:“齊 代永明聲律論興起后, 七言 詩也跟著重視聲律, 出現(xiàn)了七言的齊 梁體。 3 王力稱此七言體為“入 律的古風或“新式
11、古 風,并界定說:“典型的新式古風須具備三個條 件: 一平仄多數(shù)入律; 二四句一換韻; 三平仄遞用。 2 說這是“典型的,自然那些大致具備這些條件的也屬于齊梁體, 特 別是在齊梁之初。齊梁間這種體式最先見于七言樂府, 以后擴及其它七言 詩。比方?燕歌行?,齊梁之前皆為古七言體,自齊梁之間蕭 子顯后那么一 律演變?yōu)辇R梁體, 梁元帝蕭繹的 ?燕歌行?比擬典型, 根本上具備了以 上三個條件。越到后來,具備這三個條件的作品 越多,陳代徐伯陽、傅 ?f 、 徐陵、江總都有全篇根本入律、四句 一轉(zhuǎn)、平仄遞用的作品。當然非典型 的齊梁體作品還是不少,顯 見的是換韻的句數(shù)有二、六、八句,但超過八 句的長韻很少
12、。齊梁體除王力概括的三個特征外, 還有一些特征: 1. 在韻式上 除隔句押韻、 有規(guī)律轉(zhuǎn)韻外, 篇首及轉(zhuǎn)韻首句一般皆入韻; 2. 以通體七 言為主,也有篇首、篇末及其它位置偶爾用雜言者; 3. 大量使用對偶句, 除篇首、篇末及轉(zhuǎn)韻起首二句外,一般皆 對偶,對偶句一般也是律化程度 較高的句子; 4. 在修辭上集以 上各體修辭手法之大成,尤以蟬聯(lián)、鋪排 為多見, 還特別注意使 用關聯(lián)詞以綰接、 照應句子間、 章節(jié)間語意、 聲情。齊梁體全面整合句式、韻式、修辭、聲律七言歌行四要素, 形成了有 別于以上各體的新的體調(diào)特征,句式整齊,聲韻鏗鏘, 脈絡清楚,情詞婉 暢,十分富于情感和氣勢。這樣的體式最適宜
13、 游觀、詠物、閨情、敘事諸 種題材內(nèi)容的抒寫,也宜于詞藻典故 的擷取、篇幅的擴充。齊梁體起于齊 梁,在詩歌律化大趨勢的作 用下,陳隋后越來越得到詩人的認可和喜愛, 成為歌行體、七言 詩體中最突出的一體,初唐達至最繁盛的階段,四杰最 為突出, 因而后人又稱之為初唐體、 四杰體。 因為這一體在齊梁后是歌 行 體中最時新、最活潑的一體,作品量也較多,所以歷代的詩論家 以及今 人多徑直將它作為歌行的唯一體式對待。五賦體。在前面介紹騷體時已提到一種辭賦體,那是由 騷體衍生 的一種體式, 其根本特征同于騷體。 這里所講的賦體是 指在齊梁體出現(xiàn) 后產(chǎn)生并以齊梁體為根本形式特征的一種七言 賦體。這種賦體的來源
14、一是 齊梁體的放大, 前面已講到齊梁體的 轉(zhuǎn)韻、鋪排十分適宜于長篇的寫作, 假設寫作的內(nèi)容有明顯的時間、 空間、性狀的展開和鋪敘, 即成賦體, 如 蕭繹、王褒、庾信的?燕 歌行?。七言賦體另一來源是駢賦。齊梁后興起 的駢賦多夾用五 七言詩句,夾用的句子都是偶數(shù),二、四、六、八都有, 一節(jié)一 節(jié)夾用,每一節(jié)都換韻,以七言為主,一般也都有五言,如果將 這 些詩句抽取出來,往往就是一首完整的五七言交替成章的長 詩。梁代的蕭 綱和戴 ?本陀屑甘漬庋 ?形式的作品。 蕭綱有一首?傷 離新體詩?,全 詩 40 句,七次換韻,五七言交替成章。由詩題 知寫的是傷離別, 全詩以 時間、空間為序,層層描述傷別的情
15、狀, 十分近似一篇?傷離賦?。詩題 上又標為“新體詩,看來作者 是有意在嘗試創(chuàng)造這種新詩體、新寫法。 他和戴?鋇摹抖裙厴健 芬彩欽庵中問健;褂幸恍 T餑可嫌小捌? 字的新 題歌行形式也 是這樣,如陳張正見?神仙篇?、北齊顏之推、盧思道?聽 鳴蟬篇?,以及初唐駱賓王?帝京篇?、?疇昔篇?,都是典型的具 有駢 賦特征的賦體歌行。 關于駢賦與七言歌行開展的關系, 趙昌平?從初、 盛唐七古的演進看唐詩開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有較充分的 論述。 4 二、李白歌行的五點特征 以上是李白之前曾先后出現(xiàn)的幾種歌行體式, 將李白歌行與 之對照,其特征就比擬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了。假設以此為范圍, 那么李白的歌行作品共 119
16、 首,包括樂府詩 64 首、騷體詩 6 首、其它歌 辭題七古49首。這就比那30幾首多出許多,研究李白歌 行應以這119 首為對象。一諸體皆備。李白歌行具備了先前出現(xiàn)的古七言體、騷 體、樂府 雜言體、齊梁體、賦體全部五種體式。最多的是樂府雜 言體, 83 首,其 次是齊梁體,32 首與前類有重復 ,前者是李 白在歌行體式取向上有別于時人的最突出的方面, 后者是時風影 響的產(chǎn)物。李白對古七言體、 騷體也有很大興趣。他的古七言體作品有 8 首,是入唐以來作品量最多的, 這種體式的作品在李白 前很少,其儕輩只有王昌齡、李頎很少的幾首。李 白歌行中“部 分的古七言體 仿王力語,合柏梁體、柏梁變體而言
17、就更多了,可以說遍布各歌行體式, 總數(shù)達 50 首,接近他全部歌行的一 半。李白的騷體有 6 首,題目是?遠別離?、?幽澗泉?、?鳴皋歌 送岑征君? 、?臨路歌? 、?寄遠? 之十二、?代寄情人楚詞體? “局部 的騷體還有?蜀道難?、?胡無人?、?夢游天姥吟留 別?、?萬憤詞 投魏郎中?,共 10 首。宋曾季 ?在?艇齋詩話? 中說:“古今詩人有?離 騷?體者,惟李白一人,雖老杜亦無似 ?騷?者。入唐以后騷體詩也有 一些,如盧照鄰、陳子昂、宋 之問,分別都有五六首,王維最多, 9 首, 但根本都是一些抒情 短章。杜甫有兩題 8 首“局部的騷體, ?同谷七 歌?各首只有 最后兩句是騷句,?桃竹杖
18、引?后半局部是騷體,論結(jié)構(gòu)立 意, 論篇制, 李白自然為第一。 李白的賦體近 20 首,這些作品多是 大篇, 又多與以上各類相重,如?蜀道難?、 ?猛虎行?、 ?西 岳云臺歌? 、?梁 園吟? 、?廬山謠? 、?天姥吟? 、?鳴皋歌? 。 李白的歌行賦體特 征最為突出, 采用賦體手法比比皆是, 定為賦 體的這近 20 首,是其特 征最明顯、篇制最大者。在李白之前所有的歌行作家中沒有一個能做到諸體皆備。 李 白之前 的唐代歌行作家約 60 余人,其作品主要體式是齊梁體, 而一般作品的量 又都不大, 難以兼及諸體, 只有盛唐的王維、 李 頎、高適、岑參作品較多, 各 20 首左右,但也未能諸體皆備
19、, 最多具備四體,如王維缺古七言體, 高適、岑參缺騷體,李頎缺 騷體、賦體。李白之后杜甫作品最多,其數(shù)量 僅少于李白,為 111 首,古七言體、齊梁體多于李白,賦體相當,樂府雜 言體比 例較少,騷體根本是個缺項,如果算上“局部的騷體,只能勉 強 算是諸體皆備。二融合眾體。諸體皆備是從總體上對李白歌行所作的體 式分析, 這里是就其單篇作品所作的特征分析, 就是說李白的許 多七言歌行作品并 不只是具備一種歌行體式特征, 而是同時具備 兩種、三種甚至是四種、五 種體式特征, 李白在創(chuàng)作七言歌行時 往往將各體式特征融合到一篇作品中。 這樣的意思古人、 今人也 曾有所表述,清馮班在?鈍吟雜錄?中說:“李
20、 太白崛起,奄古 人而有之,根于?離騷?,雜以魏三祖樂府,近法鮑明遠, 梁陳 流麗亦時時間出,譎辭云構(gòu),奇文郁起,后世作者,無以加矣。 歌行 變格, 自此定也。 除了古七言體, 這段話算是都概括到了。 但在他的 意識里歌行體起于齊梁, 對鮑明遠之前他并不以歌行體 式目之。也就是說 他這里是談李白歌行創(chuàng)作所受前代詩歌藝術(shù)的 影響, 而不是談各歌行體式 的融合。 葛曉音曾明確地揭示李白歌 行融合其它“歌行形制的特點, 5 但是由于她對歌行概念界 定過窄,對這種特點未能充分展開論述。關于李白歌行融合眾體的情況, 筆者作了仔細比對, 李白全 部 119 首歌行中有 65 首融合了兩種以上體式特征, 超
21、過了一半, 其中融合兩種 體式的 46 首,融合三種體式的 13 首,四種 5 首, 五種 1 首。融合三 種的如?廬山謠?,屬樂府雜言體,它又采取 鋪敘手法,依廬山景點空間 位置層層鋪敘,而成賦體,又在“廬 山秀出南斗傍下連用 9 句句句押韻 的柏梁體韻式。 融合四種的 如?天姥吟?也是樂府雜言體,它在“熊咆龍 吟殷巖泉下使用 了 18 句騷體句,又在最后七句中改用古七言體,在全 篇結(jié)構(gòu)上 采用層層鋪敘的賦體方式。 五種體式交融一體的是 ?蜀道難? , 它 原本樂府雜言,句子極為參差,但又有許多騷體句式,開篇的 驚呼像楚辭 ?九辯?的開篇,下面的“之字句、四字句仿效的 是楚辭句式,明許學 夷
22、在?詩源辨體?中認為此詩“實與屈子互 相照映, 在后半部又使用了 不少古七言句式、 韻式。?蜀道難? 在李白歌行中算是較長的大篇, 所 寫景觀極為雄峻壯闊, 在材料 的組織、層次的安排上又運用了賦體手法, 明陸時雍就認為“近 賦體, 詹通過比擬認為此詩與其所作?劍閣賦?“極為近似。6 一詩而具五種體式實前所未有,所以時人殷 ? 贊其“奇之又 奇,然自 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diào)也!融合眾體是李白歌行區(qū)別其它眾多歌行的一大特征, 以前的歌行作 家真是“鮮有此體調(diào)。 融合二體者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融合 三體以上的那么極 為少見,盛唐的王、李體式很單純,少有合二體 者,高、岑合兩體者有一 些,但無合三體者,杜甫
23、合三體的有六、 七首,無合四、五體者。這是李 白在歌行創(chuàng)作中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整 合,前人認為這是“歌行變格,并不準 確,因為李白是意在綜 合發(fā)揮七言歌行開展以來所具有的一切體調(diào)特征, 全 面承繼一切好的藝術(shù)經(jīng)驗,這不是“變,而是充實、匡正,應稱其為“正 格才是。三雜言獨多。李白歌行中雜言最多,樂府雜言加上 其它各體 雜言共 92 首,占其全部歌行近 80% 。王、李、高、岑、 杜除王外,齊言 皆占大多數(shù),杜甫齊言 70 余首,占其歌行 63% ,雜言近 40,只占 37%, 王維的雜言約占一半。在整個初盛唐以李 白雜言所占比例最高,數(shù)量獨多, 白朝暉統(tǒng)計初唐至安史之亂前 雜言七古共 247 首,李
24、白有 90 余首,超過 三分之一。 7 或許這里統(tǒng)計的雜言七古這兩項數(shù)字不太精確, 但包含在 七古內(nèi)李白 雜言歌行超過這個時段雜言歌行總數(shù)三分之一是沒有問題的。李白歌行雜言句式主要來自雜言樂府體和騷體, 其句式、長 短十分 紛繁參差,自二言、三言、五言至八、九、十以上,“兮 字句、“之“而 結(jié)構(gòu)的句子,關聯(lián)詞連接的句子都有。上面 所提到的幾位作家作品中雜言 主要是三言句、五言句,偶爾有 “兮字句,其它類型很少。在各種雜言 類型中,李白最特出的 是四言句、 長句以及“之“而結(jié)構(gòu)及關聯(lián)詞連 接的句子, 有 的論者將這些句型稱為“古文句, 或者追溯到莊子等人 的文章 中,似乎不太正確,其實這些句型在
25、楚辭中、漢魏樂府中是大量 存 在的,這正是李白歌行熔鑄騷體、樂府雜言體所帶來的特征。 王運熙?李 白七言歌行的體式淵源? 8 正是從楚辭和漢魏樂府 而沒有從其它文體來 考論李白歌行句式的淵源,是十分正確的。 王先生在文章中特別考論了長 句, 列舉了 18 篇包含長句的例子, 其實還有 15 篇,總數(shù)為 33 篇,這 大概也是古今所無。杜甫有長 句的篇數(shù)只有 12 篇。這些長句是李白歌行 具有特別豪邁奔放氣 勢的一種表達,元稹稱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 大約是就這 樣的歌行而言, 以致后人多嘆為“不可及 謝榛評 ?蜀道難? 長句。李白的雜言多不是一般的兩種句式混用, 而是在一篇作品中 錯綜使 用
26、多種句式,有的甚至達十數(shù)種,如?鳴皋歌?有四言、 五言、六言、七 言、八言、九言、十言、十一言、 十五言、 “兮 字句、“之字句, 四言、六言各 16 句,穿插于各層長句之間, 極盡長短之妙。 沈德潛在?說 詩語? 中論七古長短句之妙說: “七 言古或雜以兩言、三言、四言、五 六言,皆七言之短句也。或雜 以八九言、十余言,皆伸以長句,而故欲振 蕩其勢、 ?旋其姿也。 其間忽疾忽徐,忽翕忽張,忽停瀠,忽轉(zhuǎn)掣,乍陰 乍陽,屢遷光 景,莫不有浩氣鼓蕩其機, 如吹萬之不窮, 如江河之滔漭 而奔放, 斯長篇之能事極矣。這段話評的就是李白歌行句法。四韻式豐富。李白歌行用韻方式在薈萃各體式特征上又 形成了自
27、 己的特點。其根本的韻式是隔句押韻,數(shù)句一轉(zhuǎn)。李白 歌行除 15 首樂府 雜言體、 3 首柏梁體、其它 2 首齊言七言詩外, 都有轉(zhuǎn)韻, 轉(zhuǎn)韻比例達 83% 。歌行至盛唐一韻到底的增多, 王維、 高、岑比例加大,杜甫一韻到 底的作品共 38 首,占其全部歌行 三分之一強,反過來說其轉(zhuǎn)韻比例為 66% , 低于李白很多。特別 是杜甫歌行中的齊言七言詩不轉(zhuǎn)韻的多達 22 首,李 白只有 2 首, 差異更大。清葉燮在?原詩 ?外篇下?中說:“七古終篇一 韻, 唐初絕少,盛唐間有之,杜那么十有二三,韓那么十居八九。此言 雖是 談七古,也包括其中歌行,可見在轉(zhuǎn)韻上盛唐風氣已轉(zhuǎn),歌 行正走“調(diào)失 流轉(zhuǎn) 何
28、景明?明月篇序?評杜甫歌行語 變格, 在這方面李白仍恪 守先前做法,是正確的。至于李白歌行轉(zhuǎn)韻方式那么是多種多樣的。 多數(shù)齊梁體包括部 分樂府 雜言體、賦體轉(zhuǎn)韻比擬有規(guī)那么,大抵四句、六句一轉(zhuǎn),平 仄互換,而總數(shù) 占多數(shù)的作品那么規(guī)那么性不強,或者多長韻,或者 多短韻,或者長短交替使 用。如?襄陽歌?換韻句數(shù)是六、二十 二、五,?烏棲曲?二、二、三, ?夜坐吟?二、二、四、二、 四。雖然規(guī)那么不強,但都顯得很是自然流暢, 正如葉燮在前引數(shù) 句下所言:“大約七古轉(zhuǎn)韻,多寡長短,須行所不得不 行,轉(zhuǎn)所 不得不轉(zhuǎn), 方是匠心經(jīng)營處。 李白這樣的轉(zhuǎn)韻正表達了他的 匠 心獨運。李白歌行在用韻上還有一大特
29、點, 即喜用古七言體韻式。 李 白有 8 首古七言體, 即句句押韻,包括轉(zhuǎn)韻與不轉(zhuǎn)韻的柏梁體和 柏梁變體,此外 還有 50 首非古七言體引入了“局部的柏梁體、 局部的柏梁變體, 即或 一連幾句七言句句入韻不轉(zhuǎn)韻, 或一連幾 句七言句句入韻又轉(zhuǎn)韻, 這樣 的用韻能造成在和諧中求變化, 在 順適中見奇崛的聲情效果。 此種用韻 方式入唐后不多見, 同時人 岑參稍多,杜甫為 29 首,但都少于李白。由 于大量地引入這樣 的韻式,因此李白歌行中奇數(shù)句也很多,有 23 例,杜 甫那么為 15 例。人們多認為李白歌行多古調(diào),除了句式等其它因素外,這是 一個重要原因。李白歌行在韻式使用上正如句式使用一樣表現(xiàn)了
30、很強的綜 合性,即在 同一篇作品中采用多種用韻方式, 其大局部作品用韻 都不是單一的,眾多 的韻式配合在一起,真可謂五音繁會,跌宕 生姿,如?公無渡河?頭二句 一韻;再八句轉(zhuǎn)韻, 此八句前六句 句句入韻, 后二句隔句韻; 再七句轉(zhuǎn)韻, 此七句前四句句句入韻, 五六兩三字句不入韻,第七句入韻;最后三句轉(zhuǎn) 韻,句句入韻。 長韻、短韻,偶句、奇句,隔句、句句,多種韻式就這樣 交匯在 一起。五修辭二長。 李白歌行在修辭上也是薈萃了以往歌行的 諸多修辭手法, 無 論是騷體、樂府雜言體還是齊梁后新的歌行體, 其修辭方式在李白歌行中 都有鮮明的映現(xiàn), 但其中最突出的有兩 點,一是排比的使用,二是“君不 見的用語。李白歌行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器人服務行業(yè)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tǒng)考核試卷
- 電梯門機系統(tǒng)的故障分析與維修考核試卷
- 地質(zhì)勘查項目中的環(huán)境地質(zhì)調(diào)查與評價方法考核試卷
- 體育外交促進考核試卷
- 海洋氣象與漁業(yè)生產(chǎn)考核試卷
- 鹽工職業(yè)技能培訓與晉升機制考核試卷
- 照明設計基礎與燈具選擇考核試卷
- 電子寵物配件零售考核試卷
- 2025簡易物業(yè)租賃合同協(xié)議
- 2025私募投資基金管理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分級
- 2024年地理中考模擬考試地理(江蘇泰州卷)(A4考試版)
- 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25年版)解讀
- 2024年上海嘉定區(qū)區(qū)屬國有企業(yè)招聘真題
-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策略研究
- 有理數(shù)的加法說課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 GB/T 18655-2025車輛、船和內(nèi)燃機無線電騷擾特性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限值和測量方法
- 2025年江蘇南通蘇北七市高三二模語文作文分析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三模試題 生物 含答案
- 遼寧省協(xié)作校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答案
- 202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版
- DZ∕T 0130-2006 地質(zhì)礦產(chǎn)實驗室測試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