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_第1頁
《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_第2頁
《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_第3頁
《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_第4頁
《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寓言是一種文體,初步掌握寓言學習的目標與一般方法。2、理解“盤纏、把式”等詞語的意思。理解南轅北轍的意思,其中蘊含的道理。3、通過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讀,培養學生古文閱讀的興趣,更好地理解寓意。4、有感情地復述寓言。教學準備:南轅北轍一文古文閱讀材料;春秋戰國十大愚人寓言故事材料;教學過程:一、了解寓言,明確方法。1、 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寓言是世界各國人民都十分喜愛的文體,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揠苗助長、掩耳盜鈴、葉公好龍”等等,外國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2、 回憶一下自己讀過、看過或聽過的寓言

2、故事,你能發現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點嗎? (教師小結:寓言是一種文體,“寓”是寄托的意思,它總是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3、 根據寓言的這些特點,你覺得我們在學習寓言時應該有什么樣的目標?(除了要理解讀懂故事,還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4、 根據我們自己提出的目標,你們以為怎樣才能更好地讀懂寓言?(教師小結:剖析矛盾反思生活。)二、分析學情,扎實基礎。1、 出示課題:(板書:南轅北轍)齊讀;學習“轅”“轍”:看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點?(車字部;形聲字;)查字典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轅車前駕牲口的部分;轍車輪軋過的痕跡,車行的一定路線);在桌上寫寫這兩個字。2、 了解學情:有多少人早就知

3、道這則寓言?指名講這個寓言故事。3、 初讀課文:既然大家都對這個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們能更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學生練習,檢查,并落實對“盤纏、把式”的理解。4、 檢查初讀:讀了故事,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結合課文語言簡單說說。三、抓住語言,剖析矛盾。1、 感情朗讀:現在你能把那人的固執可笑、自以為是的行為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通過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男女對讀等形式加強朗讀訓練,豐滿人物形象。2、 探究原因:(1) 強化后果:那人這樣的一意孤行,導致的結果是:出示句子,齊讀: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誰都知道,他的馬越好,車夫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離楚國也就越遠。根據句式,練

4、習說話:雖然他的馬很好;車夫是個好把式;帶的盤纏多,但是他卻到不了楚國(離楚國越來越遠了)。可以換成其他關聯詞語再說說嗎?(改用“盡管可”再說一說。)(板書:雖然但是.;盡管可)(2) 探究原因: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3、 根據句式說話: “因為     ,所以,雖然     ,但是     。”4、 討論小結原因:那人的致命錯誤在哪?(方向錯誤,如果方向錯了,條件越好,可能離目標就越遠了。)四、聯系生活,揭示道理。1、 這則寓言出自戰國策,當時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為了勸阻魏王編的一個故事。(1)出示古文,教師范讀。(2)討論,季

5、梁編這個故事想告訴魏王什么呢?魏王的哪些行為和南轅北轍中的那人相似?2、 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例子呢?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3、 總結寓意:這則寓言故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成語了,你能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嗎?那么這個寓言想通過這個人的可笑行為告訴我們什么呢?4、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樣的人,也有像魏王這樣的事,如果你想告誡他,給他講這個故事,你會有感情地、意味深長地講這個故事嗎?練習有感情朗讀;指名朗讀。要求有講的語氣,有意味深長,話里有話的感覺。五、舉一反三,拓展延伸。1、 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是怎樣學懂這個寓言的?2、 補充閱讀:掩耳盜鈴。3、 作業選做:(1) 閱讀寓言故事:

6、春秋戰國十大愚人(主要有:買櫝還珠、杞人憂天、南轅北轍、畫蛇添足、鄭人買履、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邯鄲學步、刻舟求劍、掩耳盜鈴),思考其愚在何處,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2) 有聲有色地,意味深長地講述寓言故事。板書:因為: 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 (方向)所以:馬跑得快雖然  車夫是個好把式   (條件)帶的盤纏多但是 離楚國越遠 (結果)教學反思:寓言二則.南轅北轍.濫竽充數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課文,多次備過這一課,也上過這課。以前總是一則一則地學習這個故事,把故事情節分析得很透,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語言,去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寓意。再次備這課,思考最多的是:像這么故事情節

7、簡單,語言平實的,學生又早就知道的寓言,應該讓學生學習什么?能不能通過更簡單的辦法讓學生理解寓意呢?能不能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寓言學習一般方法呢?我想對此進行嘗試,經過反復思考,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教給學生寓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己讀懂寓意。于是,我在課的開始就強調了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文體特點明確它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的一般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很快閱讀第一則寓言“南轅北轍”,分析人物行為的與眾不同,分析事情結果產生的原因,并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 雖然但是”有說清離楚國越來越遠的原因,從而總結出寓意。接著,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閱讀第二則寓言,自己總結寓意,關聯系生活進行反

8、思。但試教后,感覺得整節課有些倉促,有些干癟,不夠豐滿。于是,又重新備了這課,用兩課時時間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南轅北轍一文時化更多的時間,把古文的閱讀展示出來,通過古文的閱讀更好地理解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然后引導學生意味深長地復述故事。最后,小結寓言學習的一般目標與方法。在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閱讀濫竽充數,并補充進行課外閱讀。在備完課后,我又思考:第一種方法真的不可取嗎?為什么會有干癟的感覺?這兩則寓言寓意的理解不需要進行太多的語言感悟,不需要進行感情朗讀也能實現,能不能在第一課題只引導學會自己概括寓意,在第二課時引導學生意味深長地復述故事,同時補充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的閱讀。也就是說,兩則寓言一層一層地上,就如有兩個雞蛋,我先把兩個雞蛋的蛋清吃了,再吃兩個蛋黃,而不是一個一個吃。我感覺應該也是可以的。可是為什么在第一次上課時會有倉促與不踏實的感覺呢?通過反思發現,主要原因是操作上有怕時間來不及走得快的原因。另外,在學習第一則寓言時我還是進行了對話的朗讀練習,現在想來,索性也不要這個環節。再有就是在南轅北轍一文的學習中,我提到了古文,但只是提及,也有些走場的感覺。其實既然出示就應該讓其發揮作用,引導學生說說魏王的哪些行為和南轅北轍中的那人相似,為更好地理解寓意服務。這兩次備課給我的最大啟示是: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