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學期語文第六單元精編教案_第1頁
初二下學期語文第六單元精編教案_第2頁
初二下學期語文第六單元精編教案_第3頁
初二下學期語文第六單元精編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二下學期語文第六單元精編教案教學目標:1、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2、體會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3、了解這篇游記描寫的北方初春景物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4、體會白描手法和比喻的運用。5、二、重點難點1.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2.難點:體會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三、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一、預習1.查字典,給以下生字注音。廿(niàn)鵠(hú)鬣(liè)茗(míng)罍(li)蹇(jin)倩(qìan)髻(jí)鬟(huán)浹(jía)乍(zà)澈(cè)靧(hu

2、í)曝(pü)呷(xi)二、導入: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了岳陽樓,在歐陽修指引下,欣賞了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的東直門有什么美景。走,我們踏青去!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無學,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歷進土,曾任空部郎中等職。明代著名文學家,與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名,時稱“三袁。宏道詩主妙悟,提倡“獨抒性靈,不拘俗套,反對仿古,追求自然;重視通俗小說和里巷民謠,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內容多寫身邊瑣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齋集?二十四卷傳世,后人輯為?袁中郎全集

3、?,因宏道兄弟詩文風格相近,時人稱之為“公安派,稱他們的詩文為“公安體。三、正課1.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讀出作者喜悅的感情。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小組互助,教師更正第二課時教學要點:研讀賞析一、提問:請歸納段意。第一段:寫城中早春“余寒猶厲、“凍風時作的景象。第二段:寫郊游所見滿井春色。第三段:交代寫作本文用意和寫作時間。二、提問: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么特征?寫城中余寒景象表達作者什么心情?氣候特征是“余寒猶厲“凍風時作“飛沙走礫。表達作者“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的無奈心情。三、提問: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襯托、反襯的手法,欲揚先抑,寫出燕地的氣候特征,暗示作者

4、渴望出游心情,為后文做了鋪墊。四、提問:第2段可以分幾層,請歸納層意。可以分三層。第一層(從“甘二日天稍和到“至滿井):交待出游日期、氣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線。第二層(從“高柳夾堤到“皆有喜氣):描寫滿井的盎然春色。第三層(從“始知到“末之知也):表現作者的歡快心情。五、提問:第2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寫的?先寫全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及其獨特感受:“假設脫寵之鴿,再以獨特感受為審美中心,分別描寫“冰皮、“山巒、“柳條、“麥田、“游入、“鳥、“魚等種種景物,抓住了初春特征,運用新穎生動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幅生機勃勃,喜氣洋洋的畫卷。在景物的描寫中也寄寓了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寫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六、提問:第三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表達自己將以這次游覽滿并為起點,在公事之余繼續出游的愿望。七、提問:請歸納本文中心思想。本文以游覽行蹤為線索,以清新筆調,歷歷如畫地描寫了北京近郊滿井的早春景色.表達作者歡心恬適的心情和喜愛郊游的愿望。八、提問:本文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試舉例說明(l)假設脫籠之鵠:以物比人(把人比作物)(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