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1節 原子結構氫原子光譜(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1頁
【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1節 原子結構氫原子光譜(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2頁
【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1節 原子結構氫原子光譜(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3頁
【高效課堂】2011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堂45分鐘精練 第二章 第1節 原子結構氫原子光譜(含詳細答案)新人教版選修3-5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原子結構 氫原子光譜1. 原子的核式結構學說,是盧瑟福根據以下哪個實驗現象提出來的( )A. 光電效應實驗 B. 氫原子光譜實驗C. 粒子散射實驗 D. 陰極射線實驗2. (2009·全國)氦氖激光器能產生三種波長的激光,其中兩種波長分別為1=0.6328 m,2=3.39 m,已知波長為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級間隔為E1=1.96 eV的兩個能級之間躍遷產生的.用E2表示產生波長為2的激光所對應的躍遷的能級間隔,則E2的近似值為( )A. 10.50 eV B. 0.98 eV C. 0.53 eV D. 0.36 eV3. (2009·四川)氫原子能級的示意圖如圖所

2、示,大量氫原子從n=4的能級向n=2的能級躍遷時輻射出可見光a,從n=3的能級向n=2的能級躍遷時輻射出可見光b,則( )A. 氫原子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可能會輻射出射線B. 氫原子從n=4的能級向n=3的能級躍遷時會輻射出紫外線C. 在水中傳播時,a光較b光的速度小D. 氫原子在n=2的能級時可吸收任意頻率的光而發生電離4. (2010·徐州調研)下列四幅圖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識,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 圖甲:普朗克通過研究黑體輻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為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B. 圖乙:玻爾理論指出氫原子能級是分立的,所以原子發射光子的頻率也是不連續的C. 圖丙:盧瑟福通過分析粒

3、子散射實驗結果,發現了質子和中子D. 圖丁:根據電子束通過鋁箔后的衍射圖樣,可以說明電子具有粒子性5. 利用光譜分析鑒別物質的組成成分時,靈敏度是很高的.(1)如何進行操作?(2)如圖甲所示的abcd為四種元素的特征譜線,圖乙是某礦物的線狀譜,通過光譜分析可以確定該礦物中缺少的元素為 .A. a元素 B. b元素C. c元素 D. d元素6. 設氫原子的基態能量為E1.某激發態的能量為E,則當氫原子從這一激發態躍遷到基態時,所 (填“輻射”或“吸收”)的光子在真空中的波長為 .7. 如圖為氫原子能級的示意圖,現有大量的氫原子處于n=4的激發態,當向低能級躍遷時輻射出若干不同頻率的光.這些氫原子

4、總共輻射出 種不同頻率的光,各種光子中光子能量最小值為 eV.8. (1)關于原子結構理論與粒子散射實驗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盧瑟福做粒子散射實驗是為了驗證湯姆孫的棗糕模型是錯誤的B. 盧瑟福認識到湯姆孫“棗糕模型”的錯誤后提出了“核式結構”理論C. 盧瑟福的粒子散射實驗是為了驗證核式結構理論的正確性D. 盧瑟福依據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理論(2)在粒子散射實驗中,粒子的偏轉是由于受到原子內正電荷的庫侖力而發生的,實驗中即使1 mm厚的金箔也大約有3 300層原子,但絕大多數的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發生了大角度偏轉,這說明了什么?9. 氫原子

5、第n能級的能量為En=E1/n2,其中E1是基態能量,而n=1,2,3,若一氫原子發射能量為-3/16E1的光子后處于比基態能量高出-3/4E1的激發態,則氫原子發射光子前后分別處于第幾能級?10. 如圖所示,原子從n>2的某一能級躍遷到n=2的能級,輻射出能量為2.55 eV的光子.問最少要給基態的氫原子提供多少電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輻射上述能量的光子?請在圖中畫出獲得該能量后的氫原子可能的輻射躍遷圖.第二章第1節原子結構氫 原子光譜1. 解析:盧瑟福根據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分析出原子內部是十分空曠的,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選項C正確.答案:C6. 解析:根據玻爾原子理論知:氫原

6、子核外電子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時,應輻射出光子,而能級差即為光子能量 E0=E-E1.另外,光子能量E0與光波長間的關系為E0=hc/.其中h為普朗克常量,c為真空中光速,由此可解得 =hc/(E-E1).答案:輻射hc/(E-E1)7. 解析:當一群氫原子處于n=4的激發態向低能級躍遷時,輻射出的光子種類為N=C24=6種,由能級圖可知,其中能量最小值為n=4到n=3時輻射的,E=-0.85 eV-(-1.51) eV=0.66 eV.答案:60.668. 解析:(1)由于盧瑟福設計的粒子散射實驗是為了探究原子內電荷的分布,并非為了驗證湯姆孫模型,A錯誤;盧瑟福并不是認識到“棗糕模型”的錯誤而提出“核式結構”理論的,B錯誤;盧瑟福做了粒子散射實驗后,由實驗現象提出了“核式結構”理論,C錯誤,D正確.(2)粒子穿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