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散文的“文眼”教學-最新教育資料_第1頁
淺談散文的“文眼”教學-最新教育資料_第2頁
淺談散文的“文眼”教學-最新教育資料_第3頁
淺談散文的“文眼”教學-最新教育資料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散文的“文眼”教學在現行語文版的中學語文教學課本中, 散文作品占有相當的比重,其內容豐富,結構靈活,語言優美,具有廣泛的審美教育的功能,因此散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它不僅可以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與寫作能力。中學生初讀散文,往往難于把握其要領,教學中關鍵在于教師要教會學生“文中尋眼”,即讓學生抓住“文眼”,找準理解全文的突破口。歷來,優秀的散文大多設有“文眼”。所謂“文眼”,晉人陸機在文賦中作如下解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雖眾辭之有條, 必待之而效績。 ”“文眼”就是作者“立片言而居要”的語句,它以“片言”役“眾辭”,往往是全文中最精彩、

2、最耐人尋味之處,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一、著眼于表達方式,明晰“文眼”的種類散文的“眼”,從表達方式上分, 大致可分議論式“文眼”,描寫式“文眼”,抒情式“文眼”,敘述性“文眼”四類。議論式“文眼”,立片言以居要,為“一篇之警策”,常有畫龍點睛之妙。如:春一文,“一年之計在于春”,這種議論句便是“文眼”句。描寫式“文眼”,多起渲染生色之用,或使人觸景生情,情通理達;或使人沉醉意境, 領悟全文精神。 比如楊朔荔枝蜜中以蜜蜂喻勞動人民,用比喻手法進行描寫,點出“文眼”,使文章意境全出,主旨得到深化。抒情式“文眼”,一般既總括了文章的思想內容, 又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比如矛盾白楊禮贊中的“白楊樹實在

3、是不平凡的樹, 我贊美白楊樹”。敘述性“文眼”一般是用簡潔的語句概述文章的內容。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二、抓開頭,重結尾,把握“文眼”的位置一篇文章之中, “文眼”位置究竟在哪里呢?一般說來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皆因文而異,但有規律可循。清代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必顧之,在篇末則前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這段話告訴我們:“文眼”或設在篇首以舉其綱, 或設在篇末以總其旨,或設在篇中以承前啟后,突出主題。(一)置“文眼”于文首,總領全文。“起手點眼”的文章盡管極少但也并非沒有,如瑣憶,開頭兩句

4、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文章的“眼目”,這兩句詩明顯是全文的綱,是串綴“瑣事”的“紅線”,籠罩、貫攝全篇,與文章的“注意”交融、吻合,既“精警”又“傳神”。再如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個開頭吻合“注意”、貫攝全篇,如高擎的火炬,耀眼奪目,照徹全文。(二)置“文眼”于篇末, 卒章顯志。 紀昀評李商隱 少年詩:“末句是一篇之詩眼。”“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眼。詩詞這樣,文也如此,有的散文,作者并不急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在開頭就和盤托出,而是娓娓而談,引而不發。當你讀完全文,方才恍然大悟,驚奇于作者的巧妙構思和深刻

5、內涵。這種散文,常常一波三折,曲徑通幽,將讀者引導到優美的藝術之境。如: 荔枝蜜的結尾:“這天夜里,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了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表明作者自己愿意投入到勞動人民的行列中,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而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感情。這樣的結尾與開頭呼應,渾然一體,使感情變化更加鮮明突出。(三)置“文眼”于首尾,前呼后應。為了更好地突出散文的主旨,使文章結構嚴謹,前后呼應;為了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進入文章的藝術境界, 一些散文常常在文章的首尾都設置“文眼”。如:朱自清的綠第一段點出了“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在結尾再次寫道: “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即使對中間部分的

6、內容把握不準,理解不深,讀了這兩句話,也大致能明白本文所描繪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心情、 感受了。(四)置“文眼”于文中,貫穿通篇。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文眼就是“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這在前面已經予以注之的情況下, 說明了“力常足以入, 火常足以明”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由這一文眼的過渡, 順勢講明出游“探險”實現“游之樂”必須注意“志”、“力”、“物”三者的關系。這不但照顧到前文的文意,而且過渡自然,順勢成章,使文章結構嚴謹,從而使所要表達的思想具有較強的說服力。三、觀全文,明主旨,領悟“文眼”的重要性倘若讀者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 抓住這“點睛”之筆, 就能透視文章的“心靈”,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確廣博、紛繁的題材是怎樣被有機地組織起來的。實踐證明, 這種“文眼”教學法效果明顯: 第一,便于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文眼” 是體現散文“ 神” 的中心句。學生找到了“ 文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