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發展歷程重點講義_第1頁
中國文字發展歷程重點講義_第2頁
中國文字發展歷程重點講義_第3頁
中國文字發展歷程重點講義_第4頁
中國文字發展歷程重點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文字發展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吏)書草書楷書行書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于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吉兇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后,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

2、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在總共10余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800多字。甲骨文,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甲骨文發現于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但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經存在。考古研究發現殷商甲骨文極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崗文化遺址的賈湖契刻符號。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

3、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金文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大篆大篆,也稱籀(zhòu)文。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

4、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大篆是對后來的小篆而言的。廣義的大篆包括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國文字。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由于周平王東遷洛陽,秦占據了西周的故地,同時也繼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繼承金文發展而來的。地域性,有的難以識別。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5、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于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 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后,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

6、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范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隸(吏)書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于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草書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于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四大楷體:唐歐陽詢(歐體) 唐顏真卿(顏體) 唐柳公權(柳體)元趙孟頫(趙體)行書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