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輸血標準規程_第1頁
臨床輸血標準規程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床輸血流程標準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 (試 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血液資源必須加以保護、 安全有效應用, 避免浪費, 杜絕不必要的臨床 輸血。 第二章 輸血申請流程 第三條 臨床經治醫師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 正確應用成熟的臨床輸血技術和 血液保護技術, 包括成分輸血、 自體輸血和血液治療等, 對病人實施臨床輸血療 法。 第四條 決定輸血治療前,經治醫師應向病人或其直系親屬履行告知義務: 第一款 經治醫師應向病人或其直系親屬說明輸注同種異體血的不良反應 和經血液傳播相關性疾病的可能性, 征得病人

2、或其直系屬的同意, 并在臨床輸 血治療同意書上全名簽字。 第二款 病人臨床輸血治療同意書入病歷保存。 第三款 無直系親屬與相關人員簽字的無自主意識患者的緊急輸血, 應報醫 院職能部門或主管領導同意、備案,并記入病歷保存。 第五條 申請輸血應由臨床經治醫師逐項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內容。 第一款 臨床輸血申請單內容包括: 1. 病人姓名、年齡、性別、民族、門診號(住院號)、科別、病區、床號; 2. 疾病診斷、輸血史、妊娠史、輸血反應史; 3. 相關檢驗 ( Hb、HCT、PLT、HBsAg、Anti-HBs 、HBeAg、Anti-HBe 、 Anti-HBc 、 Anti- HCV 、 Anti-

3、HIV1/2 、梅毒等); 4. 輸血成分與輸血量、血型(已有紅細胞 ABO 血型與 RhD 血型必須填寫備查); 5. 申請日期、輸血日期、輸血地點、申請醫師全名簽字等。 第二款 臨床輸血申請單 必須由主治醫師核準全名簽字, 連同病人血樣 于預定輸血日期前送交輸血科(血庫)備血。 第三款 輸血科(血庫)醫師或工作人員可根據病人病情與輸血目的選擇最 合適的血液制品種類進行配發血。 第三章 病人血樣采集與送檢流程 第六條 確定病人輸血后,醫護人員(必須至少有一名注冊護士)持臨床輸血 申請單在病床旁核對病人有關信息后,采集血樣。 第一款 采集血樣時,如病人意識清楚可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別、

4、年齡、門診號(住院號)、科別、病區、床號、血型(已知紅細胞 ABO 血型與 RhD 血型)等確認其身份;如病人意識不清式,通過詢問病人的親屬或其他護理 人員,確認其身份。 第二款 將臨床輸血申請單 號碼標簽貼在無任何抗凝劑一次性真空試管 第三款 病人血樣成人 510ml 不抗凝的血液,兒童至少 2ml,新生兒至少 1ml。 第四款 采集病人血樣后, 采血醫護人員必須在 臨床輸血申請單 上全名 簽字。 第五款 在采集血樣時必須避免下列情況: 1. 防止血樣溶血,溶血的血樣不能使用,必須重新采集血樣; 2. 如病人正在輸液,不允許從輸液管中抽取血樣; 3. 如病人已用肝素治療, 采出的血樣不凝集,

5、 可向血樣中加入適量的魚精蛋白對 抗; 4. 如病人需應用右旋醣酐或 / 和白蛋白或 / 和脂肪乳劑等藥物治療時, 應在輸注藥 物前采集血樣備用。 第七條 由醫護人員或經培訓專門人員將病人血樣與 臨床輸血申請單 送交輸 血科(血庫)。 第四章 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流程 第八條 血樣審核 第一款 由醫護人員或經培訓專門人員持病人血樣與 臨床輸血申請單 與 輸血科(血庫)工作人員雙方逐項核對正確無誤后,并雙方全名簽字。對不符合 要求的血樣應一律退回。 第二款 病人交叉配血試驗的血樣必須是輸血前 3 天之內的。 對下列之一 者交叉配血試驗的血樣必須是輸血前 24 小時之內的: 1 有輸血史 2有妊娠史

6、 3抗體篩選與鑒定陽性 4大量輸血的病人, 第九條 輸血科(血庫) 在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前必須逐項核對 臨床輸血 申請單內容、病人和供血者血樣。 第十條 試劑標準 第一款 輸血科(血庫) 所用檢測試劑應具有國家認可試劑證明 (國家暫無 認可的檢測試劑除外) 。試管法所用血型鑒定試劑購入日與使用前必須進行特異 性、親合力與效價的檢測。 抗-A 血清與 A1 紅細胞凝集 4+,效價 128、親合力 15 秒。 抗-B 血清與 B 紅細胞凝集 4+,效價 128、親合力 30 秒。 抗-D 血清與紅細胞凝集 4+,效價 128、親合力 15 秒。 第二款 輸血科(血庫)必須認真作好試劑的質量控制

7、。 血型鑒定試劑每日 檢測抗體效價;交叉配血試驗檢查 IgG 血型抗體試劑每日進行檢測。 第三款 記錄檢測結果,資料保存兩年。 第十一條 結果判斷標準:血型鑒定、交叉配血結果必須在離心后立即觀察結果。 第一款 試管法或玻片法觀察凝集結果采用輕搖或 / 和旋轉拖拉的方式,出 現凝集顆粒或凝集塊為陽性結果,未出現凝集的則為陰性結果。 第二款 玻璃或凝膠柱卡式法反應管陽性反應表示反應體系中有相應特異 性的抗原抗體,反應強度以 4+至 1+依次減弱。 4+紅細胞復合物位于膠表面, 1+ 表示位于膠中近底部;可疑陽性反應(+)可將其與在同一卡中,同時孵育離心 的陰性質控管中結果對照,如與陰性結果有差別,

8、判斷可為 +,為弱陽性反應; 如同陰性結果一致,可判斷其為陰性;陰性反應(-)離心后,紅細胞沉淀在微 柱凝膠管尖底部。 第十二條血型鑒定 第一款 輸血科(血庫)對病人紅細胞 ABO 血型鑒定必須包括正定型(即用 抗 A、抗 B 作紅細胞定型)和反定型(即用 A、B、O 標準紅細胞做反定型);以及 紅細胞Rh(D)血型鑒定(急診搶救緊急輸血時 Rh( D)血型鑒定可除外)。出 生 3 個月內的嬰兒紅細胞 ABO 血型鑒定只做正定型,可不做反定型。 第二款血型鑒定結果報告應復核后必須由輸血科(血庫)兩人核對全名簽 字;節假日或夜間一人值班時,血型鑒定后自己復核全名簽字。 第三款血型鑒定結果必須記錄

9、在專用登記本上,并保存十年。 第十三條交叉配血試驗前進行相關檢查。 第一款應用交叉配血試驗的血樣作抗體篩選試驗(急診輸血除外)。如病 人 48 小時內多次輸血,應重新做抗體篩選試驗。抗體篩選試驗結果陽性應進行 抗體的特異性鑒定。 第二款 應用交叉配血試驗的血樣作 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Anti-HBc、Anti-HCV、Anti-HIV1/2、梅毒項目檢測。 第二款 復查病人 ABO 血型(正、反定型)和 Rh( D)血型。 第三款 復查供血者 ABO 血型和 Rh(D)血型,:全血、濃縮紅細胞、紅 細胞懸液、洗滌紅細胞、冰凍紅細胞、少白細胞紅細胞、濃縮

10、白細胞、手工分離 濃縮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復查 ABO 血型(正、反定型)和 Rh( D)血型,單采血 小板、普通冰凍血漿、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淀等血液制品復查 ABO 血型(反定 型)和 Rh( D)血型。 第十四條 交叉配合試驗保證病人血液制品輸注為相容性輸注,包括: 第一款交叉配合試驗應包括主次側:病人血清與供血者紅細胞之間反應為 主側,病人紅細胞與供血者血漿之間反應為次側。 第二款交叉配血試驗必須在鹽水相試驗基礎上,加做檢查 IgG 血型抗體非 鹽水相試驗(如間接抗人球蛋白法、酶法、聚凝胺法、玻璃珠法和凝膠法等) 。 第三款 交叉配血試驗應由輸血科(血庫)兩名互相核對全名簽字:一名操 作并查

11、對病人與血液制品相關信息,另一名再次復核病人與血液制品相關信息; 節假日或夜間一人值班時,操作完畢后由操作者填寫配血試驗試驗結果自己復核 后全名簽字。 第四款 交叉配合試驗結果必須記錄在專用登記本上,并保存十年。 第十五條平時情況下血液制品輸注應遵循原則: 第一款 全血、濃縮紅細胞、紅細胞懸液、洗滌紅細胞、冰凍紅細胞、少白 細胞紅細胞、濃縮白細胞、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單采血小板、普通冰凍血漿、 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淀等輸注應 ABO 和 Rh( D)血型同型輸注和必須進行交叉 配合試驗。 第二款 普通冰凍血漿、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淀等輸注應 ABO 和 Rh( D) 血型同型輸注。 第十六條特殊情

12、況下血液制品輸注應遵循原則: 第一款 在危及生命且無 ABO 同型血液制品供應的緊急情況下,或在臨床治 療過程中出現不能同型輸注的情況下 (例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 可遵循血液輸 注相關性原則進行血液制品相合性輸注。 第二款 在輸注血液制品時,原則上應 Rh( D)血型同型輸注。 1. Rh (D)陰性病人在 Rh (D)陰性血液制品緊缺的情況下,為了挽救病人生 命可輸注 Rh ( D)陽性的全血、血液制品,盡量一次性足量輸注。 2. 一旦有 Rh ( D)陰性血液制品供應,應輸注 Rh (D)陰性血液制品供應。 3. 對有輸血史或/和有妊娠史或/和大量輸血史的病人,應輸注前進行抗(D )抗

13、體或 /和效價監測。 第三款 在溫抗體或冷抗體干擾的情況下,難以找到相容性血液制品輸注 , 應遵循原則 : 1. 溫性抗體存在時,應選擇多份 ABC 血型相同的血液作配合性試驗,采用病人血 清與供血者紅細胞反應最弱的血液制品給病人輸注。 輸注時必須嚴密觀查病人的 情況。 2. 冷抗體存在時,交叉配血試驗應嚴格在 37C條件下進行。 3. 如果 ABC 血型一時難以確定, 病人病情又十分危急, 需要緊急輸血挽救病人的 生命,此時可給予O型洗滌紅細胞輸注。一旦血型確定應輸注同型血液制品。 第四款 特殊情況輸血時必須履行下列程序: 病人意識清楚時, 經治醫師與 輸血科(血庫) 必須共同告知病人與直系

14、親屬血液制品相合性輸注利弊; 病人意 識不清楚時,必須告知直系親屬與相關陪同人員。在征得病人或 /和直系親屬同 意在病程錄上簽字,上報醫院醫療管理部門備案簽署同意后方可實施。 第五章 血液制品入庫、核對、貯存流程 第十七條 血液制品來源須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要求, 未經批準, 嚴禁擅自采血(自 體輸血除外)。 第一款 輸血科(血庫)須有指定工作人員負責全血、血液制品收領工作。 第二款 血液制品入庫前要認真核對驗收。 1. 核對驗收內容包括:運輸條件、物理外觀、血袋封閉及包裝是否合格,標簽填 寫是否清楚齊全(供血機構名稱及其許可證號、 供血者姓名或條型碼編號和血型、 血液品種、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

15、分的制備日期及時間,有效期及時間、血袋 編號/條形碼,儲存條件)等。 2. 收、發血液雙方確認合格后登記全名簽字。 3.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拒絕應入庫立即退回供血機構。 第三款 輸血科(血庫)可根據采供血機構標準對入庫血液制品質量可 進行 1-2%抽檢,對不符合質量要求血液制品應及時與供血機構聯系,退回供血 機構。 第四款 儲存式自身輸血血液的儲存: 1. 輸血科(血庫) 在實施儲存式自身輸血時, 采集血液后工作人員必須在血袋立 即注明病人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 /門急診號、科室、病室、床號、采血量、 采血日期、采血者。 2. 病人意識清楚時, 病人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簽字; 病人意識不

16、清楚時, 直 系親屬與相關陪同人員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簽字。 3. 入庫儲存時,必須與供血機構的血液制品嚴格分開按血型儲存。 第十八條 輸血科(血庫)要認真做好血液制品出入庫、核對、領發的登記,相 關資料需保存十年。 第十九條貯存的血液制品必須按A B O AB 血型與品種、規格、日期分別貯 存于血庫專用冰箱不同層內或不同專用冰箱內,并有明顯的標識。 第二十條 血液制品保存溫度和保存期如下: 品種 保存溫度 保存期 1.紅細胞懸液(CRCS 4 2 C ACD 21 天;CPD : 28 天;CPDA: 35 天 2.少白細胞紅細胞(LPRC 4 2 C 24 小時內輸注(除 100級層流空

17、氣中無 菌接口制備:同 CRCs 外) 3.濃縮紅細胞(CRC 4 2 C (同 CRCS 4.洗滌紅細胞(WRC 4 2 C 24 小時內輸注 5.冰凍紅細胞(FTRC 4 2 C 解凍后 24小時內輸注 6.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PC- 1) 22 2 C (輕振蕩) 24 小時(普通袋)或 5天(專用袋制備) 7.機器單采濃縮血小板(PC-2) (同 PC- 1 ) (同 PC 1) 8.機器單采濃縮白細胞懸液(GRANS 22 2 C 24 小時內輸注 9.新鮮液體血漿(FLP) 4 2 C 24 小時內輸注 10.新鮮冰凍血漿(FFP) 20 C以下 一年 11.普通冰凍血漿(FP)

18、20 C以下 四年 12.冷沉淀(Cryo) 20 C以下 一年 13.全血 4 2 C (同 CRCS 14.其他制劑按相應規定執行 第二一條 融化后未能及時輸注的新鮮冰凍血漿或普通冰凍血漿, 可在 4C貯 血專用冰箱暫時保存,但不得超過 24 小時,不可再冰凍保存。冷沉淀不宜在室 溫與4C貯血專用冰箱保存,更不宜再冷凍。 第二十二條 血液制品從輸血科(血庫)貯血專用冰箱取出后應在 30 分鐘以內 輸注;如周圍環境溫度(室溫)超過 25C時或血液制品預計可能在 30 分鐘后才 開始輸注時,應將血液制品保存于溫度維持在 2C6C隔熱攜帶式血液制品運 轉箱或貯血專用冰箱中。 第二十三條 輸血科(

19、血庫)貯血專用冰箱: 第一款 保存血液制品貯血專用冰箱溫度報警裝置(聲、光報警)須完好, 并有備用電源。當貯血專用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記錄和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 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 第二款 4 C貯血專用冰箱應每周擦拭后消毒 1 次;低溫貯血專用冰箱每月 化霜 1次。貯血專用冰箱內空氣培養每月一次,無霉菌生長或培養皿( 90 伽) 細菌生長菌落 V8CFU/10 分鐘或 V200CFU/M 合格。 第三款 輸血科(血庫)工作人員每 6 小時準確地記錄貯血冰箱溫度。 第四款 貯血專用冰箱溫度、消毒、空氣培養記錄結果保存二年備查。 第五款 貯血專用冰箱內嚴禁存放其他物品, 包括:

20、血型鑒定試劑、 交叉配 血試驗試劑等。 第六章 血液制品提取與發放流程 第二十四條 醫護人員或經過專門培訓人員攜帶血液制品保溫器材與血液制品 領取單到輸血科(血庫)取血。提取儲存式自身輸血病人血液時,醫護人員須再 攜帶病人病歷,以便雙方確認。 第二十五條 取血者與發血者雙方必須共同查對病人姓名、 性別、年齡、住院號 / 門急診號、科別、病室、床號、ABO 血型與 Rh ( D)血型、供血者編號(血袋編 號)、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試驗結果,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觀等,準確無誤時, 雙方共同全名簽字后方可取發。 第二十六條 血液制品與血袋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一律不得取發應作報廢處理: 1. 標簽遺失、破損

21、、字跡不清; 2. 血袋有破損、漏血; 3. 血液中有明顯凝塊; 4. 血漿呈乳糜狀或暗灰色; 5. 血漿中有明顯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有細菌或真菌生長; 6. 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現溶血; 7. 紅細胞層呈紫紅色; 8. 超過保存期或其他須查證的情況。 第二十七條 血液制品報廢應由輸血科 (血庫) 專人負責管理, 必須履行下列程 序: 1. 由相關人員填寫血液制品報廢申請單, 包括:血液制品種類、 數量、血袋編號、 采血日期、報廢日期、報廢原因等。 2. 由輸血科(血庫) 主任或負責人分析原因做好登記并簽字, 報醫院醫療管理部 門備案后實施。 3. 凡由供血機構所致

22、均有供血機構負責。 4. 血液制品報廢須嚴格控制在 1%以下。 5. 報廢血液制品應按三廢要求消毒處理。 第二十八條 血液制品發出后,病人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于 26 C 冰箱,至少 7 天,以便病人出現輸血不良反應和相關性疾病時查找原因。 第二十九條 血液制品發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第七章 血液制品輸注過程流程 第三十條 輸血開始前, 第一款 由兩名注冊護士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 檢查血 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制品顏色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 第二款 應告知病人或 / 和親屬一旦出現寒戰、顏面潮熱、呼吸短促或煩躁 不安等癥狀,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第三十一條 取回的血液制品應盡

23、快給病人輸注, 不得自行貯血。 輸注前將血袋 內的血液成分輕輕混勻, 避免劇烈震蕩。 除濃縮紅細胞可應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稀釋外,其他血液制品內不得加入任何藥物。 第三十二條 輸血時再核對, 第一款 由兩名注冊護士攜帶病歷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對病人姓名、 性別、年 齡、住院號 /門急診號、科室、病室、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 次核對血液制品袋血型與編碼、有效期無誤后全名簽字才能進行輸血。 第二款 如病人意識清楚時, 應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 年齡或其他相關 內容;如病人意識不清,請病人親屬說明病人的身份,再次確認其身份。 第三十三條 輸血操作時, 第一款 應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24、。 第二款 輸血前后應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 第三款 連續輸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制品時, 前一袋血輸盡后, 用靜脈注射 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液制品繼續輸注。 第三十四條 輸血時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輸血開始前 15 分鐘要慢(2ml/min ) 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若無不良反應, 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 并嚴密 觀察病人癥狀與體征。 第三十五條 通常在輸血速度不快的情況下血液制品不需要加溫的。 第一款 如遇下列情況可進行血液制品加溫: 1. 大量快速輸血:成人50ml/kg.h ;兒童15ml/kg.h ; 2. 新生兒與嬰幼兒換血 3. 患者體內存在具有臨床意義

25、的冷凝集素。 第二款 血液制品加溫必須由輸血科 (血庫) 專人在專用血液加溫器負責操 作并嚴密觀察。 第三款加溫時需注意:水溫必須控制在 38C以下。 第四款 加溫后的血液制品必須盡快輸注,不得再保存。 第三十六條 醫護人員應在輸血開始前、輸血開始時、輸血后 15 分鐘、以及輸 血過程中每半小時一次、 輸血結束后 4 小時對病人一般表現、 體溫、脈搏、血壓、 呼吸頻率、液體出入量等進行監測記錄:并需記錄輸血開始時間、結束時間、輸 注制品的種類和容量。如懷疑輸血不良反應與相關性疾病需及時處理并詳細記 錄。記錄結果隨病歷保存備查。 第八章 輸血不良反應與相關性疾病處理流程 第三十七條 出現輸血不良反應與相關性疾病時應及時處理: 1. 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 及時報告值班醫師及上級醫師、輸血科(血庫)值班人員與醫院相關部門, 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第三十八條 疑診病人輸血不良反應應該做以下核對檢查。 第一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