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_第1頁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_第2頁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_第3頁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_第4頁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論文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系 別: 國際貿易與金融系專 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姓 名: 學 號: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講師完成日期 年 月 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選 題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院 系國貿系專 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本選題的意義及國內外發展狀況:研究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對中國出口貿易獲得長足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同時也利于中國出口貿易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具有指引性意義。中國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以來,出口貿易便呈爆發式發展,由一般貿易到加工貿

2、易,中國目前已成為了名副其實“世界工廠”,能源壞境問題突出,出口增長受到限制。在國際上,集約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已成為主流,是支撐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研究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也成為了必然,對中國出口貿易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內容:以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而展開具體的研究,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1、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概述;2、 分別從內部環境因素與外部環境因素分析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3、 分別從內部環境因素與外部環境因素分析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困境;4、 如何實現推動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順

3、利轉變。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驟:1. 收集有關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相關資料。2. 通過書刊資料搜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相關內容。3. 訪問有關機關單位,包括出口企業、政府部門等,結合他們的經驗與收集到的資料相結合。4. 將理論聯合實際,得出相關結論5. 論文的提綱起草、撰寫論文的初稿參考文獻:1 中國商務部.2014年前三季度對外貿易運行情況R.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綜合司.2014(11)2 王啟云,蔡澤樂,王國杰.關于轉變我國外貿增長方式的新思考J. 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 2006(01) 3 嚴啟發.美國、日本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措施與經驗J. 大經貿. 2006(02)4

4、 樊增強.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基本態勢及制約因素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 5 喻雍術,閆全.論我國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J. 商場現代化. 2006(01) 6 霍建國.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路徑J. 中國經貿. 2005(12) 7 杜永晨.轉變貿易增長方式 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J. 黑龍江對外經貿. 2005(11) 8 楊正位.加快轉變我國外貿增長方式探討J. 經濟前沿. 2005(07)9 李玉舉.加快轉變我國外貿增長方式J. 對外經貿實務. 2005(05)II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 機遇與困境 摘 要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便由過去以內部資源配置為

5、主要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出口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同時也作為一種重要需求因素,成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時中國目前出口貿易結構發展水平低下且至今仍在采取粗放型的貿易增長方式,明顯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出口貿易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己成為必然。本文先從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概述以及其演進過程出發,闡述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必要性。接著進一步從內部環境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分別分析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在此基礎上,本文將引入國際貿

6、易案例及國內經濟案例系統展開研究,為所研究的對象即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所面臨的機遇與困境提供實證基礎。最后,根據主體的不同,從政府與企業兩個角度為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戰略性建議。關鍵詞: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機遇;困境;建議IIThe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for Transforming the Growth of Chinas Export Trade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as put forwarded and carried out in the Third

7、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China has gradually changed the m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from inner resource allocation to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Export, as one of the three troikas that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demand factor, becomes one of the m

8、ajor driving forces which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fo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Nowadays, the reason Chinas economy increasingly relies on foreign trade, although knowing the actual contribution degree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o Chinas

9、 economic growth is not high is that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is low. Chinas export trade is still following the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way. It is obvious that it cannot adap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

10、d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xtensive growth way to the intensive growth way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s export trade. Beginning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growth mod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

11、hinas export trade growth mode in the light of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hen,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zes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from two aspects of in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at basis, i

12、nternational trade cases and domestic economic cases are also introduced to provide empirical foundations for study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in this paper. Finally, the author makes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13、t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Keywords: the Growth of Chinas Export Trade;Transformation;Opportunities;Difficulties;suggestion目錄摘 要I1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及其轉變的概述11.1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及其轉變的涵義11.2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階段性演進12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22.1 從國際環境角度分析22.1.1 新興市場的需求日益擴大22.1.2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32.2 從國內環

14、境角度分析42.2.1 國企改革增強了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42.2.2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43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困境53.1 從國際環境角度分析53.1.1貿易保護主義盛行53.1.2 區域經濟集團化的挑戰53.2 從國內環境角度分析63.2.1 國內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63.2.2 行業協會的作用弱化,企業談判實力差64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發展方略74.1 要發揮政府在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主導作用74.1.1構建具有領導能力的企業聯盟74.1.2優化經濟增長方式注重知識產業的開發74.2 出口企業要重視在人才、技術、管理上的投入與發展84.2.2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15、,提高國際定價話語權84.2.3實現資源有效利用與開發,維護國家安全85 結論9參考文獻10致 謝111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及其轉變的概述1.1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及其轉變的涵義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是指實現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的生產要素的組合形式,即出口貿易增長過程中投入的生產要素與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構成方式。與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原理一樣,要推動一國出口貿易增長必須要根據一國國情,揚長避短,發揮好自身所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優勢,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信息等。然而根據出口貿易增長方式所必須具備的因素條件可進行如此劃分:粗放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若出口貿易增長主要依賴生產要素在原來技術水平基礎上投

16、入的數量擴張,即土地、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增加,這種增長方式稱為粗放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集約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若出口貿易經濟增長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推動,這種增長方式則稱為集約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綜合司提供的數據,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31626億美元,增長3.3%。其中,出口16971億美元,增長5.1%;進口14655億美元,增長1.3%。在全球經濟持續溫和復蘇,外部市場需求逐步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國出口貿易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再獻功勞,貿易順差達2316億美元,實現增長37.8%。但從出口商品數據中可獲知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高新技

17、術產品4635.9億美元,同比2013年前三季度的出口額4473.6億美元下滑了3.5%。與此同時,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有所提高,三季度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11.1%,增速較上半年提高7.7個百分點,中國粗放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特點仍是突出。隨著國內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世界產業格局的轉變,奉行粗放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已不符合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國亟須由過去粗放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 中國商務部.2014年前三季度對外貿易運行情況R.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綜合司.2014(11)1.2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階段性演進中

18、國出口貿易的迅速增長,與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密切聯系的,具體的變現在于出口貿易迅速增長伴隨著的是出口商品結構和貿易方式的轉變。通過研究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以及貿易方式的轉變,可以總結出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演進主要經歷了以下這五個階段:表1 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階段性演進過程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四階段第五階段時間1949-19811982-19861987-19911992-20032004-2014.12出口商品結構以初級產品為主工業制成品出口超過初級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據主導地位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增長迅速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逐步超過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方式加工貿易低于20%,一般

19、貿易高于80%加工貿易比例在20%45%之間加工貿易比例在46%55%之間一般貿易比例在45%-53%,逐步超越加工貿易所占比重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00億美元(220億美元)突破300億美元(300.1億美元)突破700億美元(718億美元)突破4000億美元(4383億美元)突破40000億美元(42226.03億美元)特征實現從出口初級產品向工業品的轉變初級產品、工業制成品比例沒有明顯變化以出口輕紡產品為主的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增長尤其迅速以出口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等重化工制成品增長迅速,份額迅速上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逐步超過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2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2.

20、1 從國際環境角度分析2.1.1 新興市場的需求日益擴大 08年金融危機至今,西方發達國家經濟仍處疲憊,需求難以提振。美國前后三次推出量化寬松政策,刺激美元貶值,以拉動本國制造業的發展;歐元區則經歷多重“地震”,冰島陷入國家破產,希臘危機債務爆發引發與歐元區的矛盾,歐元嚴重貶值;東亞地區的日本繼而奉行“安倍經濟學”,大量印鈔,日元也大幅貶值,加上釣魚島爭端引致中日關系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為中日貿易交往蒙上陰影。在此多重陰霾籠罩下,中國想要拉動出口貿易增長,實現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務必需要開拓新的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說過:“新興市場已經興起,并將持續發展壯大。”在過去的這三十年

21、里,新興經濟體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從28%上升至50%,社會財富由22%暴增至70%,投資由26%增長到65%,貿易也從21%發展到今天的50%,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經濟群體之一。其中,金磚國家,即“BRICS”,具體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是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新興國家,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核心引擎。 新興市場都無一例外地走在城市化建設的道路,在基礎設施以及在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建設上,中國無疑是走在前沿的,這也是中國務必要轉變過來的貿易方式-服務貿易。在輸出勞務、技術的同時,開展合作,共同研發,共同開發。如中國與巴西共同研發地球資源衛星、共同勘探石油天然氣,同意中資企業投資建設巴西最大煤炭

22、電站和巴西東北部的伊塔基港,以及港口輻射的鐵路網。同時,與能源大國俄羅斯也有同樣貿易合作,以能源貿易為基礎,中國正與俄羅斯洽談建設全俄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發電站,以滿足兩國的用電需求,該項目稱為“遠東葉爾科夫奇煤一體化項目”。 新興市場是中國現在乃至未來實現出口貿易增長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機遇。2.1.2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 “經濟全球化”這個概念是由T·萊維于1985年提出的。它泛指通過資本流動、對外貿易、技術轉移的形式使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性的有機整體。經濟全球化使得全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世界經濟保

23、持增長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也使得商品、貨幣、服務、信息、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跨地區流動。中國也身處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在輸出自身的商品、服務的同時,也在吸收著發達國家與地區的資金與技術、信息與管理。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出口貿易具有深刻影響。2001年11月10日晚上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申請。在起初階段,日元與美元都相繼貶值,人民幣卻堅挺不下,直接地打擊了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然而,由于中國的經濟總體水平不斷走強,同時人民幣匯率也在浮動上升,使得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斷增強,也直接地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中國。截至2005底,我國生產總

24、值增長的30%、稅收的20%均來源于外資,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超過全國進出口總額的57%。事實也證明,合理的外資規模有效地彌補了中國國內投資建設資金不足的缺陷。在外資進入中國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先進科技以及科學的管理經驗,引入了國際標準、國際規則以及國際競爭機制,在推動中國總體科技水平提升、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王啟云,蔡澤樂,王國杰.關于轉變我國外貿增長方式的新思考J. 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 2006(01)2.2 從國內環境角度分析2.2.1 國企改革增強了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曾經說過:“十年前國有企業脫困時期

25、進行了大范圍的退出,實際上那時不主動退出,市場也會逼你退出,想進也進不了。所以平等競爭、優勝劣汰是一個好多西,誰競爭力強就讓誰發展,這樣能夠保證我國的經濟由最出色的企業組成。”然而中國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也正是要爭取完善平等的企業競爭機制。黨的十六大通過管理體制改革優化了企業的外部管理體系,釋放了國有企業更多的自主性以及更趨市場化,同時在經過一輪兼并從組,資源整合后,國有企業減少至113家,僅集中在國家戰略性行業。根據國資委發布的數據,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化改革到2013年底的十三年間,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由7.13萬億增長至35萬億元,營業收入由3.36萬億增長至24.4萬億,進入世界50

26、0強的國有企業也由6家增長至47家,這都體現了國企改革是國有企業這架巨型航母平穩運行的重要保證。2.2.2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從概念上講,電子商務是指傳統商業活動應用到網絡信息當中。它包含電子貨幣互換、電子交易市場、供應鏈管理、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網絡營銷、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電子商務中,利用到的網絡技術包括:互聯網、電子郵件、外聯網、電子目錄和移動電話、數據庫。電子商務也就是指網絡技術在商務領域的廣泛應用, 傳統的人工算賬、報賬、記賬的形式被網絡技術代替,同時以對商務信息的決策用電腦代替人來完成。電子商務運用到現代企業,它不僅提高了效率,同時還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

27、強度 ,從而使商務人員充分地發揮應有的潛能,比如決策、管理等職能,并能對商務信息更全面了解,所以電子商務紛紛運用到我國現代企業當中。就中國經濟近幾十年的發展來講,電子商務正處于逐步成熟發展期,而電子商務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上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像馬云的電商發展奇跡,就是一個明證。21實際是電子信息技術的時代,電子商務也將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潮流,它將滲透到我們經濟生活的每一方面,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個要素的地位逐步凸顯出來,誰加強資金流管理,處理好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者之間的關系,誰就能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總體競爭力,從而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占據優勢。根

28、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提供的監測數據,我國電子商務交易數額呈爆發式增長,2012年,中國全年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為7.46萬億元,估計到今年底,中國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也將達到18萬億元。同時,我國O2O市場規模也將由2012年的986.8億元上升升到4188.5億元,O2O市場將達到萬億元級規模,由于其正被普遍看好,風投機構也紛至沓來,其發展潛力無可估量。3 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困境3.1 從國際環境角度分析3.1.1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使我國企業向外拓展的難度增加,使我國對外貿易的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然而,如今中國生產的商品在國際上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致使中國外貿企業

29、常遭受反傾銷、反補貼,同時還有技術、環境、勞工、知識產權等貿易壁壘的限制。在2003至2013年間, 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家向中國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以及特保措施調查就高達918 件,平均每年的涉案金額就高達350至450億美元。發達國家更多傾向于使用技術壁壘,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采用反傾銷等傳統手段。2009年,美國便聯合歐盟對我國紡織品采取特保措施,把中國和西方國家的貿易摩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在貿易摩擦頻繁的環境下,中國企業無可避免的遭受損失,同時企業的品牌力量也被削弱,無利于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在我國出口貿易強勢增速下,某些企業的確存在實施以量取勝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加入WTO,也

30、意味著要接受西方發達國家開出的不利條款,西方發達國家也正是借此壓制中國的貿易擴張,阻礙中國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3.1.2 區域經濟集團化的挑戰如今,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形成了各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同時區域經濟集團化也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大大提高社會生產率,為世界經濟復蘇與騰飛注入動力。區域經濟集團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之一。然而區域經濟集團化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有利于促進集團內部經貿的飛速增長;也有利于提升集團內成員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有利于加強集團內技術合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它對國際貿易的自然發展存在不良影響,尤其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引進技術與資本以及商品的出口

31、存在極其消極的影響;同時也不利于區域經濟集團外國家與國家間經貿合作的開展。3.2 從國內環境角度分析3.2.1 國內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我國雖國土遼闊,但人均資源卻十分稀少,各種資源,如淡水資源、耕地資源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如果一邊大量從國外進口資源,一邊又大量地浪費國內資源,是很難走出危機的。樊增強.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基本態勢及制約因素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稀土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供應國,但與國際上相對集中的“寡頭”市場相比,我國國內供給極度分散的過度競爭市場,其稀土定價權缺失的主因在供給方。中國從根本上解決國際稀土定價權問

32、題,需要通過政府制定政策以及企業合理的策略來提升中國稀土的國際定價權。根據研究分析,當下國內稀土開發不合理、資源利用效率低和浪費嚴重是其陷入“定價權困境”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南方五省的中重型稀土儲量巨大,其工業儲量有150萬噸,目前已被開采100多萬噸,按目前的開采速度,不需十年就被采空了。也正是在這種錯誤思潮的影響下,長期以來,稀土資源的出口就是定在類似于“豬肉”甚至“大白菜”的價位,從而導致稀土資源儲備急劇減少。3.2.2 行業協會的作用弱化,企業談判實力差過去到現在,國內企業都無法形成力量與西方發達國家開展價格談判。甚至連國內企業間也無法對產品價格形成統一意見,毫不具備與國外巨頭

33、開展談判的實力,這也最終使得中國的企業在國際上缺乏對商品的定價能力。我國鋼鐵企業數量龐大,分布零散,規模也小,產業集中度無法與美國、印度、韓國和日本相比,這幾個鋼鐵大國的產業集中度CR3 在50%至90%之間,中國鋼企的產業集中度CR3 不到( 包括寶鋼、鞍鋼和武鋼)20%。中小企業各行其是,致使產能無節制擴大,同時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也居高不下,國際礦業巨頭毫不費力就能死死控制住中國混亂的鋼鐵業。如國內的鋅行業,生產組織結構極為分散,規模偏小,其集中度幾乎背離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相關要求,導致企業粗放經營,行業內惡性競爭嚴重,幾乎沒有行業自律性,大大削弱中國鋅工業的總體競爭力。114 中

34、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發展方略4.1 要發揮政府在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主導作用4.1.1構建具有領導能力的企業聯盟在促進我國企業出口發展上,政府應該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要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應在WTO 規則下,通過調控和政策引導手段加強對重點產品的進出口管理,遏制高價炒作和低價競銷,規范進出口經營秩序,改善國際貿易環境,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定價能力。另一方面要盡快開展行業協會的建設,要發出同一個聲音。行業協會主要是起到監督和協調的作用,同時也是為整個行業的利益發聲。在規范的市場和貿易秩序下,行業協會獨立于政府部門之外,能夠發揮出政府管理無法替代的作用。在國際貿易中,行

35、業協會的職責便是要聯合行業內的所有企業,共同對外爭取利益。4.1.2優化經濟增長方式注重知識產業的開發隨著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中國制定新的出口貿易戰略勢在必行,其旨在使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的增長方式轉變,以應對當前國際貿易競爭激烈的態勢,實現出口貿易新一輪的增長。杜永晨.轉變貿易增長方式 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J. 黑龍江對外經貿. 2005(11)國際貿易競爭優勢是由五十、六十年代的資源,七十、八十年代的質量,九十、二十年代的服務,到二十一世紀的知識。中國一直在勞動力以及能源資源方面具備優勢,這也是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前提條件。中國出口貿易過去主要依靠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來實現增長,技術進

36、口長期受到限制也導致中國技術密集型的產品長期缺乏競爭力。然而,國家如今也正積極以優惠政策鼓勵外商投資國內知識型高科技產業。同時,產業傾斜政策也使中國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經濟向更高級別發展,以點帶面,深入拓展,推動中國出口貿易由勞動密集產業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以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大企業要當好領頭羊,自主開發高新技術并把科技注入產品。中小企業則可由貼牌經營逐漸向設計制造轉變,進而實現品牌經營,吸引人才,走向規模化。只有建立起以“知識”型為主導的競爭優勢,才能走在世界發展的前沿。因此,我國應以知識資源比較優勢為基礎,創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參與新的國際分工,促進知識貿易發展,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4

37、.2 出口企業要重視在人才、技術、管理上的投入與發展4.2.1加快認證體系建設加強區域經濟交流 這些年來西方發達國家都相繼提高了產品的技術標準并以生命健康以及環境發展為由,對進口商品設定了極為嚴格的綠色環保要求。作為中國的出口公司務必要加快認證步伐,積極應對各種貿易上的壁壘,當在出口貿易中遇到社會責任標準壁壘和技術壁壘時,中國出口企業要主動去應對,決不能被動地去適應李玉舉.加快轉變我國外貿增長方式J. 對外經貿實務. 2005(05)。因此,中國出口企業要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融入更多綠色元素,加強對商品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回收,循環利用等每個環節的監督,爭取取得綠色技術標準認證。 中國的出口企業生產過程中必須要按照質量體系要求從嚴把控,不斷追求進步,實行品牌營銷。與此同時,企業也要做到以人為本,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以及更多的配套設施,重視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逐步提高工人薪酬,并主動申請各項標準認證。4.2.2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國際定價話語權中國出口企業若想要爭取國際上更多商品的定價權,僅僅改變經營模式是遠遠不足的,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相關出口產業結構以及實現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實力的大企業要盡快建立起技術研發中心,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同時也要逐步推進自動化生產線,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力水平。大企業也可對小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整合資源,實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