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6頁_第1頁
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6頁_第2頁
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6頁_第3頁
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6頁_第4頁
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課題語文園地課型語文園地 授課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描寫事物。2.根據語境理解相同詞語的不同意思,并會寫句子。3.積累古詩詞。教學重點1.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描寫事物。2.積累古詩詞。教學難點根據語境理解相同詞語的不同意思,并會寫句子。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

2、分鐘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這一單元學完了,現在,我們來到了語文園地這個版塊,就讓我們進入語文園地一,去汲取里面的營養吧。(板書設計:語文園地一)  【設計意圖:通過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新課教學(   )分鐘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交流平臺同學們,學習了這一單元,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課件2)(板書設計:完成填空)。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_的,文章或蘊含著濃濃的感情,或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作者)的桂花雨,不僅帶給她許多童年的快樂的回憶,還寄托了她濃濃的_之情,讓人深受感動;落花生中,用花生_、_的特點,來說

3、明做人的道理;白鷺一文讓人在體會白鷺美的同時,明白了美就蘊含在_的事物中,我們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珍珠鳥則體現出_的快樂與美好。(事物 琦君 思鄉 樸實無華 用處很多 平常 信任)2.詞句段運用(出示課件3) (1) 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它們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a.大聲朗讀書中的句子。 b.思考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發現它們寫法上的相似之處的。 c.運用這種寫法,你也寫一段話吧。生總結句子的寫法(出示課件4) 師:同學們說得對,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對比,體現出花生的樸實無華;把白鷺和“白鶴、蒼鷺”對比,體現出白鷺的“一切都很適宜”的特點。對比描

4、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寫法,這種寫法能突出事物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要學習這種寫法,并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去。(板書設計:對比的寫作手法)(2)比較每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根據要求用“溫和”寫句子。(出示課件5)a.讀句子,理解加點詞語的不同意思。b.理解“溫和”的不同含義,并造句。c.把你知道的不同語境中有時意思不同的詞語寫出一個。師: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不同的含義。開辟:在第一句中是“開墾荒地”的意思,指“我們”一家人把荒著的土地開墾出來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為“創立、創設”,指人工智能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姿態: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體呈現的樣子”,指梅

5、樹枝條特殊的樣子;在第二句中是“風格,氣度”,指人們所呈現出來的精神。溫和 (形容氣候)這里常年氣候溫和,很少有惡劣天氣。 (形容性格)他性格溫和,對人很好。 例:精神一詞,有時指“活躍,有生氣”。例句:這孩子真精神。精神一詞還有“宗旨、主要的意義”的意思。例句:我們要領會文件的精神。師總結:通過練習,我們發現,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我們在理解詞語意思的時候,要聯系上下文,這樣理解起來會更準確。(板書設計:相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3.日積月累。(出示課件7) 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

6、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1)朗讀這首詩。(2)簡介作者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多為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3) 寫作背景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

7、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4)(板書設計: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的情感)。(出示課件9)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煙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游歷期間的作品,寫出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5)學生讀讀背背(6)測試學生背誦情況,并設情境練習。(出示課件10)【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梳理學過的課文內容,對本單元的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朗讀句子,發現句子中使用的類似的寫作方法,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句子含義的理解,同時還能理解這種寫作方法。

8、】【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多義詞同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中會有不同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三、課堂小結。(出示課件1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一種寫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還學習了一首古詩,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板書內容 【板書設計】 完成填空語文園地一 對比的寫作手法 相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 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的情感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的落實,在扎實上下了功夫,進行了拓展,并設計了合理的練習形式,降

9、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如在“詞句段”的練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不同語境造句的環節,讓他們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2.在“日積月累”的授課中,由于學生對這首詩很陌生,所以,我通過朗讀、講解,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去感悟,這樣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詩的意思,背誦起來也就容易多了。美中不足的是,在講授“對比”的寫法時,講得不夠詳細,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學沒能牢固地掌握這種寫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較大幅度地提高。課堂作業新設計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并講講這首詩的大概意思。答案: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

10、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板書設計課后反思 備課素材古詩相關資料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