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_第1頁
北京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_第2頁
北京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_第3頁
北京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_第4頁
北京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前言2009年4月以來,甲型H1N1流感已在全球蔓延,很可能出現大流行的趨勢。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季節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同時出現不可避免。前期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實踐表明,甲型H1N1流感與季節性流感基本相似,病情較為溫和,傳染性強,屬于中醫的“時行感冒”,為風熱疫邪侵襲肺衛,肺衛同病,以發熱、咳嗽、咽紅干痛、鼻塞流涕等為主要臨床表現,以疏風清肺為主要治療方法。輕癥病例可以中醫藥為主居家治療。為了充分做好應對準備,加強社區居民的居家防控,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組織中醫藥專家,對社區居民采用中醫藥居家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出指導建議。成人預防保健篇一、生活起居防

2、護1.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避免接觸流感患者,及時增減衣物,以適寒溫。2.飲食要適時、適量、適溫,少進刺激之品。3.作息要有規律,多運動、早睡。4.保持心態平衡。對流感產生恐懼之心,也可導致氣機逆亂,更易招致外感。5.家庭居所可用中藥空氣清新劑或香薰改善空氣。個人可佩戴中藥制作的防疫香囊。防疫香囊常用中藥:大茴香、白芷、山奈、艾葉、肉桂、丁香等適量,選3至5種研成粉末裝袋。二、餐桌食療方法1.湯類二白湯:蔥白15克,白蘿卜30克,香菜3克,加水適量煮開熱飲。薄荷桑葉梨湯:薄荷3克,桑葉3克,梨1個切片,加開水適量熱飲。羊肉蘿卜湯:羊肉200克、白蘿卜200克、生姜10克,切

3、片加水小火燉熟,再加入香菜3克、食鹽適量。2.涼拌菜鮮魚腥草(或鮮敗醬草、或鮮馬齒莧)3060克,開水焯后加蒜汁、醋涼拌。3.粥類赤小豆、綠豆、白扁豆各30克,洗凈,加水500毫升,煮粥食用。紅皮花生米、紅小豆、紅棗各30克, 洗凈,加水500毫升,煮粥食用,可加入適量紅糖。4.茶類綠茶、菊花、生甘草各3克,開水沖泡飲用。或金蓮花3至5朵,開水沖泡,代茶飲。生姜(切片)30 克,紅棗(掰開) 30克,煮30分鐘,加紅糖適量飲用。三、密接高危人群預防1.太子參10克、蘇葉6克、黃芩10克、牛蒡子10克適用人群:成人素體虛弱,易于外感者。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35劑為宜。2.大青葉

4、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適用人群:成人面色偏紅,口咽、鼻時有干燥,喜涼,大便略干,小便黃。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35劑為宜。3.蘇葉10克、佩蘭10克、陳皮10克適用人群:成人面色晦暗無光,常有腹脹、大便偏溏者。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35劑為宜。4.漱飲方金銀花6克、大青葉6克、薄荷3克、蘇葉3克、生甘草3克適用人群:平素易患咽喉腫痛或與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觸史者。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35劑為宜。四、大流行期間健康人群預防魚腥草5克、金銀花5克、菊花5克、蘇葉3克、蘆根10克適用人群:發生群體流行期間,可服用。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

5、,35劑為宜。14歲以下減量。兒童預防保健篇一、生活防護1.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增加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抗病能力。2.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3.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生冷,多飲水,多食易消化食物,保證充足睡眠。4.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感冒流行季節,少去公共場所。5.避免與感冒患兒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二、藥食同源1.桑菊薄荷飲桑葉、菊花各10克,薄荷5克,水煎,加蜂蜜適量,飲服。2.桑葉紅糖湯桑葉10克,加水約300毫升,煮開約510分鐘, 取汁加紅糖適量,飲服。3.紫蘇粥大米50克,如常法煮粥,臨熟加蘇葉10克,煮沸5分鐘,去蘇葉,食粥。4.赤小豆

6、粥赤小豆15克,綠豆15克,薏米30克,粳米30克,煮粥食用。5.蘇葉雞蛋湯蘇葉15克, 雞蛋1枚。先將蘇葉加水約300毫升,煮沸5分鐘,去蘇葉;再將雞蛋打散,攪勻倒入蘇葉汁中,再煮35分鐘。一日2次頓服。6.菊花茶菊花、金銀花、生山楂適量,加少量冰糖,開水沖泡,代茶飲。三、密接高危兒童預防(一)密接高危兒童金銀花6克、大青葉6克、薄荷3克、蘇葉3克、生甘草3克適用人群:平素易患咽喉腫痛或與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觸史者。煎服方法:每日1劑,開水沖泡,含漱或代茶飲。學齡前兒童減半。(二)積滯內熱兒童藿香6克、蘇葉6克、金銀花10克、生山楂10克適用人群:平素夾食夾滯,容易“上火”,口氣酸腐,大便臭穢或

7、干燥者。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35劑為宜。學齡前兒童減半。(三)陰虛燥熱兒童茅根10克、蘆根10克、桑葉3克適用人群:平素表現為口鼻干燥、易鼻出血者。煎服方法:每日1劑, 水煎,可加蜂蜜或冰糖適量服用,早晚各1次,35劑為宜。桑葉6克、炒杏仁3克、梨(留皮去核)一個。適用人群:平素表現有口咽干燥、易咳嗽者。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煮,早晚各1次,35劑為宜。居家中醫藥治療篇一、成人中醫藥治療指南(一)風熱犯衛型發病初期,未發熱或發熱,咽干腫痛, 咳嗽較輕,痰少,舌質偏紅,苔薄黃或薄膩,脈浮數者,以疏風清熱方藥治療。1.湯藥方金銀花15克 連 翹10克 桑 葉15克 菊 花15克

8、炒杏仁 9克 浙貝母10克 茅 根15克 牛蒡子15克蘇 葉10克 蘆 根15克 薄 荷(后下)6克 生甘草 6克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6小時口服1次, 每次200毫升。根據癥狀改善情況服用35日。加減:苔厚膩加藿香、 佩蘭,腹瀉加黃連、廣木香,咽痛重者加錦燈籠。2.中成藥疏風解毒膠囊、連花清瘟膠囊、正柴胡飲、香菊膠囊、銀翹解毒丸(片、顆粒)、桑菊感冒片、雙黃連顆粒(口服液、膠囊)、金蓮清熱泡騰片(顆粒)、清開靈口服液(膠囊、顆粒)。可選12種單獨或配合使用。(二)熱毒襲肺型高熱,咳嗽,痰粘或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舌質紅苔

9、黃或膩,脈滑數者,以清肺解毒方藥治療。1.湯藥方炙麻黃 6克 杏 仁 9克 生石膏(先煎)30克知 母10克 蘆 根15克 牛蒡子15克浙貝母10克 金銀花15克 青 蒿(后下)15克荊 芥10克 生甘草 6克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加減:便秘加生大黃。2.中成藥清肺解毒類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正柴胡飲、銀黃口服液(顆粒)、金蓮清熱泡騰片(顆粒)等。可選12種單獨或配合使用。服用中藥注意事項:1.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婦等宜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2.不宜長期服用,根據癥狀改善情況,一般服用35天;3.對上

10、述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4.服藥后感覺不適者,應停用并咨詢醫師。二、兒童中醫藥治療指南(一)風熱犯衛型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腫痛,輕咳少痰,鼻塞流涕。舌質紅,苔薄黃或薄膩,脈浮數。以疏風清熱方藥治療。1.湯藥方金銀花10克 連 翹10克 桑 葉10克菊 花 6克 炒杏仁 6克 牛蒡子 6克蘇 葉 6克 薄 荷(后下)6克 茅 根15克蘆 根15克 神 曲10克 生甘草 3克煎服法:水煎服。 每劑水煎200毫升,每次口服100毫升, 1日2次。學齡前兒童減半。根據癥狀改善情況服用35日。加減:苔厚膩加藿香;腹瀉加葛根;咽痛重加板藍根。2.常用中成藥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感冒寧糖漿、銀翹解毒顆

11、粒、雙黃連口服液等。可選 12 種單獨或配合使用。(二)熱毒襲肺型高熱、咳嗽、痰粘或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以清肺解毒方藥治療。1.湯藥方炙麻黃3克 炒杏仁 6克 生石膏(先煎)15克知 母6克 金銀花10克 牛蒡子 6克 浙貝母6克黃 芩9克 蘆 根15克 青 蒿10克 生甘草3克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200毫升,每次口服100毫升,1日2次。學齡前兒童減半。根據癥狀改善情況服用35日。加減:便秘加酒大黃。2.常用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肺熱咳喘口服液、黃梔花口服液等。可選12種單獨或配合使用。流感中藥小藥箱成人用藥:發熱重者,可選用疏風解毒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金蓮清熱泡騰片(顆粒)、清開靈口服液(膠囊、顆粒)等。發熱輕者,可選用正柴胡飲、感冒清熱沖劑(系列)、感冒退熱沖劑、銀黃顆粒(口服液)、香菊膠囊、銀翹解毒丸 (片、顆粒)、雙黃連顆粒(口服液、膠囊)等。兒童用藥:發熱重者,可選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柴黃顆粒沖劑、雙黃連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黃梔花口服液、羚羊角口服液等。年齡較小的兒童發熱可適當選用保嬰丹、羚黃寶兒丸、小兒感冒寧糖漿等。咳嗽重者,可選用肺熱咳喘口服液、肺力咳糖漿、羚羊清肺口服液等。咽痛重者,可選用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