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件學習情境三測量技術基礎知識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檢測_第1頁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件學習情境三測量技術基礎知識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檢測_第2頁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件學習情境三測量技術基礎知識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檢測_第3頁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件學習情境三測量技術基礎知識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檢測_第4頁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件學習情境三測量技術基礎知識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件學習情境三測量技術基礎知識及光滑工件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件學習情境三測量技術基礎知識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檢測尺寸的檢測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基本內容概述: 檢測的定義、測量的基本要素、檢測的一般步驟 計量單位與量值傳遞 :長度單位及其基準 、量塊、長度的量值傳遞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測量器具與

2、測量方法 : 測量器具的分類、 測量器具的技術性能指標 、 測量方法分類測量誤差 : 測量誤差及表達式 、誤差的分類 、 誤差的來源及減小其影響的措施、測量不確定度、 測量數據的處理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2、檢測 為了滿足機械產品的功能要求,在正確合理地完成了可靠性、使用壽命、運動精度等方面的設計以后,還須進行加工和裝配過程的制造工藝設計,即確定加工方法、加工設備、工藝參數、生產流程及檢測手段。其中,特別重

3、要的環節就是質量保證措施中的精度檢測。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檢測” 是確定產品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過程,即判斷產品合格性的過程。檢測的方法可以分為兩類:定性檢驗和定量測試。定性檢驗的方法只能得到被檢驗對象合格與否的結論,而不能得到其具體的量值。因其檢驗效率高、檢驗成本低而在大批量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

4、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定量測試的方法是在對被檢驗對象進行測量后,得到其實際值并判斷其是否合格的方法。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3、測量的基本要素 “測量”是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全部操作。測量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較過程,也就是將被測量與標準的單位量進行比較,確定其比值的過程。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

5、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若被測量為L,計量單位為u,確定的比值為q,則測量可表示為 L=qu 一個完整的測量過程應包含測量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含測量器具)和測量精確度四個要素。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4、被測的量 被測量在機械精度的檢測中主要是有關幾何精度方面的參數量,

6、其基本對象是長度和角度。但是,長度量和角度量在各種機械零件上的表現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表達被測對象性能的特征參數也可能是相當復雜的。因此,認真分析被測對象的特性,研究被測對象的含義是十分重要的。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例如,表面粗糙度的各種評定參數,齒輪的各種誤差項目,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之間的獨立與相關關系等等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7、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5、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簡稱單位)是以定量表示同種量的量值而約定采用的特定量。我國規定采用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法定計量單位制”。它是由一組選定的基本單位和由定義公式與比例因數確定的導出單位所組成的。如“米”、“千克”、“秒”、“安”等為基本單位。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機械工程中常用的

8、長度單位有“毫米”、“微米” 和“納米” ,常用的角度單位是非國際單位制的單位“度”、“分”、“秒”和國際單位制的輔助單位“弧度”、“球面度” 。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在測量過程中,測量單位必須以物質形式來體現,能體現計量單位和標準量的物質形式有:光波波長、精密量塊、線紋尺、各種圓分度盤等。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

9、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6、長度單位與計量基準 在國際單位制及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中,長度的基本單位名稱是“米”,其單位符號為“m”。 “米”的定義于18世紀末始于法國,當時規定“米等于經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19世紀“米”逐漸成為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1889年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從國

10、際計量局訂制的30根米尺中,選出了作為統一國際長度單位量值的一根米尺,把它稱之為“國際米原器”。 1983年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又更新了米的定義,規定:“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時間間隔內行進路程的長度。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7、長度的量值傳遞 85年我國用0.633m氦氖激光復現了長度基準,但無法直接用于生產,量值的統一,依靠調壓的量值傳遞系統.量值傳遞是“將國家計量基準所復現的計量

11、值,通過檢定(或其它方法)傳遞給下一等級的計量標準(器),并依次逐級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上,以保證被測對象的量值準確一致的方式”。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我國長度量值傳遞系統如圖所示,從最高基準譜線向下傳遞,有兩個平等的系統,即端面量具(量塊)和刻線量具(線紋尺)系統。其中尤以量塊傳遞系統應用最廣。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

12、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8、量塊 使用波長作為長度基準,雖然可以達到足夠的精確度,但因對復現的條件有很高的要求,不便在生產中直接用于尺寸的測量。因此,需要將基準的量值按照定義的規定,復現在實物計量標準器上。常見的實物計量標準器有量塊(塊規)和線紋尺。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

13、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量塊用鉻錳鋼等特殊合金鋼或線膨脹系數小、性質穩定、耐磨以及不易變形的其它材料制成。其形狀有長方體和圓柱體兩種,常用的是長方體。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9、量塊的構成 長方體的量塊有兩個平行的測量面,其余為非測量面。測量面極為光滑、平整,其表面粗糙度Ra

14、值達0.012m以上,兩測量面之間的距離即為量塊的工作長度(標稱長度)。標稱長度小于5.5mm的量塊,其公稱值刻印在上測量面上;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標稱長度大于5.5mm的量塊,其公稱長度值刻印在上測量面左側較寬的一個非測量面上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

15、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0、量塊的表示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1、量塊的用途 作為長度尺寸標準的實物載體,將國家的長度基準按照一定的規范逐級傳遞到機械產品制造環節,實現量值統一。 作為標準長度標定量儀,檢定量儀的示值誤差。 相對測量時以量塊為標準,用測量器具比較量塊與被測尺寸的差值。 也可直接用于精密測量、精密劃線和精密機床的調整。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

16、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2、量塊的精度(級) 按國標GB6093-85,量塊按制造精度分6級,即00、0、1、2、3和K級,其中00級精度最高,3級最低,K級為校準級,主要根據量塊長度極限偏差、測量面的平面度、粗糙度及量塊的研合性等指標來劃分的。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用戶則按量

17、塊的標稱尺寸使用量塊。因此,按“級”使用量塊必然受到量塊長度制造偏差的影響,將把制造誤差帶入測量結果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3、量塊的精度(等) 制造高精度的量塊的工藝要求高、成本也高,而且即使制造成高精度量塊,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也會因磨損而引起尺寸減小,使其原有的精度級別降低。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

18、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因此,經過維修或使用一段時間后的量塊,要定期送專業部門按照標準對其各項精度指標進行檢定,確定符合哪一“等”,并在檢定證書中給出的標稱尺寸的修正值。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標準規定了量塊按其檢定精度分為六等,即1、2、3、4、5、6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6等精度最低,“等”主要依據量塊中心長度測量的極限偏差和平面平行性允許偏

19、差來劃分的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4、量塊的“級”與“等” 量塊的“級”和“等”是從成批制造和單個檢定兩種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其精度進行劃分的兩種形式。 按“級”使用時,以標記在量塊上的標稱尺寸作為工作尺寸,該尺寸包含其制造誤差。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

20、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按“等”使用時,必須以檢定后的實際尺寸作為工作尺寸,該尺寸不包含制造誤差,但包含了檢定時的測量誤差。 就同一量塊而言,檢定時的測量誤差要比制造誤差小得多。所以,量塊按“等”使用時其精度比按“級”使用要高,且能在保持量塊原有使用精度的基礎上延長其使用壽命。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5、量塊的選用 量塊是定尺寸量具,一個量塊只有一個尺寸。為了滿足一定范圍的不同要求,量塊可以利用

21、其測量面的高精度所具有粘合性,將多個量塊研合在一起,組合使用。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根據標準GB609385規定,我國成套生產的量塊共有17中套別,每套的塊數分別為91、83、46、12、10、8、6、5、等。表3-1所列為83塊組一套的量塊的尺寸系列。 粘合性:測量層表面有一層極薄的油膜,在切向推合力的作用下,由于分子間吸引力,使兩量塊研合在一起的特性。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

22、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6、量塊的組合 為了減少量塊的組合誤差,應盡量減少量塊的組合塊數,一般不超過4塊。選用量塊時,應從所需組合尺寸的最后一位數開始,每選一塊至少應減去所需尺寸的一位尾數。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例如,從83塊一套的量塊中選取尺寸為36.375mm的量塊

23、組,選取方法為: 36.375 所需尺寸 1.005 第一塊量塊尺寸 35.37 1.37 第二塊量塊尺寸34.00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4.00 第三塊量塊尺寸 30.00 第四塊量塊尺寸即 36.375 =1.005+1.37+4+30。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

24、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7、量塊使用的注意事情項 量塊必須在使用有效期內,否則應及時送專業部門檢定。 使用環境良好,防止各種腐蝕性物質及灰塵對測量面的損傷,影響其粘合性。 分清量塊的“級”與“等”,注意使用規則。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所選量塊應用航空汽油清洗、潔凈軟布擦干,待量塊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同后方可使用。 輕拿、輕放量塊,杜絕磕碰、跌落等情況的發生。 不得用手直接接觸量塊,以

25、免造成汗液對量塊的腐蝕及手溫對測量精確度的影響。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使用完畢,應用航空汽油清洗所用量塊,并擦干后涂上防銹脂存于干燥處。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8、角度的量值傳遞 角度基準與長度基準有本質的區別。角

26、度的自然基準是客觀存在的,不需要建立,因為一個整圓所對應的圓心角是定值(2rad或360)。因此,將整圓任意等分得到的角度的實際大小,可以通過各角度相互比較,利用圓周角的封閉性求出,實現對角度基準的復現。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技術技術測量概述測量概述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為了檢定和測量需要,仍然要建立角度度量的基準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

27、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測量器具的分類 測量器具是一種具有固定形態、用以復現或提供一個或多個已知量值的器具。按用途的不同量具可分為以下幾類: 標準量具 是指以固定的形式復現量值的測量器具。可來校對和調整其它測量器具或作為標準量與被測量直接進行比較。如量塊、角度量塊等。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通用量具和量儀 可以用來測量一定

28、范圍內的任意尺寸的零件,它有刻度,可測出具體尺寸值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2、測量器具的分類(續) 極限量規 用以檢驗零件尺寸、形狀或相互位置的無刻度專用檢驗工具。它只能判斷零件是否合格,而不能得到具體數值的測量結果。如光滑極限量規、螺紋量規等。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

29、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檢查夾具 是一種專用檢驗工具,是量具量儀和其它定位元件等的組合體,用來提高測量或檢驗效率,提高測量精度,便于實現測量自動化,在大批量生產中應用較多。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3、測量器具的技術性能指標分度值 測量器具的標尺上,相鄰兩刻線所代表的量值之差。如一外徑千分尺的微分筒上相鄰兩刻線所代表的量值之差為0.01mm,則該測量器

30、具的分度值為0.01mm。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分度值是一種測量器具所能直接讀出的最小單位量值,它反映了讀數精度的高低,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該測量器具的測量精度高低。 刻線間距(也稱為分度間距) 測量器具標尺或刻度盤上兩相鄰刻線中心間的距離。為便于讀數,一般做成刻線間距為0.752.5mm的等距離刻線。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

31、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示值 由測量器具所指示的被測量值。 示值范圍 由計量器具所顯示或指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圍。如機械式比較儀的示值范圍為0.1mm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4、測量器具的技術性能指標(續)測量范圍 在允許不確定度內,測量器具所能測量的被測量值的下限值至上限值的范圍。例如,外

32、徑千分尺的測量范圍有025mm、2550mm等,機械式比較儀的測量范圍為0180mm,如圖所示。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量程: 計量器具示值范圍的上限值與下限值之差。靈敏度: 能引起量儀指示數值變化的被測尺寸的最小變動量。靈敏度說明了量儀對被測數值微小變動引起反應的敏感程度。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

33、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若被測量變化為L,計量器具上相應變化為x,則靈敏度S為 S=x/L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5、測量器具的技術性能指標(續)測量力: 在接觸式測量過程中,計量器具的測頭與被測表面間的接觸力。測量力太大會引起彈性變形,測量力太小會影響接觸的穩定性。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

34、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示值誤差: 計量器具的示值與被測量真值的代數差。示值誤差是測量儀器本身各種誤差的綜合反映。不確定度: 指對被測量值不能肯定得程度常用極限誤差表示,它是一個綜合指標。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6、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是根據一定的測量原

35、理,在實施測量過程中對測量原理的運用及其實際操作。 廣義地說,測量方法可以理解為測量原理、測量器具(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環境和操作者)的總和。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在實施測量過程中,應該根據被測對象的特點(如材料硬度、外形尺寸、生產批量、制造精度、測量目的等)和被測參數的定義來擬定測量方案、選擇測量器具和規定測量條件,合理地獲得可靠的測量結果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

36、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7、測量精度 測量精度指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不考慮測量精度而得到的測量結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真值的定義為:當某量能被完善地確定并能排除所有測量上的缺陷時,通過測量所得到的量值。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由于測量會受到

37、許多因素的影響,其過程總是不完善的,即任何測量都不可能沒有誤差。對于每一個測量值都應給出相應的測量誤差范圍,說明其可信度。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8、測量方法分類按獲得測量結果的方法分類 直接測量 從測量器具的讀數裝置上得到欲測之量的數值或對標準值的偏差。例如用游標卡尺、外徑千分尺測量外圓直徑,用比較儀測量長度尺寸等。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

38、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間接測量 先測出與欲測之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相關量,然后按相應的函數關系式,求得欲測之量的測量結果(如:測圓周長確定其直徑)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測量方法分類 (續)按測量結果的讀數值不同分類 絕對測量 從測量器具上直接得到被測參數的整個量值的測量。例如

39、用游標卡尺測量零件軸徑值。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相對測量 將被測量和與其量值只有微小差別的同一種已知量(一般為測量標準量)相比較,得到被測量與已知量的相對偏差。例如比較儀用量塊調零后,測量軸的直徑,比較儀的示值就是量塊與軸徑的量值之差(如:內徑百分表)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

40、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測量方法分類 (續) 根據同時測量參數的多少,測量方法可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單項測量: 單獨測量零件的每一個參數。例如,用工具顯微鏡測量螺紋時可分別單獨測量出螺紋的中徑、螺距、牙型半角等。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綜合測量: 同時測量工件上某些相關的幾何量的綜合結果,以判斷綜合結果是否合格。例如,用螺紋塞規或環規檢驗

41、螺紋的作用中徑。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測量方法分類 (續) 根據零件的被測表面是否與測量器具的測量頭有機械接觸,測量方法可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接觸測量: 測量器具的測頭與零件被測表面接觸后有機械作用力的測量。如用外徑千分尺、游標卡尺測量零件等。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

42、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為了保證接觸的可靠性,測量力是必要的,但它可能使測量器具及被測件發生變形而產生測量誤差,還可能造成對零件被測表面質量的損壞。 非接觸測量: 測量器具的感應元件與被測零件表面不直接接觸,因而不存在機械作用的測量力。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屬于非接觸測量的儀器主要是利用光、氣、電、磁等作為感應元件與被測件表面聯系。如干涉顯

43、微鏡、磁力測厚儀、氣動量儀等。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根據測量對機械制造工藝過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測量方法可分為被動測量和主動測量。主動測量: 在加工過程中進行的測量。其測量結果直接用來控制零件的加工過程,決定是否繼續加工或判斷工藝過程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

44、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進行調整,故能及時防止廢品的發生,所以又稱為積極測量。被動測量: 在零件加工后進行的測量。這種測量只能判斷零件是否合格,其測量結果主要用來發現并剔除廢品。所以被動測量又稱消極測量。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按被測工件在測量時所處狀態分類 靜態測量 測量時被測件表面與測量器具測頭處于靜止狀態。例如用外徑千分尺測量軸徑、用齒

45、距儀測量齒輪齒距等。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動態測量 測量時被測零件表面與測量器具測頭處于相對運動狀態,或測量過程是模擬零件在工作或加工時的運動狀態,它能反映生產過程中被測參數的變化過程。例如用激光比長儀測量精密線紋尺,用電動輪廓儀測量表面粗糙度等。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

46、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按測量中測量因素是否變化分類 等精度測量 在測量過程中,決定測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條件不變。例如,由同一個人,用同一臺儀器,在同樣的環境中,以同樣方法,同樣仔細地測量同一個量。在一般情況下,為了簡化測量結果的處理,大都采用等精度測量。實際上,絕對的等精度測量是做不到的。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不等精度測量 在測量過程中,

47、決定測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條件可能完全改變或部分改變。由于不等精度測量的數據處理比較麻煩,因此一般用于重要的科研實驗中的高精度測量。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9、測量的基本原則1 阿貝原則(1890年由德國人阿貝提出):在長度測量中,應將標準長度量(標準線)安放在被測長度量(被測線)的延長線上。即:量器的標準量系統和被測尺寸應成串聯形式,這樣可減少測量誤差。因此,高精度量具大都遵循阿貝原則。單元三測

48、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實際中運用最多的游標卡尺和千分尺,就是實例;前者誤差較大,后者誤差較小。分析如下: 游標卡尺的被測的量(軸徑)與標準量(讀數刻線)平行,設二者相距S,因間隙的影響使量爪傾斜角度,產生誤差 1 = Stan=S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49、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若S=30mm, =1=0.0003rad(弧度) 則1 =300.0003=0.009mm 由于未遵循阿貝原則,導致將間隙誤差放大,影響測量精度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

50、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千分尺的被測的量(軸徑)與標準量(讀數刻線)在同一直線上,符合阿貝原則。若微調絲杠軸線與尺寸線有夾角,其誤差為: 2 =d(1-cos)d2/2 若S=30mm, =1=0.0003rad(弧度),則: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2 =300.00032/2 =1.3510-6mm; 可見誤差較小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

51、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0、測量的基本原則- 2基準統一原則: 基準統一原則是要求測量基準要與加工基準和使用基準統一,即工序測量應以工藝基準作為測量基準,終結測量應以設計基準作為測量基準。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

52、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最短尺寸鏈原則: 測量中組成尺寸鏈的環節應最少,以盡可能的避免累積誤差。如:在量塊組合尺寸時,量塊數量應盡可能少。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1、測量的基本原則-3最小變形原則: 最小變形原則是測量器具與被測零件都會因實

53、際溫度偏離標準溫度和受力(重力和測量力)而發生變形,形成測量誤差。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圓周封閉原則: 指圓周分度首尾相接的間隔誤差總和為零。即:同一圓周上所有夾角之和等于360。如:齒輪加工中齒距的分度測量計算。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

54、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2、檢測的一般步驟確定被檢測項目 認真審閱被測件圖紙及有關的技術資料,了解被測件的用途,熟悉各項技術要求,明確需要檢測的項目。 設計檢測方案 根據檢測項目的性質、具體要求、結構特點、批量大小、檢測設備狀況、檢測環境、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及檢測人員的能力等多種因素,設計一個能滿足檢測精度要求,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檢測預案。 選擇檢測器具 按照規范要求選

55、擇適當的檢測器具,設計、制作專用的檢測器具和輔助工具,并進行必要的誤差分析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檢測的一般步驟(續)檢測前準備 清理檢測環境并檢查是否滿足檢測要求,清洗標準器、被測件及輔助工具,對檢測器具進行調整使之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 采集數據 安裝被測件,按照設計預案采集測量數據并規范地作好原始記錄。 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

56、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數據處理 對檢測數據進行計算和處理,獲得檢測結果。 填報檢測結果 將檢測結果填寫在檢測報告單及有關的原始記錄中,并根據技術要求作出合格性的判定。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13、幾種常用的計量器具(1)游標卡尺 游標卡尺可以用來測量內、外尺寸、孔距、高度和深度等屬于應用

57、較廣泛的游標類卡尺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測量范圍大等特點。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它是利用游標原理進行讀數的。常用的游標量具有游標卡尺、深度游標尺、高度游標尺等,它們的測量面位置不同,但讀數原理相同。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

58、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2)千分尺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3)百分表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59、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4) 臥式測長儀的測量原理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4) 臥式測長儀的測量原理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

60、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5)立式光學比較儀光學系統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6) 電感測微儀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量單元單元四光滑四光滑工工件尺寸的檢測件尺寸的檢測 測量測量器具和測器具和測量方法量方法單元一技術測單元一技術測量概述量概述目 錄單元二測量器單元二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具和測量方法 (7)浮標式氣動量儀單元三測量誤單元三測量誤差與數據測量差與數據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