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_第1頁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_第2頁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_第3頁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摘 要:為有效緩解我國南北地區水資源地域分布失衡的問題,南水北調工程成為解決北方地區土地干旱和水資源危機與南方地區洪澇災害頻繁的國家重大水利建設工程。但在南水該工程給國民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及生態環境效益的同時,也必定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不利的影響。本文綜合分析了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與負面影響,旨在為調水工程的合理運行提供一定參考。關鍵詞:南水北調;生態環境;影響1 引言作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南水北調肩負著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調節南北方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的重任,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2、、緩解水資源區域上分配不均的最為有效的手段1,通過南水北調合理分配水資源,能夠有效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促進人類生存發展,從而為人們的生產以及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2。然而,南水北調工程是人為改變水資源天然的時空分配格局的活動,對水源區、渠道沿線以及受水區的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復雜而又深遠1,有些甚至難以預見。本文就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生態環境效應做出綜述,為工程合理運行提供依據。2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2.1 有利影響南水北調工程具有較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受水區則是最大的受益區。該工程的實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黃淮海流域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促進了黃淮海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緩解了該區域的

3、糧產重任以及黃河沿線各部門水資源競爭的矛盾。引水增加了黃河水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黃河海河的泥沙淤積的,使生態環境問題得以緩解。同時該工程還緩解了北方農田灌溉用水量不足等問題,緩解了農林牧漁業用水與工業、生活和生態用水之間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農業用水以及糧食安全方面有一定的正面影響。調水也增加了城市用水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受水區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此外,調水工程的實施也促進的京杭大運河航運的發展,保證了河段水量,促進南北地區經濟的發展與交融。2.2 不利影響2.2.1 對水量平衡的影響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問題,因而運行該項目必然會改變水調

4、水和受水區以及沿線各地區河道的水資源量。雖然我國水資源分布呈現南多北少的現象,但從環境與生態的角度出發,受水區調入水量的規模并非越大越好。水量平衡對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平衡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二者之間聯系緊密,受水區調入的水量也應將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考慮在內。降水量、蒸發量、地表水資源量和地下水資源量等水量平衡要素必然會受到項目運行的影響而導致其發生變化,從而造成地區生態結構的改變。另外,調水區水量減少也會直接改變當地的氣候變化,從而間接造成水量平衡的失衡。區域的降水量是計算調入區適宜調水量的基本判定標準,對其計算具有維持區域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3。2.2.2 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從丹江口水庫調水會導致

5、水庫下泄流量的減少,水流減緩,水庫下泄的水溫低,下游水文要素發生變化4,生物的棲息環境改變,下游河道洪水期的縮短甚至消失,魚類產卵所需要的生態條件難以滿足,一些魚類的產卵場消失,而硅藻等生物的生物量將會增多。水庫下泄流量減少造成的下游水流減緩,有利于適宜緩流的魚類而不利于喜急流的魚類生存,導致庫區魚類組成發生變化。高水位輸水和蓄滲時淹沒的有機質分解和入流營養鹽沉積等作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繁衍。隨水流離開原生生態環境的魚類會因為生存環境的改變而面臨著生命威脅。2.2.3 對水質的影響作為我國先進的制造業基地,長江三角洲的工業污染較為嚴重,該地區又為東線工程的引水區,東線工程沿途與各個主要河流

6、相交,途經水質嚴重污染的淮河流域并將污染物沿程輸送到海河流域,使得東線工程由南至北水質越發惡化,主要受水區水質污染都較為嚴重,因此東線工程的水質問題應當受到重視。2.2.4 對河口海水入侵的影響東線工程年調水量雖僅占長江年均徑流量的3%,但對河口海水入侵的影響仍不可忽視。在調水工程未實施之前,長江入??诘暮K肭脂F象已較為嚴重,若調水區距海較近且調水工程實施之后,會使下游下泄水量減少,河口水位下降,引發泥沙淤積和海水回灌,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而卻還會危及到河口沿岸地下水的水質,間接影響到兩岸城市生活和生產活動。3 結語南水北調工程是有利于人類生存發展而對水資源進行改造的工程,但水資源分布格局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平衡,從而造成生態環境的變化,產生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因此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將水資源的時空分配不均衡性充分考慮在內,采取經濟、合理、科學的措施,在保證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小或者解決工程實施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爭取以最小的投入換來最大的經濟效益、資源效益和環境效益。參考文獻:1常玉苗,趙敏.跨流域調水對生態環境影響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水利經濟,2007(02):6-7+11+81.2馬芳冰,王烜.調水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綜述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1,17(10):20-24.3劉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