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_第1頁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_第2頁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_第3頁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頒布機關】建設部【頒布日期】 1999 年 11 月 17日【實施日期】 2000 年 03 月 01日【文件時效】有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code of desing for carbon dioxide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gb 5019393 (1999 年版 )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實施日期: 1994 年 8 月 1 日工程建設標準局部修訂公告第 23 號國家標準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9393,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會同有關單位進行了局部修訂,

2、已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準局部修訂的條文,自二000 年三月一日起施行,該規范中相應條文的規定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1999 年 11 月 17日關于發布國家標準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的通知建標 1993899 號根據國家計委計綜19872390 號文的要求,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訂的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已經有關部門會審?,F批準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19393 為強制性國家標準,自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起施行。本規范由公安部負責管理,其具體解釋等工作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負責。出版發行由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負責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目次

3、1 總則2 術語和符號2.1 術語2.2 符號3 系統設計3.1 一般規定3.2 全淹沒滅火系統3.3 局部應用滅火系統4 管網計算5 系統組件5.1 儲存裝置5.2 選擇閥與噴頭5.3 管道及其附件6 控制與操作7 安全要求附錄 a 物質系數、設計濃度和抑制時間附錄 b 管道附件的當量長度附錄 c 管道壓力降附錄 d 二氧化碳的y 值和 z 值附錄 e 高程校正系數附錄 f 噴頭入口壓力與單位面積的噴射率附錄 g 本規范用詞說明附錄 h 噴頭等效孔口尺寸附錄 j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管道規格附加說明附:條文說明1 總則1.0.1 為了合理地設計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

4、制定本規范。1.0.2 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及生產和儲存裝置中設置的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設計。1.0.3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設計,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1.0.4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可用于撲救下列火災:1.0.4.1 滅火前可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1.0.4.2 液體火災或石蠟、瀝青等可熔化的固體火災。1.0.4.3 固體表面火災及棉毛、織物、紙張等部分固體深位火災。1.0.4.4 電氣火災。1.0.5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不得用于撲救下列火災:1.0.5.1 硝化纖維、火藥等含氧化劑的化學制品火災。1.0.5.2 鉀、鈉、鎂、鈦、鋯等活潑金屬火

5、災。1.0.5.3 氫化鉀、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火災。1.0.6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設計,除執行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的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2 術語和符號2.1 術語2.1.1 全淹沒滅火系統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規定的時間內,向防護區噴射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并使其均勻地充滿整個防護區的滅火系統。2.1.2 局部應用滅火系統local application extinguishing system 向保護對象以設計噴射率直接噴射二氧化碳,并持續一定時間的滅火系統。2.1.3 防護區 protected area 能滿足二氧化碳全淹沒滅火

6、系統應用條件,并被其保護的封閉空間。2.1.4 組合分配系統combined distribution systems 用一套二氧化碳儲存裝置保護兩個或兩個以上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的滅火系統。2.1.5 滅火濃度 flam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 在 101kpa 大氣壓和規定的溫度條件下,撲滅某種火災所需二氧化碳在空氣與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中的最小體積百分比。2.1.5a 設計濃度 design concentration 由滅火濃度乘以1.7 得到的用于工程設計的濃度。2.1.6 抑制時間 inhibition time 維持設計規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使固體深位火災完

7、全熄滅所需的時間。2.1.7 泄壓口 pressure relief opening 設在防護區外墻或頂部用以泄放防護區內部超壓的開口。2.1.8 等效孔口面積equivalent orifice area 與水流量系數為0.98 的標準噴頭孔口面積進行換算后的噴頭孔口面積。2.1.9 充裝系數 filling factor 高壓系統儲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質量與該容器容積之比。2.1.9a 裝量系數 loading factor 低壓系統儲存容器中液態二氧化碳的體積與該容器容積之比。2.1.10 物質系數 material factor 可燃物的二氧化碳設計濃度對34%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折算系數。

8、2.1.11 高壓系數 high-pressure system 滅火劑在常溫下儲存的二氧化碳滅火系統。2.1.12 低壓系數 low-pressure system 滅火劑在 1820低溫下儲存的二氧化碳滅火系統。2.1.13 均相流 equilibrium flow 氣相與液相均勻混合的二相流。2.2 符號2.2.1 幾何參數符合a 折算面積;ao 開口總面積;ap 在假定的封閉罩中存在的實體墻等實際圍封面的面積;at 假定的封閉罩側面圍封面面積;av 防護區的內側面、底面、頂面(包括其中的開口 )的總內表面積;ax 泄壓口面積;d 管道內徑;f 噴頭等效孔口面積;l 管道計算長度;lb

9、單個噴頭正方形保護面積的邊長;lp 瞄準點偏離噴頭保護面積中心的距離;n 噴頭數量;ng 安裝在計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噴頭數量;np 高壓系統儲存容器數量;v 防護區的凈容積;vo 單個儲存容器的容積;vd 管道容積;vg 防護區內不燃燒體和難燃燒體的總體積;vi 管網內第 i 段管道的容積;vl 保護對象的計算體積;vv 防護區容積;噴頭安裝角;2.2.2 物理參數符合cp 管道金屬材料的比熱;h 二氧化碳蒸發潛熱;k1 面積系數;k2 體積系數;kb 物質系數;kd 管徑系數;kh 高程校正系數;km 裕度系數;m 二氧化碳設計用量;mc 二氧化碳儲存量;mg 管道質量;mr 管道內的二氧化碳

10、剩余量;ms 儲存容器內的二氧化碳剩余量;mv 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的蒸發量;pi 第 i 段管道內的平均壓力;pj 節點壓力;pt 圍護結構的允許壓強;q 管道的設計流量;qi 單個噴頭的設計流量;qt 二氧化碳噴射率;qo 單位等效孔口面積的噴射率;qv 單位體積的噴射率;t1 二氧化碳噴射前管道的平均溫度;t2 二氧化碳平均溫度;t 噴射時間;td 延遲時間;y 壓力系數;z 密度系數;a充裝系數i 第 i 段管道內二氧化碳平均密度。3 系統設計3.1 一般規定3.1.1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按應用方式可分為全淹沒滅火系統和局部應用滅火系統。全淹沒滅火系統應用于撲救封閉空間內的火災;局部應用滅火

11、系統應用于撲救不需封閉空間條件的具體保護對象的非深位火災。3.1.2 采用全淹沒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符合下列規定:3.1.2.1 對氣體、液體、電氣火災和固體表面火災,在噴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動關閉的開口,其面積不應大于防護區總內表面積的3%,且開口不應設在底面。3.1.2.2 對固體深位火災,除泄壓口以外的開口,在噴放二氧化碳前應自動關閉。3.1.2.3 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 h;圍護結構及門窗的允許壓強不宜小于1200pa。3.1.2.4 防護區用的通風機和通風管道中的防火閥,在噴放二氧化碳前應自動關閉。3.1.3 采用局部應用

12、滅火系統的保護對象,應符合下列規定:3.1.3.1 保護對象周圍的空氣流動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時,應采取擋風措施。3.1.3.2 在噴頭與保護對象之間,噴頭噴射角范圍內不應有遮擋物。3.1.3.3 當保護對象為可燃液體時,液面至容器緣口的距離不得小于150mm。3.1.4 啟動釋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時,必須切斷可燃、助燃氣體的氣源。3.1.4a 組合分配系統的二氧化碳儲存量,不應小于所需儲存量最大的一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的儲存量。3.1.5 當組合分配系統保護5 個及以上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時,或者在48h 內不能恢復時,二氧化碳應有備用量,備用量不應小于系統設計的儲存量。對于高壓系統和單獨設

13、置備用量儲存容器的低壓系統,備用量的儲存容器應與系統管網相連,應能與主儲存容器切換使用。3.2 全淹沒滅火系統3.2.1 二氧化碳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滅火濃度的1.7 倍,并不得低于34%。可燃物的二氧化碳設計濃度可按本規范附錄a 的規定采用。3.2.2 當防護區內存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可燃物時,防護區的二氧化碳設計濃度應采用可燃物中最大的二氧化碳設計濃度。3.2.3 二氧化碳的設計用量應按下式計算:m=kb(k1a+k2v)(3.2.31) a=av+30ao(3.2.3 2) v=vv-vg(3.2.3 3) 式中 m 二氧化碳設計用量(kg);kb 物質系數;k1 面積系數 (kg/m2) ,取

14、 0.2kg/m2;k2 體積系數 (kg/m3) ,取 0.7kg/m3;a 折算面積 (m2);av 防護區的內側面、底面、頂面(包括其中的開口 )的總面積 (m2);ao 開口總面積 (m2) ;v 防護區的凈容積(m3);vv 防護區容積 (m3) ;vg 防護區內非燃燒體和難燃燒體的總體積(m3)。3.2.4 當防護區的環境溫度超過100時,二氧化碳的設計用量應在本規范第3.2.3 條計算值的基礎上每超過5增加 2%。3.2.5 當防護區的環境溫度低于-20時,二氧化碳的設計用量應在本規范第3.2.3 條計算值的基礎上每降低1增加 2%。3.2.6 防護區應設置泄壓口,并宜設在外墻上

15、,其高度應大于防護區凈高的2/3。當防護區設有防瀑泄壓孔時,可不單獨設置泄壓口。3.2.7 泄壓口的面積可按下式計算:qt ax=0.0076 (3.2.7)pt0.5 式中ax 泄壓口面積 (m2);qt 二氧化碳噴射率 (kg/min) ;pt 圍護結構的允許壓強(pa)。3.2.8 全淹沒滅火系統二氧化碳的噴放時間不應大于1min。當撲救固體深位火災時,噴放時間不應大于7min,并應在前2min 內使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30%。3.2.9 二氧化碳撲救固體深位火災的抑制時間應按本規范附錄a 的規定采用。3.2.10 (此條刪除 )。3.3 局部應用滅火系統3.3.1 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設計

16、可采用面積法或體積法。當保護對象的著火部位是比較平直的表面時,宜采用面積法;當著火對象為不規則物體時,應采用體積法。3.3.2 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二氧化碳噴射時間不應小于0.5min。對于燃點溫度低于沸點溫度的液體和可熔化固體的火災,二氧化碳的噴射時間不應小于1.5min。3.3.3 當采用面積法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3.3.3.1 保護對象計算面積應取被保護表面整體的垂直投影面積。3.3.3.2 架空型噴頭應以噴頭的出口至保護對象表面的距離確定設計流量和相應的正方形保護面積;槽邊型噴頭保護面積應由設計選定的噴頭設計流量確定。3.3.3.3 架空型噴頭的布置宜垂直于保護對象的表面,其瞄準點應

17、是噴頭保護面積的中心。當確需非垂直布置時,噴頭的安裝角不應小于45 。其瞄準點應偏向噴頭安裝位置的一方(圖 3.3.3),噴頭偏離保護面積中心的距離可按表3.3.3 確定。b1、b2 噴頭布置位置; e1、e2 噴頭瞄準點;s 噴頭出口至瞄準點的距離(m);lb 單個噴頭正方型保護面積的邊長(m);lp 瞄準點偏離噴頭保護面積中心的距離(m);噴頭安裝角 ( )? 噴頭偏離保護面積中心的距離表3.3.3 噴頭安裝角 噴頭偏離保護面積中心的距離(m) 45 60 0.25lb 60 75 0.25lb0.125lb 75 90 0.125lb0 注: lb 為單個噴頭正方形保護面積的邊長。3.3

18、.3.4 噴頭非垂直布置時的設計流量和保護面積應與垂直布置的相同。3.3.3.5 噴頭宜等距布置,以噴頭正方形保護面積組合排列,并應完全覆蓋保護對象。3.3.3.6 二氧化碳的設計用量應按下式計算:m=n qi t (3.3.3) 式中m 二氧化碳設計用量(kg);n 噴頭數量;qi 單個噴頭的設計流量(kg/min) ;t 噴射時間 (min)。3.3.4 當采用體積法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3.3.4.1 保護對象的計算體積應采用假定的封閉罩的體積。封閉罩的底應是保護對象的實際底面;封閉罩的側面及頂部當無實際圍封結構時,它們至保護對象外緣的距離不應小于0.6m。3.3.4.2 二氧化碳的單

19、位體積的噴射率應按下式計算:12ap qv=kb(16- ) (3.3.41) at 式中qv 單位體積的噴射率kg/min m3);at 假定的封閉罩側面圍封面面積(m2);ap 在假定的封閉罩中存在的實體墻等實際圍封面的面積(m2)。3.3.4.3 二氧化碳設計用量應按下式計算:m=v1 qv t (3.3.42) 式中v1 保護對象的計算體積(m3)。3.3.4.4 噴頭的布置與數量應使噴射的二氧化碳分布均勻,并滿足單位體積的噴射率和設計用量的要求。3.3.5 (此條刪除 )。3.3.6 (此條刪除 )。4 管網計算4.0.1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按滅火劑儲存方式可分為高壓系統和低壓系統。管

20、網起點計算壓力(絕對壓力 );高壓系統應取5.17mpa,低壓系統應取2.07mpa。4.0.2 管網中干管的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q=m/t (4.0.2) 式中q 管道的設計流量 (kg/min) 。4.0.3 管網中支管的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ng q= qi (4.0.3)1 式中ng 安裝在計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噴頭數量qi 單個噴頭的設計流量(kg/min) 。4.0.3a 管道內徑可按下式計算:d=kd q0.5 (4.0.3a) 式中d 管道內徑 (mm);kd 管徑系數,取值范圍,1.413.78。4.0.4 管段的計算長度應為管道的實際長度與管道附件當量長度之和。管道附件的當量

21、長度可按本規范附錄b 采用。4.0.5 管道壓力降可按下式換算或按本規范附錄c 采用。0.8725 10-4 d5.25 y q2= (4.0.5)l+(0.04319 d1.25 z) 式中d 管道內徑 (mm);l 管段計算長度 (m);y 壓力系數 (mpa kg/m3),應按本規范附錄d 采用;z 密度系數,應按本規范附錄d 采用。4.0.6 管道內流程高度所引起的壓力校正值,可按本規范附錄e 采用,并應計入該管段的終點壓力。終點高度低于起點的取正值,終點高度高于起點的取負值。4.0.7 噴頭入口壓力 (絕對壓力 )計算值:高壓系統不應小于1.4mpa;低壓系統不應小于1.0mpa。4

22、.0.7a 低壓系統獲得均相流的延遲時間,對全淹滅火系統和局部應用滅火系統分別不應大于 60s 和 30s。其延遲時間可按下式計算:mgcp(t1-t2) 16850vd td= + (4.0.7a)0.507q q 式中td 延遲時間 (s);mg 管道質量 (kg);cp 管道金屬材料的比熱kj/(kg );鋼管可取0.46kj/(kg);t1 二氧化碳噴射前管道的平均溫度();可取環境平均溫度;t2 二氧化碳平均溫度();取 -20.6;vd 管道容積 (m3)。4.0.8 噴頭等效孔口面積應按下式計算:f=qi/q0 (4.0.8) 式中f 噴頭等效孔口面積(mm2);q0 等效孔口單

23、位面積的噴射率kg/(min mm2,按本規范附錄f 選取。4.0.9 噴頭規格應根據等效孔口面積確定,可按本規范附錄h 的規定取值。4.0.9a 二氧化碳儲存量可按下式計算:mc=kmm+mv+ms+mr (4.0.9a-1) mgcp(t1-t2) mv= (4.0.9a-2) h mr=vi i( 低壓系統 ) (4.0.9a-3) i= -261.6718+545.9939pi-114740p2i-230.9276p3i+122.4873p4i (4.0.9a-4) pj-1+pj pi= (4.0.9a-5) 2 式中mc 二氧化碳儲存量(kg);km 裕度系數;對全淹沒系統取1;對

24、局部應用系數:高壓系統取1.4,低壓系統取 1.1;mv 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的蒸發量(kg);高壓全淹沒系統取0 值;t2 二氧化碳平均溫度();高壓系統取15.6,低壓系統取 -20.6;h 二氧化碳蒸發潛熱(kj/kg);高壓系統取150.7kj/kg,低壓系統取276.3kj/kg;ms 儲存容器內的二氧化碳剩余量(kg);mr 管道內的二氧化碳剩余量(kg) ;高壓系統取0 值;vi 管網內第 i 段管道的容積 (m3);i 第 i 段管道內二氧化碳平均密度(kg/m3) ;pi 第 i 段管道內的平均壓力(mpa) ;pj-1 第 i 段管道首端的節點壓力(mpa);pi 第 i 段管

25、道末端的節點壓力(mpa)。4.0.10 高壓系統儲存容器數量可按下式計算:mc np=(4.0.101) v0式中np 高壓系統儲存容易數量;充裝系數 (kg/l) ;v0 單個儲存容器的容積(l)。4.0.11 低壓系統儲存容器的規格可依據二氧化碳儲存量確定。5 系統組件5.1 儲存裝置5.1.1 高壓系統的儲存裝置應由儲存容器、容器閥、單向閥和集流管等組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5.1.1.1 儲存容器的工作壓力不應小于15mpa,儲存容器或容器閥上應設泄壓裝置,其泄壓動作壓力應為19 0.95mpa。5.1.1.2 儲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充裝系數應按國家現行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執行。5.1.1.

26、3 儲存裝置的環境溫度應為049。5.1.1a 低壓系統的儲存裝置應由儲存容器、容器閥、安全泄壓裝置、壓力表、壓力報警裝置和制冷裝置等組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5.1.1a.1 儲存容器的設計壓力不應小于2.5mpa,并應采取良好的絕熱措施。儲存容器上至少應設置兩套安全泄壓裝置,其泄壓動作壓力為2.38 0.12mpa。5.1.1a.2 儲存裝置的高壓報警壓力設定值應為2.2mpa,低壓報警壓力設定值應為1.8mpa。5.1.1a.3 儲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裝置系數應按國家現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執行。5.1.1a.4 容器閥應能在噴出要求的二氧化碳量后自動關閉。5.1.1a.5 儲存裝置應遠

27、離熱源,其位置應便于再充裝,其環境溫度宜為-2349。5.1.2 儲存容器中充裝的二氧化碳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二氧化碳滅火劑的規定。5.1.3 (此條刪除 )。5.1.4 儲存裝置應設檢漏裝置。當儲存容器中充裝的二氧化碳量損失10%時,應及時補充。5.1.5 (此條刪除 )。5.1.6 儲存裝置的布置應方便檢查和維護,并應避免陽光直射。5.1.7 儲存裝置宜設在專用的儲存容器間內。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儲存裝置可設置在固定的安全圍欄內。專用的儲存容器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5.1.7.1 應靠近防護區,出口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5.1.7.2 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5.1.7.3 室內應保持干燥

28、和良好通風。5.1.7.4 設在地下的儲存容器間應設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應通向室外。5.2 選擇閥與噴頭5.2.1 在組合分配系統中,每個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應設一個選擇閥。選擇閥的位置宜靠近儲存容器,并應便于手動操作,方便檢查維護。選擇閥上應設有標明防護區的銘牌。5.2.2 選擇閥可采用電動、氣動或機構操作方式。選擇閥的工作壓力:高壓系統不應小于12 mpa,低壓系統不應小于2.5mpa。5.2.3 系統啟動時,選擇閥應在容器閥動作之前或同時打開。5.2.3a 全淹沒滅火系統的噴頭布置應使防護區內二氧化碳分布均勻,噴頭應接近天花板或屋頂安裝。5.2.4 設置在有粉塵或噴漆作業等場所的噴頭,應增設

29、不影響噴射效果的防塵罩。5.3 管道及其附件5.3.1 高壓系統管道及其附件應能承受最高環境溫度下二氧化碳的儲存壓力;低壓系統管道及其附件應能承受4.0mpa 的壓力。并應符合下列規定:5.3.1.1 管道應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8163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的規定,并應進行內外表面鍍鋅防腐處理。管道規格可按附錄j取值。5.3.1.2 對鍍鋅層有腐蝕的環境,管道可采用不銹鋼管、銅管或其它抗腐蝕的材料。5.3.1.3 撓性連接的軟管應能承受系統的工作壓力和溫度,并宜采用不銹鋼軟管。5.3.1a 低壓系統的管網中應采取防膨脹收縮措施。5.3.1b 在可能產生爆炸的場所,管網應吊掛安裝并采取防晃措施。

30、5.3.2 管道可采用螺紋連接、法蘭連接或焊接。公稱直徑等于或小于80mm 的管道,宜采用螺紋連接;公稱直徑大于80mm 的管道,宜采用法蘭連接。5.3.3 管網中閥門之間的封閉管段應設置泄壓裝置,其泄壓動作壓力:高壓系統應為15 0.75 mpa,低壓系統應為2.38 0.12mpa。6 控制與操作6.0.1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應設有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啟動方式;當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用于經常有人的保護場所時可不設自動控制。6.0.2 當采用火災探測器時,滅火系統的自動控制應在接收到兩個獨立的火災信號后才能啟動。根據人員疏散要求,宜延遲啟動,但延遲時間不應大于30s。6.0.3 手

31、動操作裝置應設在防護區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并應能在一處完成系統啟動的全部操作。局部應用滅火系統手動操作裝置應設在保護對象附近。6.0.4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供電與自動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當采用氣動動力源時,應保證系統操作與控制所需要的壓力和用氣量。6.0.5 低壓系統制冷裝置的供電應采用消防電源,制冷裝置應采用自動控制,且應設手動操作裝置。7 安全要求7.0.1 防護區內應設火災聲報警器,必要時,可增設光報警器。防護區的入口處應設光報警器。報警時間不宜小于滅火過程所需的時間,并應能手動切除報警信號。7.0.2 防護區應有能在30s內使該區人員疏散完畢的走道與

32、出口。在疏散走道與出口處,應設火災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7.0.3 防護區入口處應設滅火系統防護標志和二氧化碳噴放指示燈。7.0.4 當系統管道設置在可燃氣體、蒸氣或有爆炸危險粉塵的場所時,應設防靜電接地。7.0.5 地下防護區和無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護區,應設機械排風裝置。7.0.6 防護區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并能自動關閉,在任何情況下均能從防護區內打開。7.0.7 設置滅火系統的場所應配備專用的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附錄 a 物質系數、設計濃度和抑制時間物質系數、設計濃度和抑制時間附表 a 可 燃 物 物質系數 kb 設計濃度 c(%) 抑制時間 min 丙酮 1.00 34 - 乙

33、炔 2.57 66 - 航空燃料 115#/145# 1.06 36 - 粗苯 (安息油、偏蘇油)、苯 1.10 37 - 丁二烯 1.26 41 - 丁烷 1.00 34 - 丁烯 -1 1.10 37 - 二硫化碳 3.03 72 - 一氧化碳 2.43 64 - 煤氣或天然氣 1.10 37 - 環丙烷 1.10 37 - 柴油 1.00 34 - 二甲醚 1.22 40 - 二苯與其氧化物的混合物 1.47 46 - 乙烷 1.22 40 - 乙醇 (酒精 ) 1.34 43 - 乙醚 1.47 46 - 乙烯 1.60 49 - 二氯乙烯 1.00 34 - 環氧乙烷 1.80 53

34、 - 汽油 1.00 34 - 己烷 1.03 35 - 正庚烷 1.03 35 - 氫 3.30 75 - 硫化氫 1.06 36 - 異丁烷 1.06 36 - 異丁烯 1.00 34 - 甲酸異丁酯 1.00 34 - 航空煤油 jp4 1.06 36 - 煤油 1.00 34 - 甲烷 1.00 34 - 醋酸甲酯 1.03 35 - 甲醇 1.22 40 - 甲基丁烯 1 1.06 36 - 甲基乙基酮 (丁酮 ) 1.22 40 - 甲酸甲酯 1.18 39 - 戊烷 1.03 35 - 正辛烷 1.03 35 - 丙烷 1.06 36 - 丙烯 1.06 36 - 淬火油 (滅弧

35、油 )、潤滑油 1.00 34 - 纖維材料 2.25 62 20 棉花 2.00 58 20 紙 2.25 62 20 塑料 (顆粒 ) 2.00 58 20 聚苯乙烯 1.00 34 - 聚氨基甲酸甲酯 (硬) 1.00 34 - 電纜間和電纜溝 1.50 47 10 數據儲存間 2.25 62 20 電子計算機房 1.50 47 10 電器開關和配電室 1.20 40 10 帶冷卻系統的發電機 2.00 58 至停轉止油浸變壓器 2.00 58 - 數據打印設備間 2.25 62 20 油漆間和干燥設備 1.20 40 - 紡織機 2.00 58 - 注:表 a 中未列出的可燃物,其滅火

36、濃度應通過試驗確定。附錄 b 管道附件的當量長度管道附件的當量長度附表 b 管道公稱 螺 紋 連 接 焊 接 直徑 (mm) 90彎頭 三通的直通 三通的側通 90彎頭 三通的直通 三通的側通 (mm) 部分 (m) 部分 (m) (mm) 部分 (m) 部分 (m) 15 0.52 0.3 1.04 0.24 0.21 0.64 20 0.67 0.43 1.37 0.33 0.27 0.85 25 0.85 0.55 1.74 0.43 0.34 1.07 32 1.13 0.7 2.29 0.55 0.46 1.4 40 1.31 0.82 2.65 0.64 0.52 1.65 50

37、1.68 1.07 3.42 0.85 0.67 2.1 65 2.01 1.25 4.09 1.01 0.82 2.5 80 2.50 1.56 5.06 1.25 1.01 3.11 100 - - - 1.65 1.34 4.09 125 - - - 2.04 1.68 5.12 150 - - - 2.47 2.01 6.16 附錄 c 管道壓力降l/d1.25(m/mm1.25) 注:管網起點計算壓力取5.17mpa,后段管道的起點壓力取前段管道的終點壓力。l/d1.25(m/mm1.25) 注:管網起點計算壓力取2.07mpa,后段管道的起點壓力取前段管道的終點壓力。附錄 d 二氧

38、化碳的y 值和 z 值高壓系統的y 值和 z 值 附表 d1 壓力 (mpa) y(mpakg/m3) z 5.17 0 0 5.10 55.4 0.0035 5.05 97.2 0.0600 5.00 132.5 0.0825 4.75 303.7 0.210 4.50 461.6 0.330 4.25 612.9 0.427 4.00 725.6 0.570 3.75 828.3 0.700 3.50 927.7 0.830 3.25 1005.0 0.950 3.00 1082.3 1.086 2.75 1150.7 1.240 2.50 1219.3 1.430 2.25 1250.2

39、 1.620 2.00 1285.5 1.840 1.75 1318.7 2.140 1.40 1340.8 2.590 低壓系統的y 值和 z 值 附表 d2 壓力 (mpa) y(mpakg/m3) z 2.07 0 0 2.0 66.5 0.12 1.9 150.0 0.295 1.8 220.1 0.470 1.7 279.0 0.645 1.6 328.5 0.820 1.5 369.6 0.994 1.4 404.5 1.169 1.3 433.8 1.344 1.2 458.4 1.519 1.1 478.9 1.693 1.0 496.2 1.868 附錄 e 高程校正系數高壓

40、系統的高程校正系數附表 e-1 管道平均壓力 (mpa) 高程校正系數kh(mpa/m) 5.17 0.0080 4.83 0.0068 4.48 0.0058 4.14 0.0049 3.79 0.0040 3.45 0.0034 3.10 0.0028 2.76 0.0024 2.41 0.0019 2.07 0.0016 1.72 0.0012 1.40 0.0010 低壓系統的高程校正系數附表 e-2 管道平均壓力 (mpa) 高程校正系數kh(mpa/m) 2.07 0.010 1.93 0.0078 1.79 0.0060 1.65 0.0047 1.52 0.0038 1.38

41、0.0030 1.24 0.0024 1.10 0.0019 1.00 0.0016 附錄 f 噴頭入口壓力與單位面積的噴射率高壓系統單位等效孔口面積的噴射率附表 f-1 噴頭入口壓力 (mpa) 噴射率 qo(kg/min mm2) 5.17 3.255 5.00 2.703 4.83 2.401 4.65 2.172 4.48 1.993 4.31 1.839 4.14 1.705 3.96 1.589 3.79 1.487 3.62 1.396 3.45 1.308 3.28 1.223 3.10 1.139 2.93 1.062 2.76 0.9843 2.59 0.9070 2.41

42、 0.8296 2.24 0.7593 2.07 0.6890 1.72 0.5484 1.40 0.4833 低壓系統單位等效孔口面積的噴射率附表 f-2 噴頭入口壓力 (mpa) 噴射率 qo(kg/min mm2) 2.07 2.967 2.00 2.039 1.93 1.670 1.86 1.441 1.79 1.283 1.72 1.164 1.65 1.072 1.59 0.9913 1.52 0.9175 1.45 0.8507 1.38 0.7910 1.31 0.7368 1.24 0.6869 1.17 0.6412 1.10 0.5990 1.00 0.5400 附錄 g 本規范用詞說明g.0.1 執行本規范條文時,對要求嚴格程度的用詞作如下規定,以便執行時區別對待。(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 “ 必須 ” ;反面詞采用 “ 嚴禁 ”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