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與剖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分析_第1頁
腹腔鏡與剖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分析_第2頁
腹腔鏡與剖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分析_第3頁
腹腔鏡與剖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腹腔鏡與剖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分析腹腔鏡與剖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分析【摘要】目的:比較腹腔與剖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2009年6月2013年5月間370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 腹腔鏡手術組(196例)和剖腹手術組(174例),比較兩組術中、術 后情況回顧性分析。結果兩組年齡、體重、剖腹術史等方面比較無 顯著性意義(p>005),手術時間腹腔鏡組(8209±2351) min,剖腹 組(8465±3048) min (p<001)o 出血量腹腔鏡組(2314±2402) ml, 剖腹組(8556±6583) ml (p0

2、01)。術后住院腹腔鏡組(422±100) d,剖腹組(674±176) d (p<001)o結論 腹腔鏡子宮肌瘤挖除術具 有創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及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是目前最 為理想的微創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之一?!娟P鍵詞】腹腔鏡;剖腹術;子宮肌瘤abstract comparison of myomectomy and clinical effect purposes methods june 2009 - may 2013 among 370 cases of uterine fibroi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19

3、6 cases) andlaparotomy group ( 174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the no significant asp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age, weight, laparotomy (p> 005), operative time in the 1group (8209 ± 2351) min, group (8465 ± 3048) min (p <001) bleeding in the group (2314 ±

4、2402) ml, laparotomy group (8556 土 6583) ml (p <001) postoperative stay in the 1 group (422 土 100) d, laparotomy group (674 ± 176) d (p <001) conclusion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with trauma, less bleeding, faster recovery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etc, is currently invasive surgical fibr

5、oidskeyword】laparoscopy laparotomy uterine fibroids【中圖分類號】r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 (2014) 05-00141資料與方法11資料來源2009年6月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子宮肌瘤370例,行腹 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196例,年齡2446歲,平均35歲,已婚188 例,未婚8例,已生育165例,不孕癥23例,單發肌瘤84例,其中 漿膜下肌瘤23例,直徑58cm,肌壁間肌瘤49例,直徑517cm, 闊韌帶肌瘤12例,直徑48cm;多發性肌瘤112例,直徑28cm, 平均8cm,其中11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腫,

6、同時行囊腫剝離術8例, 附件切除術3例,術前常規宮頸細胞學檢查,月經不正常者行診斷性 刮宮排除了宮內膜惡性病變。同期剖腹了宮肌瘤挖除術174例,年齡 2549歲,平均37歲,已婚168例,未婚6例,已生育146例,不 孕癥22例,單發肌瘤86例,其中漿膜下肌瘤16例,直徑36cm不 等,肌壁間肌瘤57例,宜徑58cm不等,闊韌帶肌瘤13例,直徑 5cm左右,多發性肌瘤98例,肌瘤直徑210cm,平均5cm,其中一 例肌瘤多達22個,直徑26cm不等。12手術方法121麻醉:腹腔鏡組采用全麻,開腹組采用硬膜外麻,其中4例 改全麻。122體位:腹腔鏡組采用頭低膀胱截石位。開腹組采用平臥位。123手

7、術步驟:常規氣腹針穿刺,腹部作4點穿刺。根據肌瘤生 長部位帶蒂的漿膜下肌瘤壁間肌瘤闊韌帶肌瘤和特殊類型的 漿膜下肌瘤,而采用不同術式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2結果21手術情況:腹腔鏡組196例,192例成功施行了腹腔鏡手術。 2例系盆腔粘連,術野顯示不清但瘤體靠近子宮血管,剝離后出血轉 開腹。另2例系多發肌瘤轉開腹。22兩組手術后情況比較見表lo23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兩組術后均無并發癥。腹腔鏡組術后病 死率為0。腹部切口愈合率100%o剖腹組4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其 屮2例經換藥愈合。24隨訪:術后2月第一次門診隨訪。腹腔鏡組:術后30d恢復 13常生活。腹部瘢痕小

8、,無明顯腹痛。開腹組:術后6080天恢復 h常?;睿共狂:坶L、粗、痛癢,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下腹壁痛或 針刺樣不適。3討論由于腹腔鏡手術在婦科應用廣泛且手術技巧fi趨成熟,許多手術 禁忌證逐漸轉化為相對禁忌證或適應證,如以前了宮肌瘤10cm, 多發性子宮肌瘤,過于肥胖的患者等等,我們認為子宮肌瘤是否 適用于鏡下完成,一方面與瘤體的位置、大小有關,另一方面與術者 的手術技巧、操作的熟練程度及助手的協助有關,同時患者的意愿也 很關鍵。鏡下剔除了宮肌瘤成功的關鍵在于減少術中出血,保持鏡下術野 清晰。2先將垂體后葉素注入了宮肌壁使其收縮,電鉤切開瘤體 漿肌層,抓鉗鉗夾瘤體向外牽拉,助手持吸引器,一面貼

9、近瘤體進行 分離,面吸凈血液,顯示術野。左手持電鉤電凝瘤體與肌壁血管及 假包膜可減少出血量。瘤體挖除后,迅速閉合創面也是減少出血的 關鍵。腹腔鏡下了宮肌瘤剔除術并發癥處理 對于肌瘤較大、部位較深、 位于肌壁深部,在挖除肌瘤時往往穿破了宮,表現為術后陰道少量出 血,可給催產素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促使子宮收縮以止血。若切口 縫合不良,可引起切口深部出血,在術中即可見宮口有血流出。此吋 應考慮再次縫合,仍不止血考慮子宮切除。中轉開腹手術的必要性3其主要原因為嚴重盆腔粘連和出血, 另有術野暴露困難、惡性病變及腹腔損傷等。中轉開腹并不是腔鏡手 術的失敗,只是與手術指征選擇不宜,切忌勉強鏡下手術造成嚴重并 發癥的發生。參考文獻1樂杰,謝幸等婦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