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史上_第1頁
中國古代建筑史上_第2頁
中國古代建筑史上_第3頁
中國古代建筑史上_第4頁
中國古代建筑史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中國古代建筑史上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第1頁/共139頁第2頁/共139頁第3頁/共139頁一、近代歐美學者對中國建筑文化的研究第4頁/共139頁李約瑟(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1900年年19951995年)。生物化學家,漢學家,科學技術史學專家。年)。生物化學家,漢學家,科學技術史學專家。相關著作相關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科學技術史“西歐人很自然的會從現代的科學技術來回溯過去,認為科學思想的發展起源西歐人很自然的會從現代的科學技術來回溯過去,

2、認為科學思想的發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經驗和成就,。一些早期的著作全都不自覺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經驗和成就,。一些早期的著作全都不自覺的透露出,作者們甚至連其他民族在人類認識自然環境的歷程中同樣有所貢獻的透露出,作者們甚至連其他民族在人類認識自然環境的歷程中同樣有所貢獻這一事實也不知道。這一事實也不知道。”“。有一些歐洲學者也早就已經模模糊糊察覺到,遠在歐亞大陸另一端的。有一些歐洲學者也早就已經模模糊糊察覺到,遠在歐亞大陸另一端的這一浩瀚繁榮的文明,至少也和他們自己的文明一樣的錯綜復雜和豐富多彩。這一浩瀚繁榮的文明,至少也和他們自己的文明一樣的錯綜復雜和豐富多彩。”第5頁/共139頁二、近

3、代日本學者對東方建筑的研究第6頁/共139頁法隆寺法隆寺第7頁/共139頁三、 中國人研究中國建筑第8頁/共139頁第9頁/共139頁第10頁/共139頁第11頁/共139頁一、讀懂建筑史的兩方面硬傳統和軟傳統硬傳統:表層建筑遺產,看得見摸得著的.軟傳統:隱藏在硬傳統之后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多層次的.包括建筑的構成機制、發展規律、創作思想、設計意匠、哲學觀點、價值觀、思維方式、審美意識、文化心理等.第12頁/共139頁軟傳統的多層次結構支承硬傳統.以園林為例:(1) 中國傳統園林中水口的設計采用“不盡盡之”的設計方法“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畫論中說:“一望即了,畫法所忌,山水家秘寶,只此不了

4、兩字。”(2) 中國在造園界的設計思想是“雖由人作,宛如天開”(3) 支持產生以上設計思想的是審美觀價觀“無為” “輔萬物之自然,吾不敢為”老子 “莫之為而常自然”莊子(4) 哲學觀天人合一、物我一體的自然觀(5) 自然條什、社會條什第13頁/共139頁二、培養建筑創作“黑箱型”思維黑箱型,與白箱型相對而言,屬于特殊的模糊型白箱型思維:信息輸入 信息輸出白箱型思維特點:從思維環節看:經過公式推導;按數理邏輯演繹,有確定的科序;思維活動不因人而異;思維活動是透亮的是邏輯性思維.從輸出端看:有確定的答案;可定量的,是非正誤一目了然思維活動思維活動第14頁/共139頁黑箱型思維:信息輸入 信息輸出黑

5、箱型思維特點:從思維環節看:無公式推導;不按數理邏輯演繹,沒有確定的程序:思維活動不因人而異;思維活動是透亮的是創造性思維.從輸出端看:沒有確定的答案;不可定量的思維活動思維活動第15頁/共139頁數學運算思維白箱型思維建筑設計思維黑箱型思維結構設計思維灰箱型思維入出第16頁/共139頁三、借鑒傳統,保護傳統()借鑒:三種方式: l) 式的借鑒低層次的借鑒 2) 符號借鑒中層次的借鑒 3) 法的借鑒高層次的借鑒(二)遺產保護第17頁/共139頁中國建筑的歷史地位及特點一、古老的建筑體系.六大原生型體系之一.l、古埃及建筑體系4000B.C以金字塔為代表2、古西亞(伊朗、伊拉比)建筑體系4000

6、B,C3、古印度建筑體系3000B,C4、古愛琴文明4000B.C-2000B,C5、古代美洲建筑15ooB,C |6、古代中國2100B.C第18頁/共139頁中國建筑的歷史地位及特點第19頁/共139頁中國建筑的歷史地位及特點二、綿延不斷三、多樣性縱向比較橫向比較四、發展遲緩中國木構架建筑體系形成于漢,成熟于唐,宋代精致化,明清高度成熟,不好聽叫爛熟.英,李約瑟“中國建筑的發展是漫步走的專家”第20頁/共139頁中國建筑的歷史地位及特點五、體系獨特相對封閉 原因:地理結構;經濟結構;思想觀念結構; 中國的文化是“純金”文化.優點是造成了獨特的中國建筑風格,有很深的傳統文化積淀. 缺點是局限

7、性人.最好為“合金文化”.如美國、日本.第21頁/共139頁中國建筑的歷史地位及特點六、木構架的優缺點 優點(一)取材方便,易于加工。(二)適應性強,內部空間靈活。(三)抗震(四)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遠比石料快。中國建筑觀念強調實用性,老子道德經:“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技術上的優勢:采用建筑模數制。(五)便于修繕、搬遷榫卯節點有可卸性,替換某種構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遷,都比較容易做到。(六)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第22頁/共139頁中國建筑的歷史地位及特點缺點首先,生長期成材期長,導致木材越來越來稀少。 其次,木架建筑耐久性較差(易遭火災,易腐蝕)。再次,木架建筑采用的基本上是簡支梁體

8、系,難以滿足更大、更復雜的空間需求第23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和欄桿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第24頁/共139頁第一章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清式建筑平面第25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一、單體建筑平面的構成要素間1、間的概念 (1)四柱之間; (2)兩榀屋架之間2、 出廊 周圍廊 前后廊 等級遞減 前出廊 不出廊出廊作用:(1)空間組織上有利; (2)結構上更穩定。第26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第27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3、面闊和進深4、間的組合 官式建筑:面闊方向

9、開奇數間 民間建筑:開間數不嚴格 5、間的名稱 明間; 次間; 梢間; 盡間第28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6、間的不等寬現象: (1)依次遞減; (2)明間最大,盡間最小,其它間相等。 為什么不等寬? 功能要求 經濟原因 藝術效果 結構要求 視線說二、單體建筑平面的基本形式正式:長方形是唯一的平面形式。雜式:自由,可采用出長方形以外的任何形式第29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四種布局方式: 縱列式; 橫列式; 散點式; 庭院式(中國主要的布局方式) 中國古代建筑特別擅長運用院落的組合手法來達到各類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標。庭院是中國古代建筑群體布局的靈魂。建筑群以中

10、軸組織群體,規則、有序、主次分明。第30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庭院式布局的多元功能1、空間聚合功能。聯系方便,適合于中國家庭結構。2、氣候調節功能3、場所調試功能4、防護戒衛功能5、倫理禮儀所需第31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二、庭院式的構成形制和組合方式()構成形制1、廊院式 單核 多核 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2、合院式 中庭式:離散式;毗連式 中殿式:配殿貼邊;配殿內移 第32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二)組合方式1、對稱式組合(規則形) 條件:表現莊嚴氣派;講究排場;地段條件允許的建筑.2、半對稱組合 條件:要求一定氣派,不追求嚴肅;地段的限制

11、不能全部對稱.3、不對稱式布局 條件:要求活潑;從功能實際出發;地段的限制第33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庭院式組群布局的特點(一)突出內向型布局特點:l、使用功能:安靜、私密性強2、精神功能:含蓄,藝術表現力主要在內部庭院.(二)突出建筑空間的藝術表現力 空間美建筑美 形式美庭院式的表現重點第34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三)突出建筑藝術的時空性時間藝術:音樂空間藝術:雕塑時空藝術:中國的群體建筑,戲劇.具有歷時性.共時性欣賞:時空性不強,一眼可望盡,如西方集中型建筑,但內部空間復雜.歷時性欣賞:中國建筑,時空性強,但內部空間簡單.第35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

12、筑平面布局(四)突出單體門的作用玉篇“在堂房曰戶,在區域曰門.”作用:1、用大門承擔建筑組群的外顯立面 第36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a)屋宇門 山門(廟) 戟門(住宅宮殿) 塾門(宮殿)b) 墻門高墻門、矮墻門、洞門c) 牌樓門:區域劃分;紀念意義 與墻門合用欞星門d) 臺門第37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2、 門面成為組群藝術空間序列起點形成了固定模式,用影壁(照壁)1)種類:跨山影壁;撇山影壁;一字影壁; 八字影壁;一封書(撇山)2) 位置:門內;門外;與門在一起3) 作用:遮擋視線; 組織空間 第38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3、 門成為庭院節點第

13、39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4、 門屋結合某佛寺天王殿平面第40頁/共139頁第一章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五)突出亦內亦外的復合空間內部空間有頂界面的空間外部空間沒有頂界面的空間怎樣做亦內亦外的空間?l) 內部空間外部化.減少側界面.2) 外部空間內部化.小天井空間,側界面強烈,墻高,圍得死,但無頂.第41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兩種構架型制兩種構架型制斗栱斗栱雀替雀替對木構架的評價對木構架的評價第42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我國木建筑形式:井干式 承重維護結構于一體,耗材,體量受限制構架式: 抬梁式(疊梁式) 穿斗式(立帖式)第43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

14、式木構架型制1 抬梁式構架和穿斗式構架一、兩種構架的特點 1、抬梁式(疊梁式) 1)、構架特點: 是一種梁柱結構。主要結構部件包括柱、梁、檁、枋。柱上擱置梁頭,梁上擱置檁條,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較短的梁,如此層疊而上。 2)、優點:可以獲得較大的空間 3)、缺點:梁較大,耗材多多用于官式建筑及北方建筑第44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抬梁式靠自重來穩定建筑第45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 2、穿斗式(立帖式) 1)、構架特點:是一種檁柱結構體系。主要結構構件有:穿、柱、檁、挑。用枋把柱子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房架,檁條直接擱置在柱頭上在沿檁條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由此形成一個

15、整體框架。有密檁穿斗和疏檁穿斗兩種第46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穿斗式靠穿來增加穩定性穿斗式靠穿來增加穩定性第47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 2)優點:以豎向的柱代替橫向的梁以小材代替大材簡化了屋面用材簡化了懸挑的構造增加了構造的靈活性整體剛性好 3)缺點:空間小,平面布局不靈活 多用于南方民居第48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二、抬梁式構架的基本構件柱、梁、檁、枋1、柱:角柱檐柱中柱山柱金柱瓜柱(童柱)第49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第50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2、梁:宋稱栿承受幾根檁子就叫幾架梁挑尖梁大式做法(抱頭梁小式做法 )單步梁;

16、雙步梁第51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3、檁:小式稱桁,宋稱槫與屋脊平行的構件名稱:脊檁;金檁;檐檁;挑檐檁4、枋:梁下的聯系構件,不能承重進深方向:隨梁枋; 穿插枋面闊方向:垂直山墻隨檁第52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大式做法大式做法 小式做法小式做法斗栱斗栱可有可無可有可無無斗栱無斗栱出廊出廊四種情況均可四種情況均可屋周圍廊屋周圍廊間架間架511511開間開間3535間間構造構造有飛椽有飛椽 有隨梁枋有隨梁枋有角背有角背 有扶脊木有扶脊木均無均無屋頂屋頂可用琉璃瓦可用琉璃瓦不可用琉璃瓦不可用琉璃瓦第53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2 斗栱

17、斗栱:中國古建筑中用以連接柱、梁、檁、枋的一種獨特構件,是我國木構架建筑特有的的結構構件。有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組成。在結構上挑出以承重,并將屋面的大面積荷載傳到柱上。第54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一、斗栱的作用1、增加承托作用。增加擠壓面。2、支撐挑檐檁3、聯結柱網4、減少凈跨5、抗震6、裝飾作用7、等級標志8、模數作用第55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第56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第57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二、斗栱的組成第58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斗栱構件名稱:構件的位置:構件的位置:坐斗:一組斗栱最下的構件坐斗:

18、一組斗栱最下的構件十八斗:除坐斗以外十八斗:除坐斗以外槽升子:正心栱槽升子:正心栱之上之上的升的升三才升:除槽升子之外的升三才升:除槽升子之外的升 清 宋斗: 坐斗 櫨斗 十八斗 交互斗 升: 槽升子 齊心斗 三才升 散斗 第59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 清 宋栱: 橫栱:瓜栱 瓜子栱 正心瓜栱 泥道栱 萬栱 慢栱 正心萬栱 泥道慢栱 廂栱 令栱 翹 華栱橫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翹:垂直于立面的栱第60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 昂:斗栱中的斜置構件,起杠桿作用杪下昂宋式斗栱稱呼.翹昂踩清式斗栱稱呼.第61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枋枋清清 宋宋正心枋正心枋柱頭枋柱

19、頭枋挑檐枋挑檐枋撩檐枋撩檐枋井口枋井口枋平棊枋平棊枋拽枋拽枋 羅漢枋羅漢枋第62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三、斗栱的出跳出跳得多少代表了等級的多少.注意宋清的出跳差別.宋:出一跳四鋪作 出兩跳五鋪作 。 出五跳八鋪作清:。跴(踩)宋代出跳與鋪作的關系:櫨斗算作一層,再加上耍頭和襯方頭,得到常數3.再往上數方木的層數或出跳數,與常數3相加,即鋪作數.第63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第64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第65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與斗栱相關的概念:重栱:指斗栱或跳頭上置兩層橫栱.計心造:哪一跳上有橫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稱計心造. 并計心:每一

20、跳都用計心造做法的.偷心造:哪一跳上沒有橫栱的,那一跳的做法便稱偷心造. 插栱:每一跳都用偷心造做法.卷殺:對木構件做曲線輪廓的一種加工方法,形成柔美而有彈性的外觀.第66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四、斗栱的類別1、按位置 清 宋 柱頭科柱頭鋪作 平身科補間鋪作 角科轉角鋪作第67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2、按做法 兩材斗栱 翹昂斗栱 品字斗栱 隔架科斗栱 溜金斗栱第68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五、斗栱的模數l、 宋代的材分制2、 清代的斗口制第69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3 雀替 宋稱綽幕枋.是置于梁枋下與柱相交處的短木,是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筑的一

21、個構件。第70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作用1、增加擠壓面2、減少梁枋凈跨3、改善節點構造4、取得藝術上的過渡,美化了梁枋關系二、雀替的種類大雀替;小雀替;龍門雀替;通雀替;騎馬雀替;花牙子第71頁/共139頁第二章 清式木構架型制4 對木構架的評價、木構架起框架體系,有著廣泛的適應性1、可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建筑2、可以適用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3、可以搭配使用各種地方材料4、可以適應不同的造型二、木構架體系有嚴格的模數制優點:易設計,易建造,易備料,易雇工,易普及,水平有保證,高度定型化標準化缺點:卡的太死,程式走向僵化,不利于創新,使中國古建筑的發展遲緩.第72頁/共139頁第二章

22、 清式木構架型制三、達到高度成熟水平四、費工費料五、木構架的技術局限1、沒有形成三角桿件體系2、梁架之間缺乏聯系3、梁架和基礎結合的不密切4、后期斷面不合理六、耐久性差,易腐蝕第73頁/共139頁第三章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木構架建筑的臺基臺基的作用和構成臺基的作用和構成普通臺基普通臺基須彌座臺基須彌座臺基欄桿欄桿第74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1 臺基的作用和構成一、作用1、防水避潮2、穩固基礎3、調適構圖4、擴大單體建筑的體量5、組織空間6、等級標志第75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二、構成臺明臺基的主體臺階臺基的踏步勾欄臺基的欄桿,高級的臺基設月臺臺基的延伸,高級

23、的建筑才有第76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2 普通臺基一、組成陡板石階條石土襯石角石象眼石垂帶石硯窩石踏跺石第77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二、臺階1.類別:按部位:正階踏跺、垂手踏跺、抄手踏跺第78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按做法:垂帶踏跺、如意踏跺、礓礤垂帶踏跺第79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2、階的坡度:(出自北宋喻皓木經峻前竿垂盡臂,后竿展盡臂平前竿垂手,后竿平肩慢前竿平肘,后竿平肩喻皓,北宋初著名木工。一生中最重要的兩項成就:著木經三卷,已失傳;主持設計建造開封開寶寺靈感塔,高36丈,989年竣工,1044年毀于火災。第80頁/共139

24、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3、細部處理:1) 角柱石2) 臺階斷面3) 垂帶石4) 硯窩石第81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4、臺階的演變:早期:兩階制東西階制(應禮制,但藝術處理上不合理)后期:東西合一第82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3 須彌座臺基高級建筑的臺基,源于佛座,由多層磚石構件疊埋而成.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壇”,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薩像的臺座。須彌原為佛經中的山名,稱圣山為須彌山,在印度把須彌山作為佛像的基座,意思是佛坐在圣山之上,更顯示佛的崇高與神圣。第83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第84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宋、清兩種須

25、彌座臺基的比較:1、層次多,線條細分層少,線條粗2、自身主次分明,強調主體自身層次不分明,不強調主次3、個別線腳不合理線腳合理4、清秀、精細,女性美莊重、精碩、厚重,男性美第85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4 欄桿一、作用1、防護作用2、分隔作用3、剪影花邊作用4、尺度標志二、種類及構成種類:尋杖式、欄板式、籤子式以尋杖式欄桿為主講解第86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清式宋式第87頁/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宋、清尋杖式欄桿的比較:1、構件之間打榫卯,且分件多構件基本為一體2、望柱之間距離大望柱之間距離小3、通透度大,虛空通透度小4、清秀苗條穩定健美強勁第88頁/

26、共139頁第三章 木構架建筑的臺基四、抱鼓石作用:頂住最末一根望柱,以保持欄桿的穩定,以優美的形象作為欄桿的型處理第89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屋頂的種類屋頂的種類屋頂的形態和作用屋頂的形態和作用屋頂的構造做法屋頂的構造做法屋頂的瓦件屋頂的瓦件評價屋頂評價屋頂第90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1 大屋頂的種類一、正式建筑1、硬山層頂兩坡,山墻突破屋頂第91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2、懸山屋頂兩坡,山墻不突破屋頂,屋檐懸伸在山墻以外(又稱為挑山或出山)。第92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3、歇山屋頂四坡屋頂,它由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組成,故稱九

27、脊殿。若加上山面的二條搏脊,則共應有脊十一條。第93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4、廡殿屋頂完整的四坡頂,宋稱四阿頂第94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二、雜式屋頂1、攢尖頂2、盔頂3、盝頂4、勾連搭屋頂5、卷棚6、重檐頂第95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盝頂卷棚勾連搭屋頂第96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三、中國古代大屋頂的等級序列 重檐廡殿 重檐歇山 廡殿 歇山 卷棚歇山 懸山 卷棚懸山 硬山 卷棚硬山第97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2 屋頂的形態和作用一、形態1、深遠的出檐2、凹曲的屋面3、翹起的翼角4、反宇的檐口5、突出的脊飾6、豐富的

28、瓦件第98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二、凹曲屋面的作用1、帳幕說2、杉樹說3、構造說4、功能說排水,調節陽光第99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1)排水:考工記:“輪人為蓋,上欲尊而宇欲卑,則吐水疾而霤遠。”物理學角度看凹曲線更利于水珠下滑。(2)納陽班固西都賦“上反宇以蓋載,激日景而納光”。第100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3 屋頂的構造做法一、舉架法和舉折法1、舉折法 宋代屋頂構造做法由前后挑檐枋之間的寬度定好脊檁的寬度,再往下推算其他檁子的高度.2、舉架法 清代屋頂構造做法先規定最下架為五舉.解決了宋代最末折坡度也許會小于1:2的問題.第101頁/共13

29、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二、出檐和翼角出檐:檐不過步 上檐口 一步架(22斗口)翼角:起翹和出翹三、特殊做法1、推山2、收山3、挑山第102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4 屋頂的瓦件、屋面瓦 板瓦、筒瓦、勾頭瓦、滴水瓦、帽釘二、屋脊瓦件第103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三、吻獸正吻,垂獸,戧獸,仙人走獸,套獸第104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第105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仙人走獸:仙人騎鶴;龍;鳳;獅;天馬;海馬;押魚;狻猊;獬豸;斗牛;猴。第106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5 屋頂的評價、大屋頂反映的傳統藝術(一)理性傳統指按

30、功能需要,工程技術,審美要求的三者有機結合。(二)惰性傳統指某一構件的出現之初,既有功能要求,又符合審美要求,但發展發到后來,從功能技術上不需要了,但還是被留下來,變成了虛假的構件,成了裝飾品。第107頁/共139頁第四章 木構架建筑的屋頂二、大屋頂的性格序列硬山樸素拘謹懸山舒放大方歇山華麗豐富廡殿宏大壯觀攢尖頂高聳活躍向上三、大屋頂的空間構成機制硬山,懸山前后向組織空間歇山,廡殿四面空間攢尖頂面面相同,沒有前后、左右、正偏之分,沒有主視線。第108頁/共139頁第五章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和用色裝修裝修用色和彩畫用色和彩畫第109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

31、和用色1 裝修宋稱小木作.、裝修的類別、功能和特點1、類別外檐裝修 室外的用來分隔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的分隔物。內檐裝修 室內的用來分隔內外部空間或內部空間與屋頂的隔斷。第110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2、裝修的多元功能1) 流通與防護的雙向功能2) 內里空間組織的基本手段3) 功能性格的點染要素3、特點1) 在非承重構件2) 不是裝飾,但有裝飾作用3) 分為固定部分和開啟部分第111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二、清式大門第112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評價:1、使用尺度與精神尺度的統一。 依據功能所需,根據主人需求而定,精神功能尺度超過

32、使用功能尺度。2、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第113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三、清式外檐裝修 隔扇門;檻窗;支摘窗第114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第115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第116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四、欞芯(1)沿邊構成(2)連續構成(3)菱花構成第117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五、罩分隔室內空間,放在開間的間架分縫處。種類:幾腿罩;落地罩;花罩;欄桿罩;圓光罩;八角罩;太師壁;炕罩;博古架;書架。特殊:碧紗櫥第118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第119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第120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第121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2 木構架建筑的用色和彩畫一、用色特點1、兩套配色:官式:黃、綠、藍瓦,紅柱,白臺基,青綠彩畫,紅墻民間:灰瓦,灰(青)磚墻,柱、門、窗等多用本色或綠、黑色第122頁/共139頁第五章 木構架建筑的裝修和用色2、群體用色1)大面積的無彩色系烘托小面積的有彩色系2)強調用色的等級觀念3)注意環境色3、單體建筑用色1)善于把握冷暖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